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六章 十八界更虛妄(中)
《大佛頂首楞嚴經》原文:
阿難又汝所明。鼻香為緣生於鼻識。此識為復因鼻所生以鼻為界。因香所生以香為界。阿難若因鼻生。則汝心中以何為鼻。為取肉形雙爪之相。為取嗅知動搖之性。若取肉形。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雲何立界。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為知。以肉為知。則肉之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空則自知肉應非覺。如是則應虛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難應無所在。以香為知。知自屬香何預於汝。若香臭氣必生汝鼻。則彼香臭二種流氣。不生伊蘭及栴檀木。二物不來汝自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若香臭二俱能聞者。則汝一人應有兩鼻。對我問道有二阿難誰為汝體。若鼻是一香臭無二。臭既為香香復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若因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有故應不知香。知則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因界則非從香建立。既無中間不成內外。彼諸聞性畢竟虛妄。是故當知鼻香為緣生鼻識界三處都無。則鼻與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舌味為緣生於舌識。此識為復因舌所生以舌為界。因味所生以味為界。阿難若因舌生。則諸世間甘蔗烏梅黃連石鹽。細辛姜桂都無有味。汝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誰來嘗舌。舌不自嘗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自不生雲何立界。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雲何識知是味非味。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鹹淡甘辛和合俱生。諸變異相同為一味應無分別。分別既無則不名識。雲何復名舌味識界。不應虛空生汝心識。舌味和合即於是中。元無自性雲何界生。是故當知舌味為緣生舌識界三處都無。則舌與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佛說:“阿難,你也清清楚楚地知道,鼻子和香味作為緣起條件,出生了鼻識。那麼,這個鼻識到底是從鼻子出生,以鼻根為界呢?還是從香味出生,以香味作為範圍界定呢?如果說,這個鼻識是因為鼻子而出生的,那麼在你的概念中,到底什麼才算是你的鼻子呢?是這個肌肉、皮膚、軟骨等形成的中隆雙孔好像爪子一樣的這個東西?還是真正能夠對各種香臭氣味進行分辨判斷的這個能力作用?如果說鼻子就是這個肉體結構的話,這個肉體結構本身就是身體的構成部分,而有關身體的知覺,應當是稱作觸覺的,那麼這個結構就應當叫做身體,而不應當叫做鼻子了;如果把它的知覺性,也叫做觸覺的話,那麼這個結構就又成了外塵了,就連鼻子的名字都沒有辦法成立,更何談建立起鼻識界呢!因此說,從鼻子的肉體結構出生了鼻識的說法,並不正確。”
“如果說鼻子就是那個能夠分辨香臭氣味的作用,那麼在你的心中,又是以什麼來明白這個香臭氣味的分辨結果呢?如果說是以肉體來明白的話,肉體本身的這種知覺,還是歸屬於觸覺的,並不能說是鼻子的知覺;如果說是以虛空來明白的話,虛空自己能夠知道自己,這個肉體形成的自己就不應該有知覺產生了,這豈不是說虛空就成了你自己了嗎?又因為虛空本身不可能有知覺,也不可能有方所,那是不是說你阿難也沒有了知覺,也沒有了存在的地方和場所了嗎?因此說,從那個能夠分辨香臭氣味的作用而形成的鼻子,出生了鼻識的說法,也不正確。”
“那是不是香氣本身就具有分辨香臭的作用呢?那也就是說香氣也有知覺,而這個知覺是屬於外來的香氣的,和你阿難又有什麼關係呢?如果說這個香臭的氣味,本身就是來自於鼻子的話,因為這兩種或香或臭的氣味,來自於鼻子,不來自於檀香木和伊蘭,也就是說,在沒有檀香木和伊蘭存在於你面前的時候,你也應當聞得到你鼻子所產生的香臭之氣才對。如果說在這種情況下,你的鼻子是臭味,那肯定不會同時產生香味;如果你的鼻子這個時候是香味,那肯定不會同時有臭味。如果說你能夠同時聞到香味和臭味,那豈不是你阿難有了兩個鼻子? 剛才一直向我提問佛法的人,也有兩個,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阿難呢?因此,一個鼻子不可能同時產生香和臭兩種氣味。如果說,只能聞到一種或者香,或者臭的氣味的話,因為鼻子只有一個,那豈不是說香味和臭味也和合成了一個,香氣成了臭氣,臭氣也成了香氣,沒有什麼區別了?連香臭的區別都不能建立了,這個鼻識界又怎麼會成立呢?因此說,香氣不可能具有知覺作用。也再次說明了從那個能夠分辨香臭氣味的作用而形成的鼻子,是不正確的說法。”
“還有,如果說鼻識界是從香氣建立的,那也就是說鼻識因為香氣的存在而存在。就好像我們曾經在前面所分析過的:如果說眼睛本身有能見的作用,那這個眼睛就不能看見眼睛自己了。同樣的道理,如果鼻識因為香氣的存在而存在的話,那也就是說鼻子本身是不能分辨香氣的,因為如果鼻子能夠分辨香氣的話,又怎麼說是鼻識從香氣出生的呢?可是如果連鼻子都不能分辨香氣的話,又怎麼可以被稱作鼻識呢?再加上外界的香氣,本身並不是因為鼻識的存在而存在的,因此鼻識界又怎麼才能建立呢?可是因為鼻識也不能分辨香氣,所以說,鼻識界並不是從香氣建立起來的。”
“因此說,鼻、識、香三者,並沒有辦法區分出來中間內外,而這個鼻識界能夠對香臭氣味進行分辨的這個作用,也就成了虛妄不實的了。”
“經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所謂的‘以鼻子和香氣作為緣起條件,從而產生了鼻識界’這樣的說法,並不成立,因為這三者根本都沒有真實存在的地方和場所。也就是說,鼻子、香氣、鼻識界,這三者,既不能說是因緣所生,也不能說是自然而生。”
佛接著開始對舌味進行分析,佛說:“阿難,就像你所明白的那樣,認為以舌頭和各種滋味作為緣起條件,從而能夠出生舌識界。那麼在你看來,這個舌識界,到底是從舌頭上產生,以舌頭作為範圍界定的呢?還是從滋味所生,以滋味作為範圍界定的呢?如果說這個舌識是來自於舌頭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上甘蔗的甜味、烏梅的酸味、黃連的苦味、食鹽的鹹味,以及細辛、姜桂等全部都應該沒有任何味道才對。這又怎麼可能呢!再者說,你自己感覺一下自己的舌頭,是甜味還是苦味?如果你認為舌頭是苦味的話,那又是誰在分辨舌頭的這個苦味的呢?舌頭自己都不能知道自己的滋味,又怎麼能夠稱得上有對味覺的分辨能力,對味覺的知覺能力呢?如果說舌頭本身不是苦味,那也就是說舌頭本身不能產生什麼味道,那又怎麼去建立舌識的範圍界定呢?因此說,舌識因為舌頭而建立的說法,並不正確。”
“那麼,舌識是從滋味建立起來的嗎?如果是的話,那麼舌識也就成為一種味道了,就好像舌頭不能品嚐自己的味道一樣,成為了味道的舌識,自然也不能品嚐滋味的味道了,那又怎麼說這個舌識能夠分辨各種滋味呢?再者說,各種各樣的滋味,自然不是從一個食物中產生的,既然存在著各種各樣很多種的滋味,那豈不是說舌識也要有很多個了?因為如果只有一個舌識的話,因為這個舌識和滋味是一體的,那就會導致鹹味、淡味、甜味、辛辣味道等,全部都和合成了一個,所有那些不一樣的味道,全部都成了一個味道,應當是區分不出來的了,既然連各種味道都不能區分,又怎麼稱的上是能夠分辨各種滋味的舌識呢?又怎麼能夠建立起來這個舌識界呢?因此說,從滋味出生舌識界的說法,也不正確。”
“而且,舌識也不可能從虛空中產生,更不可能從舌頭和滋味的和合中產生,因為舌頭和滋味本身,就沒有真實存在的自性,因此也就不可能建立起來一個範圍界定了,也就不可能建立舌識界了。”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所謂的‘以舌頭和滋味為緣起條件,從而出生舌識界’的說法,並不正確,因為這三者,全部都沒有真實存在的地方和場所。也就是說,舌頭、滋味和舌識界,這三者,都是虛妄的幻相,既不能說是因緣所生,也不能說是自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