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融回來述職,自然還是要回去的,如今的長安於他而言,不過是小憩之所,而非長久之地,他經營的根基在靈州,過幾日終歸還要回到靈州去。
那一日在殿上受到天子責罵之後,宮中並未再下達旨意對他進行處置,賀融也樂得清閒,一連在長安待了數日,不是與賀湛出去逛書局聽話本,就是待在家裡養花種草——當然,聽起來很風雅,但從文姜每天無奈地指揮下人將枯萎的花花草草往外頭搬,就知道安王在蒔花弄草上實在沒什麼天賦可言,非但沒有,而且是那種明明養得不好還非要親自動手禍害花草的。
除了季凌,陳謙這些昔日跟過賀融的故人之外,很少有人主動上安王府拜訪,世家自然不願主動理會這個絲毫不講遊戲規則的皇子,太子那邊也沒有動靜,安王雖在京城,一時間卻似乎隱了身形一般,無人問津。
直到紀王生辰的前兩日,賀湛過府來邀請賀融一道去為二哥慶生。
「我已經讓人備了禮物,到時候送過去就好了,我若去了,所有人都玩得不痛快,豈不毀了二哥的生辰宴?」賀融一開始是拒絕的。
「正是二哥讓我來請你的。」賀湛攬住他的肩膀笑道,「二哥誠意拳拳,你就看在我的面子上,勉為其難走一趟,好不好?」
賀融笑了:「你的面子有這麼大?」
「當然有!」賀湛睜大眼睛,湊近對方,「難道不大嗎?」
結果當然是被賀融在額頭上敲了一記。
賀融對太子與紀王這兩位兄長,如今頗有些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意思,不過對方讓賀湛親自出面來請,他也不好再推,到了紀王生辰那一日,他與賀湛聯袂上門,為賀秀慶生。
彼時紀王府裡高朋滿座,賓客濟濟,已經來了不少人,男女賓各自分坐,女賓那邊由紀王妃李遂安招待,不過男賓這邊,安王一來,原本熱鬧的場面竟有一刻的安靜。
片刻之後,眾人似反應過來,紛紛假作若無其事,方才繼續談笑風生。
賀湛沒想到自家三哥的「威懾力」竟是如此之大,心頭不由對這些人的趨炎附勢冷笑一聲。
賀融倒是安之若素,與賀湛分頭入座。
趨炎附勢的終歸只是少數小人,大部分人,尤其是底蘊深厚的世家,哪怕暗地裡給賀融下絆子,明面上也不會與他撕破臉,范家張家陸續有人主動上前與賀融見禮寒暄,態度客客氣氣,未曾有旁人想像中的不愉快發生。
其實仔細一瞧就能發現,今日在場賓客,沒有一個三品以上官員,李寬雖是紀王岳父,但他身為右相,也要避嫌,不會親自來赴宴,如張嵩范懿等重臣同樣如此,各家僅派了後輩過來代為祝賀,也就算盡了禮數,哪怕是太子生辰,也未必請得到幾位老臣親自過來。
明白人不少,可偏生有那等不長眼的,覺得安王失了寵,孤家寡人,無人照拂,是以用調侃的口吻出言取笑:「不知三殿下在靈州待久了,重回長安,是何感受?」
賀融掀起眼皮看了那人一眼,依稀認得對方姓周,是周家一個後輩。
周恕畢竟是周家遠房,但賀融殺了他,無疑是打了周家的臉,周家明面上什麼也沒說,但私底下咒罵賀融的比比皆是,這個小輩年輕氣盛,難免更沉不住氣。
許多人一直有意無意關注賀融這邊,見此動靜,不由停下話頭,氛圍再一次出現凝滯。
只聽賀融悠悠道:「感受的確是有。靈州的枯枝敗葉都被掃光,如今是煥然一新,至於長安……」
他卻沒再說下去,反是對著那周家小輩露出一笑。
不知怎的,那周家小輩居然從這個堪稱燦爛的笑容裡看出幾分森森殺氣,心頭一寒,旋即想起周恕的死,自己原本準備好的話也說不出來了。
這個安王……
果真如傳聞一般,油鹽不進,鐵石心腸。
據說他在紫宸殿上,面對天子的詰問,當著六部九卿,硬是一句求饒的話都不肯說,有人覺得他愚蠢不識時務,也有人覺得他硬骨頭。
不管怎麼樣,這都不是一個好對付的人。
周氏有點後悔自己方才被人一慫恿,就脫口而出,當了出頭鳥。
賀融看著他,慢慢道:「參天大樹高聳入雲,可枯枝與蛀蟲同樣更多,不過這些危害大樹的東西,總有一日也要被掃蕩乾淨。」
周家小輩面露不服氣,還想說些什麼,卻被旁邊的人按住了,對方拱手道:「年輕人不懂事,讓殿下見笑了。」
賀湛心裡有點好笑,他想起了當年在房州,聽說三哥與大哥陪著當時還是庶人的陛下一道,赴房州刺史司馬勻的中秋宴,席上也被人出言侮辱,三哥直接就潑了人一身酒水。
現在僅僅是言語回敬,已經是極為斯文了。
「三哥別生氣。」賀熙拙於言辭,小聲安慰道。
賀融摸摸他的腦袋,心裡付之一笑,這等區區小事,他不可能放在心上。
賀秀離得遠,但他也注意到這個小小的插曲,不由皺起眉頭,停下與別人交談,起身朝這邊走來,主動過來敬酒。
賀融與賀湛自然得起身相迎。
「二哥,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賀湛舉起酒杯相敬。
「祝二哥身體安康,萬事遂意。」賀融也道。
「二哥萬事勝意!」七郎賀熙緊隨其後。
賀秀今日看起來心情不錯,與他們碰杯,兄弟三人仰頭喝盡。
除了太子與賀僖之外,七郎賀熙也來了,這是近兩年裡幾個兄弟人最齊的一次了,觥籌交錯之間,難免平生感慨。
賀秀拉著賀融的手臂,問他:「是不是方才有人讓你不痛快了?」
賀融搖頭:「沒有,都是尋常交談罷了,今日是二哥生辰,我不會掃興的。」
賀秀道:「你是我弟弟,更是堂堂皇子,若有人敢對你不敬,就是對我們賀家不敬,你便是寬宏大量不追究,我也不會放過他的。」
這句話他故意提高了聲調,說給周圍的人聽,表示不管安王如何,都輪不到外人來教訓。
那個主動挑釁的周家小輩臉色一白,忙低下頭去,直到宴會結束,再也沒有抬起來過。
賀秀拍拍賀融的肩膀:「三郎,我們去長廊那邊走走吧,那兒有新栽的繡球花。」
賀融知道他有話要說,點點頭,跟著去了。
一簇簇的繡球兒開在廊下,粉白紫紅,恰似女子鬢邊五色繽紛的寶石。
「花開得好。」賀融讚了一句,但他並不知道這些花是李遂安讓人栽的。
正如他曾對李遂安說過的,他們對彼此知之甚少,還未開始,就已結束。
「是開得不錯。」賀秀心不在焉附和道,話鋒一轉,「三郎,其實我沒有怪過你。」
饒是賀融心思再敏銳,也被這沒頭沒腦的話說得一愣。
「二哥指的是?」
賀秀道:「你對靈州那些商戶下手,其中也有陸家,我看在陸家的面子上,曾手書一封,幫他們向你求情,雖然後來你並未法外開恩,但我知道,你剛到那裡,需要立威,他們貪得無厭,咎由自取,誰也怪不得。而且我知道,你沒有像對付周恕那樣對付陸家,已經是給我面子了。」
賀融一笑:「多謝二哥體諒。」
賀秀也笑:「是不是在你心裡,我從來都是蠻不講理的?」
賀融:「自打二嫂去世之後,我只怕你傷心過度,一味鑽了牛角尖,但如今見你開朗大度,總算放下心了。」
賀秀哈哈笑道:「你也不必捧我,什麼開朗大度,我不過是想明白了而已,幾個兄弟裡面,除了太子之外,你們幾個一直都很不錯,五郎與我同母,自然不必說了,當日我傷心欲絕,失了心智,與太子幾番對上,也是你從中轉圜,說起來,你去靈州,未嘗沒有夾在我與太子中間難做的原因吧?要不我去與陛下求個情,讓你換個封地?」
賀融搖頭道:「多謝二哥的好意,我已經待慣了靈州,不想再挪地方了。」
「雖然是前線,但也意味著時時有打仗的機會。」聽賀秀這話,好像還有點兒羨慕的意思。
賀融注意到了他的語氣。「二哥想離京了?」
賀秀自嘲一笑:「我倒是想,但時至今日,太子如何還會放過我?哪怕衝著李相還在朝堂上,他也不會放心的。」
賀融沉默了。
因為他知道賀秀說得對。
之前賀秀在甘州大捷中立功,明明風光無限,卻忽然鬧出個殺民冒俘,最後不得不讓張氏子弟背鍋,不管此事背後有沒有太子的手筆,賀秀肯定已經將這筆賬算在太子頭上。
之後嫡皇子夭折,朝野鬧得沸沸揚揚,矛頭直指太子,太子未必沒有懷疑過賀秀。
所以太子派李昀到靈州來,讓賀融給賀秀捏造罪名的時候,賀融就知道,這兩個人之間,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有句話,我不知當說不當說。」賀融終於開口。
賀秀道:「若你是勸我不要與太子相爭,那就不必說了,我也曾想過自請駐守邊城,是太子百般阻擾,讓我去不成,如今他就是想讓我去,我也不去了。」
「你和太子的事,我插不了手了。我想提醒你的是,」賀融看著他,「不要與李寬走得太近。」
賀秀面露訝異,旋即有些好笑:「他是我的岳父。」
賀融點點頭,神色坦蕩:「我知道。」
賀秀沉吟道:「三郎,我不知你與李相有何誤會,若你願意,我可以出面請李相與你私下相見,你們將誤會解開。」
賀融暗歎一聲,心知自己這一句毫無證據的提醒,並不能起到什麼作用,就道:「不必了,李相一直以來,於公於私都無可挑剔,但他畢竟是丞相,而二哥你是皇子,你們倆是翁婿,又都身份貴重,太子忌憚也是正常,若你能與李相明面上保持一些距離,興許太子也就不會那麼針對你了。」
賀秀失笑:「三郎,你何時變得這麼天真了?太子現在對我的態度,根本不會因為我跟誰走得近而改變。」
賀融點點頭:「是我失言了。」
兄弟二人的交談到此為止,賀秀畢竟是宴席主人,不能離席太久,兩人重回宴席,賀融又喝了兩杯,就起身告辭,賀湛還當他們吵架了,面露擔憂,欲言又止,還是賀融按住他,讓他散席再走。
剛回到安王府,賀融就收到了薛潭寄來的信件。
粗略掃了一眼,賀融微微皺眉,將信遞給張澤。
「家裡還好吧?」他順口問張澤。
「我本想勸大哥他們與我一道投效於您,誰知卻反被大哥教訓了一頓。」張澤苦笑搖頭,旋即盯住信上的內容,注意力全被吸引過去,無暇去說張家的事了。「突厥有異動?」
薛潭在信上匯報靈州近來的情況,說自從上次殺了一批貪污憊懶者,林淼又將軍中的老弱病殘踢出去之後,練兵卓有成效,但畢竟時日尚短,很多人早已被突厥人歷年來的凶名嚇破了膽,若是再遇上,未必有必勝信心,又提到最近突厥與涼州均有兵馬調動的蛛絲馬跡,讓賀融他們盡量早點回來,以防不測。
蕭豫雖然起兵反叛,立國稱帝,但在中原,人們還是習慣性稱其為涼州,而不是涼國。
「殿下,咱們是不是早些回去?」張澤擔心道。
賀融點點頭:「明日我就入宮陛見,請求早日回靈州。」
回京這麼多天,被罵了一頓之後,嘉祐帝再也沒有召見過賀融,賀融也沒有請求面聖,並非因為在與皇帝賭氣,而是在等一個機會。
現在這個機會終於到了。
這一次,他帶上真定公主,折子一遞,嘉祐帝果然很快就召見他們。
「朕不召見你,你是不是就索性耳根清淨了?」嘉祐帝見了他,先是一聲冷笑。
賀融拱手道:「臣只是怕陛下還在生氣,不敢貿然求見。」
嘉祐帝看他心平氣和的樣子就來氣:「朕看你這樣,不像是誠惶誠恐啊!」
自打賀融記事起,他就知道父親的性情有時候跟小孩子似的,高興來得快,生氣也去得快,這倒不是當了皇帝之後才有的毛病,這麼多年下來,他也已經學會如何跟對方相處了。
「臣又哭不出來,要不給您笑一個?」
「……」嘉祐帝真想踢他一腳,沒好氣道,「有話就說,朕沒空與你耗著!」
賀融道:「臣收到靈州那邊傳來的消息,說是突厥人有些異動,所以臣想早日回去,親自坐鎮,也好安心。」
嘉祐帝半信半疑:「突厥剛剛統一未久,他們就迫不及待想要對中原動兵,膽子也太大了吧?」
賀融道:「正因我們都會這樣認為,不知不覺放鬆了警惕,突厥人也深知這一點,靈州練兵未成,尚無法稱得上固若金湯,恐怕隨時成為突厥人的目標,尤其還有一個狼子野心的蕭豫在旁邊煽風點火,更不能掉以輕心,無論這個消息是否屬實,臣還是想親自回去看看。」
嘉祐帝看了他片刻,忽然歎一口氣。
「你是不是覺得,朕一直對你不好?」
真定公主還在偏殿候著,沒有一道過來覲見,嘉祐帝揮退內侍,這裡只餘父子二人,大可打開天窗說亮話。
人人都道他對賀融寡淡,實際上幾個兒子之中,他的確也是有所偏愛,有所輕忽,但也不至於偏心偏到天邊去,對這個兒子的作為一概視而不見。賀融殺周恕,整治商戶,秣兵歷馬,嘉祐帝都看在眼裡,他不是不肯定賀融做出來的成績,只是覺得……
「你太心急了。很多事情,你的目的,也許是好的,但一聲不吭就動手,像殺周恕,你完全可以把他關進大牢裡,不會出人命,也就不用與周家結下死仇。還有救真定公主一事,你也應該事先與朕說一聲,而不是悶聲不響就先斬後奏,把人給救回來,憑空給朝廷增添多少麻煩,這些你想過沒有?」
賀融皺眉道:「陛下,時不我與,臣只怕還做得太慢太少,如今內有世家,外有突厥,朝廷國庫空虛,一旦遇上天災,當即無賑可撥,若再內外交困,無異於雪上加霜,恐怕社稷危殆,因此當下治人治事,當用重典!」
嘉祐帝不以為然:「言過其實了。」
賀融抿了抿唇,不再在這個話題上打轉,轉而道:「陛下,靈州如今雖然從陸范週三家上拿了些錢財,可那些錢,不過是他們歷年來虧欠府庫的,眼看冬季將至,為將士添衣添被,都須錢財,臣想斗膽請求陛下撥些糧草軍餉。」
嘉祐帝皺眉:「你也知道現在國庫空虛,還好意思開這個口?」
賀融飛快接上:「若是無糧可撥,那就請陛下免了靈州十年的錢糧賦稅吧?」
嘉祐帝瞪他:「你訛上朕了是吧?十年?虧你說得出來,三年,再多沒有。」
賀融:「五年吧。」
嘉祐帝氣笑了:「你當集市買菜呢?三年,愛要不要。」
「那就三年。」賀融妥協。
三年也夠了,他在心裡估算。
嘉祐帝道:「朕算是看明白了,今日你來請罪是假,想要讓朕免了靈州賦稅才是真的,你可真會挑時候,趁著朕對你消了氣,好趁機多要一些。」
賀融:「陛下英明。」
嘉祐帝沒好氣:「滾,明天就走!回你的靈州去!」
賀融拱手行禮,竟也真就退了出去,毫無回頭的意思。
嘉祐帝被他氣得,差點就把茶杯擲出去。
卻見賀融忽然頓住腳步,復又轉過身來。
「父親,您鬢邊見白了,還請多保重龍體。」
冷不防這一句,風一樣捲入嘉祐帝心頭,吹得他微微一酸,剛剛硬起的心腸驀地又軟下來。
「你啊,哎!」父子四目相對,嘉祐帝百感交集,卻也不知說什麼好,半晌只能道,「朕知道,你一直是個好孩子,現在……先帝駕崩還沒幾年,朕不好貿然推翻他的決定,再過兩年吧,朕給你母親追封個昭儀之位。」
賀融什麼也沒說,只默默行了一禮,就退出去。
這一次,再未停留,也未回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