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譯文

第十五願,願我成佛時,我佛國中天人眾生,全都金身燦燦,光明無量,遍照他方諸佛國土。若不能如此,我將終不成佛。

第十六願,願我成佛時,我的聲名廣為流布在十方佛土,無數諸佛,都能稱揚讚歎我的名號。如果不能這樣,我將終不成佛。

第十七願,願我成佛時,十方世界的眾生,能聽到我的名號,生發菩提心願,至誠至信,愛悅佛法,願往生我佛國土者,乃至在臨終之時,念佛十聲,以求往生。願所有的十方眾生,那些五逆不道、誹謗正法眾生除外,都能在臨終之時,看到佛與佛國眾生來到其人面前,被接引往生佛國淨土。如果不能這樣,我將終不成佛。

第十八願,願我成佛時,他方佛國裡的菩薩眾生,往生我佛國土後,究竟必能在一生裡就達到候補佛的位子。那些本來誓願為度脫一切眾生而游化四方,隨意示現各種身相的修菩薩行的人除外。即便如此,這些化導眾生的菩薩行者,雖生在他方國土,卻永遠不受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之苦,其善根也將永不退失。如果不能這樣,我將終不成佛。

第十九願,願我成佛時,我佛國中的天人眾生,即使處在聲聞、緣覺的修行果位上,也能借助佛的神力,供養他國諸佛,並能在短促的時間內,遍跡無數無量諸佛國土。如果不能這樣,我將終不成佛。

第二十願,願我成佛時,我佛國中的天人眾生,吃飯穿衣,任心念需求,應有盡有,自然而然化示顯現在面前。乃至於諸佛的住所,各種香花、幢蓋、瓔珞、音樂,也周遍充足,應有盡有,以供養諸佛。種種豐富的供養,去來無跡可尋,想求他方諸佛來接受供養時,憑藉佛的神力,能以心念召喚他方諸佛即舒臂而來,接受我佛國土眾生的供養。如果不能這樣,我將終不成佛。

第二十一願,願我成佛時,國中佛土清淨光明,洞然照察十方一切諸佛世界,如果不能這樣,我將終不成佛。

第二十二願,願我成佛時,我佛國土中生長無數菩提樹,菩提樹巍然高大,有的樹高成千上百公里,有的超過四百萬公里,諸菩薩想要看到諸佛國土的清淨莊嚴,都可以在菩提樹間看見,就像那明鏡清晰,能觀照身影和臉面。如果不能如此,我將終不成佛。

第二十三願,願我成佛時,從廣袤大地上,到寥廓虛空中,一切宮殿、亭台樓閣、城池河流、香花寶樹等一切萬物,都用無數眾寶、成百上千種香和合而成,裝飾佈置得精妙絕奇,超絕於天界人界。願我國土中的絕色奇香、遍薰十方一切佛土,供養十方諸佛,十方諸菩薩聞到後,全都修行無上佛道。如果不能這樣,我將終不成佛。

第二十四願,願我成佛時,所有他方佛土的聲聞緣覺眾生,能聽到我的名號後,生發宏大心願,修行堅固善根,愈增愈進,永不退失,最終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證得佛果。如果不能這樣,我將終不成佛。””

佛告訴阿難:“當時法藏比丘說完以上這些誓願,又用偈頌進一步表達行願。偈頌這樣說:“

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

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

志求無上尊,為諸天人師。

供養一切佛,具足眾德本;

願慧悉成滿,得為三界雄。

如佛無礙智,通達靡不照;

願我功德力,等此最勝尊。

斯願若剋丙,大千應感動;

虛空諸天神,當兩真妙華。”

原典

第十五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不皆身具無邊光明,照曜諸佛國土者,不取正覺。

第十六願,設我得佛,名聲普聞,十方世界,無量諸佛,若不悉咨嗟稱歎我名者,不取正覺。

第十七頤,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至心信樂1,欲生我國,乃至臨終十念求生,若不見佛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惟除五逆2、誹謗正法。

第十八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度脫一切眾生故,遍游佛國,修菩薩行者,雖生他國,終不受三途3苦,永不退失善根。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雖住聲聞、緣覺之位,而能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若不能遍至無數無量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衣服飲食,應念所需,自然化現在前。乃至於諸佛所,種種供養,香華、幢蓋、瓔珞、音樂,應念圓滿4,無所從來,無所從去。

乃至欲求諸佛就供,以佛神力,應念即得他方諸佛,舒臂來此,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一願,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5十方一切諸佛世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二願,設我得佛,國中有無量道場樹6,高或百千由旬7,或四百萬由旬,諸菩薩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三願,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薰十方世界,供養諸佛,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第二十四願,所有他方佛剎,聲聞緣覺聞我名號,不發大心,不得堅固不退轉,究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不取正覺。””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

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

志求無上尊,為諸天人師。

供養一切佛,具足眾德本:

願慧悉成滿,得為三界雄。

如佛無礙智,通達靡不照;

願我功德力,等此最勝尊。

斯願若剋丙,大千應感動;

虛空諸天神,當雨真妙華。”

註釋

1至心信樂:至心是指至誠之心、至極之心;信樂是指信順所聞之法而愛樂之。至心信樂即信心歡喜、誠心愛悅的意思。

2五逆:也稱作五逆罪。是五重罪的意思,指罪大惡極、極逆於佛理的人。五逆有大乘五逆、小乘五逆之分。小乘五逆(翠五逆)是指:害母、害父、害阿羅漢、噁心出佛身血、破僧等五項。大乘五逆(復五逆)是指:一破壞塔寺、燒燬經像、奪取三寶之物,或教唆他人做以上壞事,心生歡喜;二誹謗聲聞、緣覺以及大乘法;三妨礙出家人修行,或者殺害出家人;四犯小乘五逆罪之一;五主張所有皆無業報,而行十不善業,或者不畏懼後世果報,而教唆他人行十惡等。

3三途:又作三塗。通常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是因身、口、意諸惡業所引生之處。在地獄道,受苦的眾生常為鑊湯爐炭之熱所苦;在餓鬼道,眾生常受刀杖驅逼等苦;在畜生道,受苦眾生強者伏弱、互相吞啖,飲血食肉。

4圓滿:是周遍充足,無所缺減的意思。

5照見:即照鑒,指佛、菩薩洞然照見眾生的所有行為。佛門還常以“照鑒無私”一語表示佛菩薩對有情眾生公正無私的態度。

6道場樹:即指菩提樹,又作覺樹、道樹、思惟樹。釋迦牟尼於菩提樹下金剛座成佛,故稱道場樹。道場樹也是阿彌陀佛三十七名號之一,曇鸞的《贊阿彌陀佛偈》中說:“稽首頂禮道場樹。”此處的道場樹即為阿彌陀佛名號。

7由旬:梵語意譯為合、和合、應、限量、一程、驛等,又作逾閣那、逾繕那、逾膳那、俞旬、由延。是印度計算里程的翠位。另外據《大唐西域記》卷二記載,一由旬指帝王一日行軍的路程。有關由旬的計數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就由旬換算拘盧捨而言,印度的國俗是採取八拘盧捨為一由旬,在佛典中,也有以八拘盧捨焉一由旬的說法。就配合我國的裡數而言,也有不同的說法,據《大唐西域記》卷二記載,舊傳的一由旬可換算為四十里,印度的國俗為三十里,佛教為十六里;《慧苑音義》卷下記載為十六或十七里。另外據義淨的《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三的夾注記載,印度的國俗為三十二里,佛教為十二里。

《無量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