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白話文註解 06章 利他主義

06章 利他主義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自生:為自己謀生。
天地之所以長久,因為天地都不為自己謀生。天和地是對立統一的、不可分離的,天因地而生,地因天而存。天地無私,故能天長地久。所以,無私才合乎自然規律。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同樣也不例外。身體和靈魂的關係就像天和地一樣,是相互依存的。靈魂依賴身體的養育而存活,身體需要靈魂的協調而生長。只因靈魂是以真氣的形式隱藏於體內的,不為人的眼睛所見,所以,世人養生注重的只是有形的身體而忽視了無形的靈魂,這是人生痛苦的根源。為了有形的身體而生活,人生價值觀自然就是無止境地追求金錢財富,目的在於以有形養有形,滿足自我外部感官的需求。這樣一來,身體就有災難了,因為人的欲|望是沒有滿足的。無盡的欲|望必然導致-陰-陽失調,內外失衡,身體各種疾病接連不斷,以至於未老先衰,黃泉早赴。聖人則不是這樣,他明白靈魂和身體的關係,即只有保持靈魂和身體的平衡,才能確保身心健康。因此,聖人治身不片面追求有形物質來養身,而是先育法身。法身是靈魂的化身,正氣的凝聚,相對於有形的肉一體(色*身)而言。《西派真傳》說:“抱吾法身,養吾色*身,色*法兼養,性*命雙修。”其結果是法身未現,色*身卻首先得以強壯——“後其身而身先”。因為健康的身體是法身顯現的基礎。
呵護法身的過程,就是修養色*身的過程。道德功要求正身、正念、正術。端正身姿可以舒血暢氣,利於調息凝神,主動入靜。端正思想意識,可以集中思想,排除外在的七情六慾,消除私心雜念,心存每個靈子。調整呼吸,煉精化氣,可以協調-陰-陽,按摩內臟,加強心臟和腸胃的功能,改善氣血循環,有利於新陳代謝以及積蓄精氣和能量,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存想可以凝神,獲得心靈的寧靜,有利於靈魂和肉一體的內在和諧。一旦掌握了練功的要素,並持之以恆,功力就會逐日加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免疫系統的功能得以逐步增強,身體自然而然變得精力充沛、骨強體健。這就是“後其身而身先”。一個多災多難的身體是養育不出變化莫測的法身的。值得強調的是,練功須有名師指導,正確利用各種道術,嚴肅對待練功過程。只有志向,沒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很容易用迷信的觀點看待練功中出現的幻覺現象,以致走上自一殺、殺人的邪路。br /> 聖人把色*身置之度外——外其身,始終關注著法身,反而延長了壽命——身存。色*身和法身是對立統一的,我無私以養法身,法身無私以治色*身,法身存則色*身存,法身失則色*身亡。
道德功是內功、靜功,不同於當今轟轟烈烈的體育運動。可以說,身體的內部矛盾是決定身體健康與否的主要因素,只注重外因而忽視了內因是不符合辯證法的。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並非聖人沒有私心,只是因為聖人徹悟了大道,才能夠成全他健康長壽的私心。
聖人“身先”、“身存”之私的實現,是深明先與後、內與外、本與末、人與己的辯證關係的結果。
老子根據宇宙法則揭示了人生法則,而人生法則又貫穿著社會法則。他的“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思想,正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原形。治理國家,只要時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自然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從而體現人生價值,獲得人生幸福;為了肉一體而活著的人,生命不會長久;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活著的人,只要社會存在,他的英靈就會存在,因為他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本章是老子的符合利己主義的利他主義思想。利他在前,利己在後;無私在前,成私在後,無私而成其私。老子以天人合一的境界,把宇宙、人生和社會看成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從而要求人與人之間要愛而忘私、和諧相處,由此而形成利他主義、集體主義的價值觀。無私是合乎道的美德,只有用以利他主義、集體主義為中心的價值觀來取代以利己主義、個人主義為中心的價值觀,人類才能實現整個世界和諧有序的最大私心。

《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