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講 十二神旛的涵義

其次,所謂十二神旛,在『藥師經』上的涵義是什麼呢?現在顯教廟子上所掛的,用布繡些蓮花的神旛,這些一掛就可以消災延壽?不可能的。這是個表法,是顯教表達道理的方法。所謂十二神旛的涵義,在藥師經就要圓滿結束的時候,明白地告訴大家,它同醫學上所講的,尤其中國醫學所講的十二經脈,有絕對的關係。

我們研究『藥師經』,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前面、開頭,先說明了藥師佛的十二大願,最後本經圓滿的時候,說出了十二神將,中間告訴我們如何祈求到藥師佛消災延壽的效果。事實上道理就在神燈與神旛的表法。所謂表法是象徵性的意義,好比我們現在流行的術語,某一樣東西是某一件事情的象徵。象徵是個比喻,拿因明三支宗、因、喻的邏輯講,宗是目標宗旨、大前提;因,引伸的說明理由、理論,或者演繹,或者歸納;喻,世界上有許多真正的道理,不是言語文字所能表達,換一個東西來比喻,來作象徵,我們反而清楚了。表法的意義,就是三支因明『喻』的道理。那麼經典上所講的意義,我們就清楚了。

因此,研究完了『藥師經』以後,歸納一句話,不是光口念就能達到絕對的效果,要注意啊!要想達到絕對的效果,必須要心行,由現行心理上的修持,然後影響到身,身心合一的那個心行,才能夠做到。

我們在圓滿結束本經以前,要向大家特別提出來注意,今後大家修持藥師佛的懺悔法,或者能夠得到真正的效果。現在我們再看原文:

復次,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寶,壞君臣法,毀於信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燃燈造旛,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

這一段原文的經典,是佛經後期翻譯加進去的。琰魔王就是我們普通所講的閻羅王。在中國漢朝以前,沒有這個名稱,我們要特別注意。琰魔王是佛教文化傳過來以後所翻譯的文字。閻羅王的名稱,是兩晉以後,因翻譯佛經,佛教文化進入中國以後才出現的,佛經文化加入中國文化,所以構成了天堂地獄的分際。

到了唐代以後,因為佛經大量翻譯過來,所以把地獄裡的閻羅王,以及佛經原有十八層地獄的說法,慢慢地把地獄分成了十殿,每一殿有一位閻王。用現在的觀念來說,我們的文化非常高明,把天堂、地獄都變成人 世間的政治組織一樣。如果要研究比較宗教,是非常有趣的。

這十殿閻王的人選,在中國換了很多。比方我們都曉得小說上所寫的包公(包拯),宋朝的大臣,一般叫包青天,本來他是第一殿閻王,因為他太嚴謹,人世間的靈魂一死,到他面前就沒救了,統統都下了地獄。後來我們的地藏王菩薩看不過去,把包拯叫過來,『這樣不行啊!』所以把包公調到第十殿閻王。地獄審判,等於法院庭審,有各級法院之別。初殿閻王判了,送到二殿,二殿審了,還是不行,一殿一殿審下去,最後十惡不赦的人,再送到包公那兒,沒有轉彎的餘地了。不過還有個人轉彎,最後地藏王菩薩會來轉彎。

所以,我經常跟神父牧師朋友說笑,我說比方給你們聽,你們作生意啊!怎麼樣都做不過佛教。每個宗教都在開觀光飯店,而且都鼓勵人家不要怕死,死了不要緊,到我的天堂來,我盡量招侍,怎麼好怎麼好,最好現在就信;信了,我給你一個證明,將來死了就可以得救。但是佛教說,不要怕死,死了以後到我那個觀光飯店,比他們天堂還要好,那裡呢?西方極樂世界。那萬一我下了地獄呢?不要緊,我們有分號,有地藏王菩薩在那裡等著。萬一我上了天呢?不要緊,上方世界也有很多佛。萬一我不死不活,在人世間受苦怎麼辦?不要緊,苦海茫茫有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這些我們看似笑話,卻屬於比較宗教學的範圍。世界上沒有一個宗教像佛教一樣,四面八方佈置了那麼多,下了地獄還有十八層。當然,加上我們常說的笑話,現在的人越來越壞,我想現在的地獄還有地下室,地下室也修了幾十層。

這個道理說起來是個笑話,在佛學裡是屬於不了義,要特別注意。不了義教有沒有地獄?有沒有天堂?絕對有。這要徹底的瞭解,所以要諸位法師們特別研究唯識。但是,是絕對真有嗎?『緣起性空』,唯心淨土,唯心天堂,唯心地獄,這屬於了義教。

所以,『藥師經』的本經,你就很難判斷了,因為它是通顯密兩端的,看起來是不了義教,但徹底研究起來,它又屬於了義教。我們介紹了這個道理以後,然後才可以看這一段『藥師經』,不然對於現代的青年、現代的思想,簡直是不能接受,不可以想像。

前面講過,人的生命有九種橫死。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人得正命而死,多數都是橫死。正命死的人,無疾而終,那才是正命而死。現在假定活一百、一百廿歲,照真正佛法的觀念,還是屬於『藥師經』所說的橫死。除了一種人,阿羅漢證得果位的,屬於再來人預知生死的,幾時要走,事先知道,通知朋友幾時走,再見,這不屬於橫死,屬於正命而死。即使是我們一般的病死,是不是醫藥所誤都有問題,所以大部分還是屬於橫死。

如果真正修持的人,藥師經所透露的消息,生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自己不能把握生命而受生老病死,尤其是病死橫死所支配的,都不算是八正道的正命。因此我們要共同的慚愧,自己沒有正命的活著。

《藥師經的濟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