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上)

輕蔑天民。

【解釋】

惡人做了官,不但不會愛國愛民;而且竟然還敢任意的輕視欺侮天下的人民。

【分析】

唐太宗說:‘人民是國家的根本,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的道德若是積得厚,則永遠令人懷念感佩;而人民能夠安居樂業的生活,則國家自然就鞏固安全了。’所以做君王的,若是有仁厚的道德;則人民歸向他,就像歸向父母一樣啊!我們觀察古今中外歷史上的聖王,都是仁民愛物,視民如傷;愛護百姓就如同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況且是替代君王治理州縣的官吏,就更應該要體會這個道理啊!

【故事】

宋朝的鄭清臣,生性非常的刻薄寡恩。他當槐裡縣的縣令,虐待縣民;等到他任滿離開的時候,槐裡縣的百姓把道路都擠滿遮斷了,並且向鄭清臣吐口水咒罵他;鄭清臣就以轄內屬民侮辱長官的罪名奏報朝廷,宋真宗就說:‘為政最重要的是在得民心,民心對你的施政,既然是如此的唾棄反彈,那麼你在槐裡縣的施政和所作所為,不用問也就可以知道了!你竟然還敢抱怨,把民眾當街侮辱你的事情奏報朝廷,真是太膽大妄為了啊!’鄭清臣因此而被朝廷定罪貶官。

擾亂國政。

【解釋】

惡人做了官,不但不能愛國愛民,卻擾亂了國家的政務,破壞了社會的秩序!

【分析】

一個國家必須要培養和平的福報,不可以任意的變更法令制度;即使是有所建設和變革,也必須要十分的詳細謹慎啊;若只是一個人的私意,想要有所變更,就輕率的提出改革的建議;那麼這樣就有了一番的施行,也就會有了一番的擾亂損害;況且祖宗所制定完成的法令規矩,各級官吏的奉行,時間已經相當的長久;而且百姓也已經習慣了,感到很方便,何必一定要頻頻的變更舊有的規定,徒然的擾亂國家的政務呢?

【故事】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推廣□騎之法;而朝廷的大臣,對於李林甫的這個主張議論紛紛,多持反對的態度;但是李林甫卻是極力的堅持自己的意見,而唐朝的國防力量,因為□騎之法推行而一蹶不振了。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創行新法,而且還一意孤行急切的推行新法;結果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導致宋朝國家的元氣,因為新法的推行而大受傷害,國力從此而極速的衰落,這些都是擾亂國政的流弊害處啊!

賞及非義。

【解釋】

不能夠賞善罰惡,以彰顯勸善懲惡的功能,竟然卻獎賞到不義的惡人。

【分析】

賞之為道,目的就是為了要崇尚道德報酬功勞,所以‘賞’是國家朝廷激勵勸導人心重要的法令制度;不應該賞而賞的,就叫做非義。所以違背了是非,廢弛了法紀,助長了惡行;偏心自私,進用了壞人而換掉了好人,這些的措施作為,最是干犯天怒啊!所以負責爵賞的人,能夠不小心謹慎嗎?

刑及無辜。

【解釋】

刑罰到無辜的好人,使他們含冤受屈。

【分析】

刑罰的目的,是用來懲罰警惕惡人的,聖人不得已才制定了刑罰;所以刑罰本來就不是吉祥,也不是善事;而刑罰額度的裁量,和犯人所犯的罪,若是相當相稱的,尚且還要哀愍可憐他們,因為不明白道理而誤蹈了法網;不可以因為破了案立了功而感到歡喜,這樣恐怕會弄錯了案情啊!所以古人對於刑罰的斟酌裁量,非常的謹慎,詳細的審理明查;若是刑罰不當,使得無辜的人受害,這樣不只是在審查案件上不公平有缺失,而且也違背了上天好生之德的美意啊!況且殺人者死,法律有明文規定,今天卻因為自己的疏失錯誤而刑罰到無辜的人,所殺的不止一個人而已,而將來受到報應的只有我一個人,那麼殺人抵命的道理,不知道應當要如何才能夠公平啊!唉!這種的罪業,就算是平時為官公正廉明,尚且不免於在案情膠著疑雲重重,或是證據相似的時候,偏差的堅持自己的意見來認定罪刑,而不去虛心詳細的明察,因此而導致了後來終身的飲恨後悔;而且無辜被殺的人,一定會怨怨相報緊追不捨啊!何況是那些審查案件漫不經心的官員,那他的果報就更嚴重了啊!想到這裡能不怕嗎?

【故事】

李龜正擔任法官,斷獄判案的時間相當的長。有一天,他有事出門,經過三井橋的時候,親眼看到十幾個人披頭散髮,大喊‘冤枉啊!我是被冤死的啊!’漸漸的走過來逼近他,李龜正這時候感到十分的害怕,立即就折返家中。回到家之後,就教誡他的兒子說:‘你們讀書做官,千萬別擔任審判案件論人罪刑的職務啊!我擔任法官,因為清廉謹慎畏懼,所以常常因循依照往例來判決,以至冤枉殺死了那麼多人,我今天就是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啊!’沒多久,李龜正就死了。

殺人取財。

【解釋】

故意把人殺害,以奪取他的錢財。

【分析】

把人殺死以奪取死者的錢財,這種的惡行,不一定全都是強盜才會做的;例如貪官污吏,為了貪取非分之財,就用刑罰的手段,將嫌犯殺死在監獄中;豪門巨富貪財無厭,欠他們錢的人,縱然是到了顛沛流離的困境,這些豪門巨富,仍然是昧著良心,逼迫他們限期還錢,而且還加重利息;心狠手辣的人,為了貪取錢財,竟然乘人之危奪取錢財,根本就不理會別人的死活;庸醫為了貪財,枉顧病人的性命,乘人病情危急的時候,搾取病患的醫療費用;這些人都是因為貪財而起了殺人的動機,做出了殺人的行為啊!然而這些殺人取財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被厲鬼索命而死的;而他們所奪取來的錢財,到最後也都化為烏有了啊!

【故事】

長江 沿岸有一個船戶名叫龔撰,乘著江 上起大風的時候,把一位富商推下水淹死;然後再奪取富商遺留在船上的錢財,龔撰因此搖身一變成為富翁,在維揚定居下來;不久之後,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長大以後,也不知道什麼原因,視父親為仇人,龔撰因此感到非常的忿怒,就到廟裡叩問乩仙,乩仙說:‘庚子八月西風惡,揚子江 中波浪作;二十年前一念差,貴君試把心頭摸!’龔撰聽了大吃一驚,知道二十年前,那位被自己在揚子江 上推擠下水淹死的富商,已經投生做了他的兒子,來向他報仇了啊!於是龔撰嚇得棄家而去,最後落得不得好死。

傾人取位。

【解釋】

陷害別人,以奪取他人的官位。

【分析】

世間的一官一職,雖然都有定命;但是做部屬的,只要肯努力斷惡修善,就有機會陞官,升到非常顯赫的地位。平常人只要多做善事,也有機會得到官祿;若是為了自己想陞官,就不擇手段陷害他人,以奪取他人的官位;然而因果循環,天理昭彰,陷害他人的人,最後還是會被別人陷害的;奪取別人官位的人,最後自己的官位,也會被別人奪走;而且報應之快,幾乎馬上就可以看得到啊!

誅降戮服。

【解釋】

賊寇若是已經投誠降服,反而把他們殺死,最是大大的違逆天理。

【分析】

用兵打仗是凶事,戰事實在太危險,聖人不得已才用兵;所以古時候因為戰爭而殺死了許多的敵人,則會替他們感到悲哀,可憐他們戰死沙場;戰勝的一方,並且會為戰死者舉行喪禮;至於投降歸順的敵人,更是應該要憐憫安撫勸諭他們;若是已經投降順服的敵人,而又把他們給殺掉,這種的居心,實在是太殘忍了,所造下的惡業,也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將來遭到的災禍,沒有比這個還要大啊!

【故事】

漢朝的大將李廣,武功高強善於射箭,匈奴人對李廣非常的畏懼,李廣因而就被稱做飛將軍。唐朝的大詩人王昌齡,寫了一首出塞的詩,稱讚李廣的英勇說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 馬渡陰山。’然而李廣的官運卻不好,他的戰功雖然彪炳,但是始終都不能夠封侯;李廣曾經對相士王朔說:‘我李廣自少年從軍以來,每次和匈奴作戰時,沒有不搶先在前,拚命的殺敵立功;漢兵追擊匈奴的時候,我也每次都參與;然而比我晚從軍的後輩,都已經封侯了;而惟獨我卻不能封侯,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啊!’王朔說:‘將軍請您仔細的想想,在您的一生中,有沒有做過使您感到遺恨的事情呢?’李廣回答說:‘我曾經殺死已經投降的胡 人八百人,事後我也感到非常的後悔遺恨啊!’王朔說:‘災禍莫大於殺死已經投降的敵人,這就是您所以不能夠封侯的原因啊!’後來李廣出征匈奴,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李廣因此而自殺身亡;他的孫子李陵也做了將軍,在一次戰役中,被匈奴俘虜而投降了匈奴;李陵的家族,因此就被漢朝的天子下詔滿門抄斬。

貶正排賢。

【解釋】

貶謫正直的官吏,到邊遠的地方;排擠賢良的同僚,使他失去官位。

【分析】

正人君子,賢良之士,都是國家的棟樑,所以應當要重用他們,這樣朝廷中才能人才濟濟,國內國外也都會知道而有所畏懼警惕;若是因為妒忌他們的才能節操,和自己不同道,就想盡辦法排擠他們,放逐貶謫他們到邊遠的地區;這種妨害賢良毒害國家的罪孽,實在是太大太大了啊!

明朝顏茂猷先生說:‘凡是排擠貶謫賢良的人,和包容賢良的人,原來相差並不遠,只是因為被‘我見’所影響。例如有聽到賢人的名聲,對他非常的仰慕;等他到了面前,對他便有一兩件事情忍耐不過,積久之後,便成了仇恨。故包容關係較遠的賢人比較容易,包容身邊的賢人則比較困難;包容的時間短比較容易,包容的時間長則比較困難,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彼此的氣,互相的抵沖,而彼此的才能,也互相的牴觸了。彼此的名聲,在互相的排擠下,造成彼此的影響互相的打擊的緣故啊!而且這些賢人,也未必都能夠做到了平等心、無我相的地步;所以在彼此交往久了之後,就看見對方的短處了;以往仰慕對方的德行,現在則認為是錯敬了對方;今天嫉妒賢人,反而覺得自己的心中是沒有偏差的,其實這就是自己的心量不能夠容下賢人君子啊!所以有君子相遇,而最後卻弄得反目成仇,毛病就是出在這裡。必須平日就要有克己忍辱的功夫,不為名、不著相,實實在在的為國為民;對於一切的譭謗讚歎,絲毫都不放在心上,這樣才能為子孫和百姓造福啊!’

【故事】

唐朝的盧杞,很討厭顏真卿,一直想把顏真卿趕出朝廷;當時剛巧李希烈叛變,盧杞就向皇上奏道:‘臣想只要得到一位儒雅的重臣,為李希烈分析叛變的福禍,就可以不用勞動軍隊,而使得李希烈臣服朝廷;顏真卿乃是三朝的舊臣,忠心正直,剛烈果決,而且名重海內,大家都佩服他;所以臣想他是最恰當的人選了!’皇上因此同意盧杞的建議,下詔派遣顏真卿,代表朝廷去安撫李希烈;後來李希烈想要留下顏真卿當他的宰相,顏真卿抵死不從,因而為國殉難;所以這件事,實在是盧杞所造成的。後來李懷光向皇上奏報:‘盧杞殘害忠良,奸臣誤國。’盧杞因此就被貶官流放到新州,而且就死在新州。

凌孤逼寡。

【解釋】

欺凌孤兒,逼迫寡婦 。

【分析】

凌孤逼寡這句話的大意,在前面的‘矜孤恤寡’的註解中,已經提到了;太上既然勸誡‘矜恤孤兒寡婦 ’於前,又再勸誡‘凌逼孤兒寡婦 ’於後,反覆的叮嚀,十分的懇切;因為孤兒寡婦 是人生的不幸,所以為天地所重視;怎麼可以乘他們無依無靠的機會欺騙他們,殘害他們呢?甚至侵佔奪取他們的財產,或是使用詭詐的手段,派遣他們勞役差事,或是依仗著權勢,迫使孤兒寡婦 流離失所,冤屈無處控訴啊!我們暫且不論鬼神的明察,和報應的不爽;只要想到孤兒,他們也是人家的兒子;寡婦 ,她們也是人家的妻子,請將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妻子,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想想,也就不會做出這種傷天害理凌孤逼寡的事情了。

棄法受賂。

【解釋】

做官的竟然敢拋棄法律,接受人家的賄賂。

【分析】

從‘棄法受賂’,一直到‘見殺加怒’,都是就官員審問刑案上面來說的。凡是衙役或是書辦,也包括在內,並非專指法官而已。太上說‘曲直輕重’,首先就說到‘棄法受賂’;因為‘曲直輕重’自然會有它一定依循的法則;而其惟一的目的,就是想要得錢;所以才會任意的接受,賄賂之人所請求的條件,而顛倒了法律規定;若是法官、衙役或是書辦,枉顧了法律的規定,竟敢拋棄法律,僅憑自己的好惡,來判定人犯的死生,那麼人民將不知道如何是好,而且會不知所措;難道他們沒想到,這樣做的話,一定會弄得天怒人怨,而且自己也必定會遭到奇禍啊!

【故事】

侯鑒在擔任江 夏令的時候,與一位僧人頗有交 情,只要他遇有空閒,就一定會去拜訪這位僧人。而且在他每次拜訪的時候,僧人都早就已經準備好了歡迎招待他的菜飯;可是有一次侯鑒去拜訪僧人,僧人此次的招待,卻和以往相差的非常懸殊;侯鑒因此就問僧人,僧人回答說:‘侯大人,您每次來訪的時候,土地公一定會事先通知我,所以我才能夠預先做好準備啊!可是您這次來訪,土地公卻事先沒有通知,所以我才來不及準備,以至於招待不周啊!’侯鑒聽了非常的震驚,就拜託僧人請問土地公,這次不通知的理由?當天晚上,僧人就夢到土地公對他說:‘侯鑒的官本來可以做到宰相,可是近來因為他接受了一位姓胡 的,賄賂他六十兩的銀子,因此而冤枉的斷下了一件案子;天帝已經銷去他宰相的職位,他的官只能做到監司的職位,和我已經沒有統轄的關係了,所以我才沒有通報啊!’

以直為曲,以曲為直。

【解釋】

把理直的變成理曲,把理曲的反認為是理直。

【分析】

兩邊的當事人,各自都向官府提出了訴狀,互相的控告對方;這時候雙方道理的曲直,尚未查明清楚,他們的生死與奪、有罪沒罪,全都在法官的一句話啊!所以法官怎麼可以輕忽隨便的就宣判呢?現在卻有把當事人理直的判成了理曲,而把理曲的判成為理直的法官啊!如此曲直顛倒的法官,若不是因為他接受了賄賂,就是他偏心循私啊!否則輕率鹵莽到了這種地步的人,怎麼會當得上法官呢?

【故事】

趙時在擔任無為州教授的時候,有一天晚上,他夢到一個囚犯對他說:‘我不幸被祖翔害死了啊!’趙時就說:‘祖翔這個人精通法律,操守又廉潔,為人處事非常的謹慎,他怎麼可能會冤枉你呢?’囚犯說:‘我的死,雖然不是祖翔的意思;但是因為他心裡面一直都懷疑我有罪,所以他就曲直不分,竟然把我判了死刑!所謂冤有頭、債有主,不是祖翔害死我,那又是誰呢?我已經把我的冤情,告到冥王那裡,所以祖翔也活不久了!’果然一個多月以後,祖翔就死了。

入輕為重。

【解釋】

把應該判輕刑的,卻把他判了重刑。

【分析】

書經說:‘法官在判刑的時候,若是心中感到懷疑,就應該判得輕些。’又說:‘判罪寧可判得輕些,也不要判得比他應該判的罪刑重啊!’但是居然有法官,故意把應該判輕的判成了重刑,實在是嚴重違背了聖人體 恤憐憫罪犯的用心啊!而且人命關天,關係生死,責任更是重大,負責審案的官員,最應該加以留意,小心的搜查證據,不可以有絲毫的疏忽;否則容易被誣賴之徒乘機利用,而誤導了案情啊!

見殺加怒。

【解釋】

看見有人被判死刑執行死刑的時候,不替他哀憐,反而加以嗔怒,這種人實在是太殘忍了!

【分析】

曾子說:‘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這是說有罪的人,當他接受刑罰的時候,仍然應當要體諒他犯罪時候的動機,不可以輕率任意的加重他的罪刑;況且死者不可能再復生,雖然是他自作自受,罪由自取;然而現場看到他受刑被殺,心中應該是感傷不已,正要為他掩面哭泣流淚都來不及了,怎麼可以加以嗔恨忿怒呢?這種人的心,實在是太殘忍了。至於家禽獸 畜魚類,被人宰殺的時候,更是應當要憐憫它們的無罪無辜;若是見到它們被殺而加以嗔恨憤怒的話,這種人一定是殘暴酷虐嗜好殺生的惡人啊!

知過不改。

【解釋】

明明知道自己的過失,卻是不肯悔改。

【分析】

文殊菩薩向佛陀請教說:‘少年的時候造孽,到老的時候才修行,這樣能夠成佛嗎?’佛陀回答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圓悟禪師說:‘那一個人沒有過失呢?有了過失能夠改,就是善莫大焉啊!’所以唯有君子能夠改過遷善,那麼他的道德也就日新又新;而小人則是掩蔽隱藏,甚至文飾他的過失,所以他所造的惡業,也就愈來愈顯著了。

【故事】

宋朝的大文學家曾子固(曾鞏)與王安石的交 情頗佳,神宗皇帝就問曾鞏說:‘你覺得安石的為人怎麼樣呢?’曾鞏回答說:‘安石的文章行誼,並不比漢朝的揚雄差,但是因為他吝嗇,所以比不上揚雄啊!’皇上說:‘安石的為人並不重視富貴錢財,你怎麼說他吝嗇呢?’曾鞏說:‘臣所謂的吝嗇,是指安石雖然勇於任事,有所作為;但是他卻是吝於改正自己的過失啊!’神宗聽了曾鞏的話,就點頭表示同意他的看法。

見善不為。

【解釋】

明明看見善事就在眼前,卻是不肯勇敢的去做。

【分析】

古人說:‘取小所以就大,積一所以成億。’所以做善事,貴在要日積月累的儲積。知道是善事,就馬上要去做;而且還要很認真努力的去做。老子說:‘九層高的樓台,最初也是開始從累土漸漸累高的啊!千里之遠的行程,最初也是開始從腳下一步一步的走啊!’人若是能夠每天改掉一個過失,則可以消除一項的罪業;若是能夠日行一善,則可以增加一個福報的基礎。

【故事】

周朝末期的時候,齊桓公有一次經過郭氏的廢墟,就問住在附近的老人說:‘郭氏家族是怎樣衰敗滅亡的啊?’老人回答說:‘因為郭氏家族喜歡善事而厭惡惡事的緣故啊!’齊桓公就說:‘喜歡善事,討厭惡事,怎麼會衰敗滅亡呢?’老人說道:‘因為郭氏家族喜歡善事,而不能夠去做善事;討厭惡事,而又不能禁止自己不去做惡事,所以才會衰敗滅亡啊!’

自罪引他。

【解釋】

自己犯了罪,不肯承認;反而牽引他人,希望脫卸自己犯罪的責任。

【分析】

罪是自己犯下的,等到東窗事發的時候,就牽引嫁禍別人,這就是俗話所說的拖人下水啊!他的動機,不是希望掩飾疏漏自己的罪行,就是想要報仇嫁禍他的仇人;卻不知道,自己的過失,終究是遮掩不住;而誣賴別人,也終究是誣賴不成啊!只是徒然的增加了自己的罪孽而已;縱然是僥倖逃過法律的制裁,但是仍然難免會遭到天誅啊!

【故事】

趙業曾經在旁觀看賈奕殺牛,賈奕死了之後,就向陰間的判官說:‘我殺牛的時候,趙業也在旁邊幫我殺啊!’他這樣說,是希望趙業能夠分擔自己的罪過。等到趙業的魂魄被鬼卒拘捕到陰間,幾乎不能辨認賈奕了;不久就看見一面大鏡子,直徑大約有一丈多長,懸在空中;這時候,可以很清楚的看見,賈奕手裡拿著刀在殺牛,而趙業則是靠在門的旁邊,心中有不忍之意;這時賈奕才肯服氣認罪,而趙業的魂魄才能夠重返陽間。

壅塞方術。

【解釋】

故意阻撓醫卜星相或是一技一藝等類的方術,使他們不能夠用所學的方術,來養家活口濟助世人。

【分析】

醫卜星相以及一技一藝,都可以算是方術;功夫淺的人,可以藉著方術來養家活口;功夫高的人,則可以用來濟世救人。若是故意的壅塞阻撓這類的方術,使他們不能夠行使,這就是我們的心量不夠廣大,而國內就會有許多饑寒失業的人了!至於是邪師庸醫,會傷害到教化,會誤人的性命,以及燒丹煉汞這類的方術,就不可以援用這個例子,而是應當要加以禁止。

【故事】

翟乾祐在世的時候,因為他能夠考召神明而頗有名聲。他每每念到雲安境內江 河,水流危險的地方,就有十五處之多;因此他就召來灘神,想辦法要弄平這些灘險,使險灘不再危險;共有十四處的灘神應他召請而來。獨獨有位女灘神,頭上戴著高帽子,身上穿著大長袍,向翟乾祐慷慨的進言說:‘據我觀察,您要平灘險的用意,不過是為了要方便往來的船隻;您不知道從事船隻生意的人,獲利相當的豐厚;縱然是多花些小錢,對他們來講,也不足以構成損失;而沿江 居住窮苦的人家,就有三四百戶之多;他們沒有田地可以耕種,沒有桑樹可以養蠶,全都靠著用勞力拉船,渡過險灘討生活啊!今天若是把這些險灘弄平了;對行船的人而言,固然是方便多了;可是對那些住在江 邊,靠著拉船過日子的窮人來說,以後他們要靠什麼過活呢?太上的意思,決定不是這樣的,我深恐您到時候會因此而獲罪,不免為您擔心,所以向您建議希望您能改變這個決定!’翟天師歎氣的說道:‘您的考慮是如此的周延深遠,不是我能夠比得上的啊!’於是就再命令十四位灘神,各自的重新恢復灘險。

訕謗聖賢。

【解釋】

對於古聖先賢,不能夠恭敬的崇奉,竟然敢任意的譭謗。

【分析】

有兩種人喜歡戲侮譭謗聖賢,一種人是因為自己的愚癡,不知道聖賢偉大的教化,對世間有深遠的影響,這種人就像是躲在甕裡面從甕口看天,卻埋怨天空為什麼那麼的渺小。另外一種是世智辯聰的人,仗著自己的聰明辯才,煽動鼓惑他人譭謗聖賢,這種人就像是在水中捉月亮一樣,徒勞無功;而聖賢是不會因為他們的煽動鼓惑別人譭謗,而受到任何的影響。

【故事】

高之綬不信仙佛,而且還想盡辦法極力的譭謗。他曾經用法華經來糊牆壁,有人送他一尊佛像,高之綬就說:‘這個佛像可以拿來做成器具使用啊!’於是就用鋸子鋸開,做成環形的飾物十枚;後來高之綬因為譏諷批評朝廷的施政,被皇帝下詔,把他送到刑部審判問罪,最後被判腰斬,並且在市集上公開的執行。

侵凌道德。

【解釋】

遇到有道有德的人,不尊敬他、不親近他,反而侵犯他、欺凌他。

【分析】

世間有道德的人,例如讀書明理的儒者,刻苦修行的僧人或道士;他們的言語,可以做為世人的法則;他們的行為,可以做為世人的楷模。這些有道德的人,所以出類拔萃超群出眾,乃是因為天地正氣之所鍾啊!我們愛敬他們都來不及了,怎麼可以侵犯欺凌他們呢?

【故事】

國清禪師講經說法度化眾生;但是有某位官員,向來就不相信佛法,就把禪師綁起來,打了二十大板;這位官員晚上就夢到死去的父親很生氣,而且哭泣的向他說:‘你竟敢污辱禪師,閻羅王為了這件事情,也打了我二十下的鐵鞭,連你的官位也被削除了啊!’

射飛逐走。

【解釋】

射殺飛禽,逐捕走獸。

【分析】

射—不只是用弓箭射而已,凡是用火槍、鳥銃、藥弩、彈弓、粘竿、扣索、網縵,都算是射啊!或是為了賣錢,或是為了貪圖口腹之慾,就在四處布下了殺機陷阱,使得飛禽喪命,有的頭被斬斷了,有的胸被貫穿了,不知道有多麼的痛苦啊!我們應當要加倍的發慈心來救護它們。吃它們肉的人,為何忍心要跟它們結上這個往後必定會報復的怨仇,而一定要用它們來充當我們可以調整減少的菜餚啊!而捕殺禽獸 為業的人,何苦要造下這種無窮的怨孽,來賺這種有限的利潤呢?

發蟄驚棲。

【解釋】

發掘蟄伏在土裡的蟲,驚擾棲息在樹上的鳥。

【分析】

天冷的時候,蟲都蟄伏在土裡面,若是把蟲挖掘出來,它們一定就會凍僵死掉。所以太上在這裡特別寫出來,以禁戒人們不要做;而諸佛菩薩尤其更是愛惜憐憫這些小蟲,人怎麼可以不體會這個道裡,而隨便的去挖掘蟄伏在土裡面的蟲呢?

【故事】

宋朝的大將曹彬,在冬天的時候,決不整修房屋和牆壁;有人就問他原因?曹彬回答說:‘冬天修理屋牆,恐怕會傷害到蟄伏在裡面的蟲啊!’

【分析】

鳥既然已經棲息在樹上,就好像人已經上床 睡覺一樣;這時候忽然有所驚動搔擾,豈不是全家都被驚擾的大亂了嗎?太上不要驚動棲息在樹上鳥兒的教誡,跟孔子所說:‘弋不射宿’的意思是一樣的;仙經上也說:‘凡是能夠隨時隨地行方便,救護眾生性命的人,必定會得到福德長壽的果報。’

填穴覆巢。

【解釋】

填塞蟲蟻居住的洞穴,翻倒禽鳥棲息的鳥巢。

【分析】

穴—是一切細小的含靈聚集居住的場所;自人看來,只是一個洞穴而已;從它們看來,則是它們賴以安居的家啊!跟人居住的家,沒有兩樣,怎麼可以把洞穴填起來塞住呢?這樣就會斷了它們的生門,絕了它們的出路;而且甚至會覆滅它們的宗族啊!人類怎麼可以忍心這樣的做呢!

【分析】

巢—是一切大小的鳥類,依止在裡面哺乳生產的地方,並且還可以躲避霜雪寒冷的侵襲,被網捕捉被彈射到的危險。若是被人弄翻了鳥巢,就跟人類被毀了屋宅燒了房子的情況沒有兩樣,豈不是置它們於死地嗎?

【嘉言】

慈壽禪師說:‘世人多殺生,遂有刀兵劫;負命殺你身,欠財焚汝宅。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這首偈子的意思是說:‘世間的人多殺生是因,於是就有刀兵劫的果報;因為你殺了他的性命,所以他就來殺你,要你還他的命;你欠他的錢不還他,他就來燒你的家,使你損失財產;把你的妻子離散了,原因就是你過去曾經破壞過鳥類蜂類的巢穴,這就是報應啊!而且報應是相當的,所以我們要洗洗耳朵,好好的聽佛說的話啊!’

傷胎破卵。

【解釋】

傷害了動物的胞胎,破壞了它們的蛋,都是殺生的行為。

【分析】

動物禽鳥雖然還沒有出生,但是胞胎和蛋,裡面都有生命,就像人類懷孕一樣,所以傷了它們的胎,破壞它們的卵,就等於是在殺生啊!佛說:‘人若是兇惡殘暴,不相信因果報應的道理,敢去捕捉剛出生的幼小禽鳥,和吃它們的蛋,使飛禽鳥類失去了它們的孩子,因而悲傷的啼叫;甚至傷心到眼中出血,這種人會得到孤獨沒有兒子的報應啊!’

願人有失。

【解釋】

常常願人失敗而幸災樂禍。

【分析】

別人有了失敗,實在是很不幸的事情;不為他感到哀傷憐憫,卻反而願他失敗最好,這就是所謂的幸災樂禍啊!這種人既然是以為災禍是可幸可樂的,所以災禍怎麼會不跟隨著他而來呢?那麼失敗不會是別人,反而是落在自己了。人雖然是再笨,也不應當這麼做啊!

毀人成功。

【解釋】

毀壞別人成功,使他功敗垂成。

【分析】

毀—有兩種的意思,一種是毀壞,一種是毀譖。想要立功的人,無論是要立大功,或是立小功,莫不是竭盡所能的力圖成功;而我卻是一定要去阻撓他,破壞他,使他失敗;我這種的心術,真是如同蛇蠍一樣的狠毒啊!

【故事】

明朝的曾銑,負責邊防的軍務,他想要收復河套;當時的宰相嚴嵩,攬權貪污,恐怕曾銑會收復河套,立了大功;就乘機向皇上譭謗曾銑和夏言,擅自挑起邊疆的衝突;因此曾銑夏言兩人,都被朝廷處死。後來嚴嵩被彈劾,罷黜為平民;他的兒子嚴世蕃,則被砍頭處死。

危人自安。

【解釋】

使人承當危險,只求自己安穩。

【分析】

千經萬論,只是論一個心字,現在我與別人同處在禍亂之中,竟然想要使別人承當危險,而我卻居於安穩;這種存心,實在已經喪失了本有的良知啊!於鐵樵先生說:‘捨卻危險而就安穩,這本是情理之常,而為什麼被上天所厭惡呢?上天並非厭惡他自求安穩,而是厭惡他使人承當危險;人生所經歷的許多情境,莫不有安穩和危險的分別;如果只知道自己求安穩,而不顧別人危險的話,則殺機已經埋伏在其中了,隨時隨地都會有暴發出來的危險啊!如果使這種詭計得以成功,那麼狡猾詭詐的人,都可以高枕無憂,而心存仁厚的人,都要活不成了啊!這怎麼是天地之心呢?

減人自益。

【解釋】

克減別人的利益,只圖自己的利益。

【分析】

天下惟有利益他人的人,才能夠利益自己。如果是無益於人,而僅是有益於己,尚且不是真正的利益;況且是減損了他人的利益,而自己卻取得了較多的利益啊!這種人就是所謂的‘只顧自己的財富,不顧他人的貧窮’啊!於鐵樵先生說:‘現在的人,對於錢財田地房產等等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減人自益;他們怎麼會知道,這樣做只是在向人借債而不寫借據啊!雖然他們的錢財,日益的增加,可是他們生命的大限,卻因此而愈來愈近了;這樣看來,那裡有所謂的利益啊!’

以惡易好。

【解釋】

貨物交 易的時候,竟然把壞的東西,暗中換了好的東西。

【分析】

所謂以惡易好,例如拿鐵來換金,用石頭來換美玉,以布來換綢緞等這類的事情;在達觀的人眼裡看來,是不值得一笑的;但是這種人的心態和動機,則是接近偷竊啊!

【故事】

宋朝的大文豪蘇東坡,曾經珍藏過一塊美玉,有一位叫章持的官員,到蘇東坡的家中拜訪,並且請求觀賞這塊美玉;章持就乘著觀賞美玉的機會,竟然偷偷的用一塊燕石換掉了美玉;蘇東坡當時沒有發覺,等到抵達黃州的時候,才發現美玉早就被章持換掉了,然而蘇東坡卻只是一笑置之。這件事情過沒多久,章持就被朝廷貶官,流放到台州而死;不知道這塊美玉,又歸何人所有了!

以私廢公。

【解釋】

以自己的私心而廢棄了公理。

【分析】

以個人的喜怒恩怨,而廢棄了公道的是非曲直;如果在上位的領導人 以私廢公,就會邪正不辨;那麼朋友鄉黨 之間,就會有黨 同伐異排斥異己的嫌疑了。一個人若是以私廢公,更進而愛憎不當;那麼就會連自己的家人,父子至親骨肉,也都會變成怨家了。人情蒙蔽的害處,莫甚於此啊!

【故事】

從前洛陽縣令孔翊,在衙門的庭前,放置了一個火盆,凡是有關說請托的信件,一律投入火盆燒掉,連看都不看;他說:‘縣令與百姓最親近了,官場上難免會有許多的請托;若是照辦的話,則百姓就會受害;若是不照辦的話,就不免會得罪人;惟有請托的信函到我手上的時候,我不拆開,立刻就把它投入火盆燒掉;在我來講,我不知道請托的是什麼事情;而在請托的人來說,也不至於得罪他們啊!因為公理的曲直是非,都有一定的標準,審判案件也有法令的依據,怎麼可以以私廢公呢?’後來孔翊的兒子,十九歲就考中了進士。

竊人之能。

【解釋】

竊取他人的技能,據為己有。

【分析】

例如竊取別人的文章,以為是自己的文章;竊取別人的謀畫,以為是自己的謀畫;竊取別人的功勞,以為是自己的功勞;竊取師傅的教誨,以為是自己的見解;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行為,必定會遭受到譴責。

【故事】

周朝的時候,梁山發生山崩,晉國的國君就召見大夫伯宗,瞭解山崩的情形。大夫伯宗在前往晉見國君的途中,遇到一位車伕;就問他說:‘你最近有沒有聽到些什麼消息啊!’車伕回答說:‘梁山發生了山崩,崩落下來的土石,把河流都壅塞住,河水因此而不流了啊!聽說晉君為了這件事情,正要召見大夫伯宗,商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伯宗就問車伕說:‘那要如何解決呢?’車伕說:‘很簡單,只要晉君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梁山去哭泣祭拜,那麼河水就會流動了。’伯宗就用車伕的建議,向晉君報告,晉君採納照辦之後,河水就開始流動了。晉君就問伯宗說:‘你是怎麼知道用這個方法的呢?’伯宗回答說:‘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啊!’孔子聽到之後就說:‘伯宗這個人,快要絕後了啊!因為他竊取了別人的善行,以為是自己的善行啊!’後來伯宗果然遇害身亡,他卿大夫的官位,也就斷絕了。

蔽人之善。

【解釋】

隱蔽他人的善行,不使別人知道。

【分析】

佛經說:‘善這一個字,最能夠成就世人一切的行願了。’所以人若是有一句的善言,一件的善行,就應當要表揚才對;而且還要惟恐表揚的不夠,不能夠使他的善言善行發揚光大;這樣做,不但可以成就他本人的美譽,而且可以打動別人的善念啊!也可以使得大家彼此的傳播勸導,那麼行善的人,就會愈來愈多了;這實在是一件樂事,為什麼要去隱藏遮蔽它呢?所以隱蔽別人善行的人,他的心中必定是毫無好善之心,恐怕還有嫉妒的念頭呢!所以才會不願意彰顯別人行善的美德,恐怕這樣會突顯自己的罪惡,這種人就是天下不祥之人啊!

【故事】

從前有兩位讀書人,奉命編纂整理江 陰縣的縣志。他們偶然見到舊縣志裡,記載有兩位守節婦人的事跡;認為這件事情平淡無奇,就把這兩位節婦的記載刪除掉。當天晚上,城隍廟裡的道士,就聽到有兩位婦人在向城隍哭訴說:‘我們兩個人一生吃苦守節,死了之後,我們守節的事情,就被記載在縣志上,現在卻無緣無故的被人給刪除了啊!’城隍聽了之後說道:‘這兩位讀書人,本來是應該可以考取功名的,既然他們隱蔽別人的節義善行,就應當削除他們的官祿。’兩位婦人聽了城隍的這番話,就向城隍泣謝禮拜後,就離去了。後來這兩位讀書人,聽到了這件事情,就駁斥的說:‘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打妄語嘛!’到了明年,兩位讀書人果然因為考試的成績太差,而被奪除廩生的資格;因此抑鬱悲憤而死。

形人之丑。

【解釋】

形容他人的醜事,並且還廣為宣揚。

【分析】

人們的醜事醜行,也就是所謂的‘言之辱而不可聞於人者也。’而有人卻竟然敢去形容別人的醜事,暴露他人的醜行,這樣做不但會傷害到自己的厚道,連自己所積的陰德,也都會隨著消失啊!

訐人之私。

【解釋】

揭發他人的隱私,而且還到處的傳播。

【分析】

人非聖賢,那一個人沒有隱私呢?我們本來就不應該去探聽別人的隱私啊!若是在無人之處,看到別人的隱私,就把它到處的傳播公諸於世,使得他見不得人,在社會上沒有容身之處;這種的居心,最為陰險狠毒,而且必定會招致天怒人怨。

【故事】

唐朝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下詔禁止屠宰;有位擔任拾遺職務的張德,剛生了一個兒子,就私下宰羊,請同事吃飯慶祝一番。杜肅就偷偷的帶著張德宴請同事的羊肉,向武則天揭發張德違反朝廷禁止屠宰的命令。第二天,武則天就對張德說:‘朕聽說你生了一個兒子,非常的高興啊!’張德就向皇上拜謝。武則天就問:‘張德,你是從那裡得到羊肉請客的?’張德聽皇帝這麼一問,立刻就叩頭認罪。武則天就安慰他說:‘朕下詔禁止屠宰,但是家中辦喜事,或是辦喪事,則不在禁止的範圍之內。你從今以後若是請客,也必須要謹慎的選擇客人啊!’武則天說完之後,就拿出杜肅攻訐張德的奏折給他看。這時候杜肅感到慚愧的無地自容;滿朝的文武官員,非常不齒杜肅的為人,都想要向他的臉上吐口水;後來杜肅就淪落了,下場相當的淒涼。

【結語】唉!人們往往為了一句話,而傷了天地間的和氣,為了一件事,卻釀成了終身的大禍;所以我們為人處世,不可以用激烈的言詞,和戲謔的言語,這樣會使別人怨恨我們,怨恨到骨髓裡,俗話說:‘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實’,就是這個意思啊!

耗人貨財。

【解釋】

消耗別人的貨財,從中謀取利益。

【分析】

這是指那些奸惡的小人,誘騙人家的子弟,或蠱惑愚癡的人去嫖妓、賭博 、打官司、燒煉丹等等的事情,而自己則可以乘機從中取得利益;因此不肖的子弟,被這些奸惡的小人所愚弄,就不顧祖先創業的艱難,而消耗浪費家中的產業;等到家業敗光的時候,也就家破人亡了;我們探討追究其原因,到底是誰的錯啊!他能夠逃得過惡報嗎?

離人骨肉。

【解釋】

使別人的骨肉至親分離或是不和。

【分析】

這個‘離’有兩種的意思。一種是追迫債務,以及官吏衙役的勒索,逼得人家賣兒賣女;一種是挑撥離間,使得人家父子不和,兄弟鬥爭;這都是離人骨肉、滅盡天良的行為。因為他們不知道,骨肉之間是親生血緣的關係,自然就存有著天倫的親情;所以仁人君子看到人家的骨肉,因為貧困難以生存下去的時候,都會用錢財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使他們獲得安全不致分離;骨肉不和的,就為他們勸導,化解他們彼此間的誤會,使他們能夠融洽的和睦相處,這也是修行的重要途徑。

侵人所愛。

【解釋】

侵奪別人所喜愛的東西。

【分析】

別人所喜愛的東西,例如田地房屋、書籍古玩、器皿衣服手飾等,想盡辦法侵奪過來據為己有,這種的行為,就跟強盜的行徑差不多啊!於鐵樵先生說:‘東西的本身,並沒有所謂的美醜,若是為人喜愛,就會被人視為珍寶一樣的珍貴。別人若是侵奪了我所喜愛的東西,我心理的感受又是如何呢?’魯子晉說:‘這個時候,若作我所喜愛的東西,被別人侵奪來想,就不怕心中的貪念不熄滅了啊!’

助人為非。

【解釋】

幫助他人為非作歹,共同去做壞事。

【分析】

幫助人為非作歹,以及成就別人的惡事,不能夠引導他人向善,都算是助人為非。佛說:‘演說正法,教化眾生,叫做法佈施;法佈施能夠令眾生聽聞到佛法,因為這種的因緣,可以得到無量的善報。’功過格上面說道:‘教人去做壞事,別人若是因此而做了一件壞事,自己就有一個過;而且所作的壞事大,還得要隨著壞事的大小來論過失呢!而累積了這種的惡因,就會得到無量的惡報。

逞志作威。

【解釋】

任意的自作威勢欺凌別人。

【分析】

君子為人正直,律己甚嚴,而且待人寬厚和藹可親,別人自然就會對他感到敬畏愛戴和佩服;若是一個人動不動就逞威風欺負人,就算能夠使人害怕懾服,別人也是不會心服口服,而且不會懷念他的德澤,這種喜歡耍威風的人,怎麼能夠居人之上呢?

辱人求勝。

【解釋】

侮辱他人,以求得自己的勝利。

【分析】

用道理來折服人,恐怕還會因此而啟發了別人的求勝之心,以至於所用的道理,彼此互相的牴觸而無法接受。況且是自己的道理,本來就不夠充足;而又強行的怒罵毆打侮辱別人,以求取勝利呢?魯子晉說:‘羞恥之心,每個人都有,誰肯甘心情願的接受別人的侮辱呢?竟然有人用侮辱別人的方法,以求得自己的勝利;要知道天道好還的道理,侮辱了別人,到頭來等於是侮辱了自己啊!’

【故事】

林退齋尚書,在他臨命終的時候,訓誨子孫說:‘你們只要學吃虧就對了。唉!自古以來,許多的英雄,只因為不能夠吃虧,而害了許多的事啊!然而從古以來,也有許多的英雄,只因為他能夠忍辱吃虧,而成就了許多的事啊!例如韓信忍受胯下之辱,可以說是吃虧吃到了極點,後來韓信才能夠登壇拜將,被劉邦策封為三齊王;而當時辱侮他的淮陰少年們,後來都成為他的部下了。’

敗人苗稼。

【解釋】

毀壞別人所種植的秧苗稻穀。

【分析】

百姓依靠著稻穀糧食來養活身命,況且農夫的春耕夏耘種植稻米,實在非常的辛苦;而且完糧納稅養家活口,也都是靠著稻穀的收成;所以怎麼可以阻礙水利,使得田地乾旱;潰決堤防,使得稻田淹沒;放縱牲畜去踐踏田地吃掉稻穀呢?使得天地所生養的稻穀,不能夠收成;農夫的辛苦,徒勞而無功,這種人實在是太殘忍了!然而不僅是如此,若是在上位的人,不重視農耕的時機,不講究水利的灌溉,而影響了農民的收成;這也是屬於敗人苗稼的行為,也可以用這個罪名來定他的罪啊!

破人婚姻。

【解釋】

破壞別人的婚姻。

【分析】

有了夫婦的關係,而後才有父子的關係,所以婚姻之道,就顯得更重大了;而破壞婚姻的方式有幾種,有的是百般的設計譭謗,而破壞別人於婚前;有的是多方的阻隢,而破壞別人於將婚;有的是無風起浪,而破壞別人於婚後。豈知婚姻乃是天定,人怎麼能夠破壞呢?有的婚姻,或是被人破壞了,畢竟這樁婚姻不是婚姻啊!然而婚姻的離合是由天定,而人若是起心破壞別人的婚姻,這個罪孽就跟殺人相同了。唉!造惡的人,何必要徒然的喪失自己的天良,而去造下這個大孽啊!

至於夫婦本是和好,或是因為岳家嫌女婿出身貧賤而生離間,或是公婆因為媳婦貧窮而聽信讒言,這又是賊殺親人,比起用木棒和刀來殺,還要厲害的多了,這些都要引以為戒。至於嫌棄貧窮而悔婚,依恃勢力而強娶,尤其是有害天理。倘使法官徇私,枉曲的裁判別人離婚,則是大損他的陰德,必定會遭天譴,這是法官應當要引以為戒的。

【故事】

四明葛鼎鼐,在學宮讀書的時候,每天上學都要經過土地廟。有一天,廟祝夢到土地神告訴他說:‘葛狀元每次經過這裡的時候,我都得起立向他致意,希望你能為我築一道小牆,以便遮擋他啊!’廟祝就照著土地神的意思,開始準備建築一道小牆;剛剛才找好了工人,就又夢到土地神托夢給他說:‘不用建小牆了,葛鼎鼐替人家寫了離婚書,他的功名已經被上天一筆削盡,所以我不用再向他起立致意了。’原來當時有位鄉人,準備要拋棄妻子;但是他不會寫字,於是就請托葛鼎鼐代筆幫他寫。葛鼎鼐聽了廟祝的話,大為後悔,就盡全力挽回鄉人夫婦的婚姻;後來他只考中了鄉榜,也就是省裡面所舉辦選拔舉人的考試,官也只做到了副使的職位。

苟富而驕。

【解釋】

苟且致富,僥倖的得到財富,就驕傲自大。

【分析】

苟,就是論語上面所說的‘苟富矣’的苟,意思是說不必是大富,只要是苟富,就驕傲自大起來了;很清楚的寫出了,小人一下子有了錢,就無知妄為的樣子。因為有了錢,就會驕傲,驕傲就會奢侈,奢侈就會浪費,浪費就會貪取不義之財,剝削別人以肥自己;這種人必定會仗恃著錢財而凶暴倔強,欺凌鄉里同胞,輕慢親戚朋友;自己的享受可以一揮千金,而對待別人則是一毛不拔。然而權勢縱然顯赫,也是容易消盡;況且天的道理,總是諱忌滿盈的;所以驕傲尚未加於別人,自己就會先遭受到災禍,而且這種的事情,屢試不爽啊!

苟免無恥。

【解釋】

不當免而求倖免,毫無羞恥之心。

【分析】

佛說:‘我有二白法,能夠救度一切眾生;什麼叫做二白法呢?一個叫做慚,一個叫做愧。’孔子說:‘行己有恥。’意思是說:‘對自己偏差的行為,要有感到羞愧的心啊!’禮記上說:‘臨難毋苟免。’也就是說:‘一個人在面臨災難的時候,不可以心存希求自己能夠苟且僥倖,躲避這個災難。’現在有許多人,不顧做人的道理和法律的規定,以求得僥倖的苟免於難,而且又毫無羞恥之心,這種人實在是太沒有格調太差勁了!

【故事】

唐朝的哥舒翰和安祿山,同為唐朝的大將,兩人經常為了些事情,而爭執鬥氣不下;等到安祿山造反,哥舒翰被安祿山的軍隊捉到,帶到他的面前,安祿山就對哥舒翰說:‘你以前常常輕視我,現在你說該怎麼辦呢?’哥舒翰就伏在地上回答道:‘臣的肉眼,不能夠認識您這位聖人啊!’安祿山聽了大笑,就封他為司空;後來安祿山把投降他的唐將全都殺光,哥舒翰竟然也被殺死。

認恩推過。

【解釋】

把別人的恩,冒認為是自己所施的恩,企圖討好;把自己的過,反而推在別人的身上,企圖卸責。

【分析】

不是自己所施的恩惠而冒認,不過是一時討好對方的計策;只要對方稍加的探究,必定就會知道事實的真相;這樣對方不但不會感激自己,反而會輕視自己捏造事實,無中生有。事實上,自己所造的過失,而想推諉給別人,不過是一時推卸責任的計謀,別人只要稍加的探究,必定就會知道事實的真相;這樣他人不但不會原諒自己,反而更增加了別人對自己狡猾的憎厭;所以小人真是冤枉的做了小人啊!

嫁禍賣惡。

【解釋】

把自己的災禍,轉嫁給別人;把自己的罪惡,推卸給別人。

【分析】

嫁禍給別人,就像嫁女兒給別人一樣,要別人願意娶才行;賣惡給別人,就像賣東西給別人一樣,要別人願意買才行;因此這種人的城府,實在是太深,心術也實在是太壞太歪邪了;所以他將來的果報,必定會很慘;到頭來所嫁的禍,卻是禍到自己的頭上來;所賣的惡,卻又回歸到自己的身上來;所以嫁禍賣惡,對自己根本就沒有好處啊!

沽買虛譽。

【解釋】

沽買虛假的名譽,使得別人讚揚自己。

【分析】

孟子說:‘有諸內,必形諸外。’莊子說:‘名者,實之賓也。’所以怎麼可以沽買名譽呢?沽買就是花錢去買,或是設計勾引 ,用手段去籠絡的意思。我們常常見到,自古以來的忠臣孝子,貞節的婦人,正直的君子,當他們享有光榮名聲的時候,就必定會遭受到困厄的逆境,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名也是福報的一種,而天地鬼神,不肯使一個人享有完全的福報,所以在某一方面豐足的,就會在某一方面有所缺陷,這也是一定的道理。況且事實上,沒有實際的行持,而去沽買名譽的人,那麼他所遭受到的挫折,就更不堪設想了。

【故事】

宋朝高士陳希夷,曾經提醒種放說:‘名是古往今來人們所喜愛的美器,但是卻為天地鬼神所深忌;所以天地間,沒有一個人能享有完美的名聲啊!而現在你的名聲將會起來,但是必定會有東西來破壞你,使你失敗,所以你要特別的小心謹慎啊!’後來種放的晚節不保,果然是因為他乘座的車,裝飾的太過奢侈,於是因而喪失了他美好的聲譽。

包貯險心。

【解釋】

表面上裝出了一幅笑臉迎人和善的樣子,但是骨子裡,卻包藏著陰險害人的心。

【分析】

楞嚴經說:‘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意思是說:要知道一切的現象,唯心所造;當我們的心地能夠做到真正平等的時候,就能感招這個世界的大地變為平坦。因為若是一個心地險惡、胸腔裡面包藏著害人之心、使人無法覺察到的人;他就會在和人談笑之間,暗地裡埋下了戈矛;與人大獻慇勤之際,乘機設下了陷阱;心地的巧詐陰險,連高山峻嶺深河急湍之險,都比不上啊!

挫人所長。

【解釋】

挫折別人的長處,使他不能發揮所長。

【分析】

君子樂於稱道他人的善事,不願意掩蓋別人的長處。別人的長處,正應當要加以涵育熏陶,使他能夠更進一步發揮的淋漓盡致,以盡其才;若是挫折他壓抑他,使他垂頭喪氣、心灰意冷,不能夠再擴充發展他的長處,這乃是因為自己的嫉妒心所造成的啊!

【故事】

宋朝詩人穆修,詩作的非常好,又很出名;他常常到京城裡遊玩,有人就把他作的詩,題在皇宮的牆壁上,宋真宗見到穆修的詩,就大大的加以讚賞,並且還問道:‘這是誰作的詩啊!這個人詩做的這麼好,朝中的大臣為什麼不向我推薦他呢?’奸臣丁謂就向宋真宗說:‘此人的品行比不上他的文章啊!’從此以後,皇上就不再問了。丁謂的居心,竟然如此的陰險,所以他後來不得好死。

護己所短。

【解釋】

掩護自己的短處,不知道要悔改。

【分析】

小人寧願不顧天理,也要文飾自己的過失,掩護自己的短處;並且還以為自己比別人高明,佔到了便宜呢!他們那會曉得,天理難逃的道理。這個護短的護字,有用多方面來做掩飾,堅持不肯承認的意思;就像是人生了病,就必須要立刻的醫治;若是諱疾忌醫,而延誤了就醫的時機,那就會變成重病而遺害終身啊!

乘威迫脅。

【解釋】

利用威勢,逼迫脅制。

【分析】

前面講到的‘逞志作威’,不過是任意的自作威勢而已;而迫脅則是實實在在的使用力量,來脅迫壓制別人。例如做官的嚴刑逼供,強迫百姓服工役,並且還限期完工;催討徵收錢糧,則是急於星火;以及富貴人家,欺侮凌逼婦女,逼人賣掉田產,強行索債,催討租金等等,都是乘威迫脅,必定會招到天怒人怨,沒有不受到報應的啊!

縱暴殺傷。

【解釋】

放縱暴行,殺傷人命。

【分析】

放縱暴行,無論是將軍、宰相、官吏、百姓,都會犯啊!但是最嚴重的,就是用軍隊來恣意的屠殺 ;其次則是審判,容易有濫及無辜的情形發生;而暴行已經是不可以了,況且還更放縱自己的心去做呢?這就是最顯著最大的惡行啊!然而擁有放縱暴行權力的人,不但不肯放縱暴行,卻反過來施行仁心,救活許多人的性命,這就是最大最顯著的仁心仁行啊!另外‘殺傷’,也兼含了傷害物類的生命,這也是必須要知道的。

無故剪裁。

【解釋】

無緣無故的剪裁布帛,或是綢緞。

【分析】

古時候,紡織的機器尚未發明,布帛都是由婦女,萬縷千絲非常辛苦用手工織成的;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忍心剪裁的。至於綾羅綢緞,是犧牲了千萬條蠶命所做成的,更是應該加以珍惜;若是無故的剪裁,做成衣服穿,也是罪過啊!

非禮烹宰。

【解釋】

違背了禮法而烹宰牲畜。

【分析】

禮記上說:‘天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孟子說:‘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因為聖人有好生之德,不肯任意的宰殺生靈,就是有的時候,為了祭祖、為了待客、為了養親,而烹宰雞鴨魚肉,也是萬不得已才去做的;並不是教導百姓,每天都去烹宰生靈,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慾,這便是非禮了。太上慈悲為懷,早就已經說過‘昆蟲草木,猶不可傷’的話,今乃為世人說法,不得不降下一個層次,為世人示出了‘非禮’兩個字,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踰越了規矩,這也是聖人不得已的用心啊!

【故事】

管師仁少年的時候,有一次在元旦那天的清晨,大約五更的時候,遇到了幾個鬼,就大聲的斥問他們:‘你們是什麼鬼,在這裡做什麼?’這些鬼回答說:‘我們是疫鬼,現在到人間來傳播瘟疫。’管師仁說:‘我家會不會被傳播到瘟疫啊?’疫鬼回答說:‘你們家因為不吃牛肉,所以才能免除瘟疫啊!’

散棄五穀。

【解釋】

任意的浪費散棄五穀糧食。

【分析】

自古以來,凡是任意的散棄浪費五穀糧食的人,多會遭逢到天打雷劈的災禍,因為‘民以食為天’;五穀是人類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糧食啊!就算是散棄浪費的情形並不嚴重,但也是褻瀆上天啊!所以果報就非常的嚴重了。在古代,天子親自下田耕種,聖人都非常的關心重視農作物和糧食的生產,奈何現在的人卻是任意的丟棄浪費,或是拋撒在田里而不收,或是儲存在倉庫裡的時間太久而腐爛,卻不肯發出來救濟窮人;或是投入了水火之中,或是丟棄在地上令人踐踏,或是只吃精緻細嫩的部分,而丟棄了粗糙的部分;或是因為準備的太多,而把剩餘的給丟棄了;或是任意隨便的用飯食來飼養禽鳥,或是用菽麥來餵養牲畜;這些行為都是散棄五穀暴殄天物啊!

【故事】

宋朝的尚書豐稷,他經常對人說:‘我小的時候,曾經親自拜見雪竇禪師,雪竇禪師常常以惜福的道理來教導大家,並且說:“人的壽命長短是沒有一定的,一旦他的福報享盡了,死期也就到了啊!”我一生都遵守這個訓示,所以我不肯浪費糟蹋任何的食物!’

勞擾眾生。

【解釋】

勞擾百姓,將百姓視同牛馬一般的驅使而不愛惜。

【分析】

眾生是指一切的百姓,只要是人,那一個不想自己得到安定快樂幸福呢?若是自己想要求得安定快樂幸福,而卻狠心的驅使勞擾百姓;或是自己已經處在安定幸福快樂的環境當中,於是就不知道百姓被驅使、被勞擾的痛苦,這都是非常不仁慈的行為。

破人之家,取其財寶。

【解釋】

破壞有錢人的家,以奪取他的財寶。

【分析】

不小心破壞了別人的東西,已經是有損自己的道德了,況且是為了想要奪取別人的財寶,而不擇手段的去破壞他人的家啊!或是用勢力去明搶硬幹,或是暗地裡使用陰謀詭計;然而明搶硬幹,必定是難逃法律的制裁;但是所造的罪孽就更重了啊!

決水放火,以害民居。

【解釋】

決水沖毀,或是放火焚燒,以毀害人民居住的房屋。

【分析】

若是不幸遇到了水火的災難,痛苦已是相當的難忍,為何還要忍心去做決水放火害人的惡事呢?人民所居住的房屋,既然被水火毀壞,家中的資財,也會隨之一空;人和動物的性命,大概多是難保,這種的傷害,實在是太大,所造的罪惡,也實在太深了;所以放火決水的惡行,決定是天地難容啊!於鐵樵先生說:‘開鑿水池引河水,水勢驟發難控制,因而誤決河邊堤,或是點火放花炮,花炮隨風吹落地,以致房屋被火燒;過失雖然是無心,但是終歸害大眾,所以應當要痛戒啊!要—痛—戒!’

紊亂規模,以敗人功。

【解釋】

紊亂他人策劃的規模,以破壞他人事業的成功。

【分析】

規模就像一切的政治、教育、法律、命令之類,都會關係到天下的得失與安危;而小人妒忌他人的成功,就破壞紊亂這些既定的規模;卻不知道破壞他人的成功,實際上就是破壞國家社會的安定,這種的禍害非常之大,自然罪過也就大了。至於紊亂敗壞個人或家庭的事情,也是傷天害理,罪過不小啊!

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解釋】

故意把別人所使用的工具器物損壞,使別人要用的時候,無法使用。

【分析】

器物例如文人的筆墨,武人的刀槍,農夫的犁鋤,工人的斧鑿,家用的器皿等類;就算是很小的器物,當必需要用的時候,就會顯得很重要了;若是損壞了它,使別人要用的時候無法使用,這種的行為,太可恨了,這種人的心術,也太壞了啊!

見他榮貴,願他流貶。

【解釋】

小人看到別人榮華富貴,就願意他被流放,或是被貶官謫放到邊遠的地方充軍。

【分析】

凡是能夠享有榮華富貴的人,絕不是偶然的啊!那都是因為他在過去生中,積有善德的因緣,再加上他的祖宗積德,才能夠如此啊!所以我們看到別人榮華富貴,應當要生起追慕之心;但不是羨慕他的榮華富貴,而是在欣慕他過去生中修積的善因啊!若是希望他貶官流放,這就不是從真實的角度來觀察,而是從虛無的處所生起了毒心,希望別人跟我一樣的不好,這就是典型的小人心態;不但妒忌,而且愚蠢;其實這樣做,對別人來講,毫無損傷;只是使自己徒然的造了惡業,使自己更窮困、更下賤而已!

【故事】

唐朝的柳宗元、劉夢得被貶官流放,實在是武元衡一手所主導的;後來武元衡被賊殺死,而柳宗元、劉夢得兩人,卻是安然無恙!白居易被貶官,實際上是被王涯暗中進讒言譭謗所害的;王涯後來被宦官殺死,而白居易卻反而沒事。

見他富有,願他破散。

【解釋】

看見別人家裡多錢富有,就願意他人破家散財窮哈哈。

【分析】

富有的人,也是因為他本身積德,和祖父積功所得到的果報;若是妒忌別人富有,希望他家破財散,想想這是什麼居心啊!再笨的人,也不應該不明白這種道理;我們不妨暫且的反面思考一下,假使我富有,而別人卻願我破家散財,那麼我的心,又是如何呢?如果我的心會感到忿怒;那麼就可以知道,別人的心也是一樣的忿怒啊!而別人的心都會感到忿怒,那麼天心那有不怒的道理呢?所以對這件事情,應該做三種的觀想。第一、這個人富有,必定是因為他在前生,做了許多利益他人的好事,積德行善,才有今天的福報;這是值得我們傚法的,怎麼可以妒忌他呢?第二、或是因為他苦心勞力的經營,節儉而漸漸累積的財富;雖然他在往昔造了富有的宿因,而實際上今生,他卻是受了不少的痛苦,應該要憐憫他,怎麼可以去妒忌他呢?第三、或是他的財富不是正當獲得的,而且又為富不仁;然而聚散本來就是無常的啊!例如水災、火災、盜賊、怨家、敗家子、疾病、官司纏身等等,這些都是消耗錢財的原因;這是他自己造成的破敗,又何必去妒忌他呢?能夠做以上三種的觀想,心自然就會平等了。

《太上感應篇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