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說是暫避風頭,而非遷都,可誰都知道,這一走,什麼時候回來,就不是由自己說了算了。

朝堂上到了這個時候,自然依舊意見分歧。范懿張嵩等人主張天子入蜀,他們的理由自然很充分,蜀中乃天府之國,自古進難出亦難,內有豐饒平原可為天子都,外有山川天險可阻突厥人的腳步。最重要的是,此地離長安不遠,進可攻退可守,以後回來也方便。

太子死後,從前圍繞著東宮的那些寒門子弟猶如樹倒猢猻散,一下子沒了依靠,紛紛改換門庭,聲音變得零散,但也並非完全銷聲匿跡,他們則建言天子乾脆退到江南東道一帶,因為離得夠遠,突厥人不可能打到那裡,等嘉祐帝在那裡落腳,各地的勤王軍隊也就到了,屆時自然可以敗退突厥人。

嘉祐帝猶豫不決,最終卻是李寬讓他下定了決心,移駕建康。李寬給出的理由有兩個:一是去金陵須渡江,有長江天險在,突厥人善騎射,卻不善鳧水,更不要說駕船渡江了,而蜀中畢竟還是山陵平地,不能保證絕對安全。二是到了建康,離蘇州的衛王,嶺南的興王都很近,他們想趕去保駕,總比帶著軍隊千里迢迢跑到蜀中更快。尤其是興王,長於領兵打仗,手下又有十數萬精兵,再聯合各地軍隊,完全可以將突厥人驅逐出去,重新收拾河山。

這兩條理由完全說服了嘉祐帝,他帶著朝臣後宮南下暫避,一路上不斷發出諭令,號召各地藩王官員,前往建康勤王,並阻止突厥人繼續前行。

雖然因為戰亂的緣故,各地通信不暢,但朝廷畢竟還有驛站和郵亭在,甘州同樣收到了旨意,但賀融權衡利弊之後,決定暫時壓下這道旨意,按兵不動。

因為長安的局勢正朝著預想中最壞的方向發展,而甘州這邊,卻有了重要的進展。

蕭氏三郎帶兵駐紮的五塘鎮,正迎來一位不速之客。

蕭重看著眼前來人,心下早已眉頭大皺,面上卻不得不對來客禮遇有加,甚至親自出迎。

「不知許侍郎此來,帶來了陛下的什麼旨意?」

蕭氏朝廷同樣有一套制度班子,朝堂上的官員,同樣也各分派別,像這位兵部來的許侍郎,就是親皇長子,也就是蕭重大哥的官員。蕭豫不立太子,不代表下面的官員不站隊,高門大戶裡的僕從奴婢尚且勾心鬥角,更何況蕭豫稱帝十數年,小朝廷內同樣並不平靜。

許侍郎打著官腔笑道:「三殿下不必如此著急,陛下只是怕您在前線一心作戰,奮不顧身,疏於照顧自己,方才命下官前來,囑咐殿下保重身體,如今暑氣正盛,最易生病,還得多加小心才好。」

蕭重心中一哂,卻不得不打起精神與對方周旋。

「多謝陛下關懷,多謝許侍郎特地走這一趟,既然來了,就請先到帥帳之內稍事歇息,我已經讓人去準備飯菜了,軍中不宜飲酒,簡陋之處,還請多包涵。」

許侍郎道:「殿下治軍嚴明,下官早已聽聞,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用飯的事先不急,其實陛下的確有一道口諭,讓下官代為傳達。」

蕭重肅容起身,整整衣袍,走至許侍郎面前跪下。

「蕭重聽旨。」

他身後的將領,也趕緊跟著下跪。

許侍郎:「陛下得知殿下在五塘鎮休整半月有餘,想問問殿下,下一步打算如何?」

蕭重聽出這是催他趕緊發兵攻城的意思,便道:「陛下容稟,此前攻城之戰,張掖幾乎唾手可得,但沒想到賀融居然帶兵馳援,以致嬴子瑜死裡逃生,如今有援軍在,再想攻下張掖並非易事,臣已派人前去安北縣探路,再過幾日,便可撤出五塘鎮,繞道安北縣,從張掖後方開進,屆時先將甘州其它地方拿下,餘下張掖一座孤城,他們想守也守不住。」

許侍郎皺眉:「對方也有探子,總不可能毫無察覺吧?陛下說賀融此人頗為知兵,殿下還是不要大意的好。」

蕭重自若道:「許侍郎且放心,屆時撤出五塘鎮,必然是分批撤出,這裡的營帳帥旗都會留著,而且我也會留下一些人在此,迷惑敵人。」

許侍郎道:「依殿下看,要多久才能拿下甘州?」

蕭重答道:「按照這樣的進度,三個月以內,應該可以。」

太久了。許侍郎忍不住又想皺眉,他委婉道:「殿下,如今突厥人南侵,中原大亂,正是我們的大好機會,當年陛下與突厥結盟,為的也正是今日。三個月之後,只怕突厥人早已佔據大半河山,其他人也會不甘落後,相繼揭竿而起。群雄分肉而食,誰近水樓台,誰自然就能先得月,涼國的將來,不在於區區一個甘州上。」

蕭重淡淡道:「許侍郎的道理,我也知道,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甘州不拿下來,又怎麼拿下其他地方?不如你來教教我。」

許侍郎笑道:「殿下言重了,我何敢言教?不過是傳達陛下的意思罷了。聽說賀融幾番派人前來,想要勸降殿下,還許以重酬?」

蕭重揚眉:「沒想到許侍郎是千里耳啊?這話是你想問,還是陛下想問的?」

許侍郎笑道:「殿下息怒,這是下官在來此的路上聽說,順口詢問一聲罷了,殿下忠心可昭日月,下官自然知道,只是人言可畏,眾口鑠金,殿下還是謹慎一些的好,以免落人話柄,此乃下官肺腑之言,還請殿下勿要多心。」

蕭重心頭一凜。

「我久別京城,不知新近有何流言與我有關,還請許侍郎不吝相告。」

許侍郎依舊笑瞇瞇的,卻未回答,只道:「天色已晚,不如明日再說也不遲,殿下看呢?」

蕭重道:「我知許侍郎此來,是奉陛下命,督查軍紀,它日我蕭重若有戰功,自然也少不了許侍郎的一份,今後兵部尚書一職若有出缺,許侍郎功勳卓著,自是當仁不讓。」

許侍郎登時有些面上掛不住,強笑道:「殿下言重了。」

他心想武人就是武人,將一席話說得這樣直白,活像自己上趕著討要功勞似的,相比之下,大殿下溫文爾雅,比這蕭重強出不止一點半點。

不過既然把話說開,他也沒再賣關子,就道:「近來京中流傳,陛下對您愛重有加,乃是因為三殿下是陛下昔年與不知名女子私出。」

蕭重驚愕交加,隨即怒道:「傳這等流言的人是何居心!誰都知道我父乃陛下昔年袍澤,陛下因念舊情,方才收我為義子的!」

許侍郎笑一笑:「殿下不必激動,這流言也不是我傳的。陛下也不至於因此疑你。」

不至於因此疑他,卻派了個許侍郎過來當監軍,不還是明擺著不相信他嗎?

蕭重因有帶兵之能,頗得義父看重,人稱三殿下,只是蕭重自己也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尤其他還不是蕭豫親子,而他那兩位義兄,卻又有些平庸,於是難免會有些風言風語。蕭重自己對這些事不怎麼上心,為了避嫌,他在京城時也不時常進宮,因為他很清楚,兩位義兄的母親,也就是義父的妃子們,對他甚為忌憚,多有防範。如今,就連義父也對自己生出疑心了嗎?

如此一想,他不由生出一絲倦怠。

送走許侍郎,蕭重跟前那幾個將領都很是義憤填膺。

「殿下這些年跟著陛下東征西戰,當初能大敗裴舞陽,殿下之功也不容小覷,如今又要殿下為朝廷立功,又還懷疑您,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就是,朝廷裡那兩個皇子,成日什麼也不做,自有一幫人替他們搖旗吶喊,殿下勞苦功高,又品性高潔,反倒被疑!他們居然還懷疑您在此停留不進,是暗中已經跟賀融勾結,既然如此,那還不如遂了他們的意呢!」

「行了!」蕭重聽他們越說越離譜,不得不出聲喝止。

「朝廷有朝廷的顧慮,我們只須遵從就好!」

一名將領不甘心道:「可我們早有佈置,如今那個許侍郎一來,說改就改,難不成真要像他說的,明日就去攻城?」

蕭重強忍下揉額頭的衝動,他知道自己不能表現出任何鬱悶,否則手下人只會比他更鬱悶,這種時候,最重要的還是安定人心。

「一切照舊,明日我會找機會與許侍郎再談一談。」

幾名將領面面相覷,心中卻都覺得即便談了也不會有什麼結果。

……

「殿下所料不差,蕭豫老賊果然派了個監軍去五塘鎮了,這下蕭重肯定焦頭爛額了!」

甘州刺史府內,陶暄喜形於色,不忘小小阿諛一番。

「殿下神機妙算,我輩弗如遠甚,唯有滿心敬服!」

陶暄雖然會溜鬚拍馬,但做事能力也不差,能在朝中混出頭的官員,大多有那麼點毛病,賀融聽見他這些馬屁時,已經習慣性地左耳進右耳出了。

嬴子瑜道:「你怎知蕭重一定會受影響?他身份比監軍高,大可無視對方的命令。」

他並非故意跟陶暄抬槓,而是清楚知道蕭重對於蕭氏的意義。

蕭豫之所以能起家,一方面他自己的確是個梟雄,敢於抓住當時朝廷被突厥牽制,不想妄動干戈的時機,以區區一地之勢屹立至今,另一方面,他底下有幾個打仗的好手,都是當年跟著高祖皇帝一起打過仗的,蕭重又是他親自帶出來的。如今蕭豫年近八旬,就算再耳聰目明,畢竟也是個垂垂老矣的人了,而蕭豫身邊那幾個人,要麼也老死了,要麼被他剪除了,論知兵打仗,如今就剩一個蕭重而已。

嬴子瑜覺得蕭豫再怎麼樣,也不會輕易干涉一個正在前線打仗的兒子。

陶暄的看法卻完全與他相反:「蕭豫老賊年事已高,又久居上位,習慣說一不二,該有的疑心他半點都不會少,對不是親子的蕭重,只會防範更深,說不定外頭那些他對蕭重的看重都是老賊自己派人傳出來的,要不然也不會派監軍去掣肘蕭重了!」

沒讓他們繼續爭執下去,賀融詢問:「林淼他們出發幾日了?」

嬴子瑜道:「五日了。」

五日前,林淼帶著一支一千人的隊伍離開張掖,繞道祁連山,打算殺向五塘鎮後方,給蕭重來一個措手不及,到時候嬴子瑜再與他首尾呼應,雙面夾擊。

所以現在蕭重按兵不動的時間越長,對他們來說自然就越有利。

林淼帶的人馬雖少,實力卻不可小覷,這支隊伍裡多半都是原突厥騎兵,還有少數靈州兵,全是精銳中的精銳,以一當十,不在話下。

賀融聞言便點點頭:「他們輕裝簡陣,行軍速度不會太慢,嬴將軍須時刻準備,一旦接到那邊的煙火信號,就立刻帶兵出城夾擊。」

嬴子瑜摩拳擦掌:「殿下放心吧!這一日老子等得夠久了,必得狠狠出他娘的一口惡氣,把蕭重打得滿地找牙!」

他一時興奮,說話也忘了把門。

陶暄斥道:「殿下面前,怎能如此失儀!」

嬴子瑜白他一眼:「殿下又不似你這般小氣,說錯句話還斤斤計較。」

陶暄被他噎了一下,氣得狠狠瞪過去。

……

相比他們這裡的輕鬆,嘉祐帝那邊,就顯得步履艱難了。

突厥人南下速度極快,自打晉州失守之後,他們須臾便至蒲州,眼看距離長安不過咫尺之遙,而嘉祐帝他們一行人數眾多,其中又有文官婦人,那些官員又各自帶了家屬,這麼浩浩蕩蕩的一大幫人,加上各種輜重,前進速度自然不可能快得了,才剛剛抵達襄州。

襄州刺史聽說天子南下,早就提前做好準備,一方面是出迎,另一方面是想跟著天子的隊伍一起跑,免得突厥人當真打到襄州來,那他也得跟著倒霉。

誰知御駕規模之大,人數之多,依舊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區區一個襄州根本安置不下,隨行軍隊不得不紮營城外,城中不少士人商賈將自家宅院讓出來給貴人們居住,可數量猶嫌不夠,不少貴人怨聲載道,弄得襄州刺史也跟著幾頭奔波,苦不堪言,心裡早從一開始的翹首以盼,到現在恨不得這些人早早啟程離開。

嘉祐帝同樣處處不習慣。刺史府佈置得再舒服,也不可能有皇宮舒服,可長安一時半會是回不去了,一路上他頭風症沒少犯,幾乎不想見任何人,可還得強撐起精神,召見與他一道南下的幾位患難重臣。

「衛王與興王,啟程過來了沒有?還有安王,難道沒有收到朕的旨意嗎,怎麼連一點音訊都沒有?」

《麟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