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道德經》40章 生剋

40章 生剋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器已成之人,返樸歸真,與宇宙合一,面對浩瀚的宇宙,總感智慧不足。這種人生追求所產生的作用才是對自己、對社會沒有危害的。浩然正氣充盈體內卻虛懷若谷,這種功夫的作用才是無窮的。
“大成若缺”、“大盈若沖”是通過長期修煉功德圓滿的體現,是求之於內的結果。“不弊”、“不窮”是道德使然。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ne),大贏若詘(qu)。
直:正直。屈:委屈服從。巧:技巧。拙:笨拙。訥:說話遲鈍。贏:收穫、取得。詘:缺少、短缺。
最剛直不阿的人,卻好像膽小怕事以至於委屈自我,順從他人。最有技巧的人,卻好像笨拙。最具有雄辯才能的人,卻好像愚訥。最有收穫的人,收穫的是真我,是真理,卻好像還有短缺。
道德之學是探尋大道、強身健體、益壽延年、涵養品德、超越自我的學問。道德有成之人,雖有“大直”之德,“大巧”之能、“大辯”之才、“大贏”之獲,卻從不自我炫耀,留給別人的印象是“屈”、“拙”、“訥”、“詘”。體現了有道之人一切自我行為都完全遵循客觀規律,絕不盲從主觀情感,妄作妄為。這正是自我的無為之德,不爭之德。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運動戰勝寒冷,心靜戰勝燥一熱,“無為之治”、“不言之教”可以使天下安定。
躁,是躁動、運動的意思。“躁”和“靜”相對,“寒”和“熱”相對。動則生熱,熱則勝寒。心靜自然涼,涼則勝熱。“躁勝寒,靜勝熱”,是-陰-陽生剋原理。運用這一辨證原理去治理國家,其具體措施就是用“清靜”二字作為治國的指導思想。清靜無為是聖人之治,聖人之治,就是施行“不言之教”和“無為之治。”無為之治可以發揚民一主使政治清明,不言之教可以消除狂一熱、浮躁,使民心安寧。政通人和、人心思定,這才是人間正道。br /> 本章通過有道者人格的偉大體現了道德學的巨大功用,並運用-陰-陽生剋原理論證了治國策略。如果統治階級熱衷於功名利祿,搞專制主義,則勞動人民必然飢寒交迫。人民若要改變飢寒交迫的命運,就必須起來革命,變統治階級的奴隸為國家的主人,實行民一主法治,建設政治文明。建設政治文明的同時,必須加強一精神文明建設,因為政治文明,必然帶來物質文明,而單純的物質文明,又必然使人心浮躁、欲|望無限、患得患失、內心茫然,這就需要用“不言之教”,來加強人們的道德修養。人們有了正確信仰,社會自然安定。

《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