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經】淺釋卷二

【爾時仙人告彼人言。乃往古昔無數阿僧祇劫。時有國王名曰淨月。如法治世。善男子。時淨月王。生一太子。時淨月王。召諸占相婆羅門等。而問之言。今此童子有何等相。爾時相師白大王言。今此太子有不祥相。生此太子必有不祥。大王問言汝何所說。相師白言。如是太子若至七歲當害父母。王時答言。寧當殺我。不殺我子。人身難得。於無量劫修行乃得人身。不應以此身而殺人物。爾時太子始生一月如一歲兒。王知太子當殺我身。時淨月王捨位與子。作如是言。汝治國事。一切財物自在隨意。如法治世勿為非法。既授位已。時淨月王於其國內。不復行於王之教令。爾時無量億大臣。至淨月王所。白言大王。何故不行王之教令。大王答言。我無量劫常為王事心無厭足。我已厭矣捨之修行。爾時太子未經多時。並殺父母集五逆罪。善男子。我亦憶念往昔之時。既殺王已愁悲啼泣自責悔過。爾時我以大悲之心為彼說法。彼聞法已逆罪消滅。問言。當於爾時說何等法。答言。爾時演說僧伽吒法門。若聞此法。當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滅一切罪煩惱休息。汝今諦聽。當為汝說。令汝聞已速得解脫。聞四句偈令不中闕。盡一切惡得須陀洹。然後佈施遠離諸苦。受苦眾生令得解脫。怖畏眾生令得遠離。爾時彼人合掌頂禮。贊言。善哉善哉。真善知識。善能除滅諸不善業。善說僧伽吒法門。善哉聞者。】

這時,仙人繼續說,在往昔無數阿僧祇劫時,有一位淨月國王,如法治世。當時其夫人生一太子;即召占相師入宮,問此童子將來福相命運等如何?當時占相師對國王說,今此太子有不祥命相,生此太子對國王必有不祥。國王問占相師說,有什麼不祥呢?占相師回答說,此太子若至七歲時當殺害父母。國王當時說,寧可子當殺我,我絕不能殺子。因人身難得,於無量劫修行才得人身,故不應讓我此身活,而殺子害人物死。那時太子始生滿一月,身體健壯如一歲兒。國王自知,太子當時日至必殺我身,便捨離國王位與太子。對太子傳昭說,你朝政治理國事時,一切人事財物等自在隨意處置,依德如法治世,勿為非法害民。國王既傳授太子王位後,於其國內不再行使王權教令。當時無量億大臣至淨月王所說,大王,您因何緣故不再行使王權教令呢?淨月王回答說,我無量劫來,常為王事操勞,而心不知厭倦滿足;而今日我已厭倦,決心捨離而修行。太子未經多長時間,一併殺害父母,集作五逆罪於一身。你知道嗎,當時一併殺害父母的太子就是我,我也憶念往昔之時殺害父母後,愁悲啼泣自責悔過。此時,我以大悲之心為你說法,你聞法後所作五逆罪當消滅。這位作五逆罪欲自殺的人問仙人說,於當時您聽聞說什麼法而得消業的呢?仙人說,當時聽聞演說大集會正法法門;誰若有緣聽聞此法,至成就佛道,當滅一切罪業,一切煩惱休息。你今日若能仔細聽,我當為你說此法,使你聽聞後速得解脫,就是聽聞四句偈法義,從義理中不違逆而隨喜,能盡除一切惡業,禪行證得一果阿羅漢;然後再修供養積福而遠離諸苦,再發菩提心教化受苦眾生得解脫,教化怖畏眾生得遠離。這時,這位作五逆罪欲自殺的人,合掌頂禮讚歎說,太好啦!太好啦!您是真善知識,善能除滅諸不善業,善說大集會正法法門,大善利益聽聞者。

仙人說法,為當眾懺悔罪業,說自修行經歷,說自證悟境界。淨月國王不殺害討債逆子,應知為仁德之君;當明知業報因緣如此降臨時,若為自保身命與王位,殺害討債逆子,業報因緣又增一殺子惡名,冥中報應更為慘烈,故不如順其自然,坦然了業。而管理國家、管理人事等,又不能完全順其自然,應主次分開,輕重辨明,緩急有序,趨利避害等,故淨月國王捨離王位,於其國內不再行使王權教令,將人禍損害程度降到最低,又避免殃及無辜臣屬等。縱觀歷史王朝更迭,父子相殘、兄弟反目、逆奪篡位等,屢見不鮮;權力的強勢誘惑 ,可人群中稱雄,又可使女人地位尊貴等,故順我者生,逆我者亡,千方百計奪權掌政,留下篇篇血跡文章。相傳有的寺廟,為爭奪住持之位,也明爭暗鬥,互相揭底露短,在家人甚至參與其中打殺逞狠等,在四眾弟子及社會中損害了僧人形象,其事雖小而不多見,然則有之其罪莫大焉!

【爾時虛空中萬二千天子。至大仙所。合掌頂禮。白如是言。大仙憶念幾時事耶。複有四龍王。十八千億夜叉王。頭面禮敬白大仙言。憶念幾時事耶。大仙答言。我憶念百千億阿僧祇劫。問大仙言。以何善根憶爾許事。答言。以曾聽受僧伽吒法門。在彼眾中聞此法門發淨信者。皆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人造作五逆之罪。聞此法門須臾之間。悉能除滅無量百千億劫。閉惡道門開生天道。於此法門聞四句偈功德如是。況複書寫讀誦。供養華香幡蓋。恭敬尊重。合掌禮拜一言贊善。如是功德不可思議。】

這時,虛空中出現一萬二千天子,來至大仙所合掌頂禮後說,大仙所憶念是什麼時間發生的事呢?又有四龍王與十萬八千億夜叉王,來至大仙所頭面禮敬後說,大仙所憶念是什麼時間發生的事呢?大仙回答說,我所憶念的事,發生在百千億阿僧祇劫前。四龍王與諸夜叉王繼續說,大仙,以什麼樣善根能憶念你自己所經歷的許多事呢? 大仙回答說,以曾聽受大集會正法法門;在你等大眾中,若聽聞如此法門能心發淨信者,皆得授佛記;若有人造作五逆重罪,聽聞如此法門經須臾間盡能除滅,並於無量百千億劫中,關閉諸惡道門,開闢生天善道。於如此法門中,能聽聞四句偈義隨喜讚歎,所得功德如是,何況再書寫讀誦、供養華香幡蓋、恭敬尊重呢!就是合掌禮拜,一言贊善如此法門,所得功德也真實不可思議。

能憶念自己所經歷的事,為宿命通;即通過三昧定觀,超越時空障礙,見聞自己所經歷的事,識入思維形成記憶念頭;還可預見自己於未來將發生的事,景象境界顯現眼前清晰可辨,似夢見非夢境,甚至於時間、地點、人物等都一清二楚,不容置疑。夢境,是人心理現象,通過意識反應於夢中所現景象幻境;主要反應有三種;一是生理變化反應;二是潛意識(魄)功用反應;三是心識反傳導反應。而三昧定觀所見聞,不受人生理變化與潛意識功用反應的影響,為自性見心識所感召之因,過去與未來必然產生之緣。

聽聞本經法門,經須臾間盡能除滅五逆重罪,應理解為心識轉境;如馬至懸崖,有人提醒,立即收韁,轉身回頭。心識轉境,在佛事、法事、僧事中,非常普遍應用;在佛事中,皈依、傳法、授戒等,由普通人的平常心態意識,轉變身心境界為信仰佛教、依佛法門、受具足戒的修行者。在法事中,齋天、放生、超度各種法會等,由各種維次空間、複雜業習 識體、不同心識境界,天王龍神身心境界昇華為菩提益眾善行,畜生身心貪嗔癡境界轉變為生人天善道,七世父母、罪人亡識、餓鬼眾生識體苦受化導為智心而出離惡道。在僧事中,弘法、開示、誦經活動等,由各自身心所染業習 ,改變為身口意清淨的道友同修。心識轉境,可改變眾生自入、償受、脫離因果律的程序,可調整眾生罪業惡習 前進、退出、滅失的方向,可加快眾生依法持戒淨行成就三乘道果的速度等。轉境於須臾間,改變命運也可須臾間,調整去向也可須臾間,加快彼岸也可須臾間;但是,關鍵在於能不能轉境。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雲何合掌得功德等。誰讀此經一合掌禮。】

這時,一切勇菩薩向佛請法說,世尊,為什麼合掌本經法門而得功德呢?什麼樣的人見讀誦本經法門能施一合掌禮呢?

聽聞本經法門後,能施一合掌禮的人,為隨喜讀誦本經法門者的行為表示,為讚歎本經法門義理的心理表示,為信受本經法門功德的綜合表示等。人一合掌,為觀世音菩薩所施密印;即顯示願您吉祥如意。四眾弟子相見相別時,都施願您吉祥如意印相互祝福,已成為佛教活動中常軌禮儀。

【佛告一切勇。善男子。若人造作五逆之罪。若教人作若隨喜作。於此法門聞四句偈。合掌淨信能滅五逆。何況有人。於此法門具足書寫讀誦供養如此功德多彼無量。善男子。譬如阿那婆達多池日光不照。從彼池中出五大河。一切勇。於意雲何。頗有人能數此五大河水渧數不。】

佛對一切勇菩薩說,你等應知,若有人造作五逆重罪,或教唆他人學作,或隨喜他人隨作等,能於本經法門中,聽聞四句偈義後,一心合掌生淨信者,能滅除所造作五逆重罪;更何況有人,能於本經法門具足信受,並書寫、讀誦、供養等,所得功德多於一心合掌者無量倍;如無熱池日光不照,從池中流出五大河水。一切勇菩薩你等想一想,聰明的人能數知此五大河水流所成滴數嗎?

無熱池,也稱無熱惱池,義為清涼,因龍王名而得稱呼。無熱池,居四王天中,周圍八百里;如《阿含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等,皆記為四方各流一大河;即恆伽河、私陀河、信度河、縛芻河(大青),各繞池一匝而入海。而本經為池中流出五大河;即恆伽河、私陀河、博叉河(縛芻)、耶牟那河(作縛)、月分河,據《大唐西域記》為古印度五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

【一切勇言。不也世尊。】

一切勇菩薩回答說,世尊,聰明的人不能數知此五大河水流所成滴數。

無熱惱池,比喻本經法門為正法源泉,流出法水匯入佛性法海;五大河水,比喻聽聞、信受、讀誦、書寫、供養本經法門五種功德法流。法源、法水、法流、法海,潤化萬物眾生,歸為一味諸佛法性。無熱惱義為清涼,是修行人身心禪行所證一種境界,在四加行忍法中出現,至世間第一法中常住,用世間語言文字無法表示出真實感受,只能用清涼悅來描述;如世人所說,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善男子。聞此法門善根亦複如是。百千萬劫數不可盡。一切勇。於意雲何。須臾得聞如是法門。是難有不。】

佛對一切勇菩薩說,你等應知,聽聞本經法門人的善根也是這樣,如法源湧出、法水常流、法流不斷、法海彙集,所成滴數百千萬劫數不可盡。一切勇菩薩你等想一想,於須臾間得聽聞本經法門的因緣,是不是非常難值遇呢?

聽聞本經法門善根,應理解為人有善根才能聽得進、聞得到本經法門;即善根產生因緣,因緣助長善根。人身善根中,聞根功德最大。有人可能不相信,會說我是用眼睛讀誦本經法門,沒用耳朵聽聞呢!其實則不然,即使用眼睛讀誦本經法門,之前一定會聽聞有人議論佛法,對佛教產生信受後才有讀誦;否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再有,當人在植物狀態(植物人)諸根功用非正常時,或睡眠狀態諸根功用休息時,或心臟停止跳動諸根功用喪失時,唯有耳根功用最強;即使經醫生確診為死亡的人,耳根殘留功用時間最長。再有,活人與亡人神識溝通的唯一通道,還是聞根功用;亡人神識聽的到、聽的懂活人語言音聲,在中陰蘊識中產生作用反應。

【一切勇言。難有世尊。】

一切勇菩薩回答說,世尊,於須臾間得聽聞本經法門的因緣非常難值遇。

一須臾,為古印度的計時單位;古印度對時間的計算方法,是一剎那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 為三十須臾。以此為依據,有人用現代計時單位與計算方法推算出,一晝夜等於八萬六千四百秒,一須臾等於二千八百八十秒;一彈指等於七點二秒;一瞬間等於零點三六秒;一剎那等於零點零一八秒。

【佛告一切勇。於此法門能生信者複難於彼。譬如阿那婆達多池出五大河。如是五河水之渧數數不可盡。】

佛對一切勇菩薩說,有人聽聞本經法門善根與因緣如此難值遇,而於本經法門能生信者,更難於聽聞善根與因緣;如無熱池流出五大河水,所形成滴數,數不可盡。

佛法中任何一種法理,是佛證悟智慧觀察覺知,諸菩薩、緣覺、聲聞人,各依法理印證各自所修行證悟的知見覺。菩薩對佛說大乘法義理能生淨信;緣覺、聲聞人對佛說二乘法義理能生淨信,而對佛說大乘法義理難生淨信;普通人對佛說二乘法義理難生信,對佛說大乘法義理更難生信,能清淨信者更是難上加難。在世間,佛說大乘法義理,不因多數人完全不信、部分人半信半疑而不存在。從中可以驗證,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如年輕戀人之間,姑娘都喜歡問小伙子,「假如你媽和我同時落在水裡,先救誰?」用來考驗小伙子的誠意。多數人回答,同時都救,或誰危急先救誰,以不傷姑娘的心;部分人回答,當然先救姑娘,以取得姑娘芳心;很少有人回答,當然先救我媽!以取得姑娘同心。其實,折中回答的人,性情奸滑,可依賴度只能佔百分之五十;回答以取得姑娘芳心的人,多變莫測,可依賴度只能佔百分之二十五;回答先救我媽的人,重恩念本,可依賴度能佔百分之八十至一百。理智地試想一下,一個人在關鍵時刻忘恩負義,如何能做到在關鍵時刻重情重義呢?所表現的全是虛情假義,到另尋新歡時那種話不知又說給誰聽呢!可大多數人,卻偏偏喜歡前二種人,認為善會說話,做事圓滑,於生活中吃的開而不吃虧;而後一種人是傻瓜笨蛋,連討女孩子歡心都不會,於生活中吃不開而常吃虧。社會實踐會告訴結果,往往於生活中小事上吃的開而遇大事上必吃大虧,往往於生活中遇小事上看似吃不開而大事上常佔大便宜;其中道理老百姓說的最直接,「牙縫中食、碗邊子飯是吃不飽人的。」

【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何等名為也。】

一切勇菩薩向佛請法說,世尊,五大河流都是什麼名稱呢?

問五大河名,非為問河名;即五大河流是名相,河流名稱還是名相,所比喻的法義在哪裡呢?法義與河名又有何聯繫呢?法義寓於名相中,假借名相問真諦;雨露滋潤花果茂,善根因緣度眾生。法義河名有聯繫,聯繫實義無聯名;方便請法了究竟,打破沙鍋問到底。這裡顯示出請法者的智慧,問的平常卻具體,問的實際又如理,隨順大眾慣思維,聯繫身邊感興趣。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五大河者所謂恆伽河。私陀河。博叉河。耶牟那河。月分河。是五大河悉皆入海。此五大河。一河各有五百小河。以為眷屬。一切勇。複有五大河。在虛空中。一河各有一千小河。以為眷屬。】

佛對一切勇菩薩說,五大河流名稱為恆伽河、私陀河、博叉河、耶牟那河、月分河,五大河皆流入大海。如此五大河流,各有五百小河為支流。一切勇菩薩應知,還有五大河流在虛空,各有一千小河為支流。

潺潺溪水,綿延彎曲,匯聚江 河,騰瀉千里。佛教法流穿越歷史長河,從過去世、至現在世、又流向未來世。在現在世中,從佛示現參訪九十六種外道為溪水,示現雪山靜坐棄捨外道法之彎曲,示現菩提樹下成道破魔成江 河,示現開三乘教法之先河千里。佛法成教非一人潺潺,無量信眾代代傳承綿延,各依法水修行證悟成就智慧匯聚,形成億萬大眾擁贊信受力量騰瀉。佛法義理潤澤眾生心田如潺潺溪水,每位修行人六度萬行如綿延彎曲,集成雜論入法藏如匯聚江 河,正法中興教化事業興盛如騰瀉千里。每一位學佛人既是佛教信仰者又是法脈繼承人,每一位修行人既是佛法受化一份子又是利他活化劑。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五河有千眷屬。】

一切勇菩薩向佛請法說,世尊,為什麼在虛空中有五大河流,又各有一千小河為支流呢?

虛空中有五大河流,為虛擬說,用來形容一種模擬的環境和外圍條件;如虛空中,烏雲翻滾浮蕩,天河暗流湧動;萬千雲朵堆集,水落九天瀑布。地面水映天空,天地合影加倍;五百變成一千,方便說法虛擬。一對父子漫步在松花江 邊,兒子問父親說,什麼是白山黑水呀?父親回答說,是長白山與黑龍江 水,泛指東北吧!兒子看了看烏雲籠照的天空,松花江 岸山間的白雪,烏雲與流水黑沉一色,白雪與黑沉的流水形成巨大的反差,立刻領悟到了白山黑水的真實境界。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第一河者名須陀羅有千眷屬。第二河者名曰膻佉有千眷屬。第三河者名婆呵帝有千眷屬。第四河者名質多斯那有千眷屬。第五河者名曰法蓋有千眷屬。一切勇。是名五大河有千眷屬。一切勇。是五大河利益閻浮提。時時降雨增長華果。於閻浮提雨清淨水增長苗稼。一切勇。如護世天安樂閻浮提波(提波渚也)。此經亦爾。利益安樂閻浮提波。一切眾生如三十三天。】

佛對一切勇菩薩說,須陀羅為第一河流有千條支流,膻佉為第二河流有千條支流,婆呵帝為第三河流有千條支流,質多斯那為第四河流有千條支流,法蓋為第五河流有千條支流。一切勇菩薩應知,是虛擬五大河各有千條支流,形容天地相應互益。一切勇菩薩還應知,是天空虛擬的五大河流利益地球,時時雲動降雨,處處增長華果,雨清淨水又增潤苗稼生長;如護世天安樂此世界河流中的綠洲島嶼。本經法門,也如護世天安樂的綠洲島嶼,利益世間一切眾生,安樂如三十三天。

虛空中五大河流名稱,為以虛空中青黃赤白黑五種雲色而形容虛擬。

三十三天,又稱忉利天,在須彌山頂。須彌山頂四面各有八天,中央為帝釋天所居。帝釋天王名釋提桓因,意為「能天帝」。居住在須彌山頂的善見城,為三十三天之主。帝釋天王護持佛教,既是皈依佛的弟子,也是佛教護法;既是地球上一切眾生命運的主宰者,又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安樂生活的護世者。於道教中,稱名為玉皇大帝;在民間若問誰是帝釋天王?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若問誰是玉皇大帝?多數人都知道張玉皇等。

上述經文中比喻的法義,法義與河名的聯繫,在此處顯示;即本經法門如護世天安樂的綠洲島嶼,利益世間一切眾生,安樂如三十三天。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三十三天。】

一切勇菩薩向佛請法說,世尊,什麼是三十三天呢?

忉利天主如何主宰地球上一切眾生命運的,一些人在法理上不是很清晰,只簡略講幾句。忉利天主除依金木水火土五行運轉法則,降臨人間福樂與災厄外,還主宰一切眾生壽命。就人道而言,除掌管人神識能量的三分之一身外,還由東廚司命真君(灶王)等天神查察每個人所作的善事惡行,並記錄在桉。然後將天意下達到北斗星君處,按天意編製禍福壽命程序,並以所編程序,各星君按人頭發出一魄(心、肝、脾、肺、腎、性腺、延腦),中斗星君最後確定意根之魄;七魄功用,即主持人身體靈活運動與思維及繁殖等,為神識住體受業報提供了場所與可能;又控制神識個體在人體 內的自由 活動,遮蔽阻斷神識個體的本能功用,只接受業報中苦樂感受,並貯藏善事惡行信息等。再然後由中斗星君將所編程序部冊發送到地藏王府,由各殿閻君分別施措執行,脫生與主死,人未造生先造死。在人間若有冤屈未報者,還有監察使東嶽大帝(或泰山神)監督核准,聯合東廚司命真君到地府三王定桉,決定如何應報。每個人在世間一舉一動、一念一心都有記錄,又有查察,絲毫不能瞞天,只能欺瞞自己。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言。釋迦提婆之所住處。是三十三天。一切勇。彼三十三天作如是語。若有眾生口行善語者。彼人功德不可數知。若有眾生行口惡者。彼墮地獄餓鬼畜生不可數知。眾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受大苦惱。時彼眾生無救護者。於三惡趣獨受劇苦。口行惡者是惡知識。口行善語是善知識。若見善知識則見如來。若見如來則滅一切不善之法。一切勇。如護世天為閻浮提波而作利益。一切勇。此經亦如是。於閻浮提波而作佛事。若不聞此法門者。不能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能轉法輪 。不能擊法鼓。不能坐於師子法座。不能入於涅槃之界。不能成就無邊光明。如是如是。一切勇。不聞如是法門。不能坐於菩提樹下。】

佛對一切勇菩薩說,忉利天主所住處,是三十三天。一切勇菩薩應知,三十三天的天人,相互作語言交 流時都會說,若有眾生口行善語,這人所得功德不可數知。若有眾生行口惡語,這人所得罪業,墮入地獄餓鬼畜生劫數不可數知,將報受大苦煩惱。那時這樣眾生無人能救護,於三惡趣中各自獨受劇烈苦痛。據此,有口行惡語的人是惡知識,有口行善語的人是善知識;若見善知識則等同見如來,若見如來則能滅一切不善法。如此說法,如護世天安樂此世界河流中的綠洲島嶼。本經法門,也如護世天安樂的綠洲島嶼,於世間利益眾生而作佛事。一切修行人,若不能聽聞本經法門,不能證得無上佛道,不能常轉正法之輪,不能大擊正法之鼓,不能坐於師子法座,不能入於涅槃之界,不能成就無邊光明,不能坐於菩提樹下。

忉利天人,壽天上千歲,無有中夭者。天人有赤、金、青、黃、紫、白、黑七種膚色。天人常有十事;一是飛行無極;二是坐遂無極,三是天無盜賊;四是不自說身善,也不說他人過惡;五是無有相互侵害;六是齒數相等而口才通達;七是發紺青色滑澤;八是青色發者身也青色,九是欲得膚白者則即白色;十是欲得膚黑者則即黑色。天人念欲得食時,即自然滿寶器食在前;福德少者,自然青飯食在前;福德中者,自然赤飯食在前;福德上者自然白飯食在前,隨便取而食之,入於口中自然消盡。天人渴時,即自然漿滿寶器,甘露在前;福德少者,自然青色漿在前;福德中者,自然赤色漿在前;福德上者,自然白色漿在前,隨便取而飲之,入於口中自然消滅。天人浴自娛樂時,便往至浴池中;從浴池出,往至香樹下取種種香塗身;往至瓔珞樹下樹自低,便取樹幘瓔珞著之;往至衣服不息樹下,樹自低便取衣服著之;往至器果音樂樹下,樹自低便取器中果食之,或取其清汁飲之;往至音樂處,聽聞音鼓之樂,自隨其歌舞;往至園觀舍宅中,見無數百千玉女,作音樂歌舞相娛樂等。

【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欲問世尊。佛告一切勇。隨汝所問。當斷汝疑。一切勇白佛言。世尊。爾時仙人。度彼五逆人。令住不退地者。是何人也。】

這時,一切勇菩薩向佛請法說,我有少疑欲問世尊,不知可以嗎?佛回答說,隨你所問,當斷所疑。一切勇菩薩繼續說,世尊,仙人那時度化作五逆罪人時,使其住不退地的是什麼人呢?

住不退地,為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也稱道不退、行不退、心不退。若對發菩提心者而言,證入品位菩薩時,即為住不退地;義在不退失菩提心,不退回聲聞緣覺道,住菩薩行堅固不動。

若對品位菩薩而言,須證入八地方為不動地。《大方廣佛華嚴經》雲, 「佛子,此菩薩智地,名為不動地,無能沮壞故;名為不轉地,智慧無退故。」 「深入如來所行境界,於無量國土,修菩薩行,以能獲得不退轉法,是故說名住不動地。」即捨一切功用行得無功用法,身口意業住於報行念務皆息;如有人夢中,見身墮在大河,為欲渡而發大勇猛、施大方便,因心急而覺寤,覺寤夢境皆息。菩薩見眾生身在四流中,為救度而發大勇猛起大精進,以勇猛精進而至不動地,一切功用皆息,二邊行與相行不在現前,一切心行皆不現前;菩薩、佛、菩提、涅槃心尚不現起,何況世間心。再明白一點講,七地含七地菩薩化度眾生時,須報身直接示現眾生身;菩薩雖道不退、行不退、心不退,而所示現眾生身,行有時疲厭,心有時休息。八地菩薩化身智慧成就,化度眾生時化身示現眾生身,報身不再存在退道、退行、退心的狀況。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善男子。汝今諦聽。如來所說微細難知。此僧伽吒法門。示仙人像。如此法門能示佛身。如恆河中處處見沙。此法亦爾。自作示現為人說法。唯佛如來量與佛等。此法如是與佛平等。有此法處常有諸佛。】

佛對一切勇菩薩說,你等現在應仔細聽聞,如來說法義理微細難知,是此大集會正法法門,所示現仙人像。如此法門能示現佛身,如恆河中處處見沙,如此法門處處見如來。本經法門,自化作示現諸像為人說正法,唯佛智量與佛正等,如此法門智量,如是與佛平等,有如此法門處常有諸佛。

本經法門中,所示現名為仙人像,實為諸佛化現身。經文字義間的諸佛化現身在哪裡呢?用人眼觀不見,用思維想不到,而又真實存在;既在諸佛說法的三昧中,又在諸佛護法的境界裡,隨聞法人因緣而示現,又隨受持人善根而顯身。如此化現在哪裡呢?在本經法門供養處、受持處、流通處、弘傳處,還在菩薩行人示現處、正行處、淨心處、法空處;如一劇本,可演繹出各種音聲、曲調、形像、劇目等,劇本文字中不見有各種音聲、曲調、形像、劇目等,各種音聲、曲調、形像、劇目等又未離開劇本中文字詞意。

【爾時世尊複告一切勇菩提薩埵。善男子。我念往昔九十九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曰寶上如來。次第有十二億佛。皆號寶上。我於爾時名曰淨月。行大佈施。時十二億如來。我悉供養。以衣服臥具飲食湯藥。香花燈明一切樂具。悉以供養。彼諸如來。不為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八億如來出興於世。皆號寶明。我於爾時名曰龍正。行大佈施。以香花瓔珞供養彼佛。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二十億佛出興於世。皆號式棄如來應供正遍知。我於爾時行大佈施。以諸樂具供養彼佛。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二十億諸佛出興於世。皆號迦葉。我於爾時行大佈施。以諸香華幡蓋衣服一切樂具。供養彼佛。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六億諸佛如來出興於世。皆號淨光。我於爾時作大長者子。行大佈施捨一切物。彼十六億諸佛如來。我悉供養。以香花幡蓋衣服臥具食飲湯藥。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九十五億諸佛如來出興於世。皆號釋迦牟尼應供正遍知。我於爾時作大國王如法治世。彼九十五億釋迦如來。我悉供養。以香花幡蓋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一切樂具。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九億佛出興於世。皆號迦羅迦鳩村陀如來應供正遍知。我於爾時作婆羅門子。巨富無量行一切施。以諸香花幡蓋衣服臥具飲食一切樂具。供養諸佛。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八億如來出興於世。皆號迦那伽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我於爾時行大佈施。彼諸如來我悉供養。以香華幡蓋衣服臥具。飲食湯藥一切樂具供養。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三億諸佛如來出興於世。皆號光明德如來應正遍知。我悉供養。以諸花香幡蓋衣服臥具飲食一切樂具。供養尊重。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二十五億諸佛如來出興於世皆號弗沙如來應正遍知。我於爾時出家作沙門行。如法供養以諸香華瓔珞幡蓋。衣服臥具飲食一切樂具。尊重讚歎。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二億諸佛如來出興於世。皆號毗婆施如來應正遍知。彼諸如來我悉供養。以花香幡蓋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一切樂具。悉以供養。我時出家。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最後毗婆施如來說此法門。閻浮提眾生聞已。於虛空中即雨七寶。爾時閻浮提眾生悉無貧窮。我於爾時。亦不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但聞空聲而告我言。汝不久當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這時,佛繼續對一切勇菩薩說,你等應知,我釋迦牟尼憶念往昔因地行菩薩道時,於九十九阿僧祇劫中,那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號為寶上如來。次第相續又有十二億佛出現於世,名號皆寶上如來。我於那時於世間名為淨月,行大供養,十二億如來我盡供養,皆以衣服、臥具、飲食、湯藥、香花、燈明、一切樂具等,諸佛不為我授記。還有,我憶念往昔因地行菩薩道時,有十八億佛出興於世,名號皆寶明如來。我那時於世間名為龍正,行大供養,以香花、瓔珞供養諸佛,諸佛也不為我授記。還有,我憶念往昔因地行菩薩道時,有二十億佛出興於世,名號皆式棄如來,我於那時行大供養,以諸樂具等供養諸佛,諸佛也不為我授記。還有,我憶念往昔因地行菩薩道時,有二十億諸佛出興於世,名號皆迦葉如來,我於那時行大供養,以諸香華、幡蓋、衣服、一切樂具等供養諸佛,諸佛也不為我授記。還有,我憶念往昔因地行菩薩道時,有十六億諸佛出興於世,名號皆淨光如來。我於那時作大長者子,行大供養,捨一切物,以香花、幡蓋、衣服、臥具、食飲、湯藥等供養諸佛,諸佛也不為我授記。還有,我憶念往昔因地行菩薩道時,有九十五億諸佛出興於世,名號皆釋迦牟尼如來。我於那時作大國王,以德立國,如法治世,九十五億諸佛,我盡以香花、幡蓋、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一切樂具等供養,諸佛也不為我授記。還有,我憶念往昔因地行菩薩道時,有九億佛出興於世,名號皆迦羅迦鳩村陀如來。我於那時為婆羅門子,巨富無量行一切供養,以諸香花、幡蓋、衣服、臥具、飲食、一切樂具等供養諸佛,諸佛也不為我授記。還有,我憶念往昔因地行菩薩道時,有十八億佛出興於世,名號皆為迦那伽牟尼如來。我於那時行大供養,盡以香華、幡蓋、衣服臥具、飲食、湯藥、一切樂具供養諸佛,諸佛也不為我授記。還有,我憶念往昔因地行菩薩道時,有十三億諸佛出興於世,名號皆為光明德如來。我於那時行大供養,盡以諸花香、幡蓋、衣服、臥具、飲食、一切樂具等供養尊重諸佛,諸佛也不為我授記。還有,我憶念往昔因地行菩薩道時,有二十五億諸佛出興於世,名號皆為弗沙如來。我於那時出家作沙門行,以諸香華、瓔珞、幡蓋、衣服、臥具、飲食、一切樂具等如法供養諸佛,尊重讚歎諸佛,諸佛也不為我授記。還有,我憶念往昔因地行菩薩道時,有十二億諸佛出興於世,名號皆為毗婆施如來。我盡以花香、幡蓋、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一切樂具等供養諸佛。我那時出家為僧人,諸佛也不為我授記。最後毗婆施如來說本經法門,此世界眾生聽聞後,於虛空中即雨七寶,那時此世界眾生皆無貧窮。我於那時,也不得授記。但聽聞虛空中出音聲而告我說,你不久當得受無上正等正覺記。

授記,為佛在道場聞法大眾面前,公開為所觀察因緣成熟、功德具足的菩薩,以法旨形式,授以成佛名號與成佛、住世時間,記以國土名稱與眷屬教法。受記,為被佛授記的受者。授記的基本法義;一是現在世佛為未來世佛正名,以免未來世眾生猜疑;二是現在世佛為大乘法正名,為修證二乘道果眾生開權顯實第一義諦,為發菩提心的新發意菩薩示現證道,為行菩薩道的品位菩薩明心見性。大海無鹽皆鹹味,陸地有鹽盡澹水;菩薩得受菩提記,授記皆出大乘法。虛空無色風雲湧,金玉石開有器成;自性真空示法相,寂淨學人無著行。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經於幾時。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一切勇菩薩向佛請法說,世尊,菩薩須經多長時間,當得佛授記呢?

根據授記對像不同、因緣不同、善根不同、時間不同等,授記有多種形式。主要授記形式:第一是人與時兩種差別授記;一為人差別授記,可分有現前授記、不現前授記;二為時差別授記,可分有數時授記、無數時授記。第二是以善根不同差別授記;一為無餘記,善根成熟,無有餘業;二為有餘記,善根尚未成熟,有餘業未盡。第三是以上中下三根授記,由於聽聞《妙法蓮華經》三周說法而得悟,佛為授記,稱為三周授記;一為法說周對上根授記,如譬喻品中對舍利弗授記;二為譬說周對中根授記,如授記品中對摩訶迦葉、須菩提、迦旃延、目犍連四大聲聞授記;三為因緣周對下根授記,如五百弟子授記品中對富樓那、憍陳如、優樓頻螺迦葉、一千二百比丘等授記,授學無學品中對阿難等二千人授記,提婆達多品中對提婆達多授記,勸持品中對波闍比丘尼、六千有學無學比丘尼等授記。第四是以發心隱覆而授記;一為未發菩提心者授記,或有眾生往來五道,佛觀知是人諸根猛利,好樂大法,於未來世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度無量眾生令住於菩提,當成無上菩提;二為適發心已得授記,有人適發菩提心,但久植德本修習 善行,即入住菩薩品位,當於後世成就佛道,或諸菩薩善根成熟,共發菩提心蒙佛授記;三為密授記,或為隱覆授記,有菩薩求無上菩提固當授記,然自志滿足恐不更精進,故佛以威神力密作當得作佛之授記,令他人聞,不令本人知;四為現前授記,有菩薩久集善根,佛知是人功德具足,則於一切大眾前現前授記。第五是以發心時量授記;一為未發心授記;二為已發心授記;三為現前授記;四為不現前授記,於異處遙說;五為時覺時定授記,記時劫數量國土名號;六為時無量時不定授記,總而言之於無量劫作佛,不明確時劫數量國土名號。第六是依覺知與否授記;一為己知他不知;二為眾人盡知己不知;三為己眾俱知;四為己眾俱不知,未入七地,未得空觀無著行;五為近覺遠不覺,如彌勒菩薩諸根具足不捨如來無著行;六為遠覺近不覺,如師子膺菩薩未能演說聖賢行;七為近遠俱覺,如柔順菩薩諸根具足,不捨無著行,遍游十方世界行不思議,顯佛之神德;八為近遠俱不覺,如等行菩薩未得菩提,皆不能盡知如來藏等行。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言。諦聽善男子。過九十二億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然燈如來應正遍知。我於爾時作摩那婆子。名曰彌伽(彌伽者魏言雲)。於然燈佛所。作摩那婆。修清淨行。我見彼佛。以七莖青蓮花。供養然燈如來。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然燈如來即授我記。摩那婆。未來過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一切勇。我於爾時聞授記聲。踴身虛空高十二多羅。住虛空中得無生法忍。無量阿僧祇劫所修淨行。與六波羅蜜相應。一切善根悉皆現前。如視掌中庵摩羅果。一切勇。我於爾時。令無量百千億眾生住於善法。一切勇。況今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利益眾生。我觀眾生以何應度。隨其方便為其說法。若為諸天現作天身而為說法。若在龍宮示作龍身而為說法。於夜叉中示夜叉身而為說法。於餓鬼中作餓鬼身而為說法。若為人道示作人身而為說法。應以佛身而受化者。示作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提薩埵身而受化者。示菩提薩埵身為之說法。我觀眾生以何應度。如是如是。為眾生現隨應說法。一切勇。我為眾生演說諸法有多方便。何以故。一切勇。具足善根眾生得聞此法。一切善根悉得增長。慳者佈施。無福德者修行福德。自利利他修於念死。彼聞法故作此善根。以聽法故過去善根亦得增明。彼得長夜利益安樂一切天人。一切勇。如是法門一經於耳。得生無量功德。一切勇。爾時眾生各相謂言。更有餘善法修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善眾生言。有法佈施修行。口說善語。如是等法得善果報至無上道。愚癡之人作如是言。無法無施。無善惡果。無口善報。彼愚癡人得大罪報。輾轉墮於惡道之中。於八大劫墮於地獄受大苦報。十六劫中墮阿修羅。九千劫中生墮鬼神。十二劫墮餓鬼中受餓鬼苦。萬四千劫生處瘖啞。萬六千劫母胎腸墮。萬二千劫生作肉摶。萬一千劫生處目盲。彼諸父母作如是言。我所生子虛受勤苦九月護胎。飢渴寒熱諸苦具受。而不得子報恩之力。一切勇。如是如是。謗法眾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臨命終時為憂惱箭射之而去。一切勇。口善語者作如是言。有法有施。有善惡業果報。彼人以是善根因緣。二十五劫生郁單曰。二十五劫生三十三天受諸天樂。從天命終生郁單曰。不入母胎目見百千世界。悉名安樂。見一切國土諸佛。不移本處成三菩提。一切勇。如此法門有大神力。能發清淨信心。不生邊地具清淨戒。一切勇。複有眾生作如是言。如來晝夜度諸眾生。而眾生界猶不盡耶。無量眾生願於菩提。無量眾生生於天上。無量眾生入般涅槃。何因緣故而不盡耶。】

佛對一切勇菩薩說,你等應仔細聽聞,又過九十二億阿僧祇劫,有佛出興於世,名號為然燈如來。我於那時作為善慧童子,名為彌伽(雲)。於然燈佛所,年少修清淨行,以七莖青蓮花供養然燈如來。以此善根回向法界眾生,願速成就無上佛道。那時然燈如來即為我授記。善慧童子彌伽,未來過阿僧祇劫當得作佛,名號釋迦牟尼如來,十種名號具足。一切勇菩薩應知,我於那時聞佛授記音聲,踴身虛空高十二多羅樹(一樹高約三十米),住虛空中得無生法忍,無量阿僧祇劫所修淨行與六度彼岸相應,一切善根盡皆現前,如視掌中庵摩羅果(形似檳榔)。還有,我於那時教化無量百千億眾生住於善法,何況現在我已成就佛道利益眾生。我觀眾生因緣應以何身得度,隨方便為其說法;若為教化諸天人,則示天身而為說法;若在龍宮教化諸龍族,則示龍身而為說法;若為教化諸夜叉,則示夜叉身而為說法;若為教化諸餓鬼,則示餓鬼身而為說法;若為教化人道,則示人身而為說法;應以佛身而受化者,則示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薩身而受化者,則示菩薩身而為說法。我為眾生演說諸法有多方便,其中緣故是具足善根眾生,有因緣得聞本經法門;信受本經法門義理,一切善根皆得增長,慳吝者能得以修行供養,無福德者能得以修行福德,自利利他者能得以修於念死。諸有緣眾生,由聽聞本經法門的緣故得如此善根,還使過去善根更加增明,能長夜利益安樂一切天人。還有,本經法門一旦經過於耳聞,得生無量功德。一切勇菩薩應知,有時眾生各自相互議論說,還有其他善法修行得成佛道嗎?另一善眾生說,有善法修行佈施,口說善語,依如是等法修行,能證得善果報至無上道。愚癡之人則說,無善法無佈施可修行,一切行皆無善惡因果,一切言皆無口語善惡報應;如此愚癡人命終後得大罪報,展轉墮於惡道之中,於八大劫中墮入地獄受大苦報,於十六劫中墮入阿修羅道,於九千劫中生墮入鬼神道,於十二劫中墮入餓鬼中受苦,於一萬四千劫中生處得瘖啞身,於一萬六千劫中得母墮胎,於一萬二千劫中生作肉摶(俗稱葡萄胎),於一萬一千劫生處得目盲身。遭受如此惡報眾生的諸父母悲歎著說,我所孕子虛受勤苦九月護胎,飢渴寒熱諸苦具受,而不能生子得力報恩。一切勇菩薩應知,如是謗法眾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於各道臨命終時又為憂惱箭射般苦痛而去。而口善語者以如此善根因緣,於二十五劫中生北俱盧洲四王天中受諸樂,於二十五劫中生三十三天受諸天樂。從三十三天命終時,再生北俱盧洲四王天中,不入母胎而目能見百千安樂世界,見一切國土諸佛,不移本處成就修行道業。一切勇菩薩應知,如此法門有大神力,能使聞法人發清淨信心,不生邊地得受具足清淨戒。還有眾生這樣問,如來晝夜化度諸眾生,而眾生界猶不能盡呢?無量眾生願成就於佛道,無量眾生也願生於天上享樂,無量眾生也願入般涅槃境界,而是什麼因緣,使眾生界不盡呢?

郁單越國,為四王天之一,居於須彌山北,天下其土正方,人面方像,其貌少壯,如閻浮提二十許人。據《阿毗曇論》云:「北洲人不索女、不迎妻、不買不賣。若男子欲娶女時,諦瞻彼女;若女欲羨男時,亦須諦視男子;若不見視,餘女報言,是人看汝,即為夫妻;男不見女看,餘男報言,是女看汝,亦為夫妻;若自相見,便即相隨,共往別處;若多欲者,一生之中,數唯至五;其中品者或四三,亦有修行至死無慾。」

眾生各自相互議論時,口出善言與惡語,命終後報應如此懸殊,其根源在哪裡呢?其根源在於有無善根;有善根者,菩提苗繼續生長莖葉花果,按季節管護可得收穫;故得善報,又得成道業。無善根者,為善根斷滅,其苗豈有不枯萎之理,枯萎之苗根豈不成為垃圾腐物等;故得惡報,業習 輪迴苦受。所謂的惡語,不就是一些人的平常話嗎!一些人的平常話不平常,反映出對佛法的認知觀念;既慳貪不善,又毀滅善根;既自不善,又影響他人不善;既自業習 輪迴,又於惡道徒增怨恨愁惱等。

地獄畜生餓鬼各道臨命終時,又為憂惱箭射般苦痛而去;人道恐懼死亡,死亡有千般苦痛於身,又有千般煩惱於心,還有茫茫冥路不知何方等。地獄畜生餓鬼各道眾生臨命終時,恐懼死亡甚於人道百倍,心憂惱出離無期,身似箭射般苦痛;如殺豬般嚎叫,又如勒狗般掙扎,還如斷線風箏般無奈。佛教即便如此反覆提醒,一些人因受根塵所障,受維次空間所限,不得眼見故而不能相信,妄為而不知畏懼,僥倖而不加醒悟;反而譏笑醒悟提醒的人為愚昧,毀辱善良能捨不貪的人為無能,欺凌勤奮勞作老實的人為牛馬,最後因果只能自受。

所修淨行與六度彼岸相應, 為行菩薩道人所修;即舍內外財濟危難救人得無畏為佈施,慈悲不損眾生身心利益而怨恨為忍辱,能滅煩惱化熱毒於無形為持戒,勤勇耕耘不疲又不問收穫為精進,一切法無所依著能證解脫為禪定,所有過失皆捨離能自調伏為般若。

【時諸外道婆羅門等作如是語。我當問難沙門瞿曇如是之義。爾時有九十四億諸外道婆羅門等。來詣王捨城。爾時世尊熙然微笑。爾時彌帝隸菩提薩埵(彌帝隸者魏雲慈也)。從座而起頂禮佛足。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如來微笑。若無因緣。如來終不現稀有事。願世尊說。何故現笑。佛告彌帝隸菩提薩埵。善男子。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彌帝隸。今日王捨城必有大眾集會。彌帝隸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何眾集會。為天龍夜叉若人非人。佛告彌帝隸菩提薩埵。善男子。此諸天龍夜叉等悉來集會。複有八萬四千諸婆羅門。九千億諸尼乾子。來欲談論。我悉降伏諸婆羅門為其說法。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九千億尼揵陀。皆得須驢多波帝(魏言逆流)。萬八千億龍王悉來集會。聞我說法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六萬億淨居天子亦來集會。複有三萬億惡魔及其眷屬亦來集會。有萬二千阿修羅王悉來集會。五百大王及諸眷屬悉來集會聽我說法。既聞法已。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彌帝隸菩提薩埵。從坐而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即沒不現。】

這時,諸外道與婆羅門等眾生,相互議論這樣說,我等應當問難於這位出家人悉達多喬達摩,所說教法有何意義?同時有九十四億諸外道婆羅門等眾,來詣王捨城中。當時,世尊於說法道場熙然微笑。這時,彌帝隸菩薩從座而起頂禮佛足,向佛合掌請法說,世尊,是什麼因緣讓如來微笑呢?其中若無因緣,如來始終不會現稀有事,唯願世尊說一說現笑緣故。佛對彌帝隸菩薩說,慈氏你等仔細聽聞,今日王捨城必有大眾集會。彌帝隸菩薩向佛請法說,世尊,是什麼眾生集會,是天龍夜叉若人非人等嗎?佛告彌帝隸菩薩說,慈氏你等應知,如此諸天龍夜叉等眾生皆來集會,還有八萬四千諸婆羅門,九千億諸尼干子眾生等,同來道場欲談論法義,我將為其說法能盡降伏,使之皆發菩提心;其中,九千億尼揵子,皆得須驢多波帝(逆生死流,為一果阿羅漢)。一萬八千億龍王皆來集會,聞我說法皆發菩提心。還有,六萬億淨居天子,三萬億惡魔及其眷屬,一萬二千阿修羅王,五百大王及諸眷屬,皆來集會聽我說法,即聽聞法後,皆能發菩提心。這時彌帝隸菩薩,從座而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即隱沒不現。

大集會,為具足善根有緣眾生,聞佛說法大集會;佛所說正法法門,為勸發菩提心。以此法義,為本經經名;即《大集會正法經》。勸發菩提心,為一切大乘法行入總門,故本經為正法法門。

彌勒菩薩是何緣故,於道場中隱沒不現呢?於《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普賢菩薩於道場中隱沒不現,聞法大眾不得見聞。若道場中聞法大眾欲見聞普賢菩薩,須專心淨念南無大行普賢菩薩名號,與其結善法因緣,才能得以見聞普賢菩薩形像。據此法理,聞法大眾不得見聞彌勒菩薩,是有善根無因緣,須專心淨念「南無彌勒菩薩」名號,才能與未來佛結善法因緣。

問難,為責問而提出難題。對有智慧的人而言,問難為其助道因緣;應對問難過程,就是弘法道場;越是所問尖端難解之題,越是增長智慧的大好機緣。絕不會因有人問難,而身心表現不悅;或所問難不能解答,而感羞愧難當;只能是學而無厭,謙而求義。若對問難不能應答,還不能謙下求教,或心生不快,以言相擊者,為小乘根基;如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十地菩薩尚為有學,何況我等凡夫,怎敢得少為足、故步自封呢!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彼五百國王名字何等。】

這時,一切勇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請法說,世尊,五百國王的名字如何稱呼呢?

五百國王,從哪裡來的呢?一一國王如何有千億眷屬呢?在《大般涅槃經》與《妙法蓮華經》等典籍中,佛說法時,在道場都有移換國土與來集眾生的景象。但是,根據佛說法對像善根不同,移換國土與來集眾生的範圍有所不同;有時是十方佛國土與十法界因緣眾生,有時是娑婆世界內十方佛國土與因緣眾生,有時是娑婆世界內的中千或小千世界十方佛國土與因緣眾生。本經來集國王與眷屬眾生,隨順本世界來集國王與眷屬眾生,國數與人數又多於本世界很多倍,又不給本世界及人民增添任何麻煩事。這是諸佛境界,人用思維無法想像,人的實際能力無法做到,而又真實玄妙的存在於世間,讓本世界的人見聞覺知這種存在。現代人無緣值佛住世,不能實見這種存在,只能於經典中聞知這種存在,卻可通過修行證悟,達到覺知這種存在的空間。

【佛告一切勇。諦聽善男子。一名歡喜王。二名善歡喜王。三名憂波難陀王。四名勝踴王。五名梵將軍王。六名梵響王。七名善見王。八名善歡喜王。九名歡喜將軍王。十名歡喜正王。十一名頻婆娑羅王。十二名波斯那王。十三名增長王。如是等有五百大王。一一大王有千億眷屬。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唯除增長王。從於東方有三萬億菩提薩埵俱來集會。從於南方有五萬億菩提薩埵俱來集會。從於西方有六萬億菩提薩埵俱來集會。從於北方有八萬億菩提薩埵俱來集會。從於下方有九萬億菩提薩埵俱來集會。從於上方有百千億菩提薩埵俱來集會。彼諸菩提薩埵悉住十地。一切皆詣王捨大城至如來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爾時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善男子。汝詣十方諸佛世界。告諸菩提薩埵。今日如來於王捨城演說大法。汝等十方菩提薩埵。合掌恭敬。汝於須臾速還。及此眾會聽法。】

佛對一切勇菩薩說,你等應仔細聽聞,來集的五百國王,名字分別是一名歡喜王,二名善歡喜王,三名憂波難陀王(重歡喜),四名勝踴王,五名梵將軍王,六名梵響王,七名善見王,八名善歡喜王,九名歡喜將軍王,十名歡喜正王,十一名頻婆娑羅王(是佛陀時代摩竭陀國的國王),十二名波斯那王(是中印度憍薩羅國國王),十三名增長王等五百大王;一一大王有千億眷屬,皆發菩提心;但是,唯有增長王除外。這時,又從東方有三萬億菩薩、南方有五萬億菩薩、西方有六萬億菩薩、北方有八萬億菩薩、下方有九萬億菩薩、上方有百千億菩薩,皆詣王捨大城,俱來集會至如來所住道場。他方世界來集的諸菩薩皆住十地,於無上菩提道得不退轉。這時,佛對一切勇菩薩說,你可詣十方諸佛世界,通告諸菩薩,今日如來於王捨城演說大乘法,你等十方菩薩應合掌恭敬來集聞受。一切勇菩薩你速去速還,不要耽誤此眾會聽法。

十三名國王代表中,有從十方世界所來,也有本土世界來集;本土世界國王代表的各千億眷屬,應理解為十方世界中相似種族,具聞法因緣善根的人共集一處。

發菩提心者,唯有增長國王除外;應理解為聞法眾生中,有曾發菩提心的善根,但也有未發菩提心的人,只具聞法因緣,不具菩提善根,善根尚須受教增長。現在聞法眾生中,仍然存有如此狀況;恐怕那時存有如此狀況的是少數,現在存有如此狀況的是多數。若不能真正實際的認知自我,從語言上說菩提心,在文字上發菩提心;而身修上不見菩提心的影子,於心行上沒有菩提心的樣子,成為頭重腳輕的怪人,如牆頭蘆葦長不高、根細淺、易倒伏。但是,增長國王還可能是菩薩示現,早已發菩提心,故而除外。

一切勇菩薩詣十方諸佛世界,通告諸菩薩俱來聞法;應理解為實則十方諸佛世界的菩薩,不須如此通告也能悉知王捨城演說大乘法,從而俱來集會至如來所住道場。然而,為什麼佛讓一切勇菩薩如此行作呢?即佛說法有時用語言教化大眾,有時用行為教化大眾。這裡,屬於用語言與行為結合教化大眾,語言為引導,行為為真實,顯示佛功德威力在十方諸佛世界與諸菩薩心中,又顯示由發菩提心而成就菩薩道果的自在智慧;用一切勇菩薩的自在神通力,激勵聞法大眾皆發菩提心,堅固所行菩薩道,折伏一切外道心、凡夫心、邪見心等。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從座而起頂禮佛足。繞佛三匝忽然不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到十方國。告諸菩提薩埵言曰。今日如來於王捨城演說大法。汝等今者應贊善哉。令汝永得安樂利益。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到十方國供養諸佛。告諸菩提薩埵。言已還歸此土。譬如壯士屈申臂頃。至王捨城住如來前。】

這時,一切勇菩薩從座而起,頂禮佛足,繞佛三匝,忽然身去,即到十方諸佛國土,通告諸菩薩說,今日如來於王捨城演說大乘法,你等今者應讚歎善哉,可永得安樂利益;一切勇菩薩同時供養諸佛。通告後即還歸此土,至王捨城住如來前,如壯士屈伸手臂之間。

諸菩薩至佛道場,即得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 ,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回向十種功德。以此緣故,十方諸佛國土諸菩薩眾,皆願擁護道場,欣樂聞法受教。若修其他菩薩行,普賢行願十種功德很難同時俱得。對於我們人道也如此法理,哪裡有法師釋解佛經的正法道場,也同時俱得普賢行願十種功德。

【時一切婆羅門。諸外道悉已集會。天龍夜叉阿修羅人非人等皆悉集會。五百大王及其眷屬亦來集會。三萬億惡魔及諸眷屬亦來集會。爾時王捨城地大震動。時十方諸佛世界。雨栴檀末香雨天妙華。雨如來上成大華台。金剛力士執金剛杵在如來前。爾時四方有四風王。入王捨城悉吹城內糞穢土沙遠置城外。爾時十方世界雨眾香水。十方世界雨優缽羅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在虛空中化成華蓋。於虛空中有八萬四千億師子之座。七寶所成。一切座上皆有如來宣說妙法。爾時三千世界六種震動。】

這時,一切婆羅門、外道、天龍、夜叉、阿修羅、人非人等眾皆來集會,五百國王及其眷屬也來集會,三萬億惡魔及諸眷屬也來集會。此時王捨城中地皆大震動,十方諸佛世界皆雨栴檀末香、雨天妙華、雨如來上成大華台,金剛力士執金剛杵侍立在如來前。此時四方有四風王,入王捨城盡吹城內糞穢土沙遠置城外。此時十方世界雨眾香水、雨青蓮華、赤蓮華、白蓮華,在虛空中化成華蓋,並形成八萬四千億七寶師子之座,一切座上皆有如來宣說妙法。同時,三千大千世界發生動、起、湧、震、吼、擊、遍擊六種震動。

這時,一切婆羅門等眾皆來集會,還有五百國王各有千億眷屬皆來集會,表示為佛說法對像中,此時道場中有在家二眾,與出家二眾相比,而且是絕大多數,只是出場順序有先有後。在此世界中,在家二眾信受擁護佛教法興,則佛教正法興,故於佛說法對像中四眾弟子因緣具足;若無在家二眾信受擁護佛教,佛教則很快於人群中消失滅盡;故世俗世論破壞佛法。但是,應知佛教法興依此世界中眾生因緣善根,不依人的主觀意志,隨順者受益得福,修行者成就道業,違逆者天理不容,毀壞者遭禍難滅。

三萬億惡魔及諸眷屬也來集會,為魔王與魔子魔民也有信受擁護佛教者,也具聞法因緣善根。惡魔及諸眷屬,為面目兇惡的魔王與魔子魔民。魔王與魔子魔民為天魔類;天魔類分欲界、色界二種。欲界魔王,居欲界自在天王宮,以魔法(一切生滅法則)主宰欲界諸天,為欲界主;並統領魔子魔民,以魔法主宰欲界諸天魔眾;如地球上魑、魅、魍、魎、妖(蛇、狐、黃等仙類)、怪、精、靈等,為魔眾,受天魔以魔法控制,擾害修清淨行的人,也為對修行人的魔考。色界魔王,居色界大自在天王宮,以魔法主宰三界諸天,為三界主;並統領魔子魔民,以魔法主宰三界諸天魔眾;如修行人得入一禪天境界時,欲界魔王魔法不起作用,由色界魔王魔子魔民,以魔法擾害修清淨行的人,也為對修行人進入色界諸天的魔考;故阿羅漢、辟支佛均須破魔,十地(不含十地)以下菩薩入世示現眾生受色界魔王以魔法所攝,即魔王所施諸障道法。在世間法中,魔法自在之樂,為有為身體欲樂與精神享受,還有無常爭鬥中怨敵慘痛敗滅而慶興;佛法自在之樂,為無為身體禪樂與心中法喜,還有境界中慧命身常樂我淨之不壞。魔法無出世間自在之樂,故為生滅無常法則;佛法有出世間自在之樂,故為無來無去常住不壞法則。

金剛力士,金剛,為金中之剛;表示伏魔眾、斷煩惱、堅利智的法器。力士,為執金剛,又稱為金剛密跡、密跡金剛、密跡力士、秘密主;是手持金剛杵護法神的總頭目,也為佛護法執金剛神。以無比威猛力降伏一切外道、魔類為無畏,以堅不可摧又摧毀一切魔法為常勝,以行菩薩道為根基,為十地含十地以上菩薩示現。

【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於王捨城現稀有事。】

這時,一切勇菩薩向佛請法說,世尊,是什麼緣故於王捨城中現如此稀有事呢?

王捨城中景像一新,污穢盡除,佈滿鮮花,設置寶座等,為現如此稀有事。即從法相上隨順世間法,改變身心所居環境,增加快意新奇感受,營造道場清淨氛圍等;又從法理上寓含深廣大義,大乘法與十方諸佛一體同性,正法道場與十方世界同等莊嚴,諸菩薩出世間自在智慧殊勝無染等。比照之下,突顯喜外道法人,根基淺薄,智慧不足,德不究竟等。這裡,仍為佛用行為以改變環境在說大乘法;名為改變外部環境,實為置換心裡環境。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善男子。汝今善聽。譬如有人吾我自高家居貧窮日至王門。既到王門自高直入。時守門者尋捉打縛。王聞有人直入王門。王作是念。此人直入必欲相害。時王嗔恚敕諸臣言。汝將此人斷其命根。並其父母兄弟姊妹。其人眷屬皆悉憂愁悲泣啼哭。如來說法亦複如是。吾我自高喻諸凡夫。得見佛身耳聞說法。自生高慢說種種語。住吾我地自不聽受亦不說法。若人說法一偈一喻亦不聽受。作如是言。如此之法我已先知。何以故。住我慢地。或恃多聞自從放逸。與愚癡人共住不聞正法。自以多聞放逸不如法說。自作手筆而自說之。一切世人欺誑自身。作如是言。有財施我我是福田。彼愚癡人自誑其身。亦誑世間。食他信施不能消故。命欲終時生大恐怖。諸人告言。汝足伎術何不自救。答言。今日伎術不能自救憂悲苦惱。眾人語言為一人故。父母兄弟親裡眷屬無事誅戮。眾生如是近惡知識。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如是如是。諸婆羅門諸尼揵子。我今告汝汝莫放逸。譬如鳥子未生羽翼。不能高翔飛於虛空。汝等如是無有神力。不能飛至涅槃之界。所以者何。汝所行法非畢竟道終歸破壞。汝等臨終自生悔心。我等虛受如是身命。修行不得天樂。不受人樂。不得涅槃。我等此身便為虛過。我當生何道。受何等身。爾時世尊。告諸婆羅門尼干子諸外道言。閻浮提中滿中珍寶。汝等莫失所望。於佛法寶中莫作異學。汝等所疑悉問如來。佛當為汝分別說之。爾時一切婆羅門尼干子等。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禮佛。白佛言。世尊。如來晝夜多度生死眾生。眾生界不減不增。世尊何因緣故。眾生等而是生滅。】

佛對一切勇菩薩說,你等今日好好聽聞,佛於王捨城中現如此稀有事,為教化一切婆羅門、尼干子(同尼犍子)等外道眾生。外道眾生如有人自我為是,自命清高,而家居貧窮,於一日至國王府門,既旁若無人而自乘高興直入。此時守護府門衛士阻攔無效,便追捕捉拿捆綁,國王聞有人直闖擅入府門,心想此人必懷惡意前來欲加相害,便怒氣憤恨的下令諸臣屬說,你等立即將此人斬首處死,其人父母兄弟姊妹等眷屬獲悉消息後,皆憂愁悲泣無奈啼哭。如來說法也是這樣,自我為是自命清高的諸凡夫,得見佛身莊嚴,耳聞說法通達,便自生高慢的說種種語句,住自我貧窮地而不再聽聞信受佛所說法,自我還什麼都不是也不能說法。就這樣的人,若聞有人說法,連一偈語一比喻也不能聽聞信受;還說什麼,就他所說如此之法,我早已先知;其中緣故,是這樣的人住貢高我慢地,或自恃多聞而自縱放逸,與愚癡人共住而沒聽聞過正法,才不如法的說三道四,還舞文弄墨大肆渲染,一切世人都自身受欺誑,有財物送給我,我才是眾人福田! 這樣的人自誑其身, 也欺誑世間眾人。這樣的人騙取他人資財、食物、信任而不能消化,故使臨身命終時,身心生大恐怖。眾人質問說,你具足才能法術,為何不能自救呢?這樣的人回答說,今日我所有才能法術不能自救,深感憂悲苦惱;眾人言行皆為我一人的緣故,連累父母兄弟親裡眷屬無事遭受誅戮。世間眾生也這樣親近惡知識,身命終時墮於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中。諸婆羅門、尼揵子等外道,我今日忠告你等不要放逸,你等如鳥所孵雛子未生羽翼,不能高翔飛於虛空;你等如此無有神力,不能飛至涅槃之界。因為什麼呢?你等所行法不能達至究竟之道,終歸中途被魔蘊業習 破壞掉。你等臨終自生懺悔心,哀歎我等虛受如是身命,修行不得天樂、不受人樂、不證涅槃;哀歎我等此身便為虛過,後世之我當生何道,當受何身。這時,佛對諸婆羅門、尼干子等外道說,本世界滿中奇珍異寶,你等不要大失所望,可入於佛法寶藏中,先莫作異端學說。今日你等所疑盡可問如來,佛當為你等分別解說。此時一切婆羅門、尼干子等外道,從座起立而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禮佛,並向佛請法說,世尊,如來晝夜精勤化度無量處於生死海中的眾生,為什麼眾生界不減不增呢?世尊,又是什麼因緣,使眾生等處於如是生滅法中呢?

外道眾生也來集會,為信受外道法人中也有信受擁護佛教者,也具聞法因緣善根;還可理解為依法教化信受外道法人,轉換心態,增長智慧,共同信受擁護佛教。

異端學說,為外道法中,有人借用佛教名詞,或披上各種宗教外衣,自創教法,自立學說;義理又與佛教不符,又與宗教有異,倡導極端言論行為,成為邪教邪法,危害世人身心健康,破壞佛教與各種宗教和諧關係,於人於己皆無利益。

在這一段經文中,佛用比喻明法義理;即用諸外道或不能信仰佛教的人,不知法藏性海深廣,僅憑世智聰明或以文字相意,便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架式,橫行無忌品評一切,最終因果欺人害己。在現代的四眾弟子中,有沒有讀了幾本佛經,或聽了幾本講法牒子,自我未修證悟,還什麼都不是,也不能為人說法解惑等;但卻不能聽聞有人解經講法,連一首偈語或一個比喻,也不能聽聞信受;於此人人心中有數,我不做評論。只講一件發生在三年前,被公眾媒體曝光的腐敗桉,於湖南省婁底市一座寺院的一位住持,貪腐或挪用寺院巨款,與二位女子有染並各生育子女等;除其本人遭受王難外,還使四眾清淨弟子蒙羞,嚴重損壞了僧相莊嚴形像。這樣的人,不但不能消化眾生供養財物所帶來的血淚債,還轉增個人身心罪惡怨仇,用墮入地獄的代價從反面敲響了應淨行戒儀的警鐘。如此依法舉戒,只為法藥施教;治病目的救人,不是亂說是非。自覺遵教護法,護己同護他人;保持一片寧靜,大眾共同獲益。

有財物送給我,而不能消化世間眾人資財、食物、信任中,帶有的殺盜婬妄酒等業習 罪惡,將得一還萬報,在三惡道中除苦受外,還須以身命為財償清本息。特別是修行人,若受人供養而不修道,不能轉愚成智卸掉業債,也須以身命為財償清本息,披毛戴角還。

眾生界為什麼不減不增,眾生又是什麼因緣處於生滅法中;現代有的人也經常如此發問。如此發問,既是正常的不解佛教法義,又是對佛教法義的見思二惑。不解,由身心對佛教法義,不聞、不信、不受、不行、不證等所障礙,有疑無法得解。見思二惑,由身所見法相不解,入心邪思紛亂成惑。眾生界,為十法界。其中六法界眾生由業習 感召自然法與因緣法,根塵識入成界限,為六道輪迴;四法界眾生由功德不離自然法與因緣法,又超自然法與因緣法,為四聖道。六道眾生業習 無盡,故眾生界無盡。然而,眾生界非眾生界,由諸佛願力與眾生業習 和合而安立法界;所化度眾生從法性上認知時,只是此岸與彼岸關係,故不減不增。眾生業習 染著無明,由因落緣於自然法與因緣法和合,故處於生滅法中。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大誓莊嚴為然法炬欲問大事。白佛言。世尊。當來世無小眾生。無老眾生作生滅者。】

這時,藥上菩薩大誓莊嚴,欲為大眾然起正法智炬,向佛請教大事因緣,便恭敬的向佛請法說,世尊,當於未來世生滅者中,是無小眾生還是無老眾生呢?

藥上菩薩用向佛請教大事因緣的方便智慧,巧妙的轉移了諸外道所問。藥上菩薩為何如此行作呢?是因為藥上菩薩觀諸外道因緣,知其根基,故將所問太大太遠的題目,拉回現實道場,具體須明瞭的根本重要題目上來;如一小孩兒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呀?我是怎麼來的呀?身邊的阿姨用其他話題,將小孩兒所問岔開;因媽媽無法詳細回答,只能權宜回答;故媽媽無論如何回答,小孩兒聽了,由於年齡與智慧的限制,還是似明白而又真不明白。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是因對佛教法藏朦朧知;如在前一段時間,各種大眾媒體上說,有一假僧人騙錢騙色,連續騙殺幾名與之私通的女人,說明廣大信眾對佛教戒律常識的無知,佛教戒律常識中有僧尼與人私通者,為佛教戒律所不許,若言行輕佻都為犯戒,若有犯戒僧尼及私通者,皆為犯邪婬戒、破和合僧戒,將墮入大無間地獄,經劫苦受果報。對於弘法者而言,在弘傳法義的同時,也注重釋解戒理;既防止有僧尼犯戒,又防止假僧尼胡 為,還防止信眾上當。

【佛告藥上。眾生有老作小。如是生滅。善男子。如人沐發。著新衣服。從捨而出。餘人語言。善沐頭髮著新淨衣。又如有人洗沐頭髮著故洗衣。善沐頭髮衣服非妙。如是如是。藥上。眾生老者於閻浮提以為非妙。少者雖妙現有生滅。】

佛對藥上菩薩說,你等應知,六道眾生中,有老眾生化作為小眾生而處於生死;如有人洗沐頭髮,又著新衣服,從舍宅而出。他人有說,這個人善於洗沐頭髮,換著新淨衣服。又如有人洗沐頭髮,換著舊洗衣服。無論如何善洗沐頭髮換著衣服,由主人未變,對主人仍然不是妙事。六道眾生處於生滅法中,就是這樣!就是這樣!藥上菩薩應知,於本世界老眾生處於生死都以為不妙,而少眾生雖不經常沐發更衣,卻於本道自現有生有滅。

老眾生,為長期往來於餓鬼畜生地獄之中的眾生。六道眾生命識,若不能脫離生滅法則控制,無論如何沐發、化妝、換新衣、著舊服,仍然屬於改頭型、換面孔、變膚色、現皮毛而已。然而,老眾生雖處於生死輪迴都以為不妙,而少眾生雖享受諸天妙樂,卻也未逃離三界火宅生滅法。一切三界天道眾生,當定力消失後,神識都將先墮入地獄,再從地獄超生進入輪迴。

【爾時一切婆羅門諸外道尼乾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老。何者為小。佛告諸外道。所言老者。數數往來餓鬼畜生地獄之中受苦無厭。爾時一切諸婆羅門天龍大王白佛言。世尊。我等更不能受生死苦惱。彼諸尼干作如是言無小眾生。】

這時,一切婆羅門、尼干子等外道,向佛請法說,世尊,何道為老眾生,何道為小眾生呢?佛對諸外道說,所謂老者,為數數往來於餓鬼畜生地獄之中受苦無厭的眾生。此時一切婆羅門、天龍、大王等向佛哀求說,世尊,我等願得出離生滅法,更不能再受生死苦惱。諸尼干子卻說,我等無小眾生。

佛為諸外道所說,為生滅法,也為因果法;屬於聲聞法,而不是大乘法。佛法唯有一乘,而在世間方便說三乘;是對不同說法對像、不同聞法根基眾生權宜而說。一乘法義理,是佛為捨離二乘法、發菩提心的眾生而說出世間實相法。而諸外道屬小乘根基,先以二乘法權宜相教,知六道輪迴苦而求逃離生滅法,修證聲聞緣覺道果入世間涅槃,再開權顯實說大乘法,勸發菩提心,至脫離生死苦海的彼岸。有人弘法時,不分聞法對象,也不觀眾生根基,用一味大乘法義理以實代權,以遠替近,以念佛往生代表一切,所收效果不佳,反而使聞法眾生疑惑叢生,爭論紛起,不能從當下實實在在的依法禪行、持戒護心,依次第脫離生死苦海。這麼講不是批評誰,或責難誰,只是相互提醒,注意三乘法方便妙用,收得更好弘法效應。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觀此眾生如是難度。】

這時,藥上菩薩向佛請法說,世尊,我觀如此眾生怎麼這樣難度呢?

藥上菩薩從諸尼干子對待佛說法態度上觀知,諸外道眾生難度。哲學上有一句話,在真理與謬誤上,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無知之人在對待真理態度上,沒有謬誤偏見產生的對立、排斥、輕慢等態度,身心尚無產生反方向作用力,比較容易接受真理;而偏見之人與此相反,從態度上不願接受與自謬誤相反的真理,在身心反方向力作用下,如南轅北轍,更不容易接受真理。諸外道眾生,由於心外求法形成的邪知見在作怪,當來問難,當下受呵,當然不伏;與諸婆羅門、天龍、大王等相比較,更難以接受佛法教化,這就是諸外道眾生難度的另一面。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如來今日分別解說。汝善諦聽。有九萬四千億新學眾生。在如來前不禮如來。亦不問訊。】

佛對藥上菩薩說,如來今日分別解說,你等應好好聽聞,於今日道場中有九萬四千億新學眾生,在佛前不知禮敬如來,也不懂合掌問安。

佛教禮儀,是在佛與信眾及信眾間人際交往中形成,是以建立和合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軌範,既為大眾所認同,又為共同所遵守。在佛與信眾及信眾間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達的律己敬人的過程,從個人素質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素質的外在表現;從交 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展示、一種交 際方式或交 際溝通的方法技巧,是以友好尊重的習慣做法。新學眾生不知禮敬如來,既為無知,又為失儀。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此諸眾生不禮如來。亦不問訊請決所疑。】

這時,藥上菩薩向佛請法說,世尊,諸眾生是因為什麼緣故,如此不知禮敬如來,也不懂問安與請法決疑呢?

諸新學眾生失儀,在大眾眼裡是一群缺乏教養、素質低劣、迷失志向的人;這樣的人,所言所行使人見則生疑,失去標準信任。可見佛教禮儀在人心目中的位置,有多麼重要。若是普通人,被人指為不懂禮貌,等於無知,形像受到莫大侮辱。修行人在做人與做事中,時處應保持儀軌莊嚴、謙下和善、禮讓於人等威儀,使世人見則起敬,見則生喜,見則友善,為交 流知見與弘法利生等打下良好基礎,往往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善男子。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若作是說無小眾生。如是之人是小眾生。彼人問言。我等諸人是小眾生。世尊。我等是小眾生。佛言。如是如是。汝等是小眾生。以不能知自身量故。爾時九萬四千億新學眾生。皆得十地住於虛空。】

佛對藥上菩薩說,你等應好好聽聞,於今日道場中,若要明確指出誰是小眾生,如是九萬四千億新學眾生是小眾生。諸新學眾生向佛請法說,我等諸人是小眾生嗎?世尊,我等諸人是小眾生嗎?佛回答說,正是如此!正是如此!你等諸新學眾生是小眾生;其中緣故,是不能自知身量輕重,既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又不能正確對待他人,嚴重缺乏自知之明。此時九萬四千億新學眾生,聞佛教誨,深心領受,障除智生,皆得菩薩十地品位而住於虛空。

諸新學眾生為何速得菩薩十地品位,其中緣故,是往昔與佛因地行菩薩道時結善因緣,受其教化增長善根,早已證得十地菩薩品位,今來眾會示現有學眾生身。菩薩所示現眾生身,有身障、智障,故所表現失儀,不能自知身量輕重;聞佛開示,自生懺悔,諸障即除,智慧生起,恢復十地菩薩自在境界。在四眾弟子中,若有人遇師如此呵責,有多少人能做到深心領受,不僅能自生懺悔,還能心喜榮獲至寶,身心無始所負業習 障山,被師幾句法語移走化為烏有。能如此行作實有智慧的人,實在是太少了。相傳有的寺廟,住持師對弟子所行不如法事好言相勸幾句,弟子不但不能信受,反而大打出手,惡語相加,然後一走了知。在家弟子中,更是常見不鮮,名為向師請法,實則探摸底細,察言觀色心機,賊心學佛盜法;師若稍加點破,輕則不對根基,中則言譏爭辯,重則毀辱怨恨等。世人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而誰也不願說,初始千里馬難調難伏,伯樂也不好當啊!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此諸眾生快得善利得盡生死。世尊。此諸眾生離於生死得住十地。爾時一切婆羅門諸外道尼乾子。諸龍國王惡魔眷屬。來到佛所。白佛言。世尊。我等詣佛聽此法門。願我等輩皆得如來妙色之身形色像貌。願如如來應正遍知。】

這時,藥上菩薩向佛請法說,世尊,諸新學眾生為什麼如此快速獲得善利得盡生死呢?世尊,諸新學眾生為什麼如此快速得離生死得住菩薩十地品位呢?此時諸婆羅門、尼干子、龍王、國王、惡魔與其眷屬等,皆來到佛前禮拜並請法說,世尊,我等來到佛所住道場,聽聞如此法門,願我等無智之輩皆能證得如來妙色身形像容貌,願具足如來十種名號功德。

值佛住世,聞佛說法,若是菩薩所示現眾生身,可快速去除身障、智障,智慧生起;若是有因緣善根的眾生能發菩提心,可快速去除身障、智障、業障,獲得善利得盡生死,得離生死得住菩薩品位。現代若是有因緣善根的眾生,能入正法道場聽聞佛法,十方諸佛菩薩都親臨擁護,護念加持發菩提心的正念之人,可同樣快速去除身障、智障、業障,獲得善利得盡生死,得離生死得住菩薩品位。對如此講法請勿生疑,應堅信果真能如此,千真萬確能如此神奇;只是一些人用肉眼觀、思維想、差別心,百障門開,無法觀知證悟罷了。於正法道場聽聞佛法,即生獲得善利得盡生死的人大有存在,只是眾生末法於心,身以末法修行,無法與之明說實相,恐生謗毀增新罪業,故而隱實說權,隨緣方便,甚至故賣破綻,裝愚顯拙等。東奔西走日夜忙,身心漏斗各處裝;得灌一斤失九兩,怪他不掂己重量。七個不服八不忿,錯失因緣破天荒;諸佛慈悲勤護念,可惜無法靠近前。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汝等來詣佛所聽此法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汝等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如來說此語已。諸外道尼乾子等。皆得無生法忍住於十地。時諸菩提薩埵以自神通。踴在空中高七多羅。於虛空中化成七寶台奉施如來。在於虛空中作種種神通而自變化。爾時諸天於虛空中當如來上雨眾妙花。念佛如來於其自身起佛身想。無量百千諸天子以華散佛作如是言。得大利益。沙門瞿曇真是世間大良福田。具足三昧自在之力。如是等眾生漸具方便。說一善語得離生死。】

佛對藥上菩薩說,正是如此!正是如此!諸大眾你等來到佛所住道場,聽聞如此法門,已發菩提心,不久當得成佛。此時佛說此語後,諸外道尼干子等大眾,皆得無生法忍,住於菩薩十地品位。這時諸菩薩以自在神通力,踴躍在虛空中二百多米高;於虛空中化成七寶台奉施如來,並作種種神通自在變化。同時諸天子於虛空中,當著如來所坐上空,雨眾妙花供養佛,念佛如來名號,於其自身起佛身清淨想;無量百千諸天子,邊以華散佛邊這樣說,我等今日獲得大善利益,這位出家人悉達多喬達摩,真是世間大良福田,具足三昧自在神力,就像我等眾生這樣,漸次具足方便,說一善語則得離生死苦海。

諸婆羅門、尼干子、龍王、國王、惡魔與其眷屬等,聞佛說法皆得無生法忍,住於菩薩十地品位;顯示皆為菩薩所示現眾生身,皆是往昔所具因緣、所修善根,以身口意演繹佛法化度眾生的過程;即由說一句善語,與因地菩薩行人結善因緣,受教化培植善根增益德本,再為第二導師演繹佛法。

無生法忍,修行人證悟一切法不生不滅,身心安住出世實相,於世間能忍諸法,於所行菩薩道不動不退。修行人若遇悲歡、離合、榮辱、得失時,身心不動情、持常態、用理智、耐得住;修行人若遇苦難、傷痛、絕望、驚恐時,身心不退初願、護戒法體、生智轉境、禪行念佛;才是得無生法忍的表現;如幾位出家人,在一起交 流知見,暢談各自出家因緣經歷,當說到生死攸關時,大家有時歡聲笑語,有時又痛哭流涕;只有一位出家人無動於衷,幾位同修認為太過冷血。事後有人問及為何毫無表情,這位出家人只澹言一句,法本如是。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諸天子。何因緣故作如是語。現諸神通善贊如來。】

這時,藥上菩薩從座位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請法說,世尊,如此諸天子是什麼緣故這麼說,又現諸神通善於讚歎如來功德呢?

善於請法是智慧,方便請法為隨緣。藥上菩薩隨順因緣,又善於向佛請法,功德無量。而有的人,在日常交 談中,也會提出一些奇特問題,如你們信佛人,假如佛與父母同時跌倒在地,先扶起誰呢?很多人圍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二種觀點各執一詞,各有道理,很難統一;其一是先將佛扶起,理由是佛恩勝於父母恩。其二是先將父母扶起,理由是佛慈悲教化眾生孝順父母。有人讓我二選其一,我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理由是人若不能將孝順父母放在首位,其他難以真常,近恩若不能報,何談報遠恩。同時,佛法在世間,若信佛人不能隨順世間法,將孝順父母放在首位,世人要誤解為信佛人不能孝順父母。這時,又有人辯稱,若按你所說,現在世中一些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都不應出家為僧了!若出家為僧則不能孝順父母,若孝順父母則不能出家為僧。對於這種觀點,我認為與上述所問是二回事,在家修學佛法是因緣,出家修學佛法是依因緣;在家孝順父母為行小孝,出家孝順父母為行大孝。大孝,為孝順一切眾生的父母及報答七世父母之 恩。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彼諸菩薩不讚歎我。自讚其身。以其自身坐法王位。以其自身坐於法座。以其自身放法光明。諸佛所護。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覺說法。】

佛對藥上菩薩說,你等應知,諸菩薩不僅是讚歎佛,更是在自我讚歎其身,以其自身得坐法王位、得坐於法座、放正法光明,為十方諸佛所護持,成於佛道而正覺說法。

以其自身得坐法王位,為諸聞法大眾快速得離生死得住菩薩十地品位,得道中最勝,得諸法自在。佛安立法門為教主,於法界自在化度眾生,隨心所願皆令得道,故尊超眾聖稱法王。《妙法蓮華經》中雲,「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安隱眾生,故現於世。」此外,菩薩也稱法王;如《大寶積經》中雲,「菩薩有四事名曰法王。何謂為四?一曰不捨道心;二曰亦復勸化他人發意;三曰以諸德本勸助道心,所可聞者意廣無極;四曰一切釋梵及四天王,其諸聲聞並緣覺地,至於無極無壞,弘廣無窮之業。」

以其自身得坐於法座,為諸菩薩於清淨地設置床 座,內外俱淨,常樂隨問說法,身心安穩處於法座。佛於法會上說法放光或加趺入三昧時,所坐座位稱為法座,也稱七寶座。佛與菩薩所坐法座名稱相同,法義有別;在於菩薩法座是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得十方諸佛所護念加持。

以其自身放正法光明,為諸菩薩隨其身心所受、所思、所觸、所觀諸法,得究竟義,不忘念佛念法等十念功德,稱正法光明。

正覺說法,為諸菩薩於一念間證悟諸法實智;即正解、等覺、等正覺、正等正覺、正等覺、正盡覺。依此證悟諸法實智,觀察眾生因緣善根而說法。

諸聞法大眾,聞法受教、自懺罪業是自我功德,佛未說一字也不見世間過;供養佛、讚歎佛是自我莊嚴,佛具足功德也早已莊嚴。修行人若無自我功德,何來自我莊嚴。在世間一切眾生所行善惡,在法則作用下,皆是平等得報,自善為自因,當得自緣果;自惡為自因,當得自果報。只有個因共因與個緣共緣不同,當得個果共果與個報共報相同。故見善報時,應知種善因結善緣多麼可貴;故見惡報時,應知種惡因結惡緣多麼可懼。人在所結善惡共因緣時,有個人善惡業習 為前導,才有所結共因緣;故見善報時,應知感恩。故見惡報時,應知自恨。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大德世尊日夜常度無量眾生。然諸眾生猶不可盡。】

這時,藥上菩薩向佛請法說,世尊,大德世尊您日夜常不疲厭,化度無量眾生;為什麼諸眾生猶存而不可盡呢?

藥上菩薩如此向佛請法,是為大眾決疑,絲毫沒有問難之意,出發點完全不同,所收效應當然不同。同樣問題,不同人以不同心態所問,所收效應為什麼不同呢?由出發點不同,所到達終點完全相互背離;即出發點從責難開始,所到達終點是業習 ;出發點從決疑開始,所到達終點是功德。若出發點從責難開始,所到達終點是功德,須中途自我調整初衷,改弦更張後歸入正途;故一切善行,應從當下端正心態,自結善因法緣。

【爾時世尊告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以此義問於如來。善男子。譬如有人大富饒財。多有奴婢。多有田宅園林谷米大小麥豆稻秫胡 麻。彼於春時一切種植。至時則熟熟複收穫。各各別盛。盛已食之。至於春時種之如前。善男子。眾生本業。亦複如是。受樂報盡。複作善業。種諸善根。種善根已。增長善法。增善法已。得大歡喜。藥上。以歡喜心於百億劫樂報不失。善男子。如初發意菩提薩埵。不墮惡道。總知諸法。】

這時,佛對藥上菩薩說,很好!很好!你能以如此法義請問於如來。你等應知,如有人具大富貴,多有財寶,多有傭人,多有田宅、園林、谷米、大小麥豆、稻秫、胡 麻等。富貴人於春耕時種植一切農作物,至秋時節則農作物成熟,成熟後再收穫,各種糧食各別存貯,分別依需食用。再至春耕時節,又種植、收穫、存貯、食用如從前一樣。眾生本來業習 ,就是這樣循環往復,受樂報盡又作善業種諸善根,種善根後又增長善法,增善法後又得大歡喜。眾生以歡喜心善行不斷,於百億劫樂報不失;如初發意菩薩,善根增長而不墮惡道,總知諸法空相、無常、無我,又樂報不失。

善根漸次增長,速證菩提源於百千億劫善行,精勤不疲,受誨不厭,道心不退,自當成就。惡習 累積增加,墮於惡道緣於百千億劫惡行,習慣思維,固執我相,貪求強取,不知慚愧。

初發意菩薩,是凡夫與二乘人證入品位菩薩的必經階段,不可逾越;若有速超,皆為菩薩示現;如是法則定制,明瞭法義自知。我知道如此講法有的人不願意接受,讀了一本佛經自認是佛者有之,受了菩薩戒自認是菩薩者有之,得了一修行法門便自認能成佛者有之,念了幾天佛便自認能往生淨土者有之,都在我法二執的妄想中以因為果,只能如同望梅止渴;就是不能行入發菩提心因緣,不能證入發菩提心功德,不能成就初發意菩薩道行;其不知欲速則不達,如同畫餅充飢。當然,菩薩往來示現者除外。

墮於惡道的惡行,看似偶然,實則習慣,非常可怕,常人不覺;如人與人相爭時,有人脫口而出,滅了他!家與家相爭時,有人還是脫口而出,滅了他全家!族與族相爭時,有人還是脫口而出,滅了他全族!國與國相爭時,有人還是脫口而出,滅了他全國!若長此下去,以惡制惡何時了,以暴制暴幾時休;道德自律息爭鬥,公評法論定是非。和睦相處好鄰居,往來交 善為和平;節制貪慾避強取,共同興業求發展。這種口殺來自於心殺,從大乘法實相義等於同等殺業,遠比親手殺一至百千人業報重的多;因殺習 太重,又根深蒂固。若從聲聞法權宜義上解未造殺業,但業習 之根未除,固不能出離三界;待定力消失墮落後,再入輪迴自有因緣和合時。再從世間義上解,也應從習慣思維的定式中走出來,從狂躁情感的盲動中靜下來,從貪婪無厭的強取中停下來,從高慢霸道的極端中放下來,在平等協商中,找出解決辦法,留有迴旋餘地,戒急用忍,忍則緩之;忌暴宜善,善則雙贏。否則,惡習 累積,害人害己。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雲何初發意菩提薩埵而見夢也。】

藥上菩薩向佛請法說,世尊,為何初發意菩薩多見怖畏於夢中呢?

初發意菩薩得諸佛護念,得諸菩薩護佑,常於睡眠化入夢中,用其怖畏境界去其業習 之根,了其當受余業,防其生起退心,促其精進禪行,教其依法持戒,度其早成道業。對修行人而言,是好事,應身受業報改為夢中受,待道心堅固時善境界自然生起。對如此境界千萬不要害怕、生疑、亂想,不要放下西瓜去找芝麻,不知感恩而自傷菩提。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初發意菩提薩埵。於其夢中多見怖畏。何以故。淨一切業不可以身而受眾苦。以是罪故夢見怖畏。】

佛對藥上菩薩說,你等應知,初發意菩薩於其夢中多見怖畏;其中緣故,是於夢中淨除一切業報,使其業報幻受,而不可以身受眾苦;但以往昔所作罪業於心識中浮現,以夢見怖畏代替身受眾苦。

有的修行人,禪行密修十幾年,突然經常於睡夢中出現怖畏景象;有時夢見身處懸崖邊攀不上去而墜入山谷,有時夢見乘船漏水而驚呼,有時夢見坐車到處亂碰,有時夢見房子坍塌崩壞,有時夢見眾人執杖追殺等。連續幾年如此,心中害怕求問於我。我告訴他,這是日夜精進、發心猛烈所致。若在夢醒後不去想它,禪行時將諸相空掉,行住坐臥時以一念佛號攝持身心,保持住精進心、大願心不退,過一段時間自然改變這種狀況;同時,應特別注意持戒淨行,夢見身墜入山谷是心中偶有染念生滅,夢見乘船漏水是身有漏習 未盡,夢見坐車亂碰是身心勞累不得清靜,夢見房子坍塌是業報身體將有疾病,夢見眾人追殺是往昔業習 因緣相纏等。有的人經幾日、幾個月、幾年,時間長短根據個人因緣而定;但都是重罪輕罰,警示不要放逸、懈怠、退轉等。

【藥上白佛言。世尊。初發心菩提薩埵。夢中見何等怖。】

藥上菩薩向佛請法說,世尊,初發意菩薩於夢中,常見哪些怖畏景象呢?

受持具足戒的人,是不為人占卜相面,解夢吉凶。怎麼這裡還有解夢呢?容易引起初學人、特別是修學淨土法門人的誤解誤判。這裡的解夢與為人占卜相面、解夢吉凶,從法義法理上存在著本質區別;其一所依法理不同;一為所依佛法定觀因緣,另一為所依易理推論吉凶。其二說法對像不同;一為發菩提心的初發意菩薩,另一為世俗凡夫之人。其三釋解內含不同;一為以夢境方便化導修行除障,另一為以占卜信息避禍得福。其四各自目的不同;一為堅固道心六度萬行至彼岸,另一為占者與卜者雙方各謀利益。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善男子。其人夢見熾然火聚。彼菩提薩埵應作是念。以此火聚燒我一切煩惱。藥上。是名第一夢見怖畏。又見水流垢濁不淨。彼初發心菩提薩埵應作是念。漂我一切結縛煩惱。藥上。是名初發心菩提薩埵第二夢見大怖畏也。】

佛對藥上菩薩說,你等應知,其人夢見熾然火聚;初發意菩薩應念知,是以此智火慧聚,然燒我蘊習 中一切煩惱之薪;這是第一夢見怖畏景象。其人又見水流垢濁不淨,初發意菩薩應念知,是以此漂洗滌除我根塵中一切煩惱染結綁縛;這是第二夢見大怖畏景象。

初發意菩薩於睡夢能見各種景象,平常人於睡夢也能常見,如何認知得諸佛護念加持呢?正確區分的方法很簡單;其一為自我是否皈依過三寶得入法門受持戒律;其二為自我是否精進禪行並發過菩提心;其三為自我在說法、聞法、讀經時身感涼、熱、香氣、有力等;如有人問,語言、曲調、文字中也不見火風水香等,如此諸多吉祥感應是從哪裡來的呢?答桉只有一個,得諸佛護念,得諸菩薩護佑;否則,你聽世俗說話、歌曲與閱讀世俗文字時,試一試有無如此諸多吉祥感應。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見何怖畏。】

藥上菩薩向佛請法說,世尊,初發意菩薩於夢中,還能常見哪些怖畏景象呢?

修行人於聞法道場得諸佛護念加持為時得,初發意菩薩於夢中得諸佛護念加持為常得。時得功德為增長善根,與善知識結法緣。常得功德為善根成熟,快速證得菩薩品位。有時得才能漸證常得,時得與常得往往同時存在;二者的區別,時得為因緣,常得即善根。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於其夢中自見剃髮。藥上菩提薩埵。見已不應恐怖。何以故。應作是念。剃貪嗔癡墮六道生。善男子。如是菩提薩埵不墮地獄。不墮畜生。不墮餓鬼。不墮龍中。不墮天中。藥上。初發心菩提薩埵。唯生清淨佛國土中。佛告藥上。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有諸菩提薩埵。心願菩提。以發心故。得眾多人毀辱打罵。藥上於彼但應為其說法。菩提薩埵不應起於嗔恚之心。佛告藥上。我於無量百千億劫行諸苦行。善男子。我不為資生國土財產。為知諸法實相故。藥上。我行苦行。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聞此法。即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藥上。此法甚深。如是法門難得聞名。若得聞此法門名者。一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藥上。是人得超千劫生死。生淨佛國。善知滅道。知第一道。識第一善根。成就無比神通知無比滅。藥上。於汝意雲何。雲何名滅。】

佛對藥上菩薩說,藥上菩薩應知,初發意菩薩有的人於其夢中自見剃髮,見後不應恐怖;其中緣故,是應念剃髮為斷情絲,剃除身心貪嗔癡毒根,去掉六道輪迴所生業習 。如是初發意菩薩不再墮入地獄、畜生、餓鬼、龍趣、天道,唯獨能生清淨諸佛國土中。藥上菩薩應知,當未來世中,於佛法要滅盡的後五百歲時,多有諸菩薩往來世間示現眾生,心願護持佛法快速成就菩提。以如此發心的緣故,常得眾中多人毀辱打罵;而被毀辱打罵之人不但不生嗔恚之心,反而欣樂為其說法。藥上菩薩應知,我於無量百千億劫中,常行如此諸多苦行;但我不是為了資養生活、國土權勢、財物產業等,只為能證知諸法實相的緣故。藥上菩薩應知,我如此行苦行,不能證得菩提;而我聞此經法門,即日得成佛道。藥上菩薩應知,此經法門義理甚深,如是法門難得聞其經名。若有得聞此經法門名者,一切修行皆能證得菩提。藥上菩薩應知,得聞此經法門名者,是人得超千劫生死後,能往生清淨諸佛國土,善知寂滅為樂聖道境界,唯知證得菩提為第一道,心識常增長菩薩行第一善根,成就聖道無法比擬的神通,了知聖道無法比擬的寂滅為樂道。藥上菩薩,你是怎麼想的,什麼是法滅義呢?

滅道,不同人有不同義;若於聲聞乘為所證涅槃境界;若於菩薩則為具足智慧藏,如實知於色受想行識處,苦、集、滅、道法義,一切法無作無作者、無言說無處所、不生不起不予不取、無動轉無作用;若於佛乘則為常、樂、我、淨,真如境界。

第一道,為第一義諦,是與世間法相對應的出世間法。若於菩薩則為了知世間法,明瞭俗諦可通達出世間法一實相,知第一義諦覺法自相共相,知一切有為法虛妄詐偽誑惑世間愚夫。

第一善根,不同人有不同義;若於聲聞乘為滅道,若於菩薩則為成就佛道。

於末法時代,常得眾中多人毀辱打罵,而不生嗔恚之心,反而欣樂為其說法的人,是菩薩境界,不是初發意菩薩所能為之。初發意菩薩若遇諸惡因緣,易生退轉心;往往是依文解義頭頭是道,實行見硬就回;慈悲心常發,享樂心也常有;說法師是非而不聞義理真諦,見世間過隨意評判而不能保持淨行;長期安逸成習 ,見苦易生怨言;不能經常誦持大乘經典,僅憑己見臆斷他人知見;無明煩惱生起時,不能轉化反而胡 亂猜忌因緣;一切以我修道為中心,執著諸法空相為道;以小乘之心度大乘人之腹,不知慚愧反為得意;遇一切事時顧慮重重不能代他受過,不敢承擔責任履行義務;自認我智高明,道業成就,無人能勝。初發意菩薩若遇善知識,及時導化,開啟智慧,轉化境界,遭毀辱打罵知感助道恩,了去前世業;遇諸惡因緣知謝助緣法,值遇助道大恩人;如一位僧人上殿時,與另一位僧人一言不順則遭當眾毀辱打罵,這位僧人一笑了之;眾僧各個心感不平,不理解這位僧人的作法,指責這位僧人為什麼這樣窩囊?為什麼不還擊?我們是出家來了,不是受誰氣來了!這位僧人說,「大家的好意我領了;但是,忍辱功德是修得,不是說得」。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法處名滅。】

藥上菩薩回答說,世尊,法處為滅義。

法處滅義,為菩薩既知諸法無常、空相、無我,又知諸法無常中佛性常住、空相中佛性妙有、無我中性為真實。

【佛言藥上。何等法處。】

佛對藥上菩薩說,法處在哪裡呢?

法處,為法性無一切相,又顯一切相。無一切相,為自性本空,無自然法,無因緣法。顯一切相,為空中妙有,慧命願力,安立法界,和合因緣。

【藥上白佛言。世尊。法是法處。如世尊說。勤行精進。勤持戒。勤忍辱。是名法藏。】

藥上菩薩回答說,世尊,法是所依法門修行處;如佛所說,身心勤行精進、持戒、忍辱等,是世間菩薩道法行處,若詳盡義理則為法藏。

法,於凡夫人未證慧命身,不能通達智慧,一切皆受自然法與因緣法控制支配,不能超越根塵界限;超越界限則六根散壞,塵不入識,識入另道。於二乘人證得色界慧命身,能通達三界智慧,一切皆脫離欲界自然法與因緣法控制支配,不能超越色界根塵界限;超越界限則慧命身定力消失,識依功德力轉入他趣。於菩薩已證出世慧命身,能通達世與出世智慧,不受一切自然法與因緣法控制支配,超越根塵界限;入世則六度萬行示現諸法相,出世則十度隨緣方便供養諸佛。

【佛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佛問此義汝善解說。】

佛讚歎藥上菩薩說,很好!很好!藥上菩薩你善解佛所說法義。

善解佛所說法義,為菩薩依所證悟的通達智慧,解說佛法義理的無盡法藏,以身心示範依法持戒無量功德,弘法利生,自利利他。

本經第二卷中,有四種不可思議;其一本經正法滅五逆罪業不可思議;其二本經能化現諸佛菩薩化度眾生不可思議;其三與行菩薩道的人結善因緣受其教化增長善根不可思議;其四初發意菩薩得諸佛護念加持夢中淨業不可思議。若能以此脈絡來理解本經法義,本經義理權實立見,可助其憶念。

《僧伽吒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