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鬥雞是貴族們尋歡作樂的一項活動,齊王便是當時的一位鬥雞迷。為了能在鬥雞場上取勝,齊王特地請專家紀渻 (shěng)子幫他訓雞。
齊王求勝心切,沒過幾天,便派人來催問,紀渻子說:“雞沒訓好,它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沉不住氣。”
過了幾天,齊王又派人來問,紀渻子說:“還不到火候,看樣子雞雖不亂動了,但還不夠沉穩。”
又過了幾天,紀渻子終於對來人說:“請你告訴齊王,我花工夫把雞訓好了。”待到鬥雞時,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渻子訓好的雞卻像只木雞,一點反應也沒有,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然都被嚇跑了。因此,齊王用這隻雞和別人鬥,自然場場獲勝。他那高興的樣子就甭(béng)提了。
後來人們又把“呆若木雞”這個成語引申表示十分愚(yú)笨,也形容因為害怕或驚奇發呆的樣子。
啟示:
這則“呆若木雞”的【故事】中蘊含著極深刻的內涵:修煉最重要的是達到一種心神合一的精神境界,以這種心境來駕馭一切,才會無懈可擊、無堅不摧、無往不勝。能達到這一境界的人,心平氣和,以靜制動,心不浮,氣不躁,大智若愚,實為大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