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6 章

沒等余善去通報, 裡頭就傳來一聲朗笑:「故人在此, 少雍怎能不倒屣相迎!」

隨著聲音響起, 一名身穿素色常服的男子走了出來, 看上去二三十左右的年紀,卻沒有蓄須, 面容爾雅, 眼神清湛, 看上去便如世家公子一般, 若不是楊巡撫當先拜倒, 誰也不會想到他就是內閣中僅次於張居正的第二人,名震天下的趙少雍。

後面跟著薛夏,本是讓人見而色變的錦衣衛頭頭,現在倒不怎麼引人注意了。

沒等楊汝輔當真跪下,趙肅便已伸手將他扶住,笑道:「如今我已不是官身,子淳兄卻是二品大員,論理該是我拜你才是,怎當得起你這一拜?」

楊汝輔一面欣喜趙肅沒忘了自己, 一面執意拜了拜才作罷:「即便不論官階,為國為民,大功於社稷, 又是帝師, 汝輔也理應行禮。」

「長樂抗倭之後, 一別十幾年, 沒想到子淳兄如今已是一方督撫大員,不知可還記得當初在城牆之上的戲言?」趙肅噙笑道。

楊汝輔先是一愣,然後忽然就想起來了。

當年倭寇來犯,援兵未至,情況凶險至極,二人幾天幾夜守城,累得不行,就彼此依偎著靠坐在城牆下面,楊汝輔想到城破之日自己要殉城,滿腔悲涼,就跟趙肅開始東拉西扯,說早知道會是這麼個下場,自己還不如去當個賣糖的,因為他小時候最喜歡吃糖,老想著以後開個糖果鋪子,趙肅就在那裡邊聽邊笑。

這麼一回憶,無疑讓楊汝輔就有種時光如梭的感慨,當年的他們,一個是剛剛上任的小縣令,一個是鄉試奪魁的解元公,轉眼之間,自己已經老了,趙肅雖然辭了官,卻風華如故,雍然清貴,半點也不顯老態。

兩人相視一眼,都哈哈大笑起來,親近感一下子增加不少。

相比之下,楊知府卻汗流浹背,度時如年。

楊汝輔道:「少雍不說,我都忘了,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不如入內一敘?」

趙肅伸手一引:「請。」

幾人入屋分頭坐下,楊知府是個有眼色的,沒等趙肅開口,自己就先跪下了:「犬子狂妄無知,衝撞了諸位大人,還請閣老寬宥則個!」

趙肅和顏悅色:「大人請起,趙肅如今只是平民百姓,大人無須跪我。」

薛夏也跟著笑道:「知府大人言重了,只是令公子一介舉人之身,竟也能調動官差為他賣命嗎?好在薛某還有一官半職在身,否則可真是擔當不起了。」

兩人一個白臉,一個黑臉,端的是默契。

楊知府額頭上的汗流得更急了,這些官差是自己派出來的,可他現在只能推到兒子身上,這樣自己最多就是個教子不嚴,縱子行兇的罪名,若是讓趙肅他們知道是自己授意的,那可就吃不完兜著走了。

「大人恕罪,大人恕罪,下官回去一定好好教導犬子!」

趙肅但笑不語。

薛夏聞言卻更添了厭惡,自己做錯了事情,偏偏還要推到兒子頭上,看來知府公子那麼跋扈,也不是沒有緣由的,他打定主意回去參這個知府一本,也就不再開口。

楊汝輔見狀,也皺了皺眉:「你先回去罷。」

楊知府見趙肅等人面無異色,只當他們不再追究,心頭大定,諾諾退了出去,卻不知自己已經上了錦衣衛的黑名單。

他一走,楊汝輔這才向趙肅和薛夏拱了拱手:「楊某御下不嚴,讓諸位見笑了,這事錯在楊暉,它日楊某也會向聖上說明此事的。」

趙肅道:「區區小事,子淳兄何須掛懷,如果不是他,咱倆也不會相見了。」

楊汝輔點點頭,跟著感歎幾聲。

薛夏在場,又是大半夜的,他也不好多說什麼,只是略略寒暄幾句,就起身告辭,約定白天再來拜訪,趙肅卻道自己現在身無官職,要拜訪也是自己上門,哪裡有讓巡撫大人屈尊的道理,這又讓楊汝輔見識到趙肅的滴水不漏。

兩個人除了在長樂那段同生共死的日子,後來其實交集很少,楊汝輔一路陞官,調任外地,最後又回到福建當巡撫,算得上官場老手,履歷豐富,可這個時候,他才明白趙肅為何能年紀輕輕就平步青雲,位極人臣那麼多年,就算辭了官,還有皇帝親自點名錦衣衛護送,放眼歷朝歷代,從來就沒有人能有這種榮耀。

有才幹,有學識,既是帝師,又是太傅,不驕不躁,做事高調,做人卻低調得很,到了風口浪尖,也捨得急流勇退,毅然放手,這樣的人,哪個皇帝會不肯信任重用?

雖然楊知府回去之後大發雷霆,把兒子從洞房裡揪出來,鬧得雞犬不寧,父子失和,但這對於趙肅來說,不過是一件小插曲罷了,但卻因為這件事情,楊汝輔不顧趙肅的推卻,執意又派了巡撫衙門的官兵護送趙肅回長樂。

等到趙肅回到長樂的時候,一大幫錦衣衛加上巡撫衙門的官兵,看上去不像一般辭官回家的失意官員,反倒像衣錦還鄉的,長樂縣令自不必說,趙氏宗族的人更不敢怠慢,族長帶著族人親自迎接,一時熱鬧無兩。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原本想鬧些蛾子當眾使趙肅下不來台的吳氏完全沒了希望,她要是敢鬧,別說族長他們不會放過她,單是跟趙肅一起的那些錦衣衛,就能輕而易舉捏死她。

趙謹兩次上折,最後落得個被削職為民的下場,皇帝明說了,此人永不錄用,這是何等的恥辱和烙印,趙謹數十年苦心經營,全部化作烏有,他帶著妻兒回到長樂,也不肯再見人,整天困在自己的屋子裡。

吳氏為此傷心透了,也對趙肅越發恨之入骨,可現在的趙肅早已不是吳下阿蒙,進士出身,三朝元老,光這些名頭就能壓著吳氏在他面前直不起腰,更別提其他的。她只恨當年沒有在找人把趙肅推下河的時候盯著他死透了才走,結果讓他留著一口氣,從此像換了個人似的,飛黃騰達,貴不可言。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