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譯文

佛陀告訴阿難說:“從今上溯過去,在下可計量的劫數之前,有一個名叫世自在王如來出世,世自在王如來住世四十二劫。在他傳法期間,有一國王聽了佛之說法後,出家為僧,號名法藏。法藏潛心佛法,發願成就無上真正佛道,拋棄世間國土王位及富貴榮華,投身佛門出家,精進修行,佛智猛增,沒有人能比的。

“一次,他來到世自在王如來的住所,在佛的雙足前頂禮,合掌施敬,向佛說道:“世尊,我已發成就無上正覺之心,請您為我宣說諸佛國上的清淨莊嚴,好讓我獲得最高覺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那時,世自在王如來聽罷這話,對法藏比丘說:“法藏,你應當自力攝持,成就佛上莊嚴。”法藏對世自在王佛說:“你的意境精妙深廣,不是我這種境界所能達到的,懇請您為我鋪陳宣說。”

“那時,世自在王佛聽法藏這一說,知道法藏心智高明,志願宏大,就當即滿足法藏的心願,為他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其天人善惡、國土粗獷妙淨穢之事,也一一應他心願示現給他。那時,法藏比丘聽過佛宣說的佛法之後,承世自在五佛之威神,得佛之天眼,一下子徹見那莊嚴清淨的佛上,繼而生發成就最高佛道的誓願。法藏比丘心念清淨,無所執著,精勤求索,修習 攝取佛土之大願,歷經五劫,大願方成。

“於是,法藏比丘又來到世自在王佛的住處,對世自在王佛說:“我現修持菩薩道,假如我日後修行覺悟成佛,與八方上下無數諸佛相比,能否達到智慧光明功德,都超過他們的莊嚴清淨佛上?”佛說:“法藏,你看那煙波浩渺、蒼蒼茫茫的大海,即便一人用斗量,天長日久,也可以見底。倘若人心精誠求道,有什麼願望不能實現?”那時,法藏比丘聽後,頂禮佛足,繞佛三周,然後合掌安住於佛面前,說道:世尊,我已攝取了莊嚴佛土清淨之行,請求你聽我所說,鑒我誠心:

原典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名世自在王如來,住世四十二劫。彼佛法中,有一比丘,名曰法藏,本是國王,聞佛說法,尋發無上真正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智慧勇猛,無能踰者。

“詣世自在王如來所,頂禮佛足,向佛合掌,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已發無上正覺之心,願佛為我廣宣諸佛國淨土莊嚴,令我於世得無等覺,成大菩提。”時,世自在王佛,語法藏比丘:“莊嚴佛土,汝當自攝1。”比丘白佛:“靳義宏深,非我境界。唯願世尊,為我敷演。”

“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善惡,國土粗妙,應其心願,悉現與之·時,彼此丘聞佛所說,嚴淨國土,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其心寂靜,志無所著,修習 功德,發大誓願,攝取2莊嚴,具足五功。

“往詣世自在王佛言:“我今為菩薩道,欲令我後作佛時,於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中,智慧光明功德,都勝諸佛國者,甯可得否?”佛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人至心求道,何願不得?”時,法藏比丘,稽首禮足,遶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攝取莊嚴佛上清淨之行,唯垂聽察:

註釋

1自攝:與“他攝”對稱。指以戒法專攝身、口、意三業,使不放逸。另外,以自己發願修行之力,攝持而證得果位,也稱自攝。此義同於自力,即以自力為體,自攝為用。《安樂集》捲上說:“一切萬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攝他攝。”

2攝取:又稱攝取不捨。即指阿彌陀佛攝受護唸唸佛眾生而不捨。據《觀無量壽經》載,阿彌陀佛之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攝受照護念佛之眾生而不捨,故稱攝取不捨,或稱攝取照護、攝護。其光明利益,稱為攝取扁益。《觀無量壽佛經疏·定善義》舉出念佛眾生蒙攝取利益的三緣,稱為攝取三緣。這三緣是:親緣、近緣、增上緣。親緣是指佛與眾生的意志、行為(即三業)相應;近緣是指眾生願見佛,佛即應念顯現於其眼前;增上緣,指眾生由念佛而消除其罪障,臨終時,佛與聖眾迎往淨土。(參見《觀無量壽佛經疏》卷下)

《無量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