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下藥

東漢末年,有一個傑出的醫學家叫華佗,他的醫術非常高明。有兩個病人,一個叫李延,一個叫倪尋,都得了頭痛發熱病,找過很多醫生也沒治好,於是來找華佗。華佗經過細心診斷,給他們各開了一個藥方。給李延開的藥方是發散藥,給倪尋開的藥方是瀉藥。他們倆一看,心裡就嘀咕起來:都是一樣的病,怎麼用藥完全不同呀?便問華佗這是什麼道理。

華佗說:「吃藥要看具體情況,你們症狀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卻不同。倪尋的病是從內部傷食引起的,李延卻是從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當然用藥就不能相同了。」

兩人聽了,便放心服藥,病果然很快好了。由這個【故事】產生了成語「對症下藥」。「症」指病症。現在這成語的用法廣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問題,採取恰當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這個成語來比喻。相近的成語還有「有的放矢」。「的」是靶子;「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標地射箭。「對症下藥」強調的是要根據客觀情況採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強調的是辦事要有目的性、針對性。


《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