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原文]

—————————原文版—————————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不慎終也。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注音版—————————

(qi)(ān)(yi)(chi),其(qi)(wei)(zhao)(yi)(mou)。其(qi)(cui)(yi)(pan),其(qi)(wēi)(yi)(san)。為(wei)(zhī)(yu)(wei)(yǒu),治(zhi)(zhī)(yu)(wei)(luan)。合(he)(bao)(zhī)(mu),生(shēng)(yu)(hao)(mo);九(jiǔ)(ceng)(zhī)(tai),起(qǐ)(yu)(lěi)(tǔ);千(qiān)(lǐ)(zhī)(xing),始(shǐ)(yu)(zu)(xia)。為(wei)(zhě)(bai)(zhī),執(zhi)(zhě)(shī)(zhī)。是(shi)(yǐ)(sheng)(ren)(wu)(wei),故(gu)(wu)(bai),無(wu)(zhi),故(gu)(wu)(shī)。民(min)(zhī)(cong)(shi),常(chang)(yu)(jǐ)(cheng)(er)(bai)(zhī)。不(bu)(shen)(zhōng)(yě)。慎(shen)(zhōng)(ru)(shǐ),則(ze)(wu)(bai)(shi)。是(shi)(yǐ)(sheng)(ren)(yu)(bu)(yu),不(bu)(gui)(nan)(de)(zhī)(huo);學(xue)(bu)(xue),復(fu)(zhong)(ren)(zhī)(suǒ)(guo)。以(yǐ)(fǔ)(wan)(wu)(zhī)(zi)(ran),而(er)(bu)(gǎn)(wei)

[注音]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安定的局面容易持守,沒有跡象的事物容易圖謀;脆弱的東西容易分解,細微的東西容易散失;所以要在事情尚未萌芽之時,就預先處理好。亂事在尚未形成的時候就要預防以免發生之時難以處理。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合抱的大數要從嫩芽開始生長(好比樹的成長過程);九層高台是由一筐筐的泥土壘起來的(好比高樓搭建的過程);千里之行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逞強者必敗,貪婪者比失,聖人無為不貪,因此,不敗,不執著,所以不會有失。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不慎終也,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人們經常做一些事情,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是卻在最後管他失敗了。這是由於沒有把握好最後,如果在最後也能像開始那樣謹慎小心,就不會失敗了。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所以聖人「不爭」,聖人所追求的是一般人所遺棄的(所以聖人不回去收藏平常人所認為的珍寶玩物,這也證明了老子老師所說的「不貴難得之貨」)。

聖人所學的是平常人認為不值得學的東西,這樣反而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好比人們誤解老子認為其迷信,其實不然。)

聖人始終輔佐萬物適應自然為已任,從不敢妄為。br /> (聖人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奢求不妄為,絕聖棄智,不貴難得之貨,致虛極,守靜篤,無為,無慾,無我,謙虛,謙下,不爭。)

[長篇大論]

妄為悲哀的牛

一頭勤勞的牛病倒了,主人很同情,也很難過。

病牛在主人的細心照料下,病情逐漸好轉,備受感動!一天,看著主人的勞繁疲憊與萬分辛苦,病牛實在於心不忍,於是鼓足了全身的力氣,拚命拉了一天的犁。

病牛的突然「康復」讓主人歡喜萬分。但事實上,病情卻惡化了許多,然而為了主人高興,也為給主人分擔辛苦,病牛第二天又堅持著拉了一天犁。這主人竟沒半點歡喜,反而有些懷疑:病牛其實很懶惰,裝病,逃避工作,還白白讓我照顧它?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主人決定讓病牛繼續拉犁。儘管病情又惡化了許多,病牛想:我是頭勤勞的牛,如果今天不堅持下去,主人肯定會認為我不願吃苦,懶惰,豈不是勤勞一生所得之美名毀於一旦嗎?所以一定要堅持住!

僥倖,第三天堅持過去了!主人欣慰地想:這傢伙果然是裝病!幸好我聰明,早早識破了!這下可要狠狠地懲罰他。於是,病牛拉的犁更重了。然而病情卻非常嚴重了,但是病牛想:主人也太不理解我了!唉,我只好再堅持下去,用行動來證明我的清白。

第四天,堅持!

每五天,堅持!

第六天,終於,病牛堅持不住了,再次倒下了!

這次徹底病入膏肓了!然而讓病牛悲哀的是:主人不再同情他也不再難過,還說,「像這種東西,死了才好!」

《道德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