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憂烹狗將軍生異心 驚謎札欽差遭毒手

隆科多傢被抄,很快就傳到瞭年羹堯軍中。對這個雖然資歷深卻沒有實際戰功和功績的上書房大臣,年羹堯歷來打心裡不服。初接任大將軍一職時還曾遞過一個密折,說:“隆科多乃一極平常人。”就此,雍正整整寫瞭三千字的朱批給他,解說隆科多的好處,過去“不但卿,即朕亦不深知,實為聖祖為朕留一砥柱之臣,與爾並為社稷幹城”。皇帝這樣屈心降志,年羹堯不能不買賬,於是進京呈送貢物,時不時地也給隆帶些禮物,兩個人漸漸才有瞭交往。今春,年羹堯的二兒子年熙病重,雍正又要瞭年熙的生庚八字,讓高其倬看瞭,說年羹堯命中不該有這個兒子。恰隆科多膝下無子,雍正靈機一動,命年熙過繼給隆科多沖克此劫,“隆科多無子而有子,年羹堯有子而無子”,二人竟成瞭幹親傢。外邊看二人是“將相和”瞭,但年羹堯自知,這是強捏就的,因此,前頭雍正朱批“舅舅今辭去九門提督一職,朕並未露一點,連風也不曾吹,是他自己的主意”,年羹堯便知隆科多已失寵,盡自如此,他毫不關痛癢,隻是想,如能把上書房大臣名義加在“大將軍”號上,也許並非辦不到的吧?

然而這畢竟是雍正登極以來處分最大的機樞之臣,按隆科多的寵眷,其實還在自己之上,說抄就抄瞭,他不能沒有兔死狐悲之感,同時,也隱隱覺得風頭不對,究竟哪裡不對,一時自己也想不清楚。接到邸報怔瞭半晌,叫過桑成鼎,蹙著眉說道:“連日沒睡好,頭疼。今兒不要衙參瞭。你去前頭叫將軍們散瞭,派人請汪先生和九爺過來說說話兒。”

“是,老奴才這就辦。”桑成鼎蒼蒼白發絲絲顫動,略帶艱難地躬瞭一下身子,說道:“不過劉墨林參議今兒去瞭嶽將軍大營,說過還要過來拜見,他來瞭見不見?”年羹堯笑道:“這帖膏藥可真夠粘的。嶽東美大營離這裡幾十裡,要來也是黃昏時瞭。等來瞭再說罷!”說著,便聽外頭腳步橐橐,汪景祺呵呵笑著進來,說道:“大將軍哪裡不爽?晚生略通醫道,可為您看看脈,一味貼膏藥可不濟事。”一邊說,一邊把當日從蘭州轉過來的文書放在年羹堯的案頭。

汪景祺調來書辦已年餘,不但文牘極熟、辦事迅速,而且腹笥盈庫,應答如響,雖然年事已高,卻精神矍鑠,閑時常陪年羹堯,幫辦軍務之餘闊談古今,已成年羹堯一日不可或缺的智囊。見他進來,年羹堯忙命軍士沏茶讓座說道:“心裡悶極,身上也不爽,正要請先生過來談談。”因將邸報遞過來讓汪景祺看,自己便去拆閱北京轉過來的奏折批復。這個邸報汪景祺在允禟處已經看過,已是胸有成竹,他接過來,一邊把玩,一邊突兀說道:

“下一個就是大將軍。”

“什麼?!”年羹堯手一顫,密封匣子也沒打開便停住瞭。

“我說,”汪景祺飽經風霜的臉上皺紋一動不動,已是沒瞭笑容,不經意地將邸報甩在案上,“皇上疑大將軍疑得重瞭。原準備先拿八爺開刀的,現已掉轉瞭刀,要取大將軍的首級瞭!”

年羹堯全身一震,仿佛不認識似的,下死眼盯著汪景祺,喑啞著嗓子道:“我與皇上骨肉親情,生死君臣,又剛立功,皇上有什麼疑我處?”汪景祺毫無懼色,盯著年羹堯兇光四射的目光,良久,撲哧一笑道:“虧大將軍以儒將自許,天傢父子兄弟之間尚無骨肉親情,何況將軍?隆科多與皇上骨肉情分如何,及不及您呢?當先帝晏駕之時,內有諸王虎視眈眈覬覦帝位,外有強敵重兵壓境,隆科多一念之異,皇帝便不是當今,這托孤之重,擁主之功比大將軍的‘勛名’如何?將軍自思,有沒有嶽飛之忠?有沒有韓信之功?有沒有永樂叔侄的骨肉情分呢?古謠所謂‘一尺佈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且不容’,您沒有讀過麼?”年羹堯頰上肌肉迅速抽動瞭幾下,口氣中帶著極大的威壓,問道:“誰指使你來說這個話的?你是什麼人?!”

“這個麼,是我。”門外允禟的聲氣說道,說著一挑簾進來,撩起袍角便坐瞭年羹堯對面,瞇縫著眼,略帶挑釁地望著驚異的年羹堯:“大將軍危在旦夕,勢如累卵之急。我不能不請汪先生把話挑明瞭。一句話,救你,救我大清社稷!”

年羹堯目光遊移不定,看看允禟,再看看汪景祺,突然縱聲狂笑,倏地收住,獰聲道:“九貝勒,你忠於皇上,我敬你是‘九爺’;你不忠皇上,我視你是允禟!莫忘瞭,我不是尋常提督將軍,乃是持黃鉞節秉天子劍的專閫大將軍!”

“唯其如此,越發令人可慮。”允禟不動聲色徐徐說道,“你藏弓烹狗之危近在眉睫,我唇亡齒寒之虞繼之即來。不救你亡,我也難以圖存。所以,有今日一席談。”

年羹堯哼瞭一聲,“噌”地從靴頁子裡抽出一份黃綾封面的折子甩瞭過去:“你們看花瞭眼,吃錯瞭藥!這是幾天前才接到的朱批諭旨,不妨看看皇上與我何等情分。即死,我讓你們沒有怨尤。”允禟接過看瞭看,轉手遞給汪景祺,無所謂地一笑,說道:“原來你不會讀文章!雍正如此響的一個耳光,竟認作是親近!”汪景祺看著也笑瞭,說道:“大將軍當局者迷。這篇批語粗看去親,仔細看去疏,推敲起來令人不寒而栗!”“是麼?”年羹堯被二人的鎮定懾住瞭,略為遲疑地接過瞭折子,反復審視。

“聽九爺教給你,你跟瞭四爺幾十年,仍不懂你的四爺!”允禟嘿然一笑,“嘩”地打開瞭折扇,又一折一折折攏來,挑著眉頭說道:“這個朱批三重意思,西海大捷是皇上‘福大’;西海大捷是‘自你以下’將士用命之功;西海大捷之功你‘好就將奇勛自己認起來’?因此,你不可動‘貪’念,你的‘不合朕意’處,少不得要一一告訴你——將軍自細想想,未去北京前,朱批裡有這些露頭藏尾的話麼?”

年羹堯目光熠然一閃,隨即冷笑道:“幸虧你沒福當皇上。不然,天下臣子死無噍類瞭!這些話有的是調侃,有的是慰勉,有的是至情親愛隨筆戲語,拿這份折子危言聳聽,九爺未免異想天開。”說罷又是一哂。

“把剛接到的那份朱批拿給年大將軍!”允禟突兀說道。“什麼?”年羹堯不禁一怔,詫異間,汪景祺又遞過一份請安折子,年羹堯展開看時,兩行血淋淋的朱紅草字赫然在目:

年羹堯果系純臣乎?“純”之一字朕未許也!爾有何見談,據實奏來密勿六月下浣。

這是再熟悉不過的筆體瞭,沒有一筆有矯飾痕跡,斷然不是假造!年羹堯心中不禁一陣狂跳,見折子上姓名糊瞭,便用手去摳,允禟一把搶瞭回來,嘿嘿笑道:“——使不得!別人也有身傢性命!要還不信實——把王景灝的那份抄本給大將軍!”

年羹堯此時已經呆瞭,傻子一樣接過一張素箋,看瞭看,失神地丟落在地下:王景灝與雲貴總督蔡珽密相往來,書信裡說自己許多壞話,因此才密奏雍正王景灝在任草菅人命,請著胡期恒來代,這事除瞭在鄭州露風聲胡期恒要調任外,出於一人之手入於一人之目。憑誰假造不出這樣的密諭!他的臉色又青又白,夢遊人一樣在書房地下轉來轉去,喃喃訥訥說著:“這不會……這怎麼會呢?這不是真的……”

“這是真的。”汪景祺咬著牙笑道,“和隆科多被抄一樣真!您犯瞭皇上三大忌,不速自為大禍頃刻即到!”

年羹堯目光迷惘,還沒有從震驚和恐懼中清醒過來,隻是自語:“三大忌?三大忌……”允禟在旁大聲道:“年亮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你身為大將乃作此態!你打起精神來聽!”年羹堯這才回過神來,頹然落座,苦笑道:“這比晴天霹靂還要驚人!我是失態瞭,願先生有以教我——這裡先謝罪瞭。”他到底是年羹堯,瞬間,雷霆擊蒙瞭他,旋即又恢復瞭鎮靜和威嚴。

“挾不賞之高功,這是一忌。雍正即位內外憂患危機四伏,你這一戰為他穩住瞭大局穩住瞭人心。他要借你的力量去壓服八爺和群臣不滿之心,所以不能不賞你,舉酬勛之典,受殊爵之榮,位極人臣,威擬王侯,他再拿不出可賞你的東西瞭。

“但你挾震主之威,不懂韜略。不但不遜功讓主,反而居功自傲意氣洋洋。郭子儀是何等功臣?以酒色自晦,謹保首領以死;徐達退隱中山王府一政不參,難免蒸鵝之賜!你呢?黃韁紫騮凱旋入京,王公以下郊迎數十裡,你居然受之不疑!皇帝在豐臺令將軍解甲,不得你一將令,無一人從命,換瞭你是皇帝,你容得麼?

“猜忌之主,性本庸怯。他要整頓吏治,你卻處處插手,亮工將軍,你掣瞭皇上的肘!這是第三忌。平心想想,你選瞭多少官?外省的事你幹預瞭多少?本來你不幹政,他也要拿你,何況你處處插手?皇帝原意是借你的力壓制廉親王,處置八爺黨後再解你的兵權。但現在看來,他覺得你比八爺更可怕,恐懼你與八爺黨聯手造亂,所以要先清除你瞭!”汪景祺滔滔不絕,句句說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到此戛然收住,書房裡一片寂靜!年羹堯用顫抖的手,托著滲出汗珠的腦門,許久才吃力地說道:“我有些處是不檢點,興許是弄錯瞭什麼事,但我沒有二心。必是這樣的,不知哪裡錯瞭,惹瞭聖怒……”“你算瞭吧,癡迷大將軍!”允禟揶揄地一笑,“你有我領教我四哥的多?自打大捷之後,先是寶親王弘歷,後是潦倒書生劉墨林,你這大營裡有一天少瞭朝廷監視你的人?就是原來的侍衛,也是在這裡盯著你,不過被你降服瞭就是!”

年羹堯呆呆地望著外邊,七月的青海天氣已經很涼,胡楊葉子開始凋落,空曠的大校場上西風卷著砂石,時而掠空而過,時而盤起一個個旋風互相追逐、合並,偶然一陣風挾著砂撲上來,打得大玻璃窗一片細碎的聲響。門前一株柳樹,是他來青海駐節頭一天親手栽的,已有茶杯粗細,仿佛不堪蹂躪似的擺動著腰肢婆娑起舞。年羹堯的心境像這天氣一樣荒寒。和一個時辰前相比,如同猛地墮進狂濤無邊的海水裡,隻是漫漫無際的海天,見不到岸,連個歇力的礁島也尋覓不得……收回目光,眼前這兩個人既熟悉又陌生,他有一種大夢初醒的感覺,又似恍若隔世。許久,他把頭深深地埋在兩臂間,發出像呻吟又像嘆息的嗚咽……“我該怎麼辦?……”

“八爺很知道你的苦楚。”允禟一舉收伏瞭驕橫不可一世的年羹堯,心中喜不自勝,卻是臉帶憂容,溫聲說道,“時勢造英雄,英雄也能造時勢,你不必作出此英雄氣短之嘆。我來軍中已經二年,仔細審量,十四爺人心尚在,部舊尚在,十四爺無辜蒙冤,三軍不服!若能迎十四爺回營主持,擁主而立,將軍以得勝之師高張義幟,天下敢不景然而從。朝內八爺執掌旗務,會議諸王廢無道而迎有道,示古事正可以不血刃而取。造此局面,你大將軍才真的是龍驤虎嘯震鑠古今的偉男子、大丈夫!”年羹堯憂心如煎,低頭思忖良久,搖頭道:“皇上是我恩主,無論怎樣,現在,沒指我叛臣,我這樣作逆,天下人視我亂臣賊子,這怎麼使得?”允禟哂道:“世人但以成敗論英雄,亮工未免膠柱鼓瑟。”

汪景祺見年羹堯隻是搖頭不語,知道沒有擊中要害,因不言聲起身,至案前援筆寫瞭幾個字,道:“大將軍,你抬頭看!這是大行皇帝遺詔原文!”

傳位十四子

正發怔時,汪景祺執筆在“十”字上添瞭兩筆,成瞭:

傳位於四子

“這就是真諦所在!”汪景祺口氣咬金斷玉,“隆科多的‘功’,隆科多的‘罪’皆在於此!”他咯咯一笑撕掉瞭紙條:“他是什麼‘皇上’?欺天欺地欺祖宗,地地道道的篡位奸雄!十四爺,才是真正的大清之主!這樣的人,上天怎麼會助他?群臣怎麼會擁他?你也是熟讀史籍的,前代年號帶‘正’字的,金海陵王的‘正隆’,金哀宗的‘正大’,元順帝的‘至正’,明武宗的‘正德’,哪一個是好東西?就‘正’字而言,是‘王心亂’之象,又可拆為‘一止’之象。你此舉正為順天應人,挽救大清,這是天底下最光明最堂皇的偉業,又何慮身後之名?”

這番話義正詞嚴天衣無縫,加上靈機一動編出的篡詔謊言,從汪景祺這張如簧之舌直述而出,真有洞穿七札之效,年羹堯臉色由紅到白,轉而鐵青,忽然兩腿一軟,頹然落座,雙手掩面,喃喃自語:“這些話我不信……這事太大,讓我想想,想想……”

劉墨林從嶽鐘麒大營回西寧城時天已黃昏,他是“西征參議道”,專為協調駐青海各軍關系,籌調各地餉銀糧秣分發各軍,因是奉旨專辦軍務的欽差,並不受年羹堯和嶽鐘麒的節制,所以在西寧自設有參議道衙。剛到衙門口,尚未下馬,門上人便稟說:“年大將軍中午送過帖子,請劉大人過去赴宴。”劉墨林在嶽鐘麒那裡議瞭大半天大軍越冬軍需事宜,又走老遠的路,原已疲累不堪。猛地想起昨日接的朱批“年羹堯營務三日一報,無細無巨”的話頭,便下馬換轎直奔大將軍行轅,也不待通報,徑自青袍佈靴進瞭中軍大帳。果見七八桌酒筵坐滿瞭人,都是年羹堯的部將,個個喝得滿面紅光。年羹堯坐在頭一桌,他的三大都統汝福、王允吉、魏之躍,還有副將馬勛,涼州總兵宋司進都陪在身邊,觥籌交錯酒興正酣,見他進來,年羹堯便笑著招手:“來來!大參議,我們這邊說酒令呢!你來遲瞭,要罰酒!”

“大將軍好興致!”劉墨林笑嘻嘻入座,“方才廊下還見有戲子,口福眼福耳福一齊飽麼?說什麼酒令,我今兒又累又乏,在東美將軍那又先吃瞭酒,恐怕敷衍不來瞭!”年羹堯笑道:“我還不知道你!坐吧你——呃,是這樣,皇上賞給我一套琺瑯大花瓶,又專從田文鏡那裡調瞭幾車西瓜,一人獨樂與眾人樂,孰樂?所以請來坐坐——你先吃瞭罰酒再說。”說著連傾三杯。親自捧過,劉墨林隻得飲瞭。卻聽魏之躍笑道:“年大將軍成心難為我魏大炮,我懂的什麼酒令?何如叫戲子們演戲,你們該說酒令說你們的,不是兩好湊一好?”

年羹堯笑道:“也是的,一多半都是炮灰丘八,我竟忘瞭。隻管開戲——我們還說酒令!我接著說。”因以箸擊盤曼聲道:

我有一座房,送與漢劉邦,漢劉邦不要。為甚的不要?春色惱人眠不得。

劉墨林一聽便知,這個令先說一物件,再用一個古人名,後句用一句古詩,正尋思間,隔座王允吉笑道:

我有一把扇,送給曹子建,曹子建不要。為甚的不要,剪剪輕風陣陣涼。

宋司進見輪到自己,忙也道:

我有一把弓,送給老逢蒙,老逢蒙不要。為甚的不要,一行白鷺上青天。

劉墨林含笑聽著,心裡卻咯噔一下:怎麼比出鳥盡弓藏來瞭?未及深思,年羹堯挨身的都統汝福接口道:

我有一公雞,送給郭子儀,郭子儀不要。為甚的不要?雄雞一唱天下白。

於是一座哄然,都說“不通”,魏之躍便按著要罰酒,年羹堯看一眼劉墨林,笑道:“老魏省得什麼!這用得正合適,天亮瞭,要公雞做什麼?”劉墨林陡起驚覺,便有心轉令,因道:

我有一月輪,送與劉伯倫,劉伯倫不要。為甚的不要?錯認白玉盤。

年羹堯笑著搖頭道:“這是想當然的,‘錯認白玉盤’,出於何典?大約在東美那裡吃多瞭,你這樣的大才子也會馬失前蹄。”其時廊下鑼鼓笙簫聲已起,演的是“草船借箭”,大廳上眾將軍都停瞭相戰,都笑著看首席幾個人亂哄哄罰劉墨林酒。

“不要亂,聽我說。”劉墨林雙手遮著幾杯遞過的罰酒,笑嘻嘻道,“李青蓮詩雲:‘小時不識月,錯認白玉盤’,大將軍沒有讀過?我在京和王文韶他們還用這作過令,我說‘小時不識風,隻當天哼哼;小時不識雨,隻當天痾痢;小時不識雷,隻當天放屁。’惹得他們大笑一場呢!大將軍,該罰的是你,”年羹堯呵呵大笑,豪爽地舉杯一飲道:“今晚笑得暢,本將軍認罰!”說著便命開戲。

年羹堯看瞭一眼正在念白的“魯肅”,側轉身問劉墨林:“你從鐘麒處來,他那裡越冬的事準備得怎麼樣瞭?”劉墨林漫不經心地看著戲文,說道:“和大將軍這邊差不多,隻是盤火炕地龍還缺些磚。我說這事不大,你留在青海的人不足一萬,能用多少?從大將軍這裡勻一點也就夠瞭。我最怕糧食供不上,甘陜的庫糧都用瞭賑災,要從李衛那裡調撥二十萬石,李衛給我回話,隻能一萬石一萬石調運,我就想,萬一遇上大雪封路,運不上來可怎麼好?就和嶽將軍商議,叫四川自川北多運點米,互相調劑著興許差不離。”年羹堯問道:“東美沒說什麼?”

“都是皇上的差使,有什麼說的?”劉墨林道,“他一口就答應瞭。”

年羹堯最擔心的便是糧食。聽劉墨林的口氣,李衛那頭指望靠不著,現放著四川天府之國,可惜那是嶽鐘麒控制……他無聲嘆息瞭一下,深悔當初為瞭爭功,得罪瞭多年的知交嶽鐘麒,思量著,說道:“請你催李衛。越冬的糧,我不能指望四川,嶽鐘麒自己幾萬人馬也要吃!”劉墨林欠身答應一聲“是”。見年羹堯無話,便問道:“汪先生和桑軍門怎麼沒來?還有九爺呢?”年羹堯笑瞭笑,說道:“他們有事——哦,我聽說徐駿壞事瞭,被大理寺拿問。都說是你參的,卻沒有拜讀參本。他是八爺心腹,又是出瞭名的才士,多少人參都沒有參動。你可真能耐,一本就參倒瞭,必定是生花妙筆,何妨讓我拜讀一下呢?”

“沒有的事。我沒有參他。”劉墨林心裡像被針紮瞭一下,他猛地想到瞭蘇舜卿。因冷冷說道:“多行不義必自斃,自作孽者未必定要有人參他才倒。”但本章確是他寫的,徐駿的罪名是“誹謗聖朝,追懷前明”,他為報蘇舜卿之仇,精讀徐駿詩集,抓住“明日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這一句,作瞭一篇花團錦簇文章。即是這罪名,那是憑誰也保不住瞭。雖然出瞭胸中這口鳥氣,自覺不甚光明正大。所以矢口否認。正發怔間,扮諸葛亮的老先生大聲道:“吩咐船工,將船頭掉轉來受箭!”

劉墨林忙收神看戲,魏之躍在旁嘆道:“孔明真是奇人!隻有孔子這樣的人才得有這樣後代,可見天道不虛,善有善報。”年羹堯聽得不禁一笑,正要插話,劉墨林也一本正經說道:“那是!秦始皇之後又有秦檜,魏武帝之後又有魏忠賢,可見惡有惡報!”年羹堯忍俊不禁“撲”地一口酒全噴瞭出來,道:“說得好!比得妙!”將軍們附和慣瞭,也都忙道:“那是,劉先生是大才子麼!”

劉墨林、年羹堯和同桌幾個將軍,除瞭魏之躍都捧腹大笑,笑得眾人都陪著幹笑。劉墨林想到今晚還要趕寫密折,因起身道:“大將軍盛情筵,原不該早辭。但我今日實在累得受不瞭,恐怕失儀,更對不起年軍門。”說罷一揖。年羹堯卻也不強留,含笑點頭算是答應。劉墨林回到下處,掏出雍正賜的懷表看看,恰正亥末時分,自覺宿醒未盡,恐怕文筆有誤。釅釅地喝瞭兩杯普洱茶,方覺耳目清爽。劉墨林凝神聚意正待打腹稿,一眼瞥見案頭鎮紙壓著一件東西,取過來看時,卻是折好瞭的一張紙鶴,展開瞭看,上面胡塗亂畫得古怪:

劉墨林反復展玩,突然一個激凌寒戰,渾身毛發森豎,他已破譯瞭這個字條:“山高路遠意遲遲,莫道驚風送魚雁,夜半三更掩門逃!”劉墨林抖著手將紙條在燭上燃著瞭,看看身邊,都是大將軍府派過來侍候的人,強自鎮定著笑道:“這是誰放在這裡的?純是放屁!”

“回劉大人。”管門的老劉頭笑道,“大將軍行轅今兒後晌派瞭個戈什哈來請您赴宴,您沒回來,他在這坐瞭一會兒,是不是他畫的我們沒瞧見。”

“笑話笑話!哈哈哈哈……”劉墨林何等機警,立刻意識到事態嚴重,裝著笑不可遏的樣子呵呵大笑,“說我劉墨林文筆不通,還用瞭隱語!真不知這狗才吃瞭什麼藥——明兒告訴年大將軍,尋出這個王八蛋,我倒真想見識見識他的‘才學’呢!”說完伸欠瞭一下,說道:“叫小猴子進來侍候,天好早晚的瞭,你們都歇著吧。”

人們一退出去,劉墨林一刻也不停,立刻將自己奏案底稿全部收到一處,用桑皮紙裹封瞭,想瞭想在封皮上寫瞭四個字:

貼身小廝小猴子已經推門進來,見他神色有異,詫異地問道:“劉相公,出瞭什麼事麼?”他是原來跟蘇舜卿的小奚奴。一直到蘇舜卿死都沒有離開,劉墨林看他忠心機伶,便收瞭過來,所有侍候筆墨的事都由他來照料,十分得用。因為事體不明,劉墨林隻含糊說道:“這包文書是給嶽軍門的,今晚就得送去,你怕不怕?”

“不怕。”小猴子笑嘻嘻道,“統共不到八十裡地,我能騎馬會射箭,還怕狼吃瞭我不成?”劉墨林嗯瞭一聲:“好,你這就走一遭!”小猴子接過文書正要走,劉墨林卻壓低瞭嗓子,幾乎是耳語道:“方才的話是叫墻外聽的,你不要出城,明兒我沒事,你還回來;我出事,你想法子把這包東西交給嶽軍門——可聽仔細瞭,嗯?”小猴子滿臉的笑容一下子凝固瞭,看著劉墨林深沉又意味深長的眼神,愣瞭半日才點點頭,低聲道:“我在城內認瞭個幹娘,今晚我住她那——省得瞭!明早我帶嶽軍門的回執來!”他突然提高瞭嗓門,說著便退出去,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切又歸於寂靜。

見文件安全轉移,劉墨林松瞭一口氣。此刻他要走,大約無人攔阻。但他奉旨的職守頭一條便是“制約年羹堯”,逃得瞭年羹堯的毒手,逃不掉雍正的誅戮。一樣是死,就不如死於國事。況且從他觀察,年羹堯隻是有些牢騷,並沒有造反實跡,自己出走說不定弄假成真。反復思忖,劉墨林決定不走。躺在炕上,聽著外邊飛砂走石,打得屋瓦像驟雨襲荷塘般響成一片,許久許久才矇矓欲睡……

突然,外間“砰”地一聲爆響,接著裡間房門也嘩然洞開。劉墨林矍然而起,棱著眼看時,卻是汪景祺帶著幾個戈什哈沖瞭進來,一股寒風卷著沙土撲面而來,滿屋帳幔簌簌顫抖著飄動。劉墨林穿好鞋子坐在炕沿上,笑道:“汪師爺,是年大將軍派你來取我的首級?”

“不,是崇禎爺!”汪景祺陰森笑道,“我知道你是才子,也很憐你死於我手。你太礙事瞭。為樹年大將軍光復大明偉業之志,你犧牲得值。”

“年大將軍——光復大明?好大志向!”

“已經去請十四爺瞭。”汪景祺咯咯笑道,“十四爺一到,這邊就能大動。動起來必亂,亂起來——嗬嗬……呂宋國避難的朱傢子孫就可回來收拾局面瞭!”說著頭一揮,身後一個人從瓶中傾出一碗酒端瞭過來。

劉墨林死死盯著汪景祺,仿佛要把這個人的影子一同帶到地獄中去。許久才道:“我等著你!”說罷一飲而盡。

《雍正皇帝(全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