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淨土思想》

第一篇 五乘共法的淨土─兜率淨土

壹·前言

淨土思想並不僅屬於淨土宗,也不只局限於《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淨土論》這三經一論的寶典;在許多大乘經論裡都提及淨土法門,都可以看到淨土思想的信仰。

其中以彌勒菩薩的淨土思想為最早。東晉時代,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的師父道安大師,與他的弟子法遇等八人,唐朝的玄奘大師及窺基大師,近代的虛雲和尚、太虛大師、慈航菩薩,都發願要往生彌勒淨土。正因為有諸位大師的廣為推崇,彌勒淨土的思想才得以發揚光大。

貳·五乘共法的淨土:兜率淨土

五乘共法的淨土,指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位於欲界第四天,分內、外二院,外院居住仍有五欲樂的天人,內院則是補處菩薩等聖賢集居的地方,是一個清淨莊嚴的淨土,後身菩薩於中教化,多修善足,所以又稱為善足天。

眾多淨土當中,唯獨兜率淨土是廣攝末世凡夫,不論出家在家,一切眾生只要發願,都可以上升兜率淨土。在兜率內院裡,彌勒菩薩經常為無量大眾宣說法音。若能往生兜率淨土,便可見到彌勒菩薩,將來更能隨佛下生人間,繼續見佛聞法,並且將人間轉化為善根成熟,解脫自在的人間淨土。

參·彌勒菩薩的本願

彌勒菩薩在因地修行時,以慈心利他為出發點,發願讓一切世間不斷佛種,所以又名「慈氏」。又據《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載,菩薩在因地修行時發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人民無有諸垢瑕穢,於婬怒癡不大,慇勤奉行十善,我爾乃取無上正覺。」

彌勒菩薩住在以大慈心建立的兜率淨土,為眾生講說佛法。經中描述彌勒菩薩是位沒有斷除煩惱,沒有修習 禪定的出家人。他之所以表現出這種風格,主要是讓大家明白,菩薩的修行應該著重於現實世界的佈施、持戒、忍辱、精進、慈悲、智能等等。若修習 禪定,令自己斷除煩惱而不廣度眾生,便會落入小乘,不能慈悲具足,福德圓滿。由此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彌勒菩薩積極救世的大乘菩薩精神。

釋迦牟尼佛曾為彌勒菩薩授記,預言他將下生人間,於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度盡一切有情眾生。從佛陀的授記和預言中,我們知道行菩薩道的人,是由利他中完成自利,繼而成就佛道的。

肆·兜率淨土的殊勝

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與我們的娑婆世界比起來,有許多殊勝的地方:

1.壽命綿長,有天壽四千歲,約人間五十七億六百萬歲。

2.身長四由旬,非常高大。

3.有殊勝的欲樂。

4.有安穩的定力。

伍·兜率淨土的特色

1.慈悲喜捨:彌勒菩薩常懷著四無量心,特別護念攝受娑婆世界的眾生,所以願在堪忍的穢惡世界,建立莊嚴美好的淨土,加被欲界的眾生,使不離娑婆而生淨土。彌勒菩薩與釋迦牟尼佛當初同時修行,而佛陀早已成佛,彌勒迄今猶在內院中修習 菩薩道,這是由於發心不同所致。彌勒明標「不修禪定,不斷煩惱」,實為利益他人,修廣大菩薩行,留惑潤生,在他的世界裡,永遠是歡歡喜喜,隨緣隨眾的慈悲喜捨。

2.近易普及:兜率淨土離娑婆世界很近,同樣在欲界,修行比較容易,只要皈依三寶,清淨持戒,如法佈施,再加上發願往生,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就能往生兜率淨土,不必像極樂淨土,念佛要達到一心不亂的程度。而且,往生兜率淨土,不一定要發菩提心和出離心,只發增上生心的人天善根,也能隨願往生。彌勒菩薩也常普應眾生的根機,說人天、二乘、菩薩不同的法門,普及一切眾生,讓人人都能獲益。

3.見佛聞法:得生兜率淨土者,可以面見彌勒菩薩,聽他說法而得不退轉,見佛聞法的速度比極樂淨土快速,兜率淨土猶如一座華麗巨大的講堂,除了彌勒菩薩晝夜六時說法,也有天女、樂器、樹聲、水聲等各種聲音,時時在演說佛法妙音。

4.回智向悲:兜率淨土的殊勝,是由彌勒菩薩的慈心度眾所形成,他不住常寂光土,不去淨智莊嚴的世界,而在欲界天中建立淨土,廣度一切有情,是因為欲界眾生沈淪慾海太深,不易超脫,彌勒菩薩才以他無邊的智能,回向娑婆世界的眾生,讓大家得以度化。

陸·兜率淨土的修學法門

往生淨土的法門很多,兜率淨土法門是比較容易修學的。除了具備信願行三種最基本的資糧之外,在行持方面必須具足以下的條件:

1.六事行法:

(1)精勤修行各種功德,恭敬三寶,孝順父母,感念師長,悲憫一切眾生。

(2)保持威儀,嚴守戒律及自住膘則。

(3)掃塔塗地,修飾道場,整理佛塔。

(4)香華供養,以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用品供給所需要的人。

(5)修持三昧聞思定等行門,收攝身心,去除妄想雜念。

(6)讀誦佛教經典,演說修習 十法門。

2.五種因行:

(1)受持五戒。

(2)受持八關齋戒。

(3)出家眾受持具足戒。

(4)身心精進,不求斷結(煩惱)。

(5)修十善法,並一一思惟兜率淨土的妙樂。

3.日常修持法:

(1)每日虔誠諷誦《佛說彌勒上生經》。

(2)半月誦《瑜伽菩薩戒》。

(3)每日研究《瑜伽真實義品》。

(4)稱念彌勒如來名號。

(5)發上升兜率淨土的願心。

柒·結語

求生兜率淨土,並不是去享受兜率天的欲樂,而是去親近彌勒菩薩,等到彌勒菩薩下生人間的時候,參與龍華三會說法的盛會,見佛聞法,斷除煩惱,了脫生死。

事實上,彌勒菩薩的思想理念,主要是著重在人間淨土的實現,人們卻往往急於求生兜率淨土,而忽略了當來下生彌勒菩薩的這個人間淨土。大家何不安住在此世間,以佛菩薩為榜樣,一起來發願將娑婆世界轉化為人間淨土呢?

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淨土─極樂、琉璃淨土

壹 極樂淨土

一、阿彌陀佛的本願

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無量光的意思,以圓滿、不可限量廣攝一切功德,並以佛的智慧、願力、光明拔濟一切眾生。

自古以來,阿彌陀佛的淨土思想就已深入民心,我們可以從“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這句話中看到民間信仰阿彌陀佛的普及。古德云:“諸經所贊,盡在彌陀。”《觀無量壽佛經》、《般舟三昧經》說:“觀阿彌陀佛成就,即見一切佛。”可見阿彌陀佛表現了一切佛的究竟果德。

在各種大乘經論中,雖廣說十方諸佛淨土,稱揚其為廣大易行道,但特別稱揚讚歎的是彌陀極樂淨土,認為各種法門中,最為殊勝的是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往生極樂淨土。阿彌陀佛所表現的特色,是他在因地修行時立的四十八大願,以無邊的悲願功德,展現極樂世界,並且肯定地誓稱:不論任何人,只要信賴彌陀願力,願生極樂世界,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不問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以及十念,專誠虔敬,一心不亂,就能為阿彌陀佛所加持,往生極樂世界。就算帶業往生,在極樂淨土裡修學,不論時間多長,一定能了脫生死,成就無上菩提,故彌陀淨土最為殊勝。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

1.國無惡道願:願我國中無有三惡道的重苦。

2.不更惡道願:願我國中的人天,於壽終後,得往生他方,而不覆沒入三塗惡道。

3.身真金色願:願我國中的人天,身皆金色。

4.形色相同願:願我國中人民的形色均為一類,無有人天、美醜等差別。

5.宿命智通願:願我國中的人天悉得宿命通,了知過去因緣。

6.天眼普見願:願我國中的人天悉得天眼通,能見十方無量佛國,無有障礙。

7.天耳普聞願:願我國中的人天悉得天耳通,能聞十方諸佛的法音而受持。

8.他心悉知願:願我國中的人天悉得他心通,能遍知眾生心念。

9.神足無礙願:願我國中的人天悉得神足通,於一念頃即可至十方佛國。

10.不貪計身願:願我國中的人天,皆不起貪愛其身的想念。

11.住定正滅願:願我國中的人天,悉住於正定聚,以至滅度。

12.光明無量願:願我的光明無量,普照十方佛國,無有障礙。

13.壽命無量願:願我的壽命無量,利益眾生亦無荊

14.聲聞無數願:願我國中的聲聞無量無數。

15.隨願修短願:願我國中的人天,其壽命除由本身願力外,皆無限量。

16.不聞惡名願:願我國中的人天,不聞一切不善之名。

17.諸佛稱揚願:願十方諸佛稱揚我的名號。

18.十念必生願:願十方眾生,若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發往生的十念,皆悉得往生。此願是四十八願中最重要者,所以有願王、王本願之稱。

19.臨終接引願:願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佛國,臨命終時,我與聖眾必現前接引。

20.欲生果遂願:願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將諸功德至心回向,欲生我國,則果願必遂。

21.三十二相願:願我國中人天,悉具足三十二相。

22.一生補處願:願他方國的諸菩薩,來生我國,除其本願自在所化外,余皆必至一生補處。

23.供養諸佛願:願我國中諸菩薩悉承佛力,得於一食頃即遍至十方佛國,供養諸佛。

24.供具隨意願:願我國中的菩薩於供養諸佛時,所欲求的一切供養具,皆如意現前。

25.演說妙智願:願我國中的菩薩,皆順入佛智而說一切智。

26.那羅延身願:願我國中的菩薩,皆得金剛那羅延身。

27.一切嚴淨願:願我國中的一切人天、萬物都嚴淨微妙,形色特殊,即使得天眼者,亦不能辨其名數。

28.道樹高顯願:願我國中的菩薩,乃至少功德者等,都能知見道場樹的無量光色及高廣。

29.誦經得慧願:願我國中的菩薩,都受持諷誦經法,得辯才智慧。

30.慧辯無限願:願我國中的菩薩,智慧辯才無可限量。

31.國土清淨願:願我國土清淨如鏡,照見十方諸佛世界。

32.寶香妙嚴願:願我國中的萬物,都由無量雜寶及百千種妙香合成,聞其香者皆修佛行。

33.蒙光柔軟願:願我的光明,照觸十方世界眾生,令得身心柔軟。

34.聞名得忍願:願十方世界的眾生,聞我名字,證得無生法忍及諸深總持。

35.脫離女身願:願十方世界的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後不復受女身。

36.常修梵行願:願十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字,壽終後常修梵行以成佛道。

37.人天致敬願:願十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字,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也都致敬。

38.衣服隨念願:願我國中的天人,欲得衣服則隨念而至。

39.樂如漏盡願:願我國中的天人,所受的快樂有如漏盡比丘。

40.樹中現剎願:願我國中的菩薩,隨意得於寶樹中照見十方無量嚴淨的佛土。

41.諸根具足願:願他方國土的諸菩薩,聞我名字,諸根具足,無有缺陋。

42.清淨解脫願:願他方國土的諸菩薩,聞我名字,得住於清淨解脫三昧,於一念頃,可供養無量諸佛而不失其定。

43.生尊貴家願:願他方國土的諸菩薩,聞我名字,壽終後得生尊貴之家。

44.具足德本願:願他方國土的諸菩薩,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諸德本。

45.住定見佛願:願他方國土的諸菩薩,聞我名字,得住於普等三昧,常見一切諸佛,直至成佛。

46.隨願聞法願:願我國中的菩薩各隨志願而聞法自在。

47.聞名不退願:願他方國土的諸菩薩,聞我名字,得至不退轉。

48.得三法忍願:願他方國土的諸菩薩,聞我名字,得三法忍(喜、悟、信),於諸法不退轉。

二、極樂淨土的殊勝之處

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之所以成為眾生所嚮往的地方,因為它有許多殊勝之處:

1.時空無限:在極樂世界裡,有無量的壽命和無限的空間,慧命亦如光明一樣,遍滿一切。就時間來說,沒有寒來暑往,氣候永遠是清涼舒適的,而且每個人都能飛行自在,沒有空間狹窄、擁擠、侵略等問題的困擾,大家在時空無限的世界中快樂自在地生活。

2.生活逍遙:極樂世界的人生活非常逍遙美滿,不會像人間為了每天的衣食問題而感到不自在,他們以“禪悅為食”,也就是只要以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念佛、念法、念僧就可以使身體飽滿,不一定要吃飯才能填飽肚子。所穿的衣服則是隨心所感而“思衣得衣”,住的是黃金鋪地、七寶所成,美輪美奐的華宇宮殿,真是舒服極了!

3.社會和樂:極樂世界物質上永遠沒有匱乏,人際關係上沒有人我是非的紛爭,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社會和樂,也沒有階級的劃分和男女的關係,人與人之間一律平等,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尤其大家都是蓮花化生,不但沒有身體的老、並死苦,連心中的貪、嗔、癡苦也沒有,因此,個個身心清淨,到處呈現出一片安樂祥和的氣氛。

4.融匯一體:《阿彌陀經》裡的清淨大眾,每日清晨,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十方佛國,將寬廣的整個西方極樂世界化為“天涯若比鄰”的景象。人與人之間更不分彼此,秉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等觀念,相親相愛,以無相的慈悲、無對待的慈悲、無貪求的慈悲以及積極的慈悲去對待一切有情,將整個極樂世界融匯一體,成為人們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三、淨土三資糧

修持淨土法門的人,必須具備信、願、行三大資糧,才得以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1.信:《華嚴經》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我們要相信阿彌陀佛的依正功德,相信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和念佛法門的殊勝功德,做到一心不亂,自然能往生極樂。因為有信心才會有力量,有信心才會有智慧,唯有堅定的信仰,才能成就一切。

2.願:願由信來,信心堅定以後,更要發大菩提心,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願心來稱念佛號,這樣才能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相應。此外,更要回向發願,將自己所修的一切福德智慧、功德資糧,全部發願回嚮往生西方,回向所有的有情眾生都能往生極樂淨土。

3.行:信願行三資糧如鼎三足,缺一不可。在行方面,我們要抱著為了生死而求生彼國的精進心,以及對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毫不懷疑的信心,專心一意地稱佛聖號,仗著佛力的加被護持而得到念佛的受用。

阿彌陀佛這句萬德洪名,包含了無限的功德,日常生活中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不但方便,而且時時可以稱念修持,時時可以收攝放逸的身心。因此,我們應該時常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

貳 琉璃淨土

一、消災延壽藥師佛

消災延壽藥師佛又名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佛、十二願王,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

藥師佛身旁有日光、月光二菩薩脅侍左右,他們是一生補處的菩薩,也是琉璃淨土無量眾中的上首。有時候,藥師佛的兩邊是觀音、勢至二菩薩,或是文殊師利、觀音、勢至、寶檀華、無盡意、藥王、藥上、彌勒等八大菩薩為其侍者。

藥師佛在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經發十二大願,使眾生解除疾苦,能夠諸根具足,導入解脫,成就佛道。十二大願是:

1.人人如佛

2.成就事業

3.資生充足

4.安住大乘

5.戒行清淨

6.六根具足

7.無病迫害

8.具丈夫相

9.具足正見

10.不受王法所錄

11.飲食豐足

12.衣服不缺、不受蚊蟲寒熱逼惱

此外,根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記載,如果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現,眷屬可於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藥師如來,讀誦《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並造四十九天的五色彩幡,其人便可得續命。藥師佛的誓願不可思議,而且願願都是針對現實人間的缺陷,所積極創造的一個理想世界,所以普為娑婆世界的眾生所欣求信仰。

二、琉璃淨土的情況

1.民生豐富:藥師如來的琉璃淨土,是一個經濟不必憂愁,民生物質非常豐富的地方。在那裡到處都是金銀財寶,到處都是富麗堂皇的建築物。人民的衣食住行,極其方便就可以獲得。

藥師琉璃淨土的眾生,因為親近藥師如來,知道修福,所以他們招感的福德因緣也極其順利。可見琉璃淨土的確是個民生安樂,物資富足的理想世界。

2.社會淨化:藥師淨土是個眾生淨化、社會淨化的地方,在那裡沒有男女相,沒有惡人迫害,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因此沒有家庭糾紛,沒有男女問題的煩憂,更沒有地獄、畜生、餓鬼等惡趣,到處是一片安樂祥和的景象。

3.政治清明:藥師琉璃淨土沒有刑罰,沒有牢獄,沒有貪官污吏,現實社會中所看到的搶劫、暴力、販毒 、青少年犯罪、行賄等問題,都不可能在藥師佛的琉璃淨土中出現,所以那裡是個政治清明,治安良好的地方。

4.身心康樂:藥師琉璃世界的每一個人身體都非常健全,生活都很快樂,不必為醫藥衛生而憂愁,尤其是與無上醫王的藥師如來在一起,不但沒有身體上的各種疾病,連心理上的貪嗔癡也沒有,人人身心康泰,完全在解脫聖道上精進用功。

第三篇 人間佛教的淨土─唯心、華藏、佛光淨土

壹 華藏淨土的特色

《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華藏淨土,是以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為教主,是個具足無量相海功德所莊嚴的妙境。在華藏淨土中,三世諸佛同為一際,一一毛孔中涵容法界,一切境界都是重重無盡,甚深廣大。能體會這種淨土,一剎那就是永恆,微塵裡包含廣大無邊的世界。所以在華藏淨土中,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小中有大,非中有是,穢中有淨,短暫就是長久,動中不失其靜。此外,華藏淨土可以用四點特色來說明:

1.重重無盡: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淨土中有無量微塵,在微塵中能見出無量三千大千世界,所謂“一塵一法界,一界百千如”。在華藏淨土中,有無限的世界,無限的光明,無限的諸佛,所謂“光中無限寶,寶中無限佛”。

2.事理圓融:事和理圓融無礙,種種事相上的差別,與宇宙的本體並不衝突。從事法界來說,宇宙萬物,各種現象千差萬別,各不相同。從理法界來講,萬物真如本體只有一個,也就是全宇宙唯有一心而已。從理事無礙法界來看,現象與本體是一體不二。若從事事無礙法界來說,萬物具備體和用,雖然各自緣起,守其自性,但彼此之間,有從多緣相助成一緣者,有從一緣又遍助多緣者,互相利用交 涉,事事無礙,所以又稱為無盡法界。

3.性空平等:在華藏淨土裡,聖凡平等,生佛平等,自他平等,心物平等,無論什麼東西都是平等。光光相攝,光光無礙,雖然是一粒微塵,卻包括了整個世界;雖然是一個微生物,卻可顯現一切眾生。生活在華藏淨土,沒有人我的糾紛,也沒有發生糾紛的可能,因為眾生心中可以包容一切。

4.自他兼濟:華藏淨土中的大家都擁有一顆利己利人的大願心,從普賢十大願中,我們可以知道普賢菩薩的願行是盡未來際永不休止的,他的十大願不僅對聖賢,也是對自己、對一切眾生而發,由普賢菩薩的恭敬、悲心、願力,甚至言行,都可以看出華藏淨土中自他兼濟的偉大精神。

貳 唯心淨土

一、唯心淨土的認識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這首偈語是說我們的心是一座充滿寶藏的靈山,儲蘊著無比豐富的資源,而眾生愚癡,不知道開採自性的寶藏,反而捨本逐末,向外尋找寶物,這是非常可惜的。日常生活中,由於我們的一念無明,我們的心忽而逍遙於天堂,忽而淪落於地獄,上上下下,載浮載沈,好不痛苦。世間上,也有不少人的形體雖然自由 來去,但是心被私情私慾的枷鎖所束縛,失去了自由 ,成為一個自由 而不自在的人生。

那麼,要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心得到快樂自在呢?如何才能讓這個人間成為一片淨土呢?我們信仰佛教的人,應該以自己的信仰來創造心中的“唯心淨土”。因為在唯心淨土裡,人人心中有佛,而且性淨意純,雖然身處地獄,如同在天堂裡一樣的快樂;在唯心淨土裡,燠熱中可以安坐,苦難中也能自在,因此,要讓自己生活在天堂裡,讓世界化為淨土,就應該虔修唯心淨土。

二、如何建設唯心淨土

世間的生活中,存有苦樂、有無、順逆、窮通、得失,起伏很大。如何在起伏不定的生活中,調適我們的心境,並將之轉化為唯心淨土呢?在生活中應該做到以下四點:

1.隨遇而安:在生活中能隨遇而安,有也好,無也好;多也好,少也好;甚至光榮也好,羞辱也好,都不會太計較窮通得失、順逆有無,遇到任何事情都能接受,任何地方都能安住,只要能夠隨遇而安,何處不是淨土?

2.隨緣生活:在唯心淨土裡,或早或晚;或和好人相處,或遇壞人;或在寒冷乃至酷熱的環境中,善與不善的因緣裡,我們都能隨緣生活。

3.隨心自在:在唯心淨土裡,如觀世音菩薩的觀自在一樣:觀人自在,不管與任何人相處都很自在;觀事自在,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自在;觀境自在,對一切境界都能自在;觀理自在,對一切道理都能通達自在;觀時自在,任何時刻都能自在,安住在唯心淨土的自在中。

4.隨喜而作:在唯心淨土裡工作,每一個人都抱著歡喜、快樂的心情工作,自然安然愉悅,不會苦惱計較。

參 佛光淨土

一、人間佛教的佛光淨土

佛教是以人為本的佛教,佛陀在各種經論中一直強調:“我是眾中的一個。”《維摩詰經》說佛國、佛土在眾生身上求,離開了眾生,就沒有佛,離開了群眾去求道,是沒有道可求的。六祖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所以,我們想要成佛,必須在人道磨練、修行,因為只有人才能成佛,其他諸道中是無法成就佛道的。

我們從《法華經》和《阿含經》中都可以看到讚歎人身難得以及人間可貴的譬喻,既然人間是如此的重要,為什麼我們要將希望寄托於未來的淨土,而不把目前的世間轉化為安和樂利的人間淨土呢?我們為什麼要追求不可知的未來,而不去落實現實國土的身心淨化呢?

人間佛教的佛光淨土是當生成就的淨土,人間佛教的佛光淨土認為入世重於出世,生活重於生死,利他重於自利,普濟重於獨修;佛光淨土不僅承繼傳統,而且適合時代朝流,更是未來的光明,人間的佛國,因為在佛光淨土裡的大眾懂得把握因緣,深信自己生存的世間就是佛光淨土!

二、佛光淨土的思想

1.持五乘共法是佛光淨土的思想:在佛教的五乘中,人天乘的佛教重於入世,聲聞緣覺乘的佛教重於出世。而佛光淨土是具有人天乘入世的精神和聲聞緣覺乘出世的思想。佛光淨土是以菩薩為目標,自利利他,自度度人,自覺覺人。因此,五乘佛法的調和,也就是佛光淨土的思想。

2.守五戒十善是佛光淨土的思想:如果一個團 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都能奉持五戒,這個國家必定是個大家理想中的淨土。因為五戒的不殺生,不侵犯他人,尊重他人生命,生命也就能自由 、長壽;不偷盜,不侵犯他人財產,財富也就自然會增加;不邪婬,不侵犯他人的身體、名節,家庭也就能和諧安樂;不妄語,不侵犯他人的名譽、信用,社會自然就沒有紛爭;不飲酒,對自己的身體、智慧不去傷害,身心也就能得到健康。十善是五戒的擴大,只要大家一起受持五戒十善,天下自然太平和樂。

3.發四無量心是佛光淨土的思想: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佛教要我們慈悲,因為慈悲能受到每個人的尊重,慈悲能降伏人心,讓大家心悅誠服;佛教富有喜樂的性格、歡喜的精神,在佛光淨土裡面,到處散佈著歡喜的種子,因此大家在佛法中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另外,佛光淨土是講求犧牲和奉獻,因此利他的性格和慈悲喜捨的精神是佛光淨土的主要內容。

4.修六度四攝是佛光淨土的思想:佈施有多種,有語言的佈施、有容貌的佈施、有內心隨喜的佈施等等,在一個法治的國家,奉公守法就是持戒;彼此忍讓,使社會井然有序就是忍辱;對工作認真負責,不苟且,精益求精是精進的表現;凡事從容不迫、不計較就是一種禪定的功夫;處眾圓融,懂得運用方法表現智慧就是生活中的六度。另外,四攝中的讚美、鼓勵、歡喜的佈施結緣,給人幫助,給人方便和多為他人著想,都是佛光淨土中普利大眾的基本思想。

5.信因緣果報是佛光淨土的思想:在任何時刻,我們都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因緣,感謝大眾成就我,因為懂得感恩,才能享受富足的人生。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誰也逃不了因果業報,尤其是人間佛教的佛法,應該建設人人有因果的觀念,如此,社會就不必要警察來維持治安,因為因果就是自己法律的準則。

6.行禪淨中道是佛光淨土的思想:禪淨、中道是佛光淨土的主要內容。說到禪,歷代的祖師們,參禪都不求成佛,只求開悟。在人間悟道以後,當下的生活能夠解脫,能夠安住身心,能夠獲得身心的自在,明心見性也就滿足了,所以禪者是最有人間性了。

淨土也是一樣,淨土行人希望求生淨土,也是要現世念佛,念佛功夫不夠,是無法往生的,所以把現實的世界做為立足點,老實念佛、修持,別無捷徑。尤其對現代家庭,對忙亂的社會人生,淨土是安定我們身心的良方。假如能夠禪淨雙修,更能契合人間佛教的思想。

中道思想裡的“空有融合”智慧,可以直接契入世間的實相,有了中道的般若智慧,就能在現世生活中幸福快樂。

所以,佛光淨土的思想是:

1.持五乘共法是人間佛教

2.守五戒十善是人間佛教

3.發四無量心是人間佛教

4.修六度四攝是人間佛教

5.信因緣果報是人間佛教

6.行禪淨中道是人間佛教

如果人人都能依此修學,人間即淨土,淨土就在人間,這就是人間佛教的佛光淨土。

《星雲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