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賀融與賀湛對視一眼,這次由賀湛先開口:「那你應該也知道我們想問什麼了。」

翁浩聲音漠然:「十四年前,我無意中聽見,趙氏的婢女在與人合謀,說是奉了鄭王之命,要嫁禍魯王……」

「住口!」賀湛怒道,「翁浩,陳無量案我也略有耳聞,雖說當年你牽涉其中,但畢竟不是主謀,想要從輕發落也不無可能,只要你肯跟我們合作,將真相說出來。」

翁浩語帶嘲諷:「二位郎君,我說的就是真相,我聽見他們的合謀,然後去向陛下告發,當時陛下已經發現魯王與鄭王私下書信往來,對魯王生出不滿,巫蠱案發,咒害太子的罪名坐實,陛下勃然大怒,下令將魯王廢為庶人,全家流放,後來的事,你們都已經知道了。」

「翁浩,」賀融蹲下身,與其平視,「就算你說的是真的,太子八字,尋常人如何能隨隨便便得到?那個婢女是受誰指使,難道你就一點都不知情嗎?」

黑暗中,翁浩模模糊糊看見賀融的面容,卻看不清對方臉上的表情。

生母被牽連而死,他從小背負罪名長大,還因為曾經與嫡出的弟弟一起落馬而受到父親厭惡,翁浩既是王府長史,也曾看著賀融長大,印象中,那個走路一瘸一拐的小童,如今也出落得頂天立地,容止不凡,除了手中依舊拿著竹杖。

賀融緩緩道:「我還記得我四歲時,有一回在前院棗樹下,想上樹去摘棗子,卻因年紀太小,只能眼巴巴看著,邊上的侍女也不敢擅自做主讓我上樹,你正好路過,見狀就幫我摘了一些,還囑咐我要小心,不能頑皮爬樹。」

翁浩啞然一笑:「沒想到那麼多年前的小事,三郎還記得。」

賀融:「對我曾付出過善意的,哪怕只有一點點,我都銘記在心。」

翁浩:「故太子是陛下的逆鱗,無論誰觸碰了,都不會有好下場,你生母的事,不管是被利用還是被牽連,時隔多年,再追究已無意義,也翻不了案的。」

賀融本來還不敢肯定翁浩是知情人,但他說了這樣一番話,反而更讓賀融堅定自己的猜測。

「我就怕潛藏在暗處的人,至今依舊心懷叵測,時時在尋找時機,為下一次的陰謀做準備,而你,翁浩,也可能會被再次牽連。」

翁浩沉默不語。

守衛在外頭等久了,忍不住進來催促:「二位郎君,還請快些!」

賀融壓低聲音,加快語速:「你好好想想,與我們合作,我們會保你性命,更會在陛下面前求情,幫你減輕罪責……」

那頭守衛已經走過來:「二位郎君,這些犯官明日都是要提審的,御史台那邊很快就會有人過來巡查,請別讓小人難做!」

賀湛:「我們這就出去,多謝你。」

又對賀融道:「三哥,明日再來過吧。」

翁浩始終沒有再開口,賀融有些失望,但不得不與賀湛一道離開。

步出大牢的那一瞬間,伴隨著陽光灑在身上,兩人頓時感覺身心由內到外也跟著敞亮起來。

賀湛道:「翁浩可能知悉一些內情。」

賀融點點頭:「我也這麼想,如果能再多待一會兒,會截然不同。」

賀湛笑道:「明日提審之後,我們再過來找他,屆時他經過御史台那幫言官恫嚇之後,應該很容易撬開嘴了。」

賀融卻沒有這麼樂觀:「你幫我多留意些,明日我再過來一趟。」

賀湛點點頭,旋即皺眉:「三哥,我思來想去,當年會在魯王府放巫蠱的人,必然是希望父親倒霉的。論理說,鄭王賀琳他們當時已經在密謀造反了,不太可能再去陷害父親……諸位皇子中,當時太子重病不起,但齊王和衛王年紀又還小,那會兒也就十五六歲,還住在宮中,尚未成婚開府,就算他們有那份心,也沒有那個能耐和人手吧?」

賀融沉吟不語。

賀湛這些推想,他也不是沒有想過,甚至還有過比這離奇百倍的猜測,但最終都被他一一推翻。

如果不是某個皇子所為,那又會是誰?

賀融道:「先看看明日提審的結果再說吧。」

這樁案子他們並沒有被允許參與,提審過程和結果當然也不得而知,刑部和大理寺在這次事件中幾乎被皇帝捨棄,御史台直接上稟御前,除非皇帝想讓人知道。

眾所周知,齊王掌管刑部,這次事發,他的羽翼幾乎被斬掉大半,能在朝堂混到六部九卿位置的,沒有一個是傻子,所以不少人都認為這是皇帝要向齊王清算。

說得更嚴重一點,是皇帝認為齊王有不臣之心。

但皇帝年過耳順,身體不佳,就算他再不肯立儲君,為了避免身後生亂,也不得不立,這個節骨眼上對齊王的黨羽下手,無疑是一個明顯的信號:那就是皇帝無意立齊王為太子。

排除齊王,皇帝膝下就只有魯王賀泰,與衛王賀繪了。

但凡接觸過賀泰,或對他有些瞭解的人,都知道這位魯王的性情才幹,只有兩個字足以形容:庸柔。

不過古往今來的平庸君王比比皆是,也不是說庸柔就當不了人主了,起碼不是個暴君,還聽得進臣下勸告,耳根子軟,總比毫無才能還剛愎自用來得好吧。

更重要的是,齊王與衛王的兒子年紀尚輕,還顯不出優劣,而魯王幾個兒子,都已經能獨當一面,為了江山社稷的傳承,皇帝會選擇魯王,倒也不算奇怪。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隔日散朝之後,賀融與賀湛到了南衙大牢門口,就聽見守衛在與同伴抱怨:「這怎麼就死了,還未審出什麼來呢,莫不是做賊心虛?」

賀融心裡咯登一聲,賀湛更是大步上前,詢問他們:「誰死了?」

守衛也不隱瞞:「是一名叫翁浩的犯官,據說原先還是刑部侍郎呢。」

預想中最糟糕的情況果然發生,賀融反倒平靜下來。

「何時死的,怎麼死的,屍體呢?」

守衛:「屍體還在,御史台沒有仵作,還是臨時從刑部和京兆府那邊找了仵作過來,是自刎無誤,今日早晨給他送了飯,誰知他竟將陶碗摔碎了,以碎片自裁。」

賀融:「昨日我們走後,可還有人來過?」

這守衛還是昨日接待賀融他們的那個:「昨日二位郎君走後,御史台就過來提審他們,不單翁浩,另外幾人也都被提走了,回來的時候身上也都齊整,沒有用刑,後來翁家的管家還帶著翁家家眷過來探望,當時還好好的,不知怎麼回事,過了一夜,反倒是想不開了。」

賀融二人又進大牢轉了一圈,連帶翁浩的屍體都看過,沒發現什麼異常。

出了大牢,賀融就道:「我去御史台,看能不能設法要來一份供狀,你去翁家瞧瞧。」

賀湛答應下來,兩人分頭行事,但賀融這邊並不順利,這樁案子是直接向皇帝負責的,賀融即使貴為安國公,也沒有權力過問,但御史也不願得罪這位朝中新貴,就對他道:「翁浩的供狀與其他人大同小異,陳無量的案子,當年是刑部尚書秦巒要求壓下來的,他們作為下官也只能遵從,但這些人都各自得了不少好處,翁浩想必是畏罪才會自盡的。」

賀融提出疑問:「按照本朝律法,翁浩這樣的罪名,輕則杖責罷官,抄家抵罪,重則流放充軍,不至於喪命,他為何要自盡?」

那御史無言以對,只能猜測道:「可能是為了保全家人?他一死,他的家人也就不必跟著他流放了。」

賀融不置可否,但對方已經說得夠多了,再多就超出他的職責權限,他也不想令對方為難,就沒再問下去。

他與賀湛約好在楊鈞的胭脂鋪子裡見面,誰知賀融在那裡等了大半天,與楊鈞二人喝掉好幾盞茶,直到傍晚時分,賀湛才終於現身。

「三哥!」賀湛從鋪子後門進來,大步流星,滿頭大汗。

高氏忙給他捧來一盞茶水。

賀湛謝過,仰頭灌了一大口,方才道:「可累死我了!」

賀融:「如何?」

賀湛歎道:「一波三折,峰迴路轉!」

他去了翁家,很快見到傷心欲絕的翁家家眷,但並沒有問出什麼來,卻意外得知翁家的一樁家事。

原來翁浩的妻子多年來膝下只有一女,翁浩就又納了一妾,那妾室肚皮很爭氣,進門沒兩年就誕下兒子,更因性情活潑而得翁浩喜愛,但翁浩卻有一樁苦惱,那就是家中妻妾不和,時常爭執,他偏袒妾室,卻不能休妻扶妾,百般無奈之下,只得在外頭又買了一座宅子,安置妾室,將妻妾隔開。翁妻對那小妾深惡痛絕,與賀湛說著說著,便忍不住痛罵翁浩沒有良心,喜新厭舊。

賀湛對翁家家事沒有半點興趣,奈何為了多知道一些內情,只得硬著頭皮聽下去。

當翁妻說起那妾室的宅子是管家幫翁浩跑動物色時,賀湛心頭一動,似抓住什麼,忙問管家去處。

據翁妻所言,劉管家雖是這邊宅子的管家,卻跟著翁浩兩頭跑,他是翁浩身邊的老人,十分得翁浩信重,很多公事,連翁妻也未必清楚,劉管家卻一清二楚,甚至就連翁浩的妾室,當初也是劉管家為他張羅的,是以翁妻提起此人,臉色不豫,沒什麼好聲氣。

但賀湛卻有些驚喜,昨日探望翁浩的人裡,除了翁家家眷,也有劉管家,他認為劉管家一定知道些什麼,於是告別翁家,又尋去了那管家的家裡。

劉家人卻告訴賀湛,昨日傍晚有人匆匆來找,給劉管家送了一封信,劉管家關在屋裡片刻,很快就出去了,至今都沒回來。

賀湛意識到事情不對,在劉家轉了一圈,又去了翁浩妾室的宅子,也沒問出什麼來。

一番話說罷,茶已涼了,但他也不在意,就著涼茶又一口喝光。

賀融:「劉管家可能已經遭遇不測。」

「不錯,我也這麼想。」賀湛從懷中摸出一樣物事,「但我在劉管家屋子裡的角落裡,找到這個。」

一片拇指指甲大的紙片,邊緣有燒焦的痕跡,湊近鼻下一聞,除了焦味,還有隱隱約約的香味。

楊鈞拿過紙片,入手一摸,再聞氣味,立馬就道:「這是蜀紙!」

隨即又咦了一聲,疑惑道:「可蜀紙沒有香味吧,這是額外再熏過香了?」

賀湛笑了笑:「因為這是蜀紙中的浣花潭紙。」

其時天下造紙,有益州越州宣州各處,其中又以益州紙為上佳,稱為蜀紙,朝廷用紙,特別是集賢院中所藏的典籍,都是用蜀紙來書寫的。而蜀紙之中又有一種浣花潭的花草紙,因為在浣花溪邊所制,一名匠人別出心裁,將曬乾的花草嵌入紙中,熏香製成,得到許多王公貴族的追捧,但因製作費時,產量稀少,被列為貢品,放眼朝中,只有少數人得皇帝御賜,用得起這種紙。

所以楊鈞只看得出是蜀紙,卻不知道這裡頭還有講究。

賀泰封爵之後,也被賞賜了不少東西,其中就有這種蜀紙。

楊鈞:「劉氏一名管家,不可能用得起這種東西,別說劉氏了,估計翁浩自己都用不起。」

賀湛沉吟道:「這種紙,外頭想買也買不到,朝廷中能用上的,十根手指也數得出來……翁浩這麼多年都待在刑部,而刑部又是齊王在管,這麼說,果真是齊王?」

見三哥沒有說話,他又道:「丙申逆案時,齊王已經十七歲,他母親又是掌管六宮宮務,權同皇后的淑妃,也不是沒有能力和理由做出這種事的。當時太子病重,眼看快要不行了,鄭王謀反的事也行將敗露,只要我們父親也倒下去,齊王前面,就再也沒有任何阻礙了。」

楊鈞點點頭,凝重道:「我也覺得五郎所言有理。翁浩很可能通過劉管家,與齊王暗中勾結,如今刑部被查,齊王擔心翁浩將往事一併牽扯出來,把自己拉下水,於是用把柄脅迫翁浩自盡,再將劉管家滅口。」

高氏旁聽如此重大的事宜,心中雖對賀融他們的信任十分感動,也有些忐忑,不敢輕易開口,但聽到此處,卻忍不住輕聲道:「我有些疑問。」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高氏身上。

高氏:「對方如果要將劉管家滅口,應該有更隱蔽的手段,為什麼要通過書信來傳遞信息,還用了這種極容易被辨識出來的蜀紙?」

楊鈞摸著下巴:「也許對方並沒有料到我們會查到劉管家家裡去?」

幾人都將賀融想說的話都說完了,他思來想去,也沒有任何頭緒。

賀湛見他微露疲憊,不由心疼道:「三哥,別想了,這條線索斷了,我們重新再找就是,時隔多年,能查到這些,已經很不容易了。」

賀融拍拍他的肩膀:「不錯,你也辛苦了,不必想太多,以後有機會再繼續查就是,翁浩雖然死了,但幕後之人既然還在,早晚還會露出馬腳的。」

楊鈞就笑道:「你們也難得來一趟,晚上就在我這裡用吧,正好巷尾新開了一家食肆,味道尚可,我讓他們送一桌酒席過來。」

賀家兄弟自無異議,酒菜叫來,四人觥籌交錯,敘情談天,倒也熱鬧。

賀融沒有旁人想像中那般沮喪,巫蠱案對他而言,是心中的一根刺,這根刺埋藏多年,他從來就沒奢望過短短時日就能水落石出,翁浩之死,雖是意外,但他們同樣因此得到了一些線索,不算毫無所得。

酒酣耳熱之際,楊鈞忍不住慨歎:「三郎,五郎,恭喜你們,總算苦盡甘來!」

賀融他們知道楊鈞指的是什麼,陳無量案一出,齊王的勢力已經被皇帝親自動手,斬落得七七八八,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未嘗不是皇帝在為長子鋪路。

不單是楊鈞這樣想,其他人也是這樣想的,結案之日,也許就是皇帝立太子之時。

然而皇帝又一次出乎眾人意料。

文德二十三年三月,刑部尚書、大理寺卿因陳無量案受黜,流放嶺南,餘者官員因脅從受賄,悉數免職,貶為庶民,並罰沒家產。

四月,齊王以身體有恙為由,請求免除刑部差事,在家休養,上准其所奏,並遣醫賜藥,為齊王調養。

五月,帝以興國侯湛為使持節,都督河南諸軍事、洛州刺史。

賀湛旋即辭去羽林衛將軍一職,離京上任,前往洛州。

洛州即洛陽,雖非京城長安,卻也地位特殊,形同陪都,皇帝這一任命,無疑意味深長。

從小處看,這也許是對賀湛能力的肯定,從大處看,這同樣是親自在給魯王栽培勢力。

八月,黃河決口,兩岸農田受災無數,百姓無棲,千里無廬,皇帝應工部治河官員所請,欲派人前往主持堵口與賑災事宜,賀穆聞聽此事,通過父親向皇帝請纓,表現願意前往。

與此同時的衛王府中,衛王對著來客感慨一聲:「九哥這一跤,跌得可真夠狠的,怕是再爬不起來了,陛下如此狠手,想必也已知道太子陵那些證據是我遞交的,蘇長河也是我找來的,不知什麼時候就要對我下手了!」

來客道:「齊王未必窮途末路,殿下也未必全無機會。陛下自知時日無多,急匆匆地在給魯王鋪路,連讓賀湛掌管洛州這種法子都想出來了,他這是希望魯王在登基之後,也能掌握長安周邊的兵力,號令國中內外,但洛州畢竟不是長安,快馬加鞭也須一日,真要有什麼事,等他洛州的兵馬趕過來,早就來不及了。」

衛王悚然一驚:「依我看,九哥沒那個膽子吧?」

《麟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