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希利爾講世界史(二)(4)

第二部分 希利爾講世界史(二)(4)

現在的印度,人口十分密集,它的面積大約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大,但是人口卻比美國的三倍還多。想想這意味著什麼!

今天,大多數印度人都信仰印度教,但是大約從公元前300年到公元400年——七百多年的時間,佛教在印度卻十分盛行。它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是這樣的:

大約公元前500年,印度有位王子出生了,他的名字叫喬達摩(即釋迦牟尼)。喬達摩看到這世界上有太多的苦難和不幸了,他覺得自己只是因為幸運地出生在貴族家庭,就過著快樂的生活,可其他那麼多人都生活得很悲慘,一點也不幸福。於是,他放棄了自己高貴的出身和安逸的生活,用他全部的時間和精力來為人民造福。

喬達摩教人們向善,教人們誠實,還教他們幫助窮困和不幸的人們。過了一段時間後,人們開始叫他佛陀。大家都覺得他是如此神聖和純潔,最後他們認定他本人就是神的化身,所以他們把他當作神來敬仰。

這些信仰佛教的人們叫做佛教徒,很快其他很多人也成了佛教徒。佛教總是在導人向善,所以,有大量群眾成為佛教徒也就不足為奇了。

佛教徒們認為他們的宗教很好,因此希望世界上所有人都成為佛教的信徒。他們派出傳教士,漂洋過海來到日本島上。從此,這個新宗教就廣泛地傳播開來。現在,世界各地的佛教徒比美國的人口還要多。

你看出來了吧,印度是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兩大宗教(佛教和印度教——譯者注)的家園。

幾乎是喬達摩在印度創立佛教的同時,中國出了一個名叫孔子的偉大智者,他教導中國人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他的教導記載在幾本書中,逐漸成為中國人和其他許多亞洲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孔子教導人們要忠誠,要服從他們的君王,同時也認為統治者有責任照顧好他的人民。他相信這樣就會給中國帶來和平與和諧。他還教導人民要聽從自己的父母和老師,並敬奉自己的祖先。這聽起來有點像《聖經》“十誡”中的一條:“孝敬你的父母。”

孔子還教給人們一條金科玉律,和你在《聖經》裡學過的一條金科玉律意思相同,只是說法不同,你學過的格言是“己所欲,施於人”,而孔子說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發源地之一。你還記得那條孕育了中國文明的河流叫什麼吧?它叫黃河,裡面充滿大量黃色的泥沙。這些泥沙使得土壤肥沃,人們種的莊稼就可以有個好收成。最開始,人們在黃河沿岸定居下來,後來也有些人在長江邊上安居樂業。

中國離我們前面講過的所有那些文明古國都非常、非常遠,它在古代世界中是孤立存在的。它的西邊矗立著喜馬拉雅山,北邊橫亙著戈壁沙漠,南邊有很多高山和大海,東臨廣闊的太平洋,太平洋一直延伸到美國的西海岸。那時候既沒有大的航船艦艇也沒有飛機,中國人很少和外面的世界接觸。所以,中國文明完全是獨立發展起來的。

我們知道,早在公元前1500年,中國人就已經有了文字,那時候中國北部的疆域正處在商朝。你看中國的文字現在仍然和其他國家的文字非常不一樣。中國並沒有轉變為字母文字,而繼續使用字符文字——每個文字都是不同的字符。學習讀寫中國字肯定是非常困難的。

《希利爾講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