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先主劉備在永安病勢越來越重。他把諸葛亮從成都召到永安,囑咐後事。他對諸葛亮說:「您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一定能夠把國家治理好。我的孩子阿斗(太子劉禪的小名),您認為可以輔助,就輔助他;如果不行,您就自己來做一國之主吧。」
諸葛亮流著眼淚,哽咽著說:「我怎敢不盡心竭力,報答陛下,一直到死!」
劉備把小兒子劉永叫到身邊,叮囑他說:「我死之後,你們兄弟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尊敬丞相。」
劉備死後,諸葛亮回到成都,扶助劉禪即了帝位,歷史上稱為蜀漢後主。
劉禪即位後,朝廷上的事不論大小,都由諸葛亮來決定。諸葛亮兢兢業業,治理國家,想使蜀漢興盛起來。沒料到南中地區(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雲雨、貴州一帶)幾個郡倒先鬧起來了。
益州郡有個豪強雍闓(音kǎi),聽說劉備死去,就殺死了益州太守,發動叛變。他一面投靠東吳,一面又拉攏了南中地區一個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叫他去聯絡西南一些部族起來反抗蜀漢。
經過雍闓的煽動,牂柯(音zāngkē,在今貴州遵義一帶)太守朱褒、越巂(今四川西昌縣東南,巂音xī)部族酋長高定,也都響應雍闓。這樣一來,蜀漢差不多丟了一半土地,怎麼不叫諸葛亮著急呢?
可是,當時蜀漢剛遭到猇亭大敗和先主死亡,顧不上出兵。諸葛亮一面派人和東吳重新講和,穩住了這一頭;一面獎勵生產,興修水利,積蓄糧食,訓練兵馬。過了兩年,局面穩定了,諸葛亮決定發兵南征。
公元225年三月,諸葛亮率領大軍出發。諸葛亮好友馬良的弟弟、參軍馬謖(音su)送諸葛亮出城,一直送了幾十里地。
臨別的時候,諸葛亮握住馬謖的手,誠懇地說:「我們相處好幾年了。今天臨別,您有什麼好主意告訴我嗎?」
馬謖說:「南中的人依仗地形險要,離開都城又遠,早就不服管了。即使我們用大軍把他們征服了,以後還是要鬧事的。我聽說用兵的辦法,主要在於攻心,攻城是次要的。丞相這次南征,一定要叫南人心服,才能夠一勞永逸呢。」
馬謖的話,正合諸葛亮的心意。諸葛亮不禁連連點頭說:
「謝謝您的幫助,我一定這樣辦。」
諸葛亮率領蜀軍向南進軍,節節勝利。大軍還在半路上,越巂酋長高定和雍闓已經發生火並。高定的部下殺了雍闓。蜀軍打進越巂,又把高定殺了。
諸葛亮派李恢、馬忠兩員大將分兩路進攻,不到半個月,馬忠又攻破牂柯,消滅了那裡的叛軍。四個郡的叛亂很快就平定了。
但是事情還沒有結束。南中酋長孟獲收集了雍闓的散兵,繼續反抗蜀兵。諸葛亮一打聽,知道孟獲不但打仗驍勇,而且在南中地區各族群眾中很有威望。
諸葛亮想起馬謖臨別的話,決心把孟獲爭取過來。他下了一道命令,只許活捉孟獲,不能傷害他。
好在諸葛亮善於用計謀,蜀軍和孟獲軍隊交鋒的時候,蜀軍故意敗退下來。孟獲仗著他人多,一股勁兒追了過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南兵被打得四處逃散,孟獲本人就被活捉了。
孟獲被押到大營,心裡想,這回一定沒有活路了。沒想到進了大營,諸葛亮立刻叫人給他鬆了綁,好言好語勸說他歸降。但是孟獲不服氣,說:「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計,怎麼能叫人心服?」
諸葛亮也不勉強他,陪著他一起騎著馬在大營外兜了一圈,看看蜀軍的營壘和陣容。然後又問孟獲:「您看我們的人馬怎麼樣?」
孟獲傲慢地說:「以前我沒弄清楚你們的虛實,所以敗了。今天承蒙您給我看了你們的陣勢,我看也不過如此。像這樣的陣勢,要打贏你們也不難。」
諸葛亮爽朗地笑了起來,說:「既然這樣,您就回去好好準備一下再打吧!」
孟獲被釋放以後,逃回自己部落,重整旗鼓,又一次進攻蜀軍。但是他本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哪裡是諸葛亮的對手,第二次又乖乖地被活捉了。
諸葛亮勸他,見孟獲還是不服,又放了他。
像這樣又放又捉,一次又一次,一直把孟獲捉了七次。
到了孟獲第七次被捉的時候,諸葛亮還要再放。孟獲卻不願意走了。他流著眼淚說:「丞相七擒七縱,待我可說是仁至義盡了。我打心底裡敬服。從今以後,不敢再反了。」
孟獲回去以後,還說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區就重新歸蜀漢控制。
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命令孟獲和各部落的首領照舊管理他們原來的地區。有人對諸葛亮說:「我們好不容易征服了南中,為什麼不派官吏來,反倒仍舊讓這些頭領管呢?」
諸葛亮說:「我們派官吏來,沒有好處,只有不方便。因為派官吏,就得留兵。留下大批兵士,糧食接濟不上,叫他們吃什麼。再說,剛剛打過仗,難免死傷了一些人,如果我們留下官吏統治,一定會發生禍患。現在我們不派官吏,既不要留軍隊,又不需要運軍糧。讓各部落自己管理,漢人和各部落相安無事,豈不更好?」
大家聽了諸葛亮這番話,都欽佩他想得周到。
諸葛亮率領大軍回到成都。後主和朝廷大臣都到郊外迎接,大家都為平定南中而感到高興。
打那以後,諸葛亮一面積蓄財富,一面訓練人馬,一心一意準備大舉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