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原文]

—————————原文版—————————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注音版—————————

(shan)(wei)(shi)(zhě),不(bu)(wǔ)
(shan)(zhan)(zhě),不(bu)(nu)
(shan)(sheng)(di)(zhě),不(bu)(yǔ)
(shan)(yong)(ren)(zhě),為(wei)(zhī)(xia)
(shi)(wei)(bu)(zhēng)(zhī)(de)
(shi)(wei)(yong)(ren)(zhī)(li)
(shi)(wei)(pei)(tiān)(gǔ)(zhī)(ji)

[譯文]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p>

善於統兵者,不窮兵黷武;善於打仗者,不會被激怒;善於戰敵者,不會與敵對持;善於用人者,謙下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這就是所說的不爭強鬥氣的道德,這就是所說的發揮人的積極性,這就是所說的遵循客觀規律。

[長篇大論]

鏡子的智慧

徒弟抬一面鏡子,邊抬邊說:「這鏡子可真是便宜,幾十元買了這麼一大面!」

師父笑著說:「你可別小看了這鏡子啊!它可以當你的老師呢。」

「哦?」徒弟也逗趣說,「不知這鏡子老師將何以教我啊?」

師父問「不管什麼東西,只要放到鏡子前面,是不是都映得出?」

「當然」徒弟說。

「那麼東西移開後,鏡子裡還留有餘影嗎?」師父問。

「那怎麼會呢?」徒弟說。

「這就是智慧啊!」師父說:「這叫』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徒弟,你在生活中能做到』事來則應,事過即忘嗎?」

「不能」徒弟說,「想不到這鏡子還有點門道,還有嗎?」

「多得是」,師父說:「比如孔孟先師或帝王將相來照鏡,你說鏡子會因為高興而加倍細心嗎?」

「不會」徒弟答。

師父問;「如果乞丐、棄兒來照鏡,鏡子會因厭惡而應付了事嗎?」

徒弟說:「不會。」

「這就叫』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又叫與聖人居而不喜,與凡夫居而不憂,你做得到嗎?」師父問。

「做不到!還有嗎?」徒弟興沖沖地問。

師父問「當甲物體正在照鏡子時,鏡子會一邊照甲又一邊惦念乙嗎?」

「不會」。

師父問「這叫把握當下,置心一處。你做得到嗎?」

「做不到!還有呢?」徒弟窮追。

師父問「鏡子映現紅色物體時,其本身會不會也變成紅色?映現綠色時會不會本身也變成綠色?」

徒弟說「不會。」

師父問「鏡子本身雖不變色,卻仍能紅來現紅,綠來現綠,是不是?」

「是,這叫什麼?」徒弟問。

「這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你做得到嗎?」師父問。

「做不到,還有嗎?」徒弟還不解渴。

師父問「鏡子映人映物、映水、映火、而本身玻璃的本質卻始終不變,這叫做』體不動,而用常顯。用常顯而體不變』你明白嗎?」

「明白了」,徒弟感歎地說,「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鏡子,竟蘊含了這麼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為師啊!!」

《道德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