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的中世紀是個特別「黑暗的時代」。基督教教會成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什麼文學、什麼藝術、什麼哲學,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的教義,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他制裁,甚至處以死刑。
《聖經》裡說,我們人類的祖先是亞當和夏娃。由於他們違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樂園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做為他們後代的人類,就要世世代代地贖罪,終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慾望,以求來世進入天堂。
在教會的管制下,中世紀的文學藝術死氣沉沉的,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麼進展。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學藝術的成就很高,人們也可以自由地發表各種學術思想,和「黑暗的時代」的中世紀是個鮮明的對比。
14世紀末,由於信仰伊蘭斯教的奧斯曼帝國的入侵,東羅馬的許多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難。後來,一些東羅馬的學者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辦了一所叫「希臘學院」的學校,講授希臘輝煌的歷史文明和文化等。
從此,西歐人發現古希臘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中世紀的一切是那樣的醜惡,許多西歐的學者要求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和藝術。這種要求就像春風,慢慢吹遍整個西歐。掀起了一股洶湧澎湃的「希臘熱」浪潮。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發生在意大利。意大利在地理和文化上是古代羅馬的繼承者,羅馬人的文化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意大利的文化,拉丁語也是意大利的祖先語言。在歐洲的社會發展中,意大利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復興古代的藝術也就是發揚古代的優秀傳統,發掘祖先的藝術本身也是光榮的事。
「文藝復興」名義上是為了恢復古典的文學藝術,實際上是當時新興資產階級借此名義來發展科學技術,要求在思想上擺脫封建主義的束傅,要求關心人、尊重人、一切以人為中心,給人以個性自由和人身自由,強烈反對以神為中心的封建教義,反對人一出生就有罪的說法,認為人是偉大的,人應享用人生的快樂,人應該掌握自己的命運。但這種思想就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是當時的進步思想。著名意大利詩人和學者波特拉克(1304—1374年)第一次提出了和基督教教會抗爭的這種進步思想,因此他被認為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人物,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和波特拉克同時代的著名人文主義者還有但丁和薄伽丘。但丁的《神曲》把歷史上和當時社會上的主教和僧侶都打入地獄,甚至給活著的基督教的頭頭教皇在地獄裡留了一個位置,這是對基督教大膽的反抗。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談》中,尖刻地諷刺和挖苦了當時的教士和貴族,對人的智慧和奮鬥精神大加歌頌,這是對教會大膽的挑戰。
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過程中,關於《君士坦丁獻土》文件和真偽的爭論一事更促進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基督教的羅馬教皇,是宗教的領袖,被稱為「爸爸」。他還擁有大片的領地,形成了「教皇國」,羅馬教皇就是這個「國」的「皇」,權力高於歐洲各國的君主。
做為宗教的領袖,教皇是怎樣擁有土地的呢?原來,在公元750年,法蘭西國王「矮子」丕平曾把意大利中部的一大片國土獻給教皇,才形成了這個「教皇國」。但教皇認為法蘭西國王的聲望太小,只有古羅馬皇帝才能代表全歐洲,所以教皇偽造了一個文件,聲稱「教皇國」是四世紀初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大帝呈獻的,而且整個羅馬帝國都臣屬於教皇。據此推理,那麼整個歐洲都應聽命於教皇。從此,代代教皇都把個偽造文件當做自己至高無上權力的憑證。
到了15世紀,有一個天才的意大利歷史學家瓦拉,他精通古代語言文字,經過研究他發現《君士坦丁獻土》的文件是用8世紀的拉丁文寫的,而君士坦丁大帝是4世紀的人,他怎麼能用8世紀也就是幾百年以後的拉丁文字寫文件呢?瓦拉拆穿了教皇騙人的把戲,把教皇「神聖」的假面具揭露出來。
《君士坦丁獻土》是象徵教皇權力的文件,這文件都是假的,那教皇的權力又怎麼能是至高無上的呢?因此,中世紀基督教統治的大廈就搖搖欲墜了。那麼基督教宣揚的絕對權威等觀念也受到了衝擊,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打了一個大勝戰。
這樣,人們的思想從教會的精神枷鎖中終於解放出來了,人們終於可以充分自由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了!人們在學習古希臘文化的基礎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創造出許多輝煌的藝術精品。當時文藝復興的最大中心是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佛羅倫薩的藝術家們在建築、繪畫和雕刻等方面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建築家布魯列民斯建築的佛羅倫薩大教堂的中央圓頂,有20多層樓高,在周圍建築物的映襯下,顯得無比的雄偉和壯麗,毫不遜色於中世紀的其他教堂。
多納太羅雕刻的藝術品以逼真生動著稱。其中為帕都亞城城中廣場雕刻的軍人騎馬像最為人稱道。這座雕刻充滿生氣,顯示出軍人的英勇和威武,是件完美的藝術珍品,是件令意大利人自豪和興奮的傑作。
達·芬奇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是位多才多藝,學術淵博的文化巨人。他的傑作《蒙娜麗莎》至今仍在法國羅浮博物館。它抓住了一代又一代觀眾的心。通過一位少婦的肖像,達·芬奇表現了人物內心豐富而細膩的內心世界。她那優美、端莊、發自內心的微笑,猛然看去,給人一種柔和、溫馨的感覺;當走近畫像時,她又彷彿是在嘲諷……她的微笑,使人浮想聯翩,令人遐思不已。達·芬奇的繪畫《最後的晚餐》被譽為「人類繪畫的極品」,他描繪耶穌在被捕前和門徒的聚餐,耶穌向門徒說出「你們中有人出賣我」時,12門徒震驚時的各種動態,維妙維肖地勾勒出不同人物的心理,後代同一題材作品無一能超過達·芬奇。晚年,達·芬奇致力科學研究,遺留下七千多件速寫、手稿和設計圖。從中人們發現他在哥白尼之前就否定過地球中心說,在牛頓之前提出了重力法則。他還設計過飛機、戰艦、自動車床和蒸汽機等。恩格斯讚揚達·芬奇的科學貢獻時說:「多種多樣的重要發明都得歸功於他。」
和達·芬奇同時代的米開朗基羅,在建築、雕刻、繪畫上都做出很大成績。他設計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項,一直為後世倣傚。他雕刻的《大衛》是個身體健美、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信心的青年,體現了他對正義事業的執著精神和為之奮鬥的蓬勃旺盛的精神。米開朗基羅在羅馬教皇宮的西斯廷禮拜堂屋頂上作的壁畫,面積達300平方米,至今仍吸引千百萬人的注目。
在文學藝術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意大利還出現了一些傑出的思想家,如康帕內拉。他在《太陽城》中虛構了一個沒有私有制,社會財富和產品都由社會成員享用,政治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反映了人文主義思想家改造現世社會的理想方案,其中一些觀點還閃爍著共產主義思想光輝。
以意大利為中心,文藝復興的浪潮席捲了全歐洲,出現了一系列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如德國的馬丁·路德)、文學家(英國的莎士比亞、法國的拉伯雷、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等)、社會主義思潮的創見者(如英國的莫爾)、自然科學家(如波蘭的哥白尼、意大利的伽利略等)、哲學家(英國的培根等)等。在這些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的推動下,文藝復興使中世紀的文化失去了光彩,極大地推動了社會歷史的進程。文藝復興預示中世紀「黑暗時代」的結束,也表明人類對自由平等的美好社會的永恆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