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第三章 行陰境界十種魔境(下)

第十卷 第三章 行陰境界十種魔境(下)

《大佛頂首楞嚴經》原文: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無盡流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有相發心顛倒。或自固身雲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雲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回復雲色屬我。或復我依行中相續雲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惑計畢竟煩惱畢竟菩提。兩性並驅各不相觸。由此計度死後有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六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有相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無相發心顛倒。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雲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斷滅。由此計度死後無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顛倒論。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由此計度死後俱非。後際昏瞢無可道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八外道。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無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七斷滅論。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銷滅滅已無復。由此計度死後斷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九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斷滅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有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以二禪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由此計度五現涅槃。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十外道。立五陰中五現涅槃心顛倒論。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狂解。皆是行陰用心交互故現斯悟。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以迷為解自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必須將如來心。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心魔自起深薛。保持覆護消息邪見。教其身心開覺真義。於無上道不遭枝岐。勿令心祈得少為足。作大覺王清淨標指。

“這個經過修行三摩地,已經達到想陰盡境界的修行人,當他繼續凝結心神按照正確的法門進行止觀修行的時候,上述的種種心魔就不會找到機會來干擾這個修行人,他也就能夠繼續深入地思維和諦觀本來的自性,才能夠更加接近徹悟一切眾生的根本。”

“可是有時候,這個修行人,在發現自己的這一類眾生的出生根本逐漸顯露的時候,在仔細觀察和思維的過程中,會在這種幽靜圓明的狀態中動搖了本來的真元,而後就會在這個真元中無端端地產生了對無窮無盡變化之流的計度衡量揣測之心。因為出現了這種揣測之心,這個修行人就會墮落進入了死後有相的顛倒見解之中。”

“他或者會堅持維護自己的身體,並且說色就是我;或者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圓滿含藏了十方世界的國土,就會說我屬於有色;或者因為自己的宿世前緣能夠產生作用在自己身上,就認為色屬於我;或者堅持認為我自己存在於行陰的不斷相續變化和演變之中,我存在於色中,等等。”

“種種的揣色計度之後所得出的錯誤論點,集中到一點,就是堅持認為自己在死後存在著我相,而且因此而循環產生了十六相。因此就認為煩惱是永遠存在的,菩提解脫也是永遠存在的,這兩種同時存在,並不互相干擾和影響。”

“因此他就產生了自己在死後一定會繼續存在,從而就會喪失了自己的清淨的遍知智慧,墮落進入了外道的顛倒見解之中,對自己的無上菩提覺悟產生了迷惑。”

“以上就是在行陰境界中,外道所建立的第六種論調:在五陰當中認為死後有相論。”

“這個經過修行三摩地,已經達到想陰盡境界的修行人,當他繼續凝結心神按照正確的法門進行止觀修行的時候,上述的種種心魔就不會找到機會來干擾這個修行人,他也就能夠繼續深入地思維和諦觀本來的自性,才能夠更加接近徹悟一切眾生的根本。”

“可是有時候,這個修行人,在發現自己的這一類眾生的出生根本逐漸顯露的時候,在仔細觀察和思維的過程中,會在這種幽靜圓明的狀態中動搖了本來的真元,而後就會在這個真元中無端端地產生了對先前已經滅除了的色陰受陰想陰等的計度揣測之心。因為出現了這個揣測計度之心,這個修行人就會墮落進入了死後無相的顛倒見解之中。”

“他或者會堅持認為自己的身體色相在死後什麼都不會有了,並且認為自己的想陰滅除之後,心根本就沒有存在的依附之處了。並且認為自己的受陰滅除之後根本就不會產生任何的繼續發展。當整個的諸陰消亡了之後,就算會表現出生長發育、新陳代謝,也會沒有任何的受想,完全就和草木沒有差別。這種色質表現現前都是了不可得的,那麼死後還會有什麼相存在嗎?因此經過分析和判斷之後,這個修行人就會建立起來一個結論:死後無相,並且在此基礎之上,還會發展出八種無相。自此之後,就會認定涅槃因果全部都是空的,並不存在,僅僅只有名字而已,並沒有什麼實際,完全就是一種斷滅的觀點。”

“正是因為這個修行人堅持認為死後無相,從而就會喪失了自己的清淨的遍知智慧,墮落進入了外道的顛倒見解之中,對自己的無上菩提覺悟產生了迷惑。”

“以上就是在行陰境界中,外道所建立的第七種論調:在五陰當中認為死後無相論。”

“這個經過修行三摩地,已經達到想陰盡境界的修行人,當他繼續凝結心神按照正確的法門進行止觀修行的時候,上述的種種心魔就不會找到機會來干擾這個修行人,他也就能夠繼續深入地思維和諦觀本來的自性,才能夠更加接近徹悟一切眾生的根本。”

“可是有時候,這個修行人,在發現自己的這一類眾生的出生根本逐漸顯露的時候,在仔細觀察和思維的過程中,會在這種幽靜圓明的狀態中動搖了本來的真元,而後就會在這個真元中無端端地對在有行陰情況下同時受陰想陰滅絕這種情況產生了有無的計度揣測,陷入了自相矛盾的顛倒論調之中。”

“這個修行人,在色陰、受陰、想陰之中建立起來了或有或非有的論斷,在行陰的不斷遷變之中,產生了或無或不無的論斷,就這樣循環不定地對整個五陰境界全部都建立起來了八種俱非之相。而其中任何的一個論斷,都是談到了眾生在死後有相無相。”

“並且因為觀察到行陰自然遷變毫無停滯的這種性質,認為這是虛妄的,然後就在心中產生了一種領悟,認為有和無都不正確,虛和實都不合理。因此就非常堅定地認為眾生死後一切俱非。也就是說在死後昏昏沉沉,並不能說出什麼來,也不會有什麼相。”

“從而他就會喪失了自己的清淨的遍知智慧,墮落進入了外道的顛倒見解之中,對自己的無上菩提覺悟產生了迷惑。”

“以上就是在行陰境界中,外道所建立的第八種論調:在五陰當中認為死後一切俱非論。”

“這個經過修行三摩地,已經達到想陰盡境界的修行人,當他繼續凝結心神按照正確的法門進行止觀修行的時候,上述的種種心魔就不會找到機會來干擾這個修行人,他也就能夠繼續深入地思維和諦觀本來的自性,才能夠更加接近徹悟一切眾生的根本。”

“可是有時候,這個修行人,在發現自己的這一類眾生的出生根本逐漸顯露的時候,在仔細觀察和思維的過程中,會在這種幽靜圓明的狀態中動搖了本來的真元,而後就會在這個真元中無端端地對轉生死後產生了揣測計度之心,從而就會墮落入七種不正確的斷滅論之中。哪七種呢?”

“這個修行人,他或者認為六欲天身體斷滅不再生;或者認為初禪天欲斷滅不再生;或者認為二禪天苦斷滅不再生;或或者認為三禪天極樂斷滅不再生;或者認為四禪天極捨斷滅不再生,等等,如此反覆循環思維和觀察之後,他認為不論此生死後轉生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是會斷滅不再生的了。”

“因此這個修行人,就會認為凡是能夠現前顯現的,一定就會斷滅,而斷滅之後,就不再會顯現出來。”

“正是因為他的這種一切段滅的這種錯誤論點,就產生了堅定的認知:死後斷滅。”

“從而他就會喪失了自己的清淨的遍知智慧,墮落進入了外道的顛倒見解之中,對自己的無上菩提覺悟產生了迷惑。”

“以上就是在行陰境界中,外道所建立的第九種論調:在五陰當中認為死後斷滅論。”

“這個經過修行三摩地,已經達到想陰盡境界的修行人,當他繼續凝結心神按照正確的法門進行止觀修行的時候,上述的種種心魔就不會找到機會來干擾這個修行人,他也就能夠繼續深入地思維和諦觀本來的自性,才能夠更加接近徹悟一切眾生的根本。”

“可是有時候,這個修行人,在發現自己的這一類眾生的出生根本逐漸顯露的時候,在仔細觀察和思維的過程中,會在這種幽靜圓明的狀態中動搖了本來的真元,而後就會在這個真元中無端端地對轉生死後產生了揣測計度之心,從而就會墮落入五種不正確的有涅槃論之中。哪五種呢?”

“這個修行人,他或者會認為欲界就是真正的最後轉生依止之處,因為他能夠清清楚楚地觀照到欲界的種種享用和光明,心生愛慕之故;他或者會認為初禪就是真正的最後轉生依止之處,因為初禪沒有了任何的憂愁;他或者會認為二禪就是真正的最後轉生依止之處,因為二禪沒有苦惱之故;他或者會認為三禪就是真正的最後轉生依止之處,因為三禪非常喜樂隨順之故;他或者會認為四禪就是真正的最後轉生依止之處,因為四禪苦樂都不存在,已經不再具有輪迴生滅性之故。”

“就這樣,他會錯誤地把尚屬有漏的天界,當成了究竟無為的涅槃之地,把那五處當成了最後的真正的依止之處。因此也就產生了五種涅槃的顛倒論調。”

“從而他就會喪失了自己的清淨的遍知智慧,墮落進入了外道的顛倒見解之中,對自己的無上菩提覺悟產生了迷惑。”

“以上就是在行陰境界中,外道所建立的第十種論調:在五陰當中五種錯誤涅槃論。”

“阿難,上述這十種禪定過程中所產生的狂亂錯誤的見解,都是屬於行陰境界用心相互作用而顯現的。”

“因為眾生頑冥不化,不會自己仔細地觀察思維,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迷迷糊糊,比能夠清楚識別,而會誤認為自己已經成就了聖果,登上了聖階,因此就此能夠形成了大妄語,會墮落入無間地獄之中。”

“阿難,你們要把我所說的這些法語,在我滅度之後,繼續地傳播下去,讓那些後來的修行之人,能夠清楚地明白這種種狀況,能夠明白這些魔境的因緣和應對方法,這樣就不會讓天魔等抓住任何的機會,就可以保護未來世的修行人,不要產生類似的錯誤邪見。而要讓他們能夠順利地證悟清淨正確的真義。在無上菩提的道果方面不要橫生枝杈,不要在修行的過程中得少為足,而要以最終的究竟覺悟作為目標去精進修行。”

《楞嚴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