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講解(五)

七、金剛經的作用

釋迦牟尼講完弟子的事情,講完了自己的事情,便開始以金剛經為話題來進一步闡述佛法的要旨。下面開始講述金剛經的作用,也就是說,誰閱讀、理解了這一部金剛經,並向他人傳播,那麼這個人將得到很大的福德果報。究竟有多大的福報呢?釋迦牟尼打了一個比喻,用古印度最大的恆河之中的沙化為七寶,也沒有這個人的福報多。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佈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釋迦牟尼問:]“須菩堤,正如恆河中所有沙數目,如果有與這些沙數相同數目的恆河,你說,這麼多河流中的沙的數目加起來,算得上多嗎?

須菩堤答:“非常多,世尊。僅這些河流的數目就已經多得無法計算,更何況河流中的沙呢!

[佛又問:]“須菩堤,我今天實話告訴你,如果有善良的男子或善良的女人,用剛才河流中的沙子數目的七寶來進行佈施,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果報多嗎?

須菩堤答:“非常多,世尊。

佛告訴須菩堤說:“如果有善良的男子或善良的女人,從這部《金剛經》中,[接受並懂得了我所說的佛法]以至記住那四句金剛詩,並且為他人講說佛法,那麼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果報,將勝於前一個人。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佛又接著說:]“再說,須菩堤,即使是順便、稍帶著講說一下《金剛經》,以及那首金剛詩,你應當知道,就在那個講經之處,所有處在天道、人道、修羅道中的人,都應當供養這個人,就像供養佛塔與寺廟一樣,又何況能全部接受、掌握與念誦《金剛經》的人呢。須菩堤,你應當明白,這樣的人已經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法。在這種情況下,《金剛經》所在的地方,佛與佛的諸位大弟子,也就都在這裡了。

上面幾段講述了《金剛經》是一本至高無上的佛法經書,只要受持讀誦這本經文,理解了其中的佛法就成佛了。成了佛自然就會像如來佛一樣地向他人傳播佛法。這時,須菩堤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即多少年之後,人們看到這個手抄本,是否還相信這本重要經典?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密。”

當時,須菩堤對佛說:“世尊,應當給這部經起一個什麼樣的名字呢?我們為什麼要接受並掌握這本佛經呢?

佛告訴須菩堤:“這部經的名稱叫《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憑就以這個名字,你們就應該接受並掌握它。

[須菩堤問:]“為什麼呢?

[佛回答說:]“因為我說的到彼岸的智慧,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到彼岸的智慧,所以才叫它到彼岸的智慧。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雲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問:]“須菩堤,你說,如來佛有他所講說的佛法嗎?

須菩堤對佛說:“世尊,如來佛沒有他所說真實存在的佛法。

[佛問:]“須菩堤,整個宇宙中所有的微小塵埃,其數量可以算得上多嗎?

[須菩堤答:]“非常多,世尊。

[佛說:]“須菩堤,所有的微塵,在如來佛看來,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微塵,所以才叫它微塵。如來佛所說的世界,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世界,所以才叫它世界。

到這兒為止,前面一直在講述《金剛經》的重要性,以及傳播《金剛經》所得到的福德果報,這使人很容易相信了這一道理,而忽略或忘記了以前所講的這本書的核心思想:不拘泥留戀於一切相狀。於是釋迦牟尼又一次用世界上的微塵、甚至連同整個世界都是虛妄之相,不可執著留戀。連同如來的相狀也不能拘泥執著。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佈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佛問:]“須菩堤,你說,可以用三十二種相狀去認識如來佛嗎?

[須菩堤答:]“不能,世尊,不能用三十二種相狀來認識如來佛。

[佛問:]“為什麼呢?

[須菩堤答:]“因為如來佛所說的三十二種相狀,並不是真實存在的相狀,所以才叫他為三十二種相狀。

[佛說:]“須菩堤,如果有善良的男子或善良的女子,用與恆河沙數量相等的身體性命去佈施,[他得到的福德果報一定非常多。]如果又有人從這部《金剛經》中[接受並掌握了其中的思想,]以至那首金剛詩,並且為他人講說佛法,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果報將更勝於前者。

“三十二相”:寺廟裡所供奉的佛像,隨便找一個畫師將如來像畫得好看,這是萬萬不行的。如來佛像必須符合三十二莊嚴特徵,統稱為“三十二相”,這三十二相是釋迦牟尼經過經過無數的劫難慢慢修行而來。

01. 頂上肉髻相 02. 眉間白毫相 03. 睫如牛王相 04. 目色紺青相
05. 兩頰隆滿相 06. 常得上味相 07. 舌廣而長相 08. 聲如梵王相
09. 四十牙齒相 10. 牙齒緊密相 11. 牙齒齊白相 12. 上身如獅相
13. 身形端直相 14. 身廣長等相 15. 身色金黃相 16. 身放光明相
17. 一孔一毛相 18. 身毛上靡相 19. 兩肩圓滿相 20. 兩腋充滿相
21. 七處隆滿相 22. 皮膚潤澤相 23. 手指細長相 24. 手足柔軟相
25. 指間縵網相 26. 垂手過膝相 27. 象馬陰藏相 28. 腨如鹿王相
29. 足趺高滿相 30. 足跟廣平相 31. 足下平滿相 32. 足下輪形相

老實說,這些語言全是以前類似的內容、類似的形式。許多初學者會覺得釋迦牟尼的耐心真好,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循循善誘地重複著相同的話。甚至有人會想,是不是下面沒有人鼓掌,佛祖才一遍遍地重複。

小雅認為,當地聽眾文化程度很低,幾乎相當於文盲狀態,再加上當時幾乎沒有文字,傳教形式主要是口傳。但當時當地的人們心地純樸,對釋迦牟尼所講的話崇信無比。反覆講述類似的內容,正適合他們這種沒有文字、缺少知識的民眾口頭傳頌。

釋迦牟尼不管如何重複相同的形式,就其內容來說,無非就是兩個內容,一是凡所有相皆屬虛妄,不可執著;二是理解金剛經則能成佛、傳播金剛經則福報無窮。修辭形式也無非兩種,其一是某物即非某物,是名某物,從而說明某物為空;基二是比較,類似於山高天高不如毛主席的恩情高,爹親娘親不如共產黨親等方法。

《白話金剛經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