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男爵歷險記》是十人世紀德國作家畢爾格的一部《幻想故事集》。
德國十八世紀閔希豪生男爵所講述的荒誕離奇的故事,二百多年來,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國大大小小的讀者,可以說是風靡全球。
中世紀以來,德國就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歷險、吹牛的笑話、趣話和諷刺故事。十八世紀末期,一些幽默故事也已經採用了閔希豪生男爵自述其奇游經歷的方式。這位男爵,當時也實有其人,全名為卡爾·弗利德裡希·閔希豪生(1720——1797),他以吹牛和空談聞名於世。如故事中所說,他也確實在俄國軍隊服務過,和土耳人打過仗。他回到德國後,從自己的經歷生發開去,講述了眾多離奇古怪的故事。1785年,德國學者魯道夫·埃利希·拉斯別(1727——1794)用英語寫成《閔希豪生旅俄獵奇錄》在倫敦出版。1786年。德國作家特佛裡·奧古斯特·畢爾格(1747——1794)又把它譯回德文,並增添了不少有趣的內容,在德國出版,名為《閔希豪生男爵歷險記》。
拉斯別的《閔希豪生旅俄獵奇錄》,我國建國後曾根據俄譯本轉譯為《敏豪生奇遇記》和《吹牛大王歷險記》出版。本卷選用了王克澄的譯本《吹牛男爵歷險記》(收在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0侯爵夫人》一書內),是譯者根據畢爾格的德文本翻譯的。
這部德國人民十分喜愛的文學名著,主要是諷刺十人世紀德國上層社會妄自尊大、說空話的惡劣風氣。自作品傳世以來,閔希豪生男爵的名字就成了愛編瞎話的人和吹牛家的代用語,革命導師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談到一個資產階級的小文人時就曾說:“這個人論撒謊真是個閔希豪生。”
但是,這部作品的強大的生命力更在於它所展現別出心裁、引人入勝的幻想境界,大膽而又合乎人們心理邏輯的誇張手法,新奇的構思和雋永、風趣的用語。這些故事,一個個都可視作想像神奇的童話,這不但使當時專為兒童創作的作品黯然失色,時至今日,許多童話作家對它仍津津樂道,認為可以從中借鑒。所以,他被譽為十八世紀兒童文學的瑰寶,諷刺文學的豐碑。蘇聯無產階級文學大師高爾基曾將它與歌德的 《浮士德》,萊辛的《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等相提並論,說它是受到人民口頭創作影響的“最偉大的書本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