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實戰

【原文】

凡與敵戰,若敵人勢實,我當嚴兵以備之,則敵人必不輕動。法曰:「實而備之。」

三國,蜀先主為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屯江陵。是歲,羽留兵屯公安、南郡,以備吳,而率兵攻魏將曹仁於樊。曹公遣於禁等救仁。秋,大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龐德被誅。梁、郟、陸渾群盜等,或遙受羽印號,為支黨,羽威震華夏。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如果敵人力量充實強大,我軍應當嚴陣以待;周密防備它。這樣,敵人就一定不敢對我輕舉妄動了。誠如兵法所說:「對於力量充實強大的敵人,要嚴加防備它。」三國時期,蜀國先主劉備尚為漢中王的時候,他任命關羽為前將軍,授予其符節斧鉞,讓他率兵駐紮在江陵地區,這一年(公元2!」9年),關羽留下部分兵力駐守公安和南郡兩地,以防東吳來犯,自己親率主力北上,進攻駐守樊城的魏國大將曹仁所部。曹操急忙派遣於禁等將率兵援救曹仁。時值秋季大雨,漢水暴漲氾濫,於禁所率七軍都被洪水淹沒,於禁本人投降了關羽,其部將龐德被關羽執殺。加之梁縣、郟縣和陸渾等地起義民眾有的在遙遠之地接受關羽的官印封號,成為他的支系同黨力量,因此,關羽的聲威一下震動了整個中原地區。

【賞析】

本篇以《實戰》為題,旨在闡述對實力雄厚的敵人作戰應取何種指導原則的問題。它認為,對於「勢實」之敵,應當嚴陣以待,周密防範。只有這樣,敵人對我才不敢輕舉妄動。本篇所引「實而備之」,乃是孫子著名的「詭道十二法」之一,其意思是,對於力量充實雄厚的敵人,要嚴加防備它。歷史經驗表明,對於勢強之敵,固然應當嚴加防備,而對勢弱之敵,也不可以放鬆戒備。對於任何敵人,只有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切實做到有備,才能實現無患。這是為戰爭實踐所一再證明了的客觀真理。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9年),奉劉備之命而率軍駐屯荊州江陵的關羽,乘曹操調兵到淮南與孫權部隊作戰之機,親率主力北上進攻據守於樊城的曹仁軍。攻樊之戰,雖是關羽策應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略計劃的一個重要步驟,並且取得了俘官斬將而「威震華夏」的軍事勝利,但是,必須看到,此役由於關羽親率主力北攻曹仁而與曹軍膠著於樊城不得脫身,致使其江陵後方處於空虛無備狀態,加之關羽因一時得勝而「意驕志逸」(見《三國誌·吳書·陸遜傳》),完全喪失了對東吳孫權覬覦荊州野心的警惕和防範,這就給曹操破壞孫劉聯盟和為吳軍後來襲取荊州造成可乘之隙。所以,北攻樊城之戰,關羽雖然在戰術上取得了某些勝利,但在戰略指導上他卻犯了因勝而驕、因驕而疏於戒備的大錯,而最終鑄成喪失荊州,敗走麥城的可悲結局。這是讀史者不可不引以為訓的。

《百戰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