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孫子曰:「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又曰:「水之弱,至於漂石者,勢也。」何以明之?
昔曹公征張魯,定漢中,劉曄說曰:「明公以步卒五千,討誅董卓,北破袁紹,南征劉表。九州百郡,十並其八,威震天下,勢懾海外。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也。劉備,人傑也,有智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附。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烏甲反),無不克也。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理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人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也。今不取,必為後憂。」曹公不從。居七日,蜀降者說:「蜀中一日數十驚,備斬之而不能禁也。」曹公延問曄曰:「今尚可擊否?」曄曰:「今已小定,未可擊也。」
又,太祖征呂布,至下邳。布敗,固守城,攻不拔,太祖欲還,荀攸曰:「呂布,勇而無謀。今三軍皆北,其銳氣衰。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夫陳宮有智而遲,今及布氣之未復,宮謀之未定,進急攻之,布可收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潰,生擒布。以此觀之,當是時,雖諸葛之智,陳宮之謀,呂布之勇,關張之勁,無所用矣。此謂「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故兵有三勢(夫兵有三勢:一曰氣勢,二曰地勢,三曰因勢。若將勇輕敵,士卒樂戰,三軍之眾,志勵青雲,氣等飄風,聲如雷霆,此所謂氣勢也。若關山狹路,大阜深澗,龍蛇蟠磴,羊腸狗門,一夫守險,千人不過,此所謂地勢也。若因敵怠役飢渴,風波驚擾,將吏縱橫,前營未捨,後營夾涉,所謂因勢者也。),善戰者,恆求之於勢。勢之來也,食其緩頰,下齊七十餘城;謝石渡淝,摧秦百萬之眾。勢之去也,項羽有拔山之力,空泣虞姬;田橫有負海之強,終然刎頸。
故曰:戰勝之威,人百其倍;敗兵之卒,沒世不復(永挫折也。言人氣傷,雖有百萬之眾,無益於用也。)。故「水之弱,至於漂石」,此勢略之要也。
【譯文】
孫子說:「勇怯,是『形勢』造成的,強弱,是由軍事實力決定的。」
又說:「水性是非常柔弱的,卻能把沖走石塊,這是由於水勢強大的緣故。」
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前曹操征伐張魯,平定漢中,劉曄曾建議說:「您以五千名步兵討伐董卓,向北攻破袁紹,向南征服劉表。天下的州郡,十有八九被兼併,因而威震天下,聲揚海外。現在佔領漢中,蜀人望風喪膽,城池失守,照這樣向前推進,蜀地用一紙檄文就能平定。劉備,是人中之傑,雖有智慧卻是後來的,得到蜀地的時間短,蜀人尚未依附他。現在攻破漢中,蜀人得知後非常震恐,形勢對劉備非常不利。以您的神明,如果乘著形勢對劉備不加緊攻伐,沒有不勝的。如果稍一鬆懈,有明察事理的諸葛亮為相,有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為將,蜀人一旦安定了,據守險要,那就不能輕易侵犯了。今日不攻取,一定會成為後患的。」曹操不聽從。過了七天,投降魏的蜀人不斷勸說劉備:
「大勢己去,蜀中人懼怕曹操,一日內驚恐數十次。」劉備連續斬殺勸降者,卻不能禁止。這時,曹操叫來劉曄說:「現在是否還用進攻?」劉曄說:「現在蜀地已初步平定,不用進攻了。」
曹操征伐呂布,到了下邳。呂布失敗堅守下邳城不出。因為不能取勝,曹操準備回返,荀攸說:「呂布,有勇而無謀。現在他的各路軍隊都失敗了,他的銳氣大衰。三軍以將領為主帥,主帥銳氣衰減,他的軍隊必然失去了戰鬥力。呂布的謀士陳宮雖有智慧卻是後來的,現在乘著呂布的元氣尚未恢復,陳宮的計謀尚未商定,只要連續進攻,呂布可以除掉。」曹操聽了荀攸的建議,引來沂水、泗水灌下邳城,城被大水沖得崩潰了,活捉了呂布。由此來看,在那樣的時候,就是有諸葛亮的智慧,陳宮的謀略,呂布的驍勇,關羽、張飛的勁健,也是沒有用的。這就是所謂「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所以說,用兵打仗有「三勢」[「三勢」,一是「氣勢」,二是「地勢」,三是「因勢」。將領勇猛輕蔑敵人,士卒奮力向前,三軍上下,壯志激盪雲天,豪氣如同飄風,聲音如同雷霆,這就是所說的「氣勢」。關山蒼茫,長路狹險,峰高澗深,如龍蛇一樣彎曲,如羊腸一樣狹窄的山路,還有狗洞一樣的山門,一人據險把守,千人難以通過,這就是所說的「地勢」。要善於利用機會,因勢進攻,如敵人疲倦遲緩,勞頓飢渴,被風波侵擾驚嚇,將吏橫暴,為所欲為,前面軍隊尚未紮營,後面的軍隊仍在涉水渡河,這就是所說的「因勢」]。善於用兵打仗的人,最會捕抓有利於我的形勢。形勢到來,酈食其勸說齊王田廣,攻克了齊國七十餘座城;謝安淝水一戰,打垮了前秦百萬大軍。如果大勢已去,項羽縱有拔山之力,只能與虞姬相對而哭泣;田橫有背負大海的壯志,最終還是被迫自殺。
所以說,有勝利帶來的威勢,鬥志會增加百倍。而敗軍的士卒,再難振奮[指長久遭受挫折,元氣已傷,即使有百萬大軍,也毫無用處]。所以說,水性至柔至弱,卻能沖走石塊,這就是「勢略」的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