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卷六

名利篇

《菜根譚》日:名為招禍之本,利乃忘志之媒。”“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豪傑難過名利關。古往今來,有的人好虛名以殞身,有的人貪私利以禍族。面對名利,心將何置?明代陳繼儒說“透得名利關,方是小休息”。曾國藩以“不忮不求”淡處名利。他關於“名利”的五條秘笈,讀來頗能啟人心智。

名利篇(上)

【原文】

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豈無過人姿,多欲為患害:在約每思豐,居困常求泰,富求千乘車,貴求萬釘帶,未得求速賞,既得求勿壞。芬馨比椒蘭,磐固方泰岱。求榮不知厭,志亢神愈忲,歲燠有時寒,日明有時晦,時來多善緣,運去生災怪。諸福不可期,百殃紛來會。片言動招尤,舉足便有礙。慼慼抱殷尤,精爽日凋瘵。矯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安榮無遽欣,患難無遽憝。君看十人中,八九無倚賴。人窮多過我,我窮猶可耐;而況處夷塗,奚事生嗟氣?於世少所求,俯仰有餘快,俟命堪終古,曾不願乎外。語云:名根未拔者,縱輕千乘甘一瓢,總墮塵情;客氣未融者,雖澤四海利萬世,終為剩技。

【譯解】

知足就會覺得心中像天地一樣寬廣,貪得無厭會覺得宇宙也十分狹小。對於沒有超乎常人姿質的人來說,多欲多求就更招致禍害:貧困時總想到豐盛,困境時經常尋求平安,富貴時要求有千乘車,尊貴時追求萬釘帶,沒有得到又要求迅速賞給,得到後又永久佔有,芬芳的香氣可比椒蘭,位置穩固如同泰山。追求榮華富貴,沒有知足,整日精神昂揚但越來越委頓,天氣有寒有暖,日月有全有缺,時運好時多結善緣,時運不好會生災患。各種福份不可期求,各種禍害往往紛至沓來。一句話會招人怨尤,一舉足便會有障礙。舉首望世界,乾坤是多麼大啊,得到榮譽不要立即歡欣,遇到患難也不要立即氣餒。你看十個人中,八九沒有倚賴。別人窮困多超過我,我的窮困仍然可以忍耐;況且處於平坦夷途,還有什麼事值得嗟氣歎息呢?對於世界少一些索求,走路、睡覺都十分愉快,聽天由命活到老,就不會四處不安。俗話說:一個名利思想不能徹底拔除的人,即使能輕視富貴榮華而甘願過著清苦的生活,最後還是無法逃避名利世俗的誘惑 ;一個受外力影響而不能在內心加以化解的人,即使他的恩澤能廣被四海甚至遺留給千秋萬世,其結果仍然是一種多餘的伎倆。

名利篇(中)

【原文】

餘生平略述先儒之書,見聖賢教人修身,千言萬語,而要以不忮不求為重。忮者,嫉賢害能,妒功爭寵 ,所謂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類也。求者,貪利貪名,懷土懷惠,所謂未得患得,既得息失之類也。忮不常見,每發露於名業相侔勢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見,每發露於貨財相接,仕進相妨之際。欲求造福,先去忮心,所謂人能充無慾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將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謂人能充無穿窬之心,而義不勝用也。忮不去,滿懷皆是荊棘,求不去,滿腔日即卑污。余於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掃除淨盡。爾等欲心地乾淨,宜於此二者,痛下工夫,並願子孫世世戒之。

【譯解】

我平生略述先儒們的書,發現聖賢教人修身,千言萬語,總括起來,最關鍵的一條是不忮不求。所謂的忮,就是嫉賢害能,妒功爭寵 。就是說,怠惰的人,自己又不能修德進業,忌妒的人,又害怕別人修德進業而超過自己。忮,就是這一類人。所謂的求,就是貪利貪名,安於現狀,卻又貪利。就是沒有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去得到,得到了的東西又害怕失去之類的人。忮,並不常見,一般是發生在名望、事業相當,地位相等的人身上;求,也不常見,往往發生在金錢交往、仕途相互有所妨礙的時候。要想造福人間,首先要去掉“忮”心,這樣才會充滿沒有貪慾、沒有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欲要立下自己的好人品,則應力去貪心,能去貪心,則不會患得患失,而義不勝用。“忮”心不去,滿心裡都是荊棘,貪心不去,心靈就會日漸卑污。我對這兩種心思,時常加以克制,痛恨自己還未能把這“忮”、“求”二心掃除乾淨。你們如想心地乾淨,應當在這兩方面痛下功夫,並希望子孫後代都不要有此二心。

名利篇(下)

【原文】

自漢唐迄今,政教人心交 相為勝,吾總其要日名利。西漢務利,東漢務名;唐人務利,宋人務名;元人務利,明人務名。二者不偏廢也,要各有其專勝。好名勝者氣必強,其流也攬權怙黨 ,而終歸於無忌憚。好利勝者量必容,其流也倚勢營私,而終歸於不知恥。故明人以氣勝,得志則生殺予奪,泰然任之,無敢議其非。本朝以度勝,得志則利弊賢否,泛然聽之,無敢任其責。一代之朝局成而天心亦定。山林是勝地,一營戀變成市朝;書畫是雅事,一貪癡便成商賈。蓋心無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戀,樂境成苦海矣。

【譯解】

從漢唐到現在,政教與人心相互衝突,交 替的佔有優勢,我總其概要叫名利。西漢務利,東漢務名;唐人務利,宋人務名;元人務利,明人務名。二者都不偏廢,要各自有它們專門強調的一個方面。好名而取得優勝的,其氣勢必強,世風的潮流就傾向於結黨 營私,而終歸於事無忌憚。好利而取得優勝的,其度量必能容納,世風的潮流也就會是倚仗權勢、營謀私利,而最終歸結於不知恥辱。所以,明朝人以氣勢勝人,得志則生殺予奪,泰然處之,沒有敢說他的不是的。本朝以制度取勝,得志則利弊賢否,放任聽之,沒有敢追究誰的責任的,一代的局面形成而天心亦定了。山川秀麗的林泉本來都是名勝地方,可是一旦沾迷留戀,就會把幽境勝景變成庸俗喧囂的鬧區;琴棋書畫本來是騷人墨客的一種高雅趣味,可是一產生貪戀的狂熱念頭,就會把風雅的事變得俗不可耐。所以一個人只要心地純潔,不被外物所感染,即使置身人慾橫流的花花世界,也能建立自己內心快樂的仙境;反之一旦內心迷戀聲色物慾,即使置身山間的快樂仙境,也會使精神墮入痛苦深淵。

《治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