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講到「煉精化氣」的境象,只有借用在靜坐的過程中,自然地停止呼吸的境界來做說明,較為確實。不過要做這個說明之先,對於停止呼吸的境界,必須要先作兩種必要的解釋。首先需要知道在靜坐的進度中,所謂自然地停止呼吸,用一般修道作工夫的術語來說,便叫做「止息」。在佛家四禪八定的進度中,又叫做「氣住」。在瑜伽術的修煉方法中,便是真正「瓶氣」的工夫。普通練一習一 瑜伽術的,有意來控制呼吸而使其停止的方法,雖然也叫做「瓶氣」的工夫,但並不算是上品的成就。如果靜定工夫到達而自然地停止呼吸,那才是真正「瓶氣」的境界。所以密宗便另行命名它是「寶瓶氣」了。
其次在靜坐的進度中。因為心念的太過專一,偶爾也會覺得呼吸近於停止。當這種狀態發生時,有時就會感覺全身僵直,稍微帶有僵硬的感覺。實際上,這是因為用意太專,漸漸促使全身緊張的關係。這種類似停止呼吸的作用,並非真的是「止息」和「氣住」的境界。嚴格說來,這是由於神經的過分緊張所致。在這種情況中,執之太過,不能放鬆返還於自然,往往會弄得心境枯搞,生機木然。甚至,更嚴重一點,便會使身體和四肢的各個關節,進入僵硬的病態。雖然並非如小說家所謂的走火火魔,但至少已經因此而得病了。如果因靜坐而到達這種境界,自我治療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把自己的身心盡量的鬆弛,甚至,盡量哈出力氣,自我放鬆,任意進入自然呼吸,就如平常人睡眠時的狀態。這樣只須很短的時間,便可「更上一層樓」而轉進新的進度了。倘使有些用工太久的人,雖然努力施用這種方法,僵持的狀態還是依然如故,那就只有用密宗和道家的特別教授法了。
再次,倘使真正由於精力充沛,身心寂靜的效果而氣定神閒,達到「煉精化氣」的境界,必有的第一步現象,便是全身柔軟而猶如乏力一樣,再進一層,自己便會感覺到「柔如無骨」,渾身氣機在毫無覺受的狀態中普遍地充滿。孟子所謂的:「粹面盎背而暢於四肢。」老子所謂的:「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的情形,便自然地體驗到了。這個時候的境界,真可忘去身心的感受,好像天地人我,都入於渾茫一片的狀態。「丹經」道書所謂的「渾燉」,以及莊子所說的:「墮肢體,黜聰明」的實際情況,都可體驗得知確為真實,並非假設空洞的理想。如此再靜定下去,起初感覺鼻孔的呼吸減弱到了微之又微的程度,而後肺部的呼吸近於停止,小膜內在的「丹田」開始有了翕闢(收縮放鬆如呼吸)的作用。道家所謂的「胎息」或「內呼吸」,便是這種境象。再次而等到內臟各部分的氣機都充實以後,循食道喉管而上達舌尖的一系自律神經,自然的松暢舒適,「丹田」的內呼吸也隨之由微弱而漸至於停止的情形。這時久已沉沒在腹部的「青春腺」又恢復了活動的作用,猶如童年時期無慾無情的牽連,便自能發生無比快感的「內觸妙樂」。生殖器一官隨睪丸收縮的氣機,上循「任脈」而使舌尖自然上翹,封抵了小舌頭部分,自然地停止了呼吸。這才算是「煉精化氣」初步的真正境象。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