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先前您曾發旨,讓安王在必要時增援甘州,突厥人南下之後,蕭豫也想渾水摸魚,派兵攻打甘州,安王已經趕過去了。小人給您稟報過的,您忘了?」
沒等眾臣開口解釋,嘉祐帝身邊的內侍就小聲道。
嘉祐帝才想起來,好像的確是有這麼回事。
他有點尷尬,不過大家也知道他最近精神不濟,都裝作沒聽見。
李寬主動解圍道:「嶺南離此地還有些遠,興王一時半會兒還未有消息傳來,不過衛王殿下已經帶兵啟程了,想必很快就能趕至建康與陛下會合。」
嘉祐帝焦慮道:「再發一道旨意,催促興王盡快動身,難不成老子有難,當兒子的還能逍遙自在嗎!」
李寬應是,又溫聲道:「陛下不必擔心,等過了江,我們就安全了。不過紀王殿下那邊,是不是也催他盡快撤離,以免置身險境?」
嘉祐帝歎了口氣:「都怨朕,當時他非要留下時,就該直接打暈了將他帶走,你再派人去長安,傳朕的旨意,讓紀王與范懿二人,務必在突厥人抵達長安前撤出。」
當初賀秀請命留守長安時,兵部尚書范懿自陳時勢發展至今,也因他這個尚書失職之故,所以也主動要求留下來,協助紀王,通告百姓,令其盡快離城,免受突厥人侵擾。
李寬應聲告退,出去做事了。
嘉祐帝揉揉額頭,對張嵩道:「朕覺著襄州也不算安全,保不定突厥人什麼時候就打過來了,還請張相安排一下,我們盡快上路,早日渡江,朕才安心。」
張嵩自然要寬慰帝王,並表示自己回頭就與李相商議,以便早日啟程。
當年與賀融他們一道出使西突厥的陳謙,後來奉命帶兵去晉州,聽從陳巍調遣,陳巍戰死之後,陳謙也沒了消息,至今生死不明,如今隨行伴駕的禁軍,悉數由大將軍夏英統領。這夏英被李寬一手提拔上來的,所以張嵩也指揮不動禁軍,但凡與禁軍有關,都得與李寬商議。離開長安之後,左右相制衡的局面,已經逐漸往一方傾斜。
不過眼下局勢危急,大家也沒心思計較這些。
眾人離去之後,嘉祐帝也無心繼續看那些加急送來的奏章了,讓人扶著便回後屋去躺著。
大腹便便的裴皇后正好過來看他,見嘉祐帝一直躺在榻上不起來,有些擔憂,就說陛下自離開長安之後總犯頭疼,不如請太醫來看看。
嘉祐帝擺擺手:「不用啦,太醫說我這是舊疾,從前在長安時也犯,只是沒有那麼頻繁,可見都是心情影響的,什麼時候能到建康,興許就好了。」
裴皇后也說不出什麼勸解的話,只能道:「萬事都須陛下做主,您是臣民的天,也是我們的頂樑柱,還請振作才好。」
嘉祐帝聽這些話,早已聽得耳朵出繭子了,他知道裴皇后打從一開始就不贊成離開長安,這位皇后的性子比他還烈,甚至還說出不過一死耳的話,但螻蟻尚且偷生,嘉祐帝又怎麼甘心落到被突厥人逼至長安,自殺殉國的結局?起碼現在總還有希望在,將來朝廷能將突厥人驅趕出中原,百年之後他的名聲就還不會太差,否則要真是一死了之,那千古污名,可就真的洗之不去了。
裴皇后話不多,卻總能一語中的,嘉祐帝雖然習慣詢問她的意見,有時也不大受得住那刀鋒一般直剖內心的話語,這種時候更加不想聽她的教訓,夫妻倆相對無言。
似乎看出嘉祐帝的心思,裴皇后扶著腰起身:「那陛下早些歇息吧。」
待裴皇后離去,嘉祐帝招手讓近侍過來。
「去將李淑妃叫來,朕想聽她說說話。」
淑妃李氏明明是長安土生土長的人,腔調卻與江南女子似的,輕聲曼語,婉轉悅耳,嘉祐帝此刻身心俱疲,最需要的不是裴皇后的警言警句,而是李淑妃的溫柔勸慰。
……
李遂安跨過門檻,踏入這座原本屬於襄州某位商賈的別居。
在這裡住了好幾日,但她依舊不大習慣,午夜夢迴,時常夢見長安的大長公主府,夢見衡國公府,甚至夢見紀王府,恍惚自己從未離開過。
但大長公主府已經沒了,義陽大長公主去世之後,府邸就被依制收回,現在長安也沒了,他們身處一個陌生的地方,如同飄萍,王公貴族又如何?異族入侵時,同樣身不由己,無力抵抗。
她原本是要跟著賀秀一道留在長安的,雖然他們之間不像尋常夫妻那樣鶼鰈情深,但總歸夫妻一體,不能大難臨頭了,她就拋下對方一走了之。但恰在那時,賀秀的妾室正好有孕,賀秀請李遂安帶著對方南下,為他留下一線血脈,所以夫妻分道揚鑣,李遂安帶著人隨同御駕南下,賀秀則留在長安,去做他一直想做,卻因種種緣故,總是做不成的事情。
從前她任性妄為,在閨中時也曾幻想過嫁得如意郎君,一生一世一雙人,萬萬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與夫君若兄妹般相處,自己還能心平氣和照顧他的侍妾。追根尋底,不過是當初她看見賀融之後,由恨生愛,一步步退讓自己的底線,起初可以無視他的腿疾,後來甚至想,哪怕賀融娶妻,自己也甘為妾室。可兩人終究有緣無分,時至今日,這份感情無疾而終,她嫁給紀王,乃至大長公主的病逝,都讓李遂安一點一滴發生著改變。
再看從前那個任性跋扈的少女,回想那個明明理虧,卻還沒事找茬,非要在大街上冤枉賀融的少女,李遂安只覺好笑又無奈,現在即便再讓她重新回到那個時候,只怕也幹不出那種事了。
只因心境不同,再也回不到從前。
天子一行來到襄州之後,一切從簡,往日的講究禮數如今都可以將就了,李遂安帶著兩名妾室與父母住在一起,今日她出門去散散心,看到城內大街小巷人頭湧湧,並非初一十五大家出來趕集,而是御駕入城之後,因人數太多,導致城內看上去遠比平時熱鬧,再加上時局動盪,不少人跟著收拾行李家當,想趁御駕南下時跟隨其後,一時間亂糟糟的。
不多片刻,李遂安就又折返回來,正想著先去找母親說話,還是先去看看那名懷孕的妾室,不知不覺就走到父親的書房外面。
雖然借住在這裡,但書房一向是重地,李寬會與幕僚部下商議重要的事情,房門會關起來,門口還有人守著,饒是李遂安也不能輕易進去,不過今日她從後面繞過來,便瞧見書房側面的窗戶支起一塊,旁邊是池塘樹蔭,伴隨著知了鳴叫,若有似無的談話聲從窗戶處飄出。
神使鬼差地,李遂安放輕了腳步,上前幾步。
說話聲隱隱入耳,不過還是有些模糊,只有斷斷續續一些詞句飄過來。
陛下……頭風……長安……紀王……
越聽下去,越是調動起李遂安的好奇心。
她按捺不住想要上前再聽個清楚明白,但心裡名為理智的力量牢牢壓制住她,讓她的腳步釘在原地,不敢再往前挪動。
那裡面談話的人似乎轉了個方向,說話聲越來越小,逐漸不聞,李遂安站在原地調整呼吸,又循著原路折返,繞回花木小徑上,故作不經意一路看花來到書房正門口,在台階下站定,對門口的侍衛道:「勞煩你們進去通報一聲,我有事想找父親。」
似聽見外頭的動靜,沒等侍衛入內,裡面就主動打開門,一名中年文士步出,拱手向李遂安笑道:「見過王妃。」
李遂安頷首,淡淡道:「何先生。」
何先生微笑一下,拱手告辭,李寬的聲音從裡面飄來。
「進來。」
李遂安沒看那何先生一眼,邁步進去。
「父親,紀王身邊只有兩萬兵馬,一旦突厥人打入長安,他會很危險,您能否派兵前去接應,讓他能安全撤回來?」
李寬皺眉道:「你當打仗是什麼,過家家嗎?禁軍主力好不容易跟著陛下撤到襄州來,哪裡還能掉頭回去?離京前,我已經再三勸過他,讓他跟著陛下走,但他不聽,非要留下來,陛下已經讓我派人去長安,再次勸說紀王早日撤離,你放心吧,他不會傻得等在那裡挨打的。」
李遂安忽然道:「父親真的勸過紀王嗎?還是推波助瀾,慫恿紀王留下,用長安帝都,據者為王的功勞吊著他?」
李寬原本低頭批閱文書,聞聽此言,筆尖一頓,抬首看她,冷冷道:「你這是對你父親說話的態度?紀王是你的丈夫,我的女婿,將他置於危險之地,讓我的女兒守寡,對我有什麼好處?你從哪裡聽來一些流言蜚語,就妄敢對你爹指手畫腳?!」
他的語調並不高,但自有一股懾人的氣勢,所謂居上位者,生殺予奪,不過如此。
李遂安被父親的眼神看得心頭一寒,話差點就接不下去,咬咬牙,她仍是道:「祖母臨終前,曾將我叫去,說祖父和您……」
李寬打斷她,擺出一副不想聽的表情:「正逢風雨飄搖,多事之秋,你不思好好奉養父母,照顧夫婿血脈,反倒在此混淆視聽,胡言亂語,平日裡學的那些都到哪裡去了?」
頓了頓,他緩下聲音,面容恢復平淡:「你祖母當時久病臥床,神智已經不甚清醒,說的話聽聽便是,不必與老人家爭執,但也不能當真,我不管她跟你說了什麼,但如果那些話,你祖母從前未與你說過,那十有八、九,便是純屬子虛烏有。罷了,你先去陪你母親吧,我還有事要忙。」
李遂安定定看了她的父親片刻,告了一聲罪,便轉身離去。
李寬依舊埋首文書,沒有抬頭,過了好一會兒,侍衛來報,說王妃入宮去了。
「看住她,若是她想去見天子或皇后,就攔下她,將人給我帶回來。」李寬思忖片刻,吩咐道。
侍衛領命而去,李寬卻隨意將筆一擱,露出些許意興闌珊的神色,少頃,哂笑一聲,似嘲諷,又似有趣。
「沒想到我李寬還有如此重情重義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