第四十五回 絡人心天子賜婚姻 消反側相臣議除奸

張廷玉接到田文鏡處置晁劉氏一案的奏折,已是六月下旬。在此之前,他先已收到車銘和胡期恒的折子。兩個人都自劾瞭失察之罪,請求處分,同時又異口同聲告田文鏡專橫跋扈欺壓同僚任用匪人殘忍刻毒種種情事,說豫省縉紳“聞說田中丞欲行官紳一體納糧,惶惶不能寧處,甚或‘談田而色變’,紛紛變賣莊園棄農南下經商,明年歲計殊堪憂慮”,又說河南官員不畏朝廷之法而懼田某如蛇蠍,“皆有棄官隱退之志”,雲雲。張廷玉之所以沒有立即把折子呈閱雍正禦覽,原是想等一等田文鏡的折子,必定要解釋這些事。不料田文鏡的折子連篇累牘隻是就事論事說晁劉氏一案,對自己非刑火燒活人,也隻一句“非如此不足震懾奸人挽回頹風,非如此無以慰聖躬愛養良善懲暴除奸之至意”。至於官紳納糧、官場對晁劉氏一案反應,壓根提也沒提。張廷玉仔細思量,此事自己不宜輕易說話,便整理瞭三個人折子的節略,連原稿帶上,徑往養心殿請見雍正。他每天不知幾遍要來請旨辦事,所以不等通報便進瞭垂花門,因見張五哥在丹墀站班,便道:“皇上還在批閱奏章麼?用過早膳沒有?”

“回中堂話,”五哥笑道,“方先生從暢春園過來瞭,說十三爺今日身子骨兒見好,萬歲今兒個歡喜,早膳過後留方先生在這說話,圖裡琛從奉天過來,正在裡頭說話呢!”張廷玉知道圖裡琛專為雍正料理宗室內務的事,既從奉天回京,必定見過十七阿哥允禮和十四阿哥允,他一點也不想攪和進皇帝和兄弟之間的公仇私怨裡去,不禁怔瞭一下,說道:“我這不是急務,呆會兒皇上見過人,你打發太監到上書房傳我過來就是瞭。”不料雍正在東暖閣裡聽見瞭他們說話,隔窗說道:“五哥,是衡臣來瞭麼?叫他進來吧。”

張廷玉隻好答應著進來,果見雍正盤膝坐在暖閣炕上,卻隻隨常穿著米色葛紗袍,外套石青葛紗褂,隻一條白玉鉤馬尾紐帶束在腰間,剃得趣青的頭,一頂萬絲生絲纓冠端正放在案上。方苞撇著老鼠胡子偏坐在雕花瓷墩上,圖裡琛卻垂手侍立在南側。張廷玉一邊行禮,瞥眼見還有個五品官跪在暖閣外,卻一時想不起姓名,遂賠笑道:“聽說十三爺病體大安,皇上歡喜,奴才也跟著高興呢!”

“有歡喜也有不歡喜。”雍正說道,“就如此人,乘著朕歡喜遞牌子請見,要為他母親請旌表。”他呆著臉望著那個五品官,冷笑道:“朕豈有拿國傢禮典隨意施恩之理?當初委你臺灣知府,朕是怎麼說的?你能叫臺灣糧食自給,朕就加恩封賞你的母親!你做到瞭麼?”

張廷玉這才想起,是前幾天進京述職的臺灣知府黃立本,隻見他免冠連連叩頭,說道:“臣並非冒昧請賞,福建藩庫今年沒有撥臺灣一石糧,這是有案可——”

“世上就你聰明!”雍正一口截斷瞭他的話,“海禁已經封瞭,你竟敢私自用大陸藥材與紅毛國海上貿易,換瞭錢又從漳州糧市購糧運往臺灣!若論治理,臺灣尚屬安靜,所以朕不罪你,但你此舉,實為欺朕不知情,標榜偽孝沽名釣譽,似這樣心腸事主,有一日首級難保,累及你的老母亦未可知!”

“是是是!”

“下去!好好想想朕的話!”雍正聲色俱厲地喝道。見他要走,卻又叫住瞭,口氣已經變緩:“重農重商也是君子小人分野,回去一定好生勸農墾荒。念你尚屬清廉,且臺灣歲入確有加增,閩省巡撫請給你加二級,這一條仍算數。你是處朕亦不掩你功,你不是處朕自也要痛加申飭——去吧!”

張廷玉見是空兒,忙將河南三臺司的奏章和節略捧上,說道:“臣為等田文鏡的折子耽延瞭幾日,請聖上禦覽。再請旨,晁氏案前曾有旨,著胡期恒升調四川巡撫,車銘調湖廣佈政使,要不要吏部下票擬?”雍正卻不理會張廷玉的話,倒換著細看奏章,口中隨便問道:

“圖裡琛,你今年三十歲瞭吧?”

“回萬歲,奴才犬馬齒三十二歲瞭。”

“有正室夫人麼?”

“原是有的,去年熱病死瞭。”

“嗯。”雍正放下奏章,看瞭看方苞,說道:“朕要做主賜你一樁婚姻。這事縈在朕心裡好久瞭,看來就是你還配得。朕請方先生看瞭你們八字,都是極相合的,想問你可情願?”圖裡琛忙雙膝跪下,叩頭道:“君父有所賜,臣豈敢辭?但亡人撤瑟尚未經年,舊人屍骨未寒驟迎新人,於心難忍——但不知聖上賜婚是哪傢女子?”“朕取的就是你這片心。”雍正笑道:“你答應得快瞭,朕許就不賜你瞭呢!聽說去年朕選秀女那件事瞭麼?朕原答應為她擇婿的,但尋一個年貌相當的懂文墨的武將談何容易!想來想去竟就是你吧!此女有識知禮,相貌也很看得過,就是出身略寒微些,朕已傳旨宗人府,認為朕的義女,排為六格格——怎麼樣,不委屈你吧?”

張廷玉這才想起,這是為去年選秀女抗旨諫諍的福阿廣擇婿,當時隨口一句話,雍正竟如此認真,不禁笑道:“皇上不說,臣已經忘瞭這檔子事,當時沒有記檔,又是細事,聖上如此謹念,實在令人感佩。福阿廣氏既已進位格格,圖裡琛以臣尚主,就是額駙,理應晉一等侍衛。”“這件事聖德攸關,禮部不記檔是失職。”方苞在旁說道:“即便朝政缺失,該記的仍舊要記,為大清後世立戒。”雍正笑道:“就是這話。圖裡琛,你且跪安。六格格今兒已經進宮,這會子大約在鐘粹宮謝你主子娘娘的恩。下午你進去給皇後請安,有什麼懿旨你照辦就是瞭。”

“紮!”

待圖裡琛退下,雍正笑謂張廷玉:“說你的正經事。方才說起車銘胡期恒。近日看瞭河南遞來的些密折,說什麼的都有,說誰壞的都有,就是沒有好人,連朕也弄不清誰在欺君,反正有就是瞭。衡臣,還是與你們約法,不要避怨嫌,直述你的胸臆,朕自能判斷。”張廷玉原想雍正拿定主意,自己順旨辦事,聽雍正把話說得這樣透,倒覺不好意思,鼓瞭鼓勇氣笑道:“臣和主子一樣,沒有親臨實地。但臣的門生馬傢化前日有信,說瞭河南官場傳的俚語,十分粗俗,說出來博主子一笑。撫、藩、臬,三駕車,各拉各的套;三臺司、三把號,各吹各的調;田、車、胡,三個,各尿各的尿——說的雖下道,確也是實情……”

他沒有說完,雍正方苞都是一笑。雍正見幾個太監捂著嘴咯兒咯兒笑個沒瞭,旋即斂瞭笑容,瞋目命道:“大臣奏事,你們這個樣子是什麼體統?退出去!”

“據臣看來,田文鏡是一心替朝廷辦事的。”張廷玉蹙額沉思,斟酌著字句說道,“但行事求功報恩之心操之過急,未免落下苛酷名聲。他想一夜治得河南道不拾遺,所以用極慘之刑處置瞭結晁劉氏一案。據馬傢化說,這群尼姑有的罪有應得,但全部處斬,有的量刑過重。”說罷看瞭雍正一眼。方苞在旁問道:“馬傢化怎麼知道有冤抑的?冤殺幾個?”張廷玉道:“白衣庵分前院後院,前院幾個小尼姑應酬門面,淫亂的事間或有之,但並未參與殺人。其中有三個還是石女,罪名最大不過是‘知情不舉’,杖決二十也就夠瞭。因此田文鏡此案未免莽撞。他是一片報效之心,又因資望不足,要立威,但如車銘胡期恒,身後有背景,手中有勢力,眼見田文鏡整的是官場,怎麼肯和他通力合作?胡期恒折片後附有張球貪賄的單子,就是這個意思。這件事臣想來想去,就是打禦前官司,人頭已經落地,仍舊是說不清,就是說清於朝廷也未必有什麼好處。還是依著皇上原旨,調出車、胡二人是上策。”

雍正聽得很仔細,一邊沉思著,目光炯炯望著外邊。半晌,轉臉問方苞:“靈皋先生,你看呢?”方苞也在看著殿外,不知什麼時候天已陰瞭上來。隔玻璃望去,大團大團灰褐色的雲緩緩滾動著南下,已掩瞭大半個天,微風吹得絳紅宮墻上的細草不停地擺動著——雖不到立秋,但北邊吹來的風已不像盛暑的熏風那樣撲面灼人。幾個太監都在穿堂裡敞著領子吹風,隻這殿宇裡還是有些悶熱。思量許久,方苞才說道:“車銘是廉親王的人,胡期恒是年羹堯的人,田文鏡則是朝廷的人。河南這一汪水真像鏡子一樣。鄔思道上次來京,我們徹夜長談,得益良多啊……疥癬之疾不足慮,心腹之患不可留……”

張廷玉心下不禁掂掇:誰是疥癬之疾,誰又是心腹之患呢?他是宰相,不能像方苞和雍正那樣有什麼說什麼,他的差使隻能是光明正大地擺平朝局,贊襄皇帝以法理治平天下。但從方苞這話可以聽出,允禩和年羹堯這兩“黨”犯“聖忌”,已經到瞭何種地步,他隻能循這個思路去“燮理陰陽”,因笑道:“臣以為原定車銘、胡期恒調離,車銘任湖廣佈政使尚可,但胡期恒越級晉升四川巡撫,似乎不妥。楊名時雲南佈政使出缺,不如讓胡補上,四川巡撫暫缺或由四川佈政使暫署,不知聖意如何?”

“就是這樣。”雍正細白的牙咬著下嘴唇,說道,“叫嶽鐘麒兼任四川巡撫,胡期恒是晉秩,到部引見再去雲南。衡臣——你擬旨褒獎田文鏡,要加上這樣兩句,嗯——結數年不結之巨案,掃省垣陰霾乖戾之氣而快豫省百姓望吏清之心——就這樣說:叫他隻管猛做去,而今天下事隻患無猛不患無寬!”

“紮!”

張廷玉答應著剛要退出,雍正卻叫住瞭,笑道:“這又不是軍務,急什麼?你和方先生留在這,陪朕用過早膳再去辦事。”說著便命傳膳。張廷玉和方苞隻好答應、謝恩。一時便見禦膳房的蘇拉太監捧著一盒子一盒子的禦膳擺在填漆花膳桌上,什麼鍋燒鴨子寒勒卷、紅白鴨子燉雜膾熱鍋、羊西爾占、燕窩雞糕、酒燉鴨子,還有燒狍肉攢盤、蒸肥雞、鹿尾攢盤和四銀碟小菜、饅首餑餑並各色小宮點,滿滿一桌子佈好。雍正更衣居中而坐,說道:“你們就陪坐在旁邊,隻管放量用,拘束就沒意思瞭。這桌禦膳專為你兩個要的,朕平日沒有這麼闊氣,況且這溫火膳,朕也進不香。”

但雍正吃不香,方苞和張廷玉更不可能狼吞虎咽,三個人一君二臣身份不同,都是很深沉的讀書人,講究“食不語”,因此這一餐禦膳吃得甚是沉悶。此刻外邊天色越發陰得重瞭,略帶涼意的風裹進院子,在黯黑的墻角、照壁前卷起浮塵,打起一個又一個旋兒,陀螺似的滿地亂轉,時隱時現,給人一種神秘和不安的感覺。兩個人拿捏著陪雍正略用瞭幾口,見雍正放箸,便都起身謝恩。雍正若有所失地望著外邊的景致,似乎心事重重,良久才深深籲瞭一口氣,吩咐:“所有太監宮人出去!”

高無庸答應一聲,督率著養心殿中的太監和宮女悄然退瞭出去。方苞和張廷玉交換瞭一下眼色,都意識到雍正將有重要密諭,但雍正沒開口,他們覺得不好問,隻好默默侍立。良久,才聽雍正問道:

“衡臣,朕這個主子比先帝難侍候——外頭情形你知道比靈皋先生多,有沒有這個話?你據實說。”

“有的。”張廷玉心裡猛地一沉,這是官場有口皆碑的事,斷不能欺隱,因躬身說道:“皇上嚴毅剛決,不茍言笑,與先帝性格不一。官場陋習揣摩逢迎,現無從揣摩,自然就有這些不經之談。”雍正臉色變得有些蒼白,搖瞭搖頭道:“恐怕還不止於此。‘抄傢皇帝’、‘強盜皇帝’、‘打富濟貧皇帝’的話都是有的,是麼?”張廷玉咽瞭一口唾沫,欠身一躬算是默認,一句話也不敢接。

方苞目中幽幽閃著光,說道:“據臣所知,這些話都是有的。但也盡有體貼聖恩的臣子,輿論不一,也是常情,請皇上留意。”

“朕並不懊喪。”雍正臉上帶著一絲兀自解嘲的微笑說道:“恨朕的有三種人:希圖大位的,位子朕坐瞭;貪官墨吏畏朕,因朕誅殺查抄他們毫不憐惜手軟;縉紳豪強不得夤緣官府魚肉鄉裡,自然也要說三道四。但廷玉,你是知道的,先帝駕崩時,存有多少庫銀?”

“回萬歲,七百萬兩。”

“現在呢?”

“五千萬。”

雍正緩緩站起身來,說道:“這五千萬銀子來自貪官,並非敲骨吸髓取自小民,五千萬銀子都入瞭國庫,並沒有撥進內庫修宮造苑,所以朕自信得罪的人很有限,朕不能不得罪,也不怕得罪他們。”他慢慢踱著,青緞涼裡皂靴在金磚地下橐橐有聲:“五千萬……保住這個數,很可做些事瞭,河道可修,災饉可賑,兵事可備——我愛新覺羅·胤禛上可對列祖列宗,下可對億兆百姓!”他仰首望著殿頂的藻井,語氣極沉重慘怛,仿佛帶著要穿透一切的火焰,燃得張廷玉的心也是火辣辣的,訥訥說道:

“萬歲……”

“朕要做的事決不始張終弛,無論是宗室內親,顯貴權要,阻瞭朕的腳步,朕就不能容他!”雍正的目光變得綠悠悠的,閃著兇狠的炎威,“朕已決意,拔掉年羹堯這顆釘子!”

張廷玉的心像從萬丈懸崖上直落下來,好久才定住瞭神,緊緊皺著眉頭說道:“年羹堯居功自傲,妨礙政務都是明擺著的。但他剛剛青海立功,封爵進位極邀聖眷。驟然降罪,不但他本人不服,而且易為小人啟端尋釁,攪亂瞭朝局,善後極難,請萬歲三思。”他略一頓,說道:“可否緩遲數年,涼一涼,由臣設法明升暗降,剝掉兵權,然後處置,徐徐而圖,似乎更穩妥些。”方苞嘆息一聲道:“衡臣兄,實不相瞞萬歲下此決心,先征詢過我和鄔思道的意見,我們不在局中,說話不像你那樣負責,也許思慮不周,僅供皇上參酌而已。但年羹堯驕橫跋扈,勢力膨脹之速,數年之後什麼情形誰也難以逆料。他插手河南,田文鏡改政便做不下去;插手江浙,李衛有所更張,就得暗中悄悄來;他插手廣東,孔毓徇巡撫你已知道的,當年聖祖去曲阜,他敢拒開中門迎接,如今廣東九命奇冤,他就昭雪不瞭!今日我們密陳建議,明人不說暗話,假設數年之後,年黨與八爺黨合流,張相你內掣於議政王威權之下,外囿於手握重兵的大公爵大將軍,能處置得得心應手?你的相位能不能保得住呢?”

“朕已經四十八歲瞭,要做的事多著呢,不能坐等幾年。”雍正冷峻地一笑,“衡臣,真正能控住軍隊的,靠得住的隻有怡親王,你瞧允祥的身子骨兒,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許多事你想辦也辦不下來。舅舅是個不明不白的人,還有允禩,奪位自為的心至死不渝,已經有人在年軍中暗地活動,據說和廉親王頗有瓜葛——你連起來想,該不該現在著手?再說,朕意並不要年羹堯的命,隻要他不在軍職,安分守己,這也有保全他終身祿命的意思。馬齊老瞭,方先生是個白衣書生,朕寄你以厚望啊!”

他們沒有說完,張廷玉已全然領悟,一邊聽,一邊已在搜索枯腸思量辦法,此刻真是心血絞幹,雍正說完許久都沒有答話。三個人默默相對不知過瞭多久,院外沙沙雨聲漸起,張廷玉才道:“臣遵旨。皇上不知怎樣打算?”

“今日下午朕見圖裡琛。”雍正面無表情,徐徐說道:“由圖裡琛齎詔去西寧,調年羹堯為杭州將軍。他辦這種差使還是相宜的。”方苞見張廷玉面帶詫異,在旁說道:“年羹堯如果奉詔,萬事俱休;如不奉詔,可在嶽鐘麒大營設筵,一舉而擒之。”張廷玉冷冷說道:“方先生,不能照搬古書,這是太平世界法統嚴密之時!能像演戲那樣做事!年羹堯既不奉詔又不赴筵怎麼辦?筵上殺掉無罪功臣,怎樣向天下交待?年羹堯的部眾不服怎麼辦?嶽鐘麒在青海不足一萬人,年羹堯的大軍有十餘萬,而且九貝勒允禟也在軍中——這樣要造出大亂子的!”

這一連串反詰一環扣一環,問得雍正和方苞都怔瞭。許久,方苞垂下眼瞼,說道:“衡臣責的是。我把事想左瞭,想急瞭。看來,要重作打算。”雍正卻笑道:“這不是正在商量嘛。你權衡得好,不愧‘衡臣’二字。有什麼良策,說說看。”

“還是要分步走,不過步子可以邁得快些。”張廷玉莊重地說道:“年羹堯眼下沒有反跡,又立瞭大功,該施的恩還是要堂堂正正地施,軍餉錢糧要撥足。目下戰事已停,節制十一省兵馬的權要收回朝廷。這不要皇上下旨,由我向兵部打招呼下廷諭就辦瞭。諒年羹堯也不敢公然違抗。”

“嗯。”

“元旦召年羹堯回京述職,這是第二步。”張廷玉文心周密,侃侃而言,“他若不來,即是抗旨,朝廷處置有道。可以命嶽鐘麒署理征西大將軍一職,並調川軍入青。再不遵,即是謀反,以青海一隅之地,十萬之兵,糧餉皆無,叛反無名,無須用兵,年軍自己就亂瞭。他若來京,則在我掌握之中,要怎樣辦全憑聖意,不過不能處分,隻能慰獎,皇上原意也不過是解掉他兵權,似乎不必過為已甚。”

一席話說得條理分明頭頭是道,連方苞也低頭暗服,自失地一笑道:“衡臣這是陽謀,真正相臣風度。我以陰謀事君,實在慚愧。循著廷玉的思路,我想,一是要厚賞年部官兵傢屬,這邊有個安樂窩,那邊就難以鼓動他們做非禮無法的事。二是京畿防務,十三爺病著,可調十七阿哥允禮回京佐理。昨日鞏泰送進的密折,舅舅隆科多現在私地裡分藏財物到各親友傢和西山寺廟裡,不管他是什麼面目,搜宮是什麼背景,他是已經與皇上生瞭二心。盡管他已辭瞭九門提督,但他管軍管得時日很長瞭,還是要調開他,或者加以處分,掃掉他的威風,也就難以作耗。其三,我看過去朱批,皇上贊獎揄揚年羹堯的批語很多,要收回來。皇上一收,下邊自然能領會聖意,該下點毛毛雨的,可以試探著與臣下講講,就不致有‘變起倉猝’的事,人心也易安定。”思路一對,方苞的這幾條建議便顯得周匝嚴密滴水不漏,張廷玉也不禁贊道:“好!”

張廷玉方苞辭出去時,更是天低雲暗,蒙蒙細雨霧一般在清涼的風中輕輕灑落,滿院臨清磚地像塗瞭一層油樣晶瑩濕潤。雍正親自送出殿外,站在院子裡仰著望天,甘露一樣沁涼清新的雨珠飄落在他熱乎乎的臉上身上,渾身舒坦而輕松,邢年隔玻璃瞧見,忙出來道:“主子熱身子,這麼要著涼瞭,都是奴才的幹系,還是打起傘,略涼一會子,清爽瞭還該進殿去的。”雍正閉目仰首,盡情沐浴瞭好一會,笑道:“六月天,哪裡就涼著瞭?去鐘粹宮看看,圖裡琛見過娘娘,叫他過來。”說罷轉身進來,命人推開東暖閣南窗,安心定神披閱奏章。案上一高疊的奏章他都看瞭,但還沒有批下去。和張廷玉談過後,有的折子還要重看。雍正想瞭想,抽出廣東總督孔毓徇日前遞來的密折,援筆濡瞭朱砂,一筆一劃寫道:

向後除請安折子勿用黃綾封面,汝系聖人後裔,不知珍惜物力耶?

一滴大大的朱砂汁滴落在奏折上,雍正忙拂拭,卻污瞭更大一片,忙在旁加註小字“此系朕所污,爾勿驚慌”接著又批:

爾前折所奏,都中傳言朕至豐臺閱軍,系應年羹堯之所請,不知系聽何人之言?年羹堯之兄即在廣東海關,豈伊所雲耶?此等妄言朕意或出於舅舅之口,不過妒年之功高而已。朕豈幼沖之主,必待年羹堯之指點,又豈年羹堯強為奏陳而有是舉乎?

寫完,他滿意地看瞭看,又扯過一份,卻是四川巡撫王景灝的折子。因王景灝是年羹堯推薦的,他捉筆沉思瞭許久才寫道:

爾有否開罪年羹堯處,伊乃必欲以胡期恒代你?今胡期恒不去矣,爾可安心做事。年羹堯今來陛見,甚覺乖張,朕有許多不取處,不知其精神頹敗所致,抑或功高志滿而然。爾雖伊所薦,勿作依附之庸人,乃系朕所用之臣,朕非年羹堯能如何如何之主也。

他看瞭看折上貼名簽“高其倬”三字赫然入目,這是年羹堯的死對頭,因抽瞭過來,稍微思索便寫:

看陵風水事近若何?遵化既無善地,可別處走走,務期得好地而後己。又近日年羹堯奏陳數事,朕甚疑其居心不純,大有舞智弄巧潛蓄攬權之意。思卿前所奏,甚覺愧對爾及史貽直也!

寫完,這才取過年羹堯的請安折,呆著臉仔細想瞭一陣子,揮筆疾書一通,卻是草書:

前折謂朕“戰勝不驕、功成不滿”甚實。然朕實無心作不驕不滿之念,出於至誠,惟天可表。西海之事,若言朕不福大,豈有此理?但就事而言,實皆聖祖之功。自你以下,哪一個不是父皇用的人,哪一個兵不是數十年教養的兵?前當危急時,朕原存一念,即便事敗,朕不肯認大過,何也?當幹起原是聖祖所遺的事。今如此出於望外,好就將奇勛自己認起來?實實而愧心慚之至!爾等此一番努力,據理而言,皆朕之功臣,據情而言,凡實心用命效力者,皆朕之恩人也!爾等不敢聽受,但朕實居如此心,作如此想。朕之私慶者,真正造化大福人則可矣,惟以手加額,將此心對越上帝,以祈始終成全,自己亦時時警惕不移此志耳。

又,三月奏進,爾所代擬《陸宣公奏議》之序,請旨頒發,朕得暇好好寫來賞你,定不得日期——覽爾此奏,比是什麼更歡喜,這才是,即此一片真誠,必感上蒼之永佑。凡百就是這樣對朕,朕再不肯好而不知其惡。少有不合朕意處,自然說給你,放心。

寫完一抬頭,見高無庸站在面前,便問:“是圖裡琛來瞭麼?叫進來。”說罷便起身趿瞭鞋,在地下散步。

圖裡琛已換瞭一等侍衛服色,渾身鮮亮,顯得格外精神,進來見雍正正踱著步子想事,沒敢驚動,悄沒聲跪瞭殿角。雍正看瞭他一眼,凝望著院外的瀟瀟風雨,許久才道:“不要說謝恩的話瞭。朕有差使給你。”

“紮!”

“隆科多舅舅財產多得沒處放瞭。”雍正帶著陰寒的微笑,徐徐說道,“叫人看看,都挪移到哪裡瞭,弄清之後,請旨查抄!”

“紮!”

《雍正皇帝(全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