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業道經講記(六)

丁七、明離綺語功德

【復次,龍王!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

綺語就是指一切不具實義的語言。它的作用是對人毫無利益。綺語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鬥爭、爭論的語言;以愛樂心受持讀誦外道典籍;身心被苦逼迫發出傷歎、哀愁;戲笑、遊玩、娛樂、享樂等時發出的無意義語言;在眾人當中,談論某國的首腦如何、內閣如何、國家如何或者戰爭、欺詐等等的話題;還有說醉話、顛狂話、為求得名聞利養說的邪命語等等。

上面說到「讀誦外道典籍」,不能一提到外道,就只想到各種各樣的印度外道。其實除了佛教,世間各種各樣的學說、思想都是外道,而且是非常低級的外道,因為著書立說的學者們不信有前生後世、善惡因果,都是持「人死如燈滅」的斷滅論。像這樣,我們對講一些毫無意義話題的世間書籍、影視、新聞、網絡論壇等,以非常喜愛的心讀誦、談論、為人講述,這就是造綺語惡業。這是很多人埋頭造惡卻絲毫不覺察的地方。

如果能認識到說綺語是造惡業,有很惡劣的果報,從今往後堅決地遠離綺語,唯一說有意義的語言,那就會成就以下三種決定。

【何等為三?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

是哪三種決定呢?第一、只說有意義的語言,就一定為智者所喜愛。

現在的信息時代,確實是綺語滿天飛!人們平常談論的是如何享樂、如何競爭、如何增長貪慾、如何邪婬、欺騙、如何玩物喪志,都是無實義的泡沫語言。這樣的語言正在成倍地增長,人們在裡面埋頭造惡,渾然不覺。比如一上網就是幾小時的聊天,講的都是世間話,這就是放縱口業,讓綺語的惡業翻倍增長。

這樣談論的無非是世間享受、玩樂、體育、影視等無意義的事,就只是與愚者為友,不會得到智者的喜愛,因為談的都是世間話題,只會加深人的迷亂,造成無窮的生死。

宋朝的黃庭堅居士以前喜歡作艷體詩。法秀禪師呵斥他說:「你以綺語動天下人的婬心,不怕入地獄嗎?」黃庭堅心裡驚懼、懺悔,從此立志勤學佛法。

與此相似,從口裡唱出流行歌曲,滿口情情愛愛,也就是在放肆地造綺語的口惡。談論男女的情愛之事,或言情小說、武俠小說裡的情節,也都是造綺語惡業。想一想,說這些無意義的綺語,善知識、善友會歡喜嗎?它的後果是不是在輪迴裡陷得更深?

大家要知道,「想」屬於陰,想多了面色就不光華。口裡唱著情情愛愛、纏纏綿綿時,心就墮在邪思妄想裡。唱多了就一臉陰氣,一個個都「酷」死了。現在是情歌流行的年代,多少人家的好兒女都把身心給唱壞了。想一想不斷地聲嘶力竭地唱,在心裡生起了多少邪思妄想,識田里種下了多深的惡業種子。一切都是由心造出來的,這樣造出來的人披頭散髮、搖頭晃腦、目光斜視、滿臉冷酷,一身的邪氣,純樸、善良早被惡業吞噬光了。

目前對我們來說,網絡、電視是最大的製造綺語的助緣,只要心連在上面跟它同步,就會從口裡源源不斷地造出口惡,內心會嚴重地受到染污,這也是今天人類內心急劇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還有一位宋朝的光孝安禪師,有一次他在定中見兩個僧人靠著欄杆說話。最初有天神在旁邊護衛、傾聽。過了很久,天神離開了。不久來了惡鬼在唾罵他們,又掃除他倆的腳印。禪師出定後詢問他們,得知兩人最初在討論佛法,之後又談論家常,後來說起了財物供養。禪師知道實情之後,一生再沒說過世俗的話。

又有一位宏智禪師,有一次和一個僧人征詰公案時,不自覺地大笑起來。他的師父丹霞諄禪師責備他說:「笑這一聲失去了多少好事,你不知道『暫時不在、如同死人』嗎?」宏智恭敬地下拜,信受師父的教言。從此即使身處暗室也不敢輕忽放逸。

大家要這樣反省:我說綺語對我成就佛法有什麼作用?是幫助我成就?還是障礙我成就?稍作反思就知道,開口說綺語時,心會失去覺照,落在無明中。這樣不斷地增加障垢,不用說開悟成就,連身心起碼的清淨狀態也會失去。所以開悟成就的基礎就是嚴格地持戒。

接下來講:修遠離綺語的善道能得到第二種「決定」。就是當別人有疑惑詢問時,能以智慧非常如實地回答。「如實」,就是按事實來回答,只說事實本身,不夾雜其他無關、無用的話。

說多了綺語的人往往問東答西,做不到如實地回答,就因為內心有業障,障礙了心性妙力的發揮,也就做不到如實地應答。反過來說,只要你認真地修好遠離綺語,常常只說有意義的話,就常常和智慧相應,串習到純熟時,就能任運地起用,在解答疑問時,都能以智慧如實地回答。這樣就是把第二個「決定」修到了。

所謂修就是日常按善法的要求做串習。修的內容是:遠離綺語,每次都只說有意義的話。修的成果是能開發本有的語言妙力。所以修十善不是束縛人性,使人不自由,反而是消除惡業的障蔽,讓人充分地顯發能力,這會讓人得到真正的自在。

說綺語就是毀壞自己,在給自己不斷地添業障。每一次說綺語,就是往自己的心田里種下語言障礙的種子,這樣的種子種多了、種深了,就會出現嚴重的語障。比如:語無倫次、囉嗦含混、語言沒有內涵、沒有力量、不能精細表達、不能一語擊中要點等,都是造口業的後果。

就像一片土地裡種滿了雜草種子,因緣聚會時,就從地裡長出密密麻麻的雜草。放縱口業大說綺語,也是在識田里不斷種下不好的種子,每個種子都有感果的功能,因緣成熟時,就以種子的力量,只能毫無自在地說出一大堆的雜亂語言。

比如小孩剛學說話時,教他不斷地亂說,養成習慣,就只會說粗俗下劣的語言,這樣就是造成語言的殘廢。又比如:有人從小學別人說結巴,說久了自己也成了結巴;有人愛說下流話,說慣了張口就來。在在都證明語業的作用不虛,怎麼說話就怎麼感果,所以一定要護好口業。

始終要記得本經最要緊的一句話:「謂於晝夜,常念思維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唸唸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句話要用在自己修身、口、意的任何方面。結合在口業上,就應當晝夜觀察口業,不使口業有絲毫染污。能夠這樣認認真真的修好口業,就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不論是對自己現前的修行、生活、事業、還是對利益眾生,都會出現很好的緣起。修行就是在這裡修!每一句佛法都應當歸在自己身上把它修出來,這樣就會越修越好,現前就得到增上生,這叫「日新又新」,叫「變化氣質」,叫「改變命運」。

像這樣修,修一天就有一天的效驗,修一月就有一月的進步,不是要等到幾十年之後才見效。改得快當天就見效,比如聽了這部經就開始改正自己,身、口、意的狀況很快就會改觀。相反,只喜歡唱高調空談,從不在自己身上反省、改正,那充其量只是談論佛法、而不是修行佛法,這樣談得再高也和自身離苦得樂無關,學得再多也不可能成就。這不是佛法的過失,是你自己的過失。

第三、決定在人天當中有最殊勝的威德,毫無虛妄。(就是語言句句都有很深的意義、有很大的力量,成就了言教威重的功德。)

一個人不斷地說綺語,就像廢品公司不斷生產廢品一樣。說多了就使語言失去威德。裡面有太多的綺語雜質,語言就沒有價值。所以有口供我們說話,就要說有意義的話。胡說亂道養成了習慣,就會出現很多語言障礙。語言沒有斷定的力量,講半天表達不清。很多人說一大堆話,語無倫次,東拉西扯,聽完後不知道在講些什麼,多半是串習綺語出現的語障。

總之,放縱綺語就會失去表達能力、失去威德,而遠離綺語就會再現語言的威德。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能做到回向無上菩提」,是指我們立志要最徹底地去除語言的惡習,來顯發佛性中本具的語業功德,在立下這樣的志願之後,就能做到把修離綺語的功德,不斷地回向無上菩提。以這樣的回向為因,每一份功德就成了成佛的資糧,將來成佛時就會如願以償,得到凡是授記都不唐捐的功德。(就是不論授記眾生未來的成就、世界的狀況等等,都毫無虛言,決定會應驗。)

丁八、明離貪慾功德

【復次,龍王!若離貪慾,即得成就五種自在。】

大家都想人生得到自在。怎麼得自在呢?就是把心裡的貪慾從十減到五、從五減到零,之後就逍遙快樂、無不自在。我們對什麼有貪慾,一定成為這種慾望的奴隸,身口意會像奴隸一樣隨貪慾走,毫無自在。

比如對名、利、財、色有貪慾,由貪慾的驅使就使得人費盡心思,用各種手段去求取。求不到時心裡悶悶不樂,求到了又生怕被別人奪走,失去了更是失落憂愁,這樣心裡一直都落在患得患失當中,就是心被貪慾套牢了。心上有一種貪慾,就已經被一條繩索綁住,綁了五條、十條,就成了毫無自在的奴隸。所以我們只有省心才能得自在,遠離貪慾就省心了,就把心上一條條繩子解開了。脫離了貪慾捆縛,身心就會頓時恢復自在。從此以後,生活會變得非常輕鬆,不再沉重!

【何等為五?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

遠離貪慾得到的五種自在指哪些呢?一、是得到身口意三業自在。就是遠離貪慾之後,不論身體做什麼、口裡說什麼、心裡作意什麼,都是安閒自在的。

「諸根具足」從因上說就是六根清淨,從果上說就是六根健全、具足活力。

這裡講個故事:佛在世時,有個婆羅門的女兒艷麗無雙。婆羅門懸賞:如果有人能指出他女兒的醜陋,就賞給他金子。結果90天沒有人應試。他就帶女兒到佛這裡,佛呵斥說:「你女兒沒有一點好的!」阿難說:「女孩長得很好,佛怎麼說她不好?」佛說:「眼睛不看美色才是好眼。耳、鼻、舌也是如此。身體不貪著細滑才是好身。手不盜別人財物才是好手。現在這女孩眼視色、耳聽音、鼻嗅香、身著細滑、手喜歡盜人財物,所以沒有一樣好。」

這個故事反面的意思是:如果眼等諸根沒有對色、聲、香、味、觸五欲貪婪耽著,那就是擁有清淨的六根。這要直接在自己身上做轉變,以前對於五欲像飛蛾撲火一樣貪著追逐,結果讓自己六根不清淨。就像偷了東西就成了不乾淨的手,看了美色就成了不乾淨的眼,聽了婬聲就成了不乾淨的耳,諸如此類,就是失去了六根清淨;現在不去逐取五欲,讓身心遠離貪染,諸根就開始恢復清淨。

再有一層,就是以貪求五欲,會使諸根的功能退化。比如住在深山老林裡的人清心寡慾、耳聰目明、身體健壯,而沉溺慾海的人耳聾眼花、精力衰竭。尤其現在的人類放縱六根,貪逐五欲,諸根的功能退化得就更快速。比如看電視電影等,很快就成了近視眼。耳根經常聽手機,聽力大幅度下降。舌根嘗各種零食、有毒食品,也遭到嚴重的損壞。意根日夜不斷地分別,心識變得狂亂、浮躁。像這樣就叫諸根加速退化。如果大家能迷途知返,重新讓自己的心回到正位上來,就會使六根恢復活力。

這樣以遠離貪慾具足諸根的緣故,身心就會有定力,身、口、意就能自在地運轉,也就從原來貪慾奴隸的狀況中擺脫出來,重新當家作主。

這裡又可以講一個公案:

民國有個理髮匠,住在南京郊外的花崗岩附近。他每天挑個擔子上街去理髮,收入達到兩百文錢,就收攤子回家,因為每天的飲食只需要這麼多。其餘的時間,他就到花崗岩的報國寺拜佛、念佛。他念佛時專心致志,眼睛不看其他地方。到吃飯時就回家。報國寺的老和尚見他很恭敬,偶然留他吃午飯,他終究不答應。

有一天,他自己知道時間到了,決定生西方。就沐浴完換好衣服,端身正坐,叫兒子請老和尚來助念。老和尚剛到他面前,就合掌念佛、坐化生西。

這位理髮匠就是因為心裡不貪,所以就不被五欲所牽,有自己的自由。他把身心精力都用在最有意義的修法上,結果辦好了往生大事,臨終時預知時至,自在地往生淨土。

【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

如果我們遠離了貪慾,就不會起羨慕、謀求乃至佔取別人財物的心,這樣財物也就不會被怨家奪取。自己在擁有財物上完全是自在的,根本不操心財物會被損壞、奪取等。

【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

有貪慾就少福,離貪慾就多福。越是離貪,福德就越大,最後毫無貪慾,就什麼都不缺少。

心裡的貪慾越強,抓得就會越緊,心量也就越狹小。這樣以慳貪的業就只有感受求不得苦。比如墮為餓鬼得不到受用,生活非常艱難,下至一滴水都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一點,喉嚨細得像針一樣也無法進食。就是因為因地心裡慳貪,總想把東西緊緊地抓住,不許絲毫放出,這樣緊抓當然就沒有東西進來。相反,不慳貪整個心就是開放的,沒有什麼要抓牢,也就隨心所欲什麼都能自在擁有。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

如果得到王位,就有各種珍奇妙物都奉獻在座前,應有盡有。

【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是為五。】

遠離貪求,結果所得到的比預想要好上一百倍,原因就是因地沒有慳貪、嫉妒。

在慳貪、嫉妒時,我們的心狹小封閉;而遠離慳貪、嫉妒時,我們的心就非常開闊、廣大,這使得感果的力量變得巨大。就好比一盞燈如果不想讓人分享光明,用燈罩把燈罩住,就只在很有限的範圍裡發光。如果能完全撤掉屏障,燈的光明頓時就遍滿了空間。就像這樣,把人為設立的屏障撤掉,自己的所得能施捨、別人的所得能隨喜,就是大展心量,也就大增福德!

總之,福德是隨心量而定,心量小福德就小,心量廣大,福德就廣大。心沒有被貪慾遮障,就能發出極廣大的心,福德也就無量倍地增長。所以心無所住而行佈施,福德就像虛空一樣廣大。

下面講一則「地上天福」的公案:

印度頻婆娑羅王有個大臣叫樹提迦。他家擁有無量財富,一切受用都是自然而來,不費人工。

有一天國王坐朝,忽然刮起大風,一塊白細棉紗手巾飄到了大殿前面,不是世間之物。國王拿起來給群臣看,大家都說:「這是國家興旺之兆,是天賜的祥瑞!」只有樹提迦沉默不語,國王問是什麼緣故,樹提迦回答:「臣不敢欺騙大王,這是臣家擦拭身體的毛巾,掛在水池旁邊,風偶爾吹到殿前了。」

過後幾天,又有一朵五色金花,像車輪那麼大,飄落在王宮大殿前。國王又一次招來樹提迦請問,樹提迦回答:「臣不敢欺騙王,這是臣後園萎落的花,風偶爾吹來的。」國王大驚,對樹提迦說:「我想到你家觀賞遊玩,帶二十萬人來,你家容得下嗎?」樹提迦說:「任隨大王的意思。」

國王說:「哪天去呢?你能事先做好準備嗎?」回答:「不論哪天來,不必準備,臣家有自然的床席,不必人鋪;有自然的飲食,不需人做;自然端來,不必呼喚;吃完自然撤走,不必回頭。」

國王就帶領二十萬兵眾從他家南門進入,見到三十個童子,長得非常端正可愛,國王說:「這是你的兒孫嗎?」

回答:「這是臣家守門的奴僕。」

國王又往前走,到了內閣門口,出來三十個童女,絕世無雙。國王說:「這是你的妻女嗎?」

回答:「這是臣家守內閣的僕女。」

繼續向前,走到堂前,只見白銀為壁、水晶為地。國王以為是水,害怕地不敢往前走。樹提迦說:「這些東西都堅固無比,不會損壞。」就帶著國王登上去,請國王坐在金床上,面對著玉幾。

樹提迦的妻子從一百二十重七寶帳中徐徐走出,對國王作禮,正舉頭時,眼裡自然流淚。國王問:「你為什麼不高興?」

她回答:「我聞到國王身上的煙氣,所以就流淚。」

國王說:「貧民燃脂,諸侯燃蜜,天子燃漆,漆也沒有什麼煙,怎麼會出眼淚呢?」

樹提迦回答:「臣家有明月神珠,掛在殿堂上,晝夜光明朗照,不必要火光。」

在殿堂前有十二重高樓,廣大壯觀,看東面時能見到西面,國王就在裡面周遍遊覽,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個月。大臣紛紛上奏請國王回朝。國王沒有回家的意思,又在園林水池裡遊玩,一晃又是一個月。

樹提迦在國王回宮時,以綾羅綵緞供養隨從的二十萬人。國王告訴群臣:「樹提迦本來是我的臣子,他的舍宅婦女怎麼比我還好?我想帶四十萬人討伐奪取他,你們說可以嗎?」群臣說:「可以!」

國王就帶著兵,在他房舍旁邊包圍了一百重。忽然從門裡走出一個大力士,舉著金杖一比劃,四十萬人馬全部撲倒,不能再前進了。

樹提迦乘著雲母寶車,出來問大家:「你們想起來嗎?」大家說:「想起來!」樹提迦舉手一揮,人馬都起來了。國王知道這是無法以強權奪取的,就只好撤兵回宮。

後來國王和樹提迦一起去見世尊,問起樹提迦前世的因緣。佛就告訴他倆:「無量世時,有一位商主在山道上行走,遇見一位生病的僧人,發了敬愛之心。佈施房屋、飲食和種種資生物品,使他什麼都不缺乏。在這樣做的時候,心裡發願:『願我來世受天上自然的供養,又願早成佛道,救度三惡道。』因為他宿世做了佈施,所以今生住在地上也享受天福。當時的商主就是樹提迦,當時的病僧就是我。」

樹提迦前世修離貪的善道。他遇到病人,盡量無慳吝地為病人提供飲食、住宅和生活所需,然後對所作的功德又以發願作印持。這樣種好了善業種子,因緣成熟,就顯現出極廣大、圓滿的福報。雖然身在人間,卻以福德力享受到天福,不必勞作而自然擁有,種種珍奇妙物都稱心如願。

這樣的福報只有他能享受,國王沒有資格享受,所以再怎麼動用武力也奪不走絲毫。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如果修遠離貪慾時能把功德回向在成佛上,以後成佛就成為三界最尊最貴的福田,為無量人天恭敬供養。

如果我們修大乘,就一定要追究清楚:我現在修離貪究竟想求得什麼?對此要有深遠的考慮。要知道這是為了求成佛,成為三界無上的福田。能確立這樣的志願,就會朝著這個偉大的目標進取,會盡心盡力地在「遠離貪慾」這一條上實修,會讓自己的心量盡可能廣大,盡可能施捨,而這樣所得的功德又自覺地往無上菩提回向,由此就積聚起廣如虛空的福德。到成佛時,自然出現以無量福德所成就的如來色身,成為三界恭敬供養的大福田。

《十善業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