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完美自殺指南

日本人認為,不論生存、戀愛、讓女人高潮,或者切掉小指、脫鞋、揮棒擊球,還是寫一篇關於兇殺案的文章、死亡(甚至自殺),都有正確的方式。做任何事情都有一條正道——完美之道。

對源自中國哲學的這個“道”字的崇敬是日本社會——一個真的愛好指南書籍、喜歡照章行事的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時候,在大眾出版的時代到來之前,指南是寫在卷軸上的。人們認為,語言的靈魂或精神(日語為“言靈”)棲身於每個文字之中;一個人在說出一個想法的時候,便賦予瞭它生命,那些文字則擁有瞭一種精神的力量。這種信念賦予瞭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一種近乎神秘的威信,助長瞭人們對書寫文字懷有的崇敬之情,而這種情感在西方是不存在的。

今天,日本人對指南的癡迷不減當年。數年前流行的“指南人”一詞就是用來描述似乎無法獨立思考的一代年輕日本人的。這個詞現在成為日常口語的一部分,用來指那些隻會聽從指揮、不能打破條條框框進行思考的人。一個和“指南人”同義的詞是“待命人”,可想而知,它指的就是那些沒有進取心的消極員工。

我一直沒有找到“指南人”這個詞的恰當的英譯法,所以,在用英語討論這個流行詞的時候,我比較喜歡用“manualoid”(1)這個詞。這個詞雖然不像虛構詞“truthiness”(2)那麼棒,但我還是挺喜歡它的。

為瞭連續數周躋身暢銷書排行榜而把書籍標榜為指南的情況並不少見。我首次著手寫這一章的時候,日本亞馬遜(www.amazon.co.jp)的網站上就羅列著9 994本指南類書籍,不論是銷售排名還是書籍本身,都成為日本社會的一個縮影。

排行第一的暢銷書是一本如何與不說日本好話的韓國人(無論他身在日本還是韓國——我不能肯定是否包括朝鮮)辯論的指南。韓國人不斷在抱怨著這樣的事實——日本侵略瞭韓國,奴役瞭他們的人民,強奸瞭他們的婦女,還限制瞭他們的語言和文化,對戰俘進行瞭生物實驗,甚至綁架瞭數以千計的韓國人,把這些人船運到日本的血汗工廠去服勞役。這本書的主旨是告訴那些可憐的韓國人,別再誇大事實瞭,閉上自己的嘴巴吧。

這本書起到瞭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這種鄙視韓國人的控訴的做法實際上觸及瞭日本和韓國之間的那段談不上輝煌的歷史,這正是文部省(日本的教育部)竭力不想讓中小學義務教育觸及的一段歷史。顯然,不瞭解歷史就意味著永遠不必說對不起。

暢銷書榜單上的第二名,《股票之稅》,是一本指導那些持有或買賣股票的人如何準備退稅申報的指南。有人認為,這本書的暢銷象征著進出日本股市的現金流的巨大程度。

排行第三的是一本為有志成為房地產業主的人準備的指南。在土地稀缺、住宅價格昂貴的時候,成為房地產業主是通往財富和享清福的捷徑。然而,日本法律中規定有非常嚴格的租賃權,人們普遍認為這種權利妨礙瞭房地產市場的運作。我認為,這本指南的作用就是想讓那部分現金流動起來。這也是長達10年的房地產低迷可能即將結束的一個信號。

排行第四的是長期進駐榜單的《完美自殺指南》。書名不言自明,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後面我還會談到這本書。

第五名是《超亢奮口交和舔陰指南——附400幅以上的照片》。這本書不是我杜撰出來的。日本人在性的問題上非常壓抑,他們是完美主義者;因此,這本書填補瞭一個很重要的空白,在日本幾乎什麼地方都能買到。我甚至在一傢7-11便利店的貨架上看到過它,在東京市中心的一傢夫妻書店(事實上離位於虎門的美國大使館不遠)的書架上也看到過。這本書賣得這麼好,日本人對性和性欲的態度可窺一斑:熱情、贊同、容忍、客觀和認真。從這本書的讀者對象來看,男性和女性顯然都對提高自己的技巧很感興趣,最起碼可以當作口欲傳統的補充教材。這本書本身是深入調查的結晶,頗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排行第六的是美國心臟協會主編的《高級心臟生命支持指南》的日文版。我想,很多買排名第五的書的人也會買排名第六的書吧。

排行第七的是《性:前戲指南》。這本書排名第七而不是第五,說明大部分日本人在買書前對性交的基本知識已經瞭如指掌。

排行第八的是一本為那些想通過一個非常難的考試的工程師所寫的書。隻不過那書名讓我很頭疼,我在這裡就不提書名瞭。長話短說,許多日本人都喜歡學習,喜歡從事極具技術性的、頭腦好的人才做得來的工種來謀生。

第九名是《搶手貨(如何把少女搞到手):40種技巧指南——女人內心深處真正渴望男人的什麼》。這本指南的第一版是2003年出的,當時的標價是500日元;盡管現在是以半價出售的,事實證明這本指南是一本經久不衰的暢銷書。你可能覺得奇怪,為什麼談論如何讓女人得到更美妙的性高潮的書比如何先將女人搞到手的書賣得好,這不是本末倒置瞭麼?不過請註意,排名第五的書和排名第七的書是同時針對男性和女性的,所以排名靠前。但也許並不是這麼回事。

第十名是《大學入學國傢集中測驗絕對指南》。在日本,你上的大學決定你的餘生。混個大學畢業通常不是太困難的事情,不過輟學會讓你乾坤扭轉。如果你能通過一所著名大學的入學考試,你在爭奪理想職業的戰役中就有瞭九成的勝算。因此,對大多數日本人來說,最重要的人生大事就是這個測驗;這本指南書並沒有攀上榜單的更高位置,這一事實反映瞭日本的中產化和出生率急劇下降的程度,還可能反映瞭日本青年的普遍愚昧化(3)(虛構詞)的程度。如果把書名改一下,比方說改成《大學入學國傢集中測驗絕對漫畫指南》,這本自修用的大部頭的銷售量就有可能爆棚。

這些就是大約三年前的十大暢銷書:三本涉及性,兩本涉及生和死。平衡掌握得確實不錯。

參加工作的第二年,我目睹瞭一起案件,在這起案件中,這些指南書籍中的一本起瞭作用。一天,我的傳呼機上出現一條消息,讓我打電話給高木——浦和兇殺組的法醫。

“嗨,傑克,你想見識一件怪事嗎?怪得很哦。”

“當然想。”

“不能拍照。”

“沒問題。”

“不能提名字。”

“不能提名字?”

“是個小孩,還未成年。所以不能提名字,你知道該怎麼做吧。”

他給瞭我地址,讓我動作快一點:“兇殺組的那些傢夥還沒到,倘若讓他們在現場看到你這個大鼻子老外的臉,我們都得吃不瞭兜著走。”

“明白瞭。”

在日本,一般很少有人能夠接觸到犯罪現場。早在20世紀90年代,警方的無線電通訊設備就改用數字式的瞭,這樣,我們就無法用警方消息掃描器監聽到警方的動向瞭。除非通訊部門裡有給你通風報信的人,否則,警方在警察趕到現場的數小時之後才會通知記者有犯罪事件發生。通常的情況是,等我們趕到犯罪現場時,警方早已用那種熟悉的黃膠帶封鎖瞭一大片區域。

我不太清楚高木為什麼會想到要呼我。有可能是因為我吸引人的個性,也有可能是因為我送他的那幾張讀賣巨人隊棒球比賽的門票。很可能是因為那幾張門票吧。

我和高木在工作上關系不錯,他分派在浦和警署暴力犯罪科。因為受過一些醫療訓練,對他來說,簡單的現場法醫工作顯然沒有什麼問題。他從早到晚一根接一根地吸著和平牌香煙,嗓音也像砂紙打磨一樣刺耳。

15分鐘後,我非常準時地把車子停在瞭他指定的犯罪現場,現場很快就要被圍起來瞭。這是一棟五層的公寓樓: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分戶出售式公寓大樓,陽臺上曬著各種各樣的衣服。高木照例打瞭個招呼,就把我帶到瞭四樓。他帶我走過廳堂,打開瞭出事的那間公寓的金屬門。

迎面飄來一陣淡淡的咸味,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種味道,應該是中間夾著燒焦瞭的巧克力曲奇餅的熱狗的氣味吧。客廳裡堆滿瞭紙箱子,好像有人剛剛搬進來或準備搬走的樣子。

高木把我領到後面的臥室,這間臥室看起來好像是屬於一個處於青春期的男性的:墻上貼著長瞭一口壞牙的日本青春偶像的海報,角落裡堆著漫畫書,地上扔著方便面盒。那個孩子躺在一架高低床的上鋪,面朝墻壁,赤裸的背部朝著我們。

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伸手就要去拍那個孩子的肩膀。說時遲那時快,高木伸出腳來絆瞭我一下。

“怎麼?”

“你沒有註意看嗎,傑克?你差點把自己的命斷送瞭。你看得懂日語吧。睜大眼睛看看,你這白癡。”

他用手臂摟著我的肩膀,帶我靠近那個孩子,我定睛一看,孩子的背上貼著一張紙,上面寫著一行小字:“請別碰我,有觸電的危險。”我從他身上探過身子,隻見兩條用膠佈貼在他胸部和乳頭上的電線沿著墻壁一直接到下面的電源插座上。

我的嘴一定張得老大。高木笑我嚇成那樣:“你得小心哦,傑克。”

“發生瞭什麼事?”

“是這樣的,”高木說著,從床頭桌上拿起一本書來——《完美自殺指南》,“他對觸電進行瞭仔細的研究,完全是按照書上的指示行事。在這兒,我拿著它,你看。你的手別碰到就行。”

指南上稱,觸電自殺幾乎沒有痛苦,隻是一開始觸電時有點刺痛的感覺,但你馬上就會停止呼吸,你的心臟短路瞭,幾秒鐘內你就死瞭。這是一種幹凈利落的死法,對屍體也沒有什麼損害,因此還可以舉行開棺葬禮。作者指出,居然很少有人選擇這種自殺方式,但自行觸電自殺便宜、無痛而快速;如果你想死,這種方式值得重新考慮。

“你應該寫一寫這件事,”高木對我說道,“我們不會公佈這孩子的自殺事件,但我認為這本書應該拿來報道一下。這本書太邪惡瞭。傢長應該瞭解這本書,如果他們在孩子的房間裡發現瞭這本書,他們就應該擔心瞭。它不僅是在幫助自殺,而且是在鼓勵自殺。”

“他為什麼自殺?”

“他和傢人剛從大阪搬到瞭這兒。也許是有人取笑他的口音,也許是他不想搬傢。誰知道呢?他沒有留下一句遺言,隻有他背上的那張警告貼紙。”

“竟然考慮得那麼周到。”

“真遺憾啊。不過,那條警告真讓人感到體貼,而且還挺有禮貌的——甚至還加瞭個‘請’字。而且,他這樣走瞭,也沒有把傢裡弄得一塌糊塗。我見過很多青少年自殺事件,有些孩子根本不體貼他們的傢庭。”

那天,我寫瞭篇文章,寫的時候還是有所保留的。我覺得自己好像某種程度上是在宣傳那本書,不過,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那本書的陰險本質可能是件好事。

除瞭自殺、改善自己的性生活或財政狀況以外,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裡還有什麼能夠離得開指南書籍呢?嗯,別忘瞭,我剛開始當警方記者時拿到的第一件東西就是一本指南:《警方記者人生中的一天》。

誠然,警方記者指南讀起來饒有興味,不過,還是讓我用簡單明瞭的說法來勾勒一下日本的警察系統吧。一般人眼中的日本警察系統和實際的日本警察系統完全是兩回事。

日本警方的組織結構呈金字塔形,塔頂是直屬總理內閣的國傢公安委員會,其下屬是日本警視廳。

日本警視廳是一個行政管理機構,它本身不開展任何調查活動,但可以協調都道府縣(4)之間的跨界調查。它向日本所有的警察組織提供一般性的政策指導。想一想有著各種機構卻沒有任何調查權的美國聯邦調查局,你就對日本警視廳有充分的認識瞭。許多人通過國傢考試後直接進入日本警視廳工作並晉升為高級官員,在隻有很少或根本沒有真正的警察經驗的情況下就踏上瞭職業生涯的快車道。

日本警視廳下面是47個都道府縣的警察局,負責調查其所在地區的犯罪行為。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東京都警視廳,其功能有點類似於美國聯邦調查局,所負責的案件中,全國性的案件往往多於地方性的案件。

都道府縣的警察部門負責管轄當地派出所和稱為“治安崗亭”的社區前哨站。日本警視廳任命自己的官僚到當地的警察總部擔任高級行政職位,這樣既確保瞭日本警視廳的控制權,又確保瞭解其權限、有掌管大型警察組織的真實能力的人得以任命。當地警方執行所有實際的警務工作、現場調查和交通管制。

每個派出所通常都有以下的科室:暴力犯罪、欺詐、白領犯罪、交通、未成年人犯罪、犯罪預防和生活作風犯罪(包括不道德行為),外加一個有組織犯罪監督科。毒品、信用卡詐騙和皮肉生意在一些地區屬於有組織犯罪科(或許我應該說反有組織犯罪科),但權限尚未明確界定。

在大多數重大案件中,警察總部的探員掌管全局,當地警方的探員作為下屬——跑跑腿,為兇殺案探長駕駛專車,為高級警探買午餐盒飯,一般都是供總部任意擺弄的棋子。東京都警視廳與其他地區的警方實施聯合調查的時候,東京都警視廳便起到總部和專傢的作用,其他地區的警方便成瞭它手下的下一級派出所。

甚至在專門進行警方采訪的新聞組織裡也存在這樣的金字塔結構。在東京,東京都警視廳記者俱樂部的記者負責總部的警探和發佈會,地區記者處理東京各分配區域的警探和發佈會。

一個新晉警方記者的工作就是與下級警探交朋友,在引起總部重視之前逮到一起有趣的案件。如果你的確很有能力,你可以從食物鏈的底層獲得一個獨傢新聞。這通常要求你得在警方正式宣佈逮捕之前得到風聲。

警方會定期公佈案件,發佈簡短的書面新聞稿,這些消息本來都是記者指望通過電話提問或自己勘查犯罪現場進行論證得到的。

每起重大案件都會提前公佈,另外還會宣讀一段經不住推敲的新聞稿。這就是設在每個都道府縣警察總部的辦公大樓裡的所謂記者俱樂部裡發生的一切,大型派出所裡也可能會有一個記者室。

不過,自然不是每個資格老的記者都有機會進入這些記者俱樂部的。

與警察相處的絕招在記者指南上是找不到的,這大概是做警察采訪方面最重要的事情。我有一次聽到有人把警方記者的工作形容成“男伎”(5),這種說法實際上是對獲得一篇報道所需要的能力(至少對我們當中的一些人來說)的一種很恰當的概括。“男伎”也可能是這種能力的另一種說法,但我認為這種說法並沒有準確地捕捉到所涉及的任務的微妙之處。雖然這個比喻有點重口味,但可以這麼說,與其說是一種靈活地擺脫“碰壁”的方法,還不如說是前戲。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以我自己的方式收集資料,然後再跟警方討價還價,而不是去乞求一則小道消息;不過,這隻是我的行事方式而已。我隻不過像我的大部分夥伴一樣,覺得做“男伎”是一種罪過,除非有時我想讓自己能夠更好地討價還價:占上風。

下面是一位前主管寫給我們這些警方采訪記者的備忘錄。這份備忘錄讓我們對工作中涉及的談天說地和阿諛奉承的要點有瞭極其深入的瞭解。應該這麼說,寫這份備忘錄的傢夥一定是個出色的記者,他願意腳踏實地去獲得一篇報道,而不是依靠給警察好處換來的好意。盡管如此,這個人也是個舉世無雙的馬屁精。

致有關人員的備忘錄

真可悲,我不得不為你們這些庸才寫下做警方記者的基本常識。我堅守犯罪采訪這個崗位已經10年瞭,不過,我得這樣說:東京都警視廳記者俱樂部有能力制訂偉大的戰爭計劃,卻沒有能力去贏得戰役。別把這當作你上司的意見,把它當作你的長輩兼資深記者的意見吧——這活兒比你想象的要難。如果你隻是機械地四處遊逛或用《讀賣新聞》的名義來糊口,10個警察裡隻有一兩個會透露點東西給你,也許會吧。

如果你隻是晚上漫無目的地到警察的傢裡去拜訪他們,那你從他們那裡什麼也得不到。誰都可以從前輩(資深記者)那裡得到警探的住址,到傢門口去等上幾個小時,等他們到傢的時候去巴結他們,偶爾用一張巨人棒球比賽的門票拉近一下關系。如果一遍又一遍地做這種事情就能解決問題,連時事社的新人記者都能做到這一點。

我知道,每個采訪記者都在努力支撐著他負責的那一攤活兒。我知道,你正在掂量哪個警察是值得交往的,不過問題是,你該怎麼做才能讓那個警察成為一個線人呢?你該怎麼做才能使自己有別於其他記者呢?花點時間來反省一下你所做出的努力吧。

你有沒有照看好你要敲開心扉的警察?有沒有向他詢問過他的生日、出生地、直系親屬、他妻兒的生日、他的結婚紀念日?有沒有詢問過他的小孩什麼時候開始上學,他們是否已經找到瞭工作,最近傢裡有沒有什麼假日活動或特別活動?你有沒有在那些場合上門致以得體的問候,甚至做得更好一些——帶件禮物去?

你晚上拜訪警察的時候有沒有帶上一些小禮品?帶讀賣巨人隊比賽的門票不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會這樣想:“哦,他是《讀賣新聞》的記者,所以有可能不用花錢就得到瞭這些門票。”到東京站裡的大丸百貨那樣的地方去買一盒你老傢出產的當地食品或飲料吧,然後告訴你的警察朋友:“我讓老傢的人送來的。”或者說:“我這次回老傢給您帶來的。”這樣的謊言非常有效。時機也很重要。如果你在寒冷的日子裡給他帶去一個熱乎乎的肉包子或豆沙包,那就更好瞭。如果警察沒回傢,就把它交給他的妻子或者他的女友或情人,跟她說:“嘿,涼瞭就不好吃瞭。”這樣做至少能讓她打開大門,而這一向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你有沒有邀警察和你去買些吃的什麼的一起喝一盅?有沒有用心去找機會讓警方乘坐你租用的專車?陰雨天或下雪天就是把他們從傢門口送到車站(或從車站送到傢門口)的最好時機。

你有沒有在上午偶爾去拜訪一下警察?有沒有帶上幾份《讀賣新聞》給那些沒有訂閱它的警察?即使你隻花100日元(約合1美元)買一罐咖啡或一瓶運動型飲料,這也足以讓你顯得與眾不同。

如果你的警察朋友生病瞭,你有沒有在下午抽時間去看望他?如果你隻是在晚上去看望他,這也就是山形(小城市)電視臺新晉記者的水平。如果警察的妻子或孩子感冒瞭,買一些感冒藥和橙汁送到他傢裡去。

值夜班的時候,你有沒有總是說句“嘿,我通宵都在新聞組,有什麼趣事發生就給我來個電話”讓你的警察朋友知道?如果你的夥伴在總部值夜班,給他帶點零食,然後聊上一會兒。與其抱怨自己在新的案件發生時打不通警方的電話,還不如努力去巴結好警察,這樣,你就會成為第一個逮到報道的人。

如果你一味抱怨“警察真的對電視臺記者偏心”,事情不會有任何的變化。這種牢騷是那些山形報社的新晉記者或秋田新聞組雇的兼職小妞才會發的。如果你的本事就是抱怨,你可能在警方采訪組待上10年也還是鬥不過電視臺的記者。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警察朋友的生日,就利用派出所、資深記者甚至區政府的員工去找出來。公用事業公司也知道警察的姓名和電話號碼,知道他們最近有沒有搬傢。

你有沒有利用你所在地區的居民協會(比如埼玉縣鄉土協會)?即使你是東京都的居民,你也應該加入你第一次被派去當記者所在地區的協會。利用你在地方形成的警方關系網,去跟與你的線人是警察學院同學的東京警察見個面吧。

你的傢庭和線人的傢庭一起出遊是培養感情的基本方式。經常玩在一起的傢庭才貼心。

你有沒有在周六帶上你的妻兒,說聲“因為我們住得很近”順便拜訪過他傢?

你有沒有讓你的線人把你介紹給他們的後輩[比自己年輕的官員朋友及手下]?如果你知道有個警察今年要退休,要厚著臉皮跟他交朋友,讓他把剩下的哥們兒介紹給你。

如果你認為這個系統確立瞭一個對警方有利、帶有偏見的報道形式,你的想法完全正確。日本警方是非常善於操縱媒體的,不過,隻要有可能獲得獨傢新聞,我們都非常願意服從這樣的操縱。

(1) 像指南一樣的東西,虛構詞。——譯註

(2) “truthiness”一詞是美國喜劇演員、艾美獎獲得者史蒂芬·科拜爾(Stephen Colbert)在2005年主持美國喜劇中心電視臺的《科拜爾報告》節目中虛構出來的,用來諷刺小佈什為戰爭而捏造出來的“莫須有的事實”。該詞入選2005年美國方言學會和2006年梅裡亞姆-韋伯斯特公司的“年度詞匯”。——譯註

(3) 原文為stupidification,是作者自造的單詞。——譯註

(4) 都道府縣是日本的行政劃分。根據日本地方自治法,日本全國劃分為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京都府、大阪府)和43個縣。——譯註

(5) 這是本書作者用日語的“藝伎”造出的一個詞。——譯註

《東京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