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宇宙觀》

第一篇 三界二十八天

壹·前言

古德說:「無三界可出,無涅槃可入。」又說:「一念覺即超出三界,一念迷即墮入輪迴。」

「三界」,是迷妄的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分的三個階級,分別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共有二十八天,稱「三界二十八天」。三界的果報雖然各有優劣、苦樂等差別,但是都屬於迷界,難脫生死輪迴之苦,因此為聖者所厭棄。

《法華經·譬喻品》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化城喻品〉說:「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意思是勸三界諸有情莫以三界為安,當勤求解脫。因為三界迷苦的領域有如大海的無邊無際,因此三界又稱苦界、苦海。一般常說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便是勸人出離三界,勤求解脫涅槃之樂。

貳·三界

三界指眾生所居住的欲界、色界、無色界。

一、欲界

欲界指具有婬欲、情慾、色慾、食慾等有情所居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間包括人界四大洲、阿修羅,下至畜生、餓鬼、地獄等,因為此界為男女雜居,多諸染欲,因此稱為欲界。

二、色界

色界指遠離欲界的婬、食二欲,但是仍然具有清淨色質等有情所居住的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沒有欲染,也沒有女形,眾生皆由化生;色界的宮殿高大,由色所化生,一切殊妙精好。因為此界尚有色質,因此稱為色界。

三、無色界

無色界指唯有受、想、行、識四心,而沒有物質生活的有情所居住的世界。此界沒有任何物質之物,也沒有身體、宮殿、國土,只有心識,住在深妙的禪定之中,因此稱為無色界。

參·二十八天

二十八天指欲界的六欲天、色界的四禪十八天、無色界的四無色天。

一、六欲天

欲界六天又分為地居天與空居天。

1.地居天: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

(1)四天王天:東為持國天,住須彌山黃金埵,由提頭賴吒天王統領干闥婆(香神或樂神)、富單那(熱病表)二部。西為廣目天,住須彌山白銀埵,由毗留博叉天王統領毗捨闍(啖精氣鬼)、毒龍等。南為增長天,住須彌山琉璃埵,由毗留勒叉天王統領鳩盤荼(厭魅鬼)、薜荔多(餓鬼)二部。北為多聞天,住須彌山水晶埵,由毗沙門天王統領夜叉、羅剎(速疾鬼)等二部。四天王天的各部合稱天龍八部。

(2)忉利天:又名三十三天,在佛教的宇宙觀中,此天位居欲界第二天的須彌山頂,中間為善見城,天主為釋提桓因,四方各八天,共為三十三天。據《正法念處經》卷二十五所載,分別為:住善法堂天、住峰天、住山頂天、善見城天、缽私地天、住俱吒天、雜殿天、住歡喜園天、光明天、波利耶多樹園天、險岸天、住雜險岸天、住摩尼藏天、旋行地天、金殿天、鬘影處天、住柔軟地天、雜莊嚴天、如意地天、微細行天、歌音喜樂天、威德輪天、月行天、閻摩娑羅天、速行天、影照天、智慧行天、眾分天、住輪天、上行天、威德顏天、威德焰輪天、清淨天等。

地居天由於居於須彌山,因此名為地居,天神的男女婬事與人間無異。

2.空居天:包括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1)夜摩天:夜摩意思為時分,此天對於欲境知道節制有分,以相抱為婬事。

(2)兜率天:兜率意思為知足,對於欲境知道止足,以執手為婬事。

(3)化樂天:樂於變化,欲心微薄,以相笑為婬事。

(4)他化自在天:於五欲境界自在變化,欲心漸無,因此以相視為婬事。

二、四禪十八天

色界四禪天依禪定的深淺粗妙而分四級,共有十八天。

1.初禪三天:指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初禪以上已不食人間煙火,因此沒有鼻、舌二識,但是尚有眼、耳、身、意四識所生起的喜、樂二受,以及尋伺思惟的能力。

2.二禪三天:指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二禪以上只有意識,沒有眼、耳、身三識以及尋伺思惟,因此只有喜、捨二受與意識相應。

3.三禪三天:指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三禪天只有意識活動,與樂受、捨受相應。

4.四禪九天:指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等。四禪天只有與捨受相應的意識活動。

三、四無色天

無色界的有情,雖然沒有物質,但依定力相應而感得的業報有深淺不同,因此也分為四級。

1.空無邊處天:指厭於色身繫縛,不得自在,欣求虛空無邊,由加行入空無邊處定為因,所得定地的果報。

2.識無邊處天:指厭離空無邊處天,由識無邊之定所招感的果報。也就是思惟清淨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種識之相,觀察照了無邊的識相,以先思惟無邊的識相而修加行,展轉引起第二無色定,稱為識無邊處。

3.無所有處天:指厭患識無邊處,捨諸一切所有,寂然安住不動,到了加行成就時,不但所思惟的空沒有了,連觀無邊心識的能觀心也沒有,因此名無所有處天。

4.非想非非想天:此天的定心,至極靜妙,已無粗想,因此稱為非想;此天尚有細想,因此稱非非想。此天位於三界九地的頂上,因此又稱有頂天。

肆·天界的殊勝

在十法界中,天道比鄰人道,兩者都是苦樂交 集的地方,而且各有殊勝之處。根據經典所載,天人有以下幾點殊勝:

一、壽命長久

欲界六天中,四天王天壽命五百歲,約等於人間九百萬歲;忉利天壽命一千歲,約等於人間三億六百萬歲;夜摩天二千歲,約為人間十四億四百萬歲;兜率天四千歲,約為人間五十七億六百萬歲;化樂天八千歲,約為人間二百三十億歲;他化自在天一萬六千歲,約為人間九百二十一億六百萬歲。

色界天中,初禪的梵眾天壽半劫,梵輔天一劫,大梵天一劫半;二禪天的少光天二劫,無量光天四劫,光音天八劫;三禪天的少淨天十六劫,無量淨天三十二劫,遍淨天六十四劫;四禪天的福生天一百廿五劫,福愛天二百五十劫,廣果天、無想天五百劫,無煩天千劫,無熱天二千劫,善見天四千劫,善現天八千劫,色究竟天一萬六千劫。

無色界天的空無邊處天二萬劫,識無邊處天四萬劫,無所有處天六萬劫,非想非非想處天八萬大劫,約等於世間成住壞空八萬次。天人壽量之久,可見一斑。

二、身體高大

四天王身高半由旬(約人間十里);忉利天身長一由旬(約二十里);夜摩天身長二由旬(約四十里);兜率天身長四由旬(約八十里);化樂天身長八由旬(一百六十里);他化自在天十六由旬(三百二十里);色究竟天一萬六千由旬(二十二萬里)。月球距離地球平均只有二十二多萬里,色究竟天的人,手不必舉,便能摘下月亮,宇宙虛空之廣大無邊,及天人身體之高大,實非凡人智識所能想像。

三、衣食殊妙

天界眾生身體越高,穿的衣服越輕。如欲界四天王天衣長二十里,重半兩;忉利天衣長四十里,重六銖(一兩有四十八銖);夜摩天衣長八十里,重三銖;兜率天衣長一百六十里,重一銖半;化樂天衣長三百二十里,重一銖;他化自在天衣長六百四十里,重半銖。

色界的梵眾天穿衣與否,並沒有分別,隨著身形自然有光明勝妙的天衣披身。

其次說到飲食,欲界的眾生吃自然食、淨揣食,以衣被細滑為食、澡浴靶受為食;色界有情以法喜為食,以禪悅為食;無色界有情則以意識為食。

四、禪定法樂

從色界乃至無色界的眾生,已經不再以世俗紛亂動盪的欲樂為滿足,而能安住於甚深禪定之中的靜謐輕安。

天界雖然有許多殊勝妙樂,但是天人一旦福報享盡,難免五衰相現,依舊要墮落到六道輪迴受苦。

另外,天界仍屬三界之內,仍然難逃成住壞空的劫難,當世界壞滅時,還會產生火燒初禪,水淹二禪,風打三禪的三種苦難,如同世界末日來臨一般,即使無色界也逃避不了國土危脆、諸行無常的現象,所以生天固然有生天的福報,但是天界並不是一個最好、最究竟的地方。因此,學佛的人不應以求生天界為最終目標。所謂「三界如火宅」,如何出離三界,如何解脫生死,獲得究竟涅槃之樂,這才是我們所應追求的終極目標。

第二篇 天堂與地獄

壹·前言

在廣大浩瀚的宇宙之中,一般人的思想、意識所及,除了今生所依存的世界之外,其次就是天堂與地獄。因為在一般人的觀念裡,認為人死後不是上生天堂,便是墮入地獄,天堂與地獄介乎人道的上下,一個代表享樂,一個代表受苦,這就是一般人對天堂與地獄的認識。

然而,以佛法來講,人死後不一定就上生天堂或墮入地獄,天堂與地獄只是十法界中的其中二界,上生天堂有上生天堂的條件因緣,墮入地獄有墮入地獄的業力道理,二者各有其不可混淆錯亂的因緣果報。

貳·天堂和地獄的種類

各種宗教都認為有天堂地獄的存在,佛教也肯定有天堂與地獄存在的事實。

一、天堂

佛教認為天堂有三界二十八天之分:

1.欲界六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2.色界十八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為初禪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為二禪三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為三禪三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普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為四禪九天。

3.無色界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二十八天的介紹詳如上講「三界二十八天」,此處不再贅述。

二、地獄

地獄有十八種之分,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十八地獄,即:八熱地獄、八寒地獄、孤獨地獄、近邊地獄等十八個極苦的地方。

1.八熱地獄:指等活、黑繩、堆壓、叫喚、大叫喚、燒炙、大燒炙、無間(阿鼻)等八個炎熱的大地獄。

(1)等活地獄:又稱想地獄。是說眾生犯殺生重罪墮入此道,手生鐵爪,其爪長利,互相瞋忿,懷毒害想,以爪相攫,肉即墮落;或受到斫刺磨搗等刑罰,悶死過去之後,經涼風一吹,皮肉還生,馬上甦醒復活,繼續受苦。

(2)黑繩地獄:此獄中獄卒,以熱鐵繩絣牽罪人,然後斬鋸,復有惡風吹熱鐵繩,籠絡其身,燒皮徹肉,焦骨沸髓,苦毒萬端,故稱黑繩地獄。

(3)堆壓地獄:又稱眾合地獄。凡是犯殺生、偷盜、邪婬者墮入此道。此地獄中有大石山,罪人進入後,山自然合起,堆壓其身,骨肉糜碎,故稱堆壓地獄。

(4)叫喚地獄:是說受罪眾生既到此獄,獄卒即將其擲入大鑊中,沸湯烹煮,受諸痛苦,號啕叫喚,所以稱叫喚地獄。凡是犯殺生、偷盜、邪婬、飲酒者墮入此道。

(5)大叫喚地獄:是說獄卒既將罪人沸湯烹煮已,業風吹活,又捉向熱鐵中煎熬,痛苦極切,發聲大叫,故稱大叫喚地獄。凡是犯殺生、偷盜、邪婬、妄語者墮入此道。

(6)燒炙地獄:又稱焦熱地獄、炎熱地獄。此地獄中以鐵為城,烈火猛焰,內外燒炙,皮肉糜爛,痛苦萬端,所以稱燒炙地獄。

(7)大燒炙地獄:又稱大焦熱地獄、大極熱地獄。是說獄卒將罪人置於鐵城中,烈火燒城,內外俱赤,燒炙罪人,又有火坑,火焰熾盛;其坑兩岸,復有火山,捉彼罪人貫鐵叉上,著於火中,皮肉糜爛,痛苦萬分,故稱大燒炙地獄。

(8)無間地獄:又稱阿鼻地獄、無救地獄。是說有罪眾生,於此獄中受苦,無有間歇,故稱無間,是極苦的地獄。凡是造五逆罪、誹謗大乘者墮入此道。

2.八寒地獄:指頞浮陀、泥賴浮陀、阿吒吒、阿波波、虎虎婆、嗢缽羅、缽特摩、摩訶缽特摩等八種寒冷冰凍的地獄。

(1)頞浮陀地獄:譯為皰。指受罪眾生因嚴寒逼身,皮肉皰起。

(2)泥賴浮陀地獄:譯為皰裂。是說受罪眾生因寒苦所逼,皰即拆裂。

(3)阿吒吒地獄:是說受罪眾生由於寒苦增極,唇不能動,唯於舌中作此吒吒之聲 。

(4)阿波波地獄:是說受罪眾生寒苦增極,舌不能動,唯作此波波之聲 。

(5)虎虎婆地獄:同於上述二者,都是因寒苦增極而發出異聲。

(6)嗢缽羅地獄:譯為青蓮花。是說受罪眾生由於寒苦增極,皮肉開拆,似青蓮花。

(7)缽特摩地獄:譯為紅蓮花。是說受罪眾生由於寒苦增極,肉色大拆,似紅蓮花。

(8)摩訶缽特摩地獄:譯為大紅蓮花。是說受罪眾生因寒苦增極,皮肉凍裂,全身變紅,似大紅蓮花。

此外,孤獨地獄、近邊地獄都是由各人的罪業所招感,孤散四處,或在四洲之中,或在山谷間,或在山頂上,或在曠野,或近江 河,或在地下、虛空之中,處所不定。

另外,八大地獄各有十六眷屬地獄,又稱十六小地獄;乃至無量無數的地獄,一一獄中,更有百千種苦楚。

總而言之,只要眾生造作惡業,就有地獄的存在。

參·天堂地獄概況

根據《金光明經》、《起世經》、《立世阿毗曇論》等經論記載,將天人的生活概述如下:

天人形象:身有光明,齒白方密,瓔珞披身,自然無垢。

天人壽命:由五百萬歲至八萬四千劫。

天人飲食:欲界天人隨其貴賤,好惡不同,色界天人則以禪悅法喜為食。

天人僕乘:有象、馬、孔雀,諸龍乘騎及天鳥等。

天人語言:皆作聖語。

天人眷屬:四天王天有九十一子,忉利天有千子,夜摩天以上有男女相匹配,不可具說其數目。

天人婚禮:欲界有男、女相,有嫁娶;色界無有男、女相,無嫁娶。

天人衣服:著天衣,光色具足。

天人奏請:觀察人間善惡,奏聞帝釋及忉利天。

天人住處:四天王天在日月星中,三十三天在妙高山頂,夜摩天以上在空中,密雲如地。無色界天,因無形色故,無別住處。

天人貧富:欲界報有厚雹貧富之別;夜摩天乃至色界諸天,則貧富皆等。

天人身光:欲界以施、戒、定等,身常光明,不須日照;色界行禪離欲,身出妙光明,勝日月,皆由心清淨故。

天人送終:諸天若眷屬死亡,不送、不燒、不棄、不理,身如光焰,沒有屍骸,以化生故。

天堂代表快樂,相對的,地獄是痛苦的表徵,是三惡道中最苦的一途。地獄最難忍受的痛苦是求死不能,地獄的眾生是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綿綿不斷,無止無盡的「無間」痛苦:

1.受苦無間:接受種種的苦刑,亦殺亦剁,亦剁亦殺,如是眾苦反覆展轉,毫不間歇。

2.身形無間:地獄眾生的身體同時佈滿一切獄中,接受一切的苦刑。換句話說,一切地獄的痛苦同時加在眾生身上,因此苦不堪言。

3.時間無間:罪業眾生受刑悶死過去以後,經業風一吹,再度甦醒過來,繼續接受刑罰,如此週而復始,永無止荊

4.罪器無間:無間地獄各種刑罰的罪器充滿,眾生忽而上刀山,忽而下血河,忽而抱火柱,忽而灌烊銅,痛苦之酷烈,實非人間所能想像。

5.罪類無間:種種眾生同時受苦,毫無間隔。

《地藏菩薩本願經》說:「五事業感,故稱無間。」就是指無間地獄由上述五事招感所成,因此稱為無間。

肆·上天堂和下地獄的因緣

上生天堂或下墮地獄,各有其因緣、條件。

一、人天三福行

欲生天堂,要修佈施、持戒、禪定等三福行。

1.佈施:佈施就是以慈悲心惠施福利給人,分財施、法施、無畏施。佈施不僅能攝受眾生,自己也能捨棄慳貪的根本煩惱,尤其能招感人天福報,是自利利他的法門。

2.持戒:受持五戒必可升天。如持不殺戒,生四天王天;持不殺、不盜戒,生三十三天;持不殺、不盜、不邪婬戒,生夜摩天;持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戒,生兜率天;持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且受持嚴謹,生化樂天及他化自在天。

3.禪定:禪定是上生天堂的要道之一,因為佈施、持戒是修福德,福德具備了,更要進一步修慧,欲得智慧,必須契入甚深禪定,由定而發慧。尤其色界以上諸天,都要有禪定才能修得。

二、地獄三原則

入地獄的三原則是:神通、業力、大願。

1.神通:神通可以自由 出入地獄天堂,無所障礙。譬如家喻戶曉的「目連救母」的典故,目犍連尊者能夠到地獄去救度母親,就是憑仗著神通的力量。

2.業力:佛經上說:「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業力是有情行為造作,招感果報的力量。有情眾生造作無量無邊的五逆重罪,這些罪業形成一股巨大無比的力量,依有情眾生所造的行為後果,將有情眾生牽引至地獄受報。因此眾生墮入地獄,不是由天神閻君所主宰操縱,而是取決於自己的業力。業報自作自受,絲毫不會混淆。

3.大願:重罪眾生輪迴地獄是由於惡業牽引,而諸佛菩薩示現地獄是由於悲心大願。譬如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悲願,使地藏菩薩能夠游化地獄,救拔倒懸。

伍·結語

天堂地獄在那裡?就在我們生活的人間。譬如現代的社會,人人豐衣足食,吃穿是錦衣玉食,住的是高樓大廈,不但地毯鋪地,而且有冷暖氣設備,出門有轎車代步,甚至搭乘飛機輪船,一日千里;聯絡事情,有電話可以馬上溝通遠在天邊的對方;觀賞電視傳真報導,剎那間可以看到千山萬水以外的狀況;計算機、搖控的使用,可以隨心所欲,運用自如。我們享受著這麼多的福德因緣,過著極其平靜幸福的生活,這不就是天堂嗎?

天堂可以在人間實現,地獄也可以在人間看到它的慘烈狀況。譬如到菜市嘗餐廳飯店走一遭,但見雞鴨豬羊等,倒懸提掛,切剁宰割、活剝生烤,這不就是倒懸地獄、刀山地獄、火燒地獄嗎?到醫院手術室、病房等,也處處可聞哀號聲,可見地獄慘狀。

天堂地獄在那裡?就在我們的心裡。天台家說我們的心「一念三千」,唯識家則說一切萬法「唯心所變」。我們的心瞬息變化,捉摸不定,忽而諸佛聖賢的心,忽而三塗惡道的心,一天之間,在十法界中上下浮沉,去來無數次。成佛希賢端在一心,墮落輪迴也繫乎一念。譬如有時候與人計較,不能滿足,猜疑忿恨,心中充滿貪瞋癡,那就是地獄;有時對人慷慨佈施,歡喜讚歎,處處以慈心待人,那就是天堂。

《維摩詰經》說:「隨其心淨則國土淨。」我們如果能夠時時保持一顆明淨的心來對待世間的一切,這個世界便是天堂,便是淨土。因此,天堂地獄不在他方遠處,就在我們當下的一念。

第三篇 三千大千世界

壹·前言

在佛教裡,宇宙和人生,統名為世間。世間就是時間和空間的合稱,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的時間,叫做「世」;東、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間,叫做「間」。世間又是「宇宙」的意思──古往今來的時間是「宇」;上下四方的空間是「宙」,所以宇宙其實就是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大環境──包括時間與空間,具體的說,主要指此方世界、他方世界等國土世間,又叫「器世間」。

宇宙到底有多大呢?根據現代科學家研究的結果證實,我們所生存的地球面積只有太陽的一百三十萬分之一,換句話說,太陽是地球的一百三十萬倍大,而在敻遼的虛空之中,一個銀河系就大約有兩千億個太陽,宇宙裡的銀河系又多達幾百萬個,如此一想,宇宙真是無比的浩瀚深廣。

若從小的微塵方面來說,現代物理學把物質分解成最小的單位,叫做原子、電子、中子,而微塵比中子更細微。平常我們看牛毛是很細小的,可是牛毛的尖端用高倍度的顯微鏡放大來看,還可以發現更多更小的成份,這種比一般觀念還要細微了幾萬倍的情形,就是微塵。

在佛教裡,大的空間叫佛剎、虛空,小的叫微塵,名稱雖然不同,卻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從佛法上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泛指宇宙,它是至大無外,至小無內;是無量無邊,無垠無涯的。

貳·世界的構造

構成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個小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周圍環繞四大洲、九山八海(內側七個海是淡水,靠近最外側的鐵圍山是鹹水),以及日月星辰,乃至色界的初禪天以至大地底下的風輪,如此世界稱為一小世界。換句話說,一個小世界包含了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乃至天道的欲界天、色界初禪天,以及日月星辰,相當於一個太陽系的世界。有的經典則認為一小世界總含三界。每一個小世界的最下層是一層氣,稱為風輪;風輪之上是一層水,稱為水輪;水輪之上是一層金,稱為金輪;金輪之上就是山、海洋、大洲等所構成的大地;而須彌山即位於此世界的最中央。

一、須彌山

須彌山,又稱蘇迷盧山、須彌盧山、須彌留山等,意譯作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善高山、善積山、妙光山、安明由山。在佛教的宇宙觀中,它聳立在一個小世界的中央,周圍有四大洲、九山八海環繞,而形成一個世界,也就是一般所稱的自然界。

根據《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洲品〉記載,須彌山高出水面八萬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也深達八萬四千由旬。山勢筆直,無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的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的宮殿,山基有純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級「七寶階道」,夾道兩旁有七重寶牆、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其間的門、牆、窗、欄、樹等,都是金、銀、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風四起,無數的奇鳥相和而鳴,諸鬼神住於其中。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宮,是帝釋天居住的地方。

二、九山八海

根據《長阿含經》卷十八說,須彌山的四周,環繞著八座山,山與山之間各有一海水。八山加上須彌山本身,合稱為「九山八海」。八山分別為:

1.伽陀羅:譯為擔木或空破。高四萬兩千由旬,頂闊亦同,以七寶合成;圍繞於須彌山之外,二山之間有大海,闊達八萬四千由旬,水上遍覆無量的優婆羅華、缽摩華、拘牟陀華、奔荼利迦華等諸妙香物。此海中又有弗婆提(東勝身洲)、閻浮提(南贍部洲)、西瞿耶尼(西牛賀洲)、郁單越(北俱廬洲)等四大洲,各分佈於東、南、西、北四方。

2.伊沙陀羅:譯為持軸或自在持。高二萬一千由旬,頂闊亦同,以七寶合成;繞於伽陀羅山之外,二山之間有大海,闊四萬二千由旬,優缽羅華等諸妙香物遍覆水上,出種種香,香氣充滿一切處。

3.游干陀羅:譯為雙持,高一萬二千由旬,頂闊亦同,以七寶所成;繞於伊沙陀羅山之外,二山間的大海,闊二萬一千由旬。

4.蘇達梨捨那:譯為善見。高六千由旬,頂闊亦同,以七寶所成;繞於游干陀羅山之外,二山間的大海,闊一萬二千由旬。

5.阿輸割那:譯為馬半頭或馬耳。高三千由旬,頂闊亦同,以七寶所成;繞於善見山之外,二山間的大海,闊六千由旬。

6.尼民陀羅:譯為持邊或持地。高一千二百由旬,頂闊亦同,以七寶所成;繞於馬食山之外,二山間的大海,闊二千四百由旬。

7.毘那多迦:譯為障礙、或犍與,又稱象鼻。高六百由旬,頂闊亦同,以七寶所成;繞於尼民陀羅山之外,二山間的大海,闊一千二百由旬。水上遍覆優缽羅華等諸妙香物。

8.斫迦羅:譯為鐵圍山。高三百由旬,頂闊亦同,以七寶所成,繞於象鼻山之外,二山間的大海,闊六百由旬。鐵圍山為世界之外廓,環狀繞於金輪的最外側,出了鐵圍山便是太虛。

三、四大洲

根據《起世經》卷一記載,在須彌山四周,有四個大洲,這是十法界中人道眾生所居住的地方。四大洲分別是:

1.毗提訶(東勝身洲):位於須彌山東方的鹹海中,本洲的眾生人身殊勝,因此以勝身為名。根據《長阿含經》卷十八說:「須彌山東有天下,名弗於逮,其土正圓,縱廣九千由旬;人面亦圓,像彼地形。」但是《俱捨論》卷十一則說:東毗提訶洲地形如半月,東狹西廣,三邊各二千逾繕那,東邊三百五十逾繕那,住民的面相也呈半月形,身長八肘,壽二百五十歲,也有中夭者。本洲有三事殊勝:土地極廣、極大、極妙。

2.閻浮提(南贍部洲):位於須彌山的南方,因此又稱南閻浮提、南贍部洲。此洲因為盛產閻浮樹,又出產閻浮檀金,因此又有勝金洲、好金土等譯名。

根據《長阿含經》卷十八載:「其土南狹北廣,縱廣七千由旬,人面亦像此地形。」又《俱捨論》卷十一載:「四大洲中,唯此洲中有金剛座,一切菩薩將登正覺,皆坐此座。」此洲人民勇猛強記而能造業行,能修梵行,有佛出其土,以此三事勝於其它三洲及諸天。我們現在所居住的國土,就是南贍部洲。

3.西瞿耶尼(西牛貨洲):位於須彌山西方,以牛做為貨幣而行買賣交 易,因此又稱西牛貨洲。

根據《長阿含經》卷十八載:此洲為半月形,縱廣八千由旬,住民也面如半月,身長三肘半,壽命二百歲,常以牛、羊、摩尼寶易物為生。《俱捨論》卷十一則說:此洲形狀猶如滿月,人面也如滿月,身長十六肘,壽命五百歲。此洲也有特殊的三事,即:多牛、多羊、多珠玉。

4.郁單越(北俱盧洲):據《大樓炭經》卷一載:北俱盧洲位於須彌山北的鹹海中,洲形正方,每邊各長二千由旬,狀如盒蓋,由七金山與大鐵圍山所圍繞,黃金為地,晝夜常明。土地具有平等、寂靜、淨潔、無刺等四德。此洲人民面形正方,如北洲地形,人人面色皆相同,身高皆一丈四尺。生活平等安樂,沒有憂慮。

此洲有種種美妙的山林、河水、浴池、遊園、樹果等。器物多是金銀、琉璃、水晶所製成,並且為大眾所共同擁有,沒有搶奪、爭執,更沒有盜賊、惡人、鬥爭的事。本洲眾生壽足千年,命終之後,便往生忉利天或他化自在天,於四洲中果報最為殊勝,但是由於沒有佛出世,因此是學佛的八難之一。

參·三千大千世界

佛教的宇宙觀主張:宇宙是由上述的無數個小世界(相當於一個太陽系)所構成。一千個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換句話說,一百萬個小世界(太陽系)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一大千世界,也就是說,十億個小世界(太陽系)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因為是由小千、中千、大千等三個千數重疊而成,因此又稱三千大千世界,相當於一個銀河系。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的化境,稱為一個佛土,至為遼闊浩瀚,而宇宙中有無數無量的三千大千世界存在其中,佛經稱為「十方恆沙世界」、「十方微塵世界」,可見宇宙之至大至廣。

肆·結語

在廣大的宇宙裡,森羅萬象,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佛法將之總括歸納為「有情世間」與「器世間」。

有情世間指眾生由惑造業所感的有生死的色身,器世間是眾生所依靠的宇宙國土。器世間不但提供我們活動的空間、場所,並且供給我們賴以生存所必須的事物。譬如山河大地、各種礦物以及水火風電等,乃至太陽所發出的光熱,都是我們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可以說,器世間提供我們生存的條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理應關心我們的宇宙世界,誠如理學家陸象山說:「宇宙的事,乃我們自己份內的事;我們自己份內的事,也就是宇宙份內的事。」

然而,以我們的淺薄知識,實在無法瞭解廣大無邊的世界,因為宇宙之大,即使利用最快速的光,也無法繞遍整個宇宙。因此,我們實在無須向心外世界探討,而應向心內追求。王陽明先生說:「宇宙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宇宙。」佛經說:「悟者所居之外,大地無寸土。」又說:「心外無一法。」唯識家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些都告訴我們,世界只是我們心中的一朵雲彩而已。因此,我們如果能將宇宙納於胸中,對宇宙萬物便可以瞭然於心,因為法界之寬,其實也只在當下一念。

《星雲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