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求壽者(共三則,一法一戒一法戒)
人之有精液也,如樹之有脂也,燈之有膏也,滋之則茂,竭之則枯。《解脫要門》云:“修行之人,若數十年欲心不動,則精髓凝結,漸成舍利。”《道書》曰:“慾念不生,則精氣發於三焦,榮華百脈。”蘇子曰:“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無如世人,婬欲關頭,至老不悟。當婬火動時,便起慾念。慾念起時,精氣益耗。精氣既耗,婬火愈動。互相引發,死亡立至。更有服餌熱藥,助火導婬,煎灼五臟,其禍尤慘。至於虧損陰德,削奪壽算,更不必言矣。有志長年者,豈可蹈此覆轍哉?
范縣尹(《迪吉錄》)
唐范某,精於歷數,自算來秋,壽祿俱盡。時欲就職江 西,訪之日者【日者,古時根據天象變化預測吉凶的人】。日者曰:“君大限在來年七月矣,何以遠官為?”范曰:“某亦自知,但欲得微俸以嫁女耳。”及之任,買得一婢,詰之姓張,父嘗為某堰官,乃故友也。歎曰:“吾女不愁不嫁!”擇一賢婿,先以女妝嫁焉。秩滿歸京【秩滿,官吏任職期滿】,仍遇日者。見而駭之,問故,以直告。歎曰:“子今福壽未可量也。”後歷官數任而卒。
〔按〕人若康健時,常想死日,則何善不為,何惡不戒?惜乎不念歸期耳。菩薩八念中,有一“念死”,其義深哉。
王某(思仁目擊)
昆山庠生子王某,弱冠時,與一鄰女有約,往來不絕。其父時用夏楚【夏(jiǎ)楚,一種體罰用具】,卒不戒。一日傷於胸,得嘔血症,百藥不效。畢姻甫三載,遂身故。其婦哀毀數年,亦卒。
〔按〕昔有宮人,多懷春疾。醫者曰:“須敕數十少年藥之。”帝如其言。閱月,宮人皆肥澤,拜帝謝恩。諸少年俯伏於後,枯瘠無復人狀。帝問是何物,對曰:“此是藥渣。”王某既自身為藥渣矣,又欲服藥,將焉用之?
王沈二公(《感應篇集解》)
宋開禧初,簡州進士王行庵,弱而寡慾。其表弟沈某色力強壯,肆情花柳。王屢規之,不聽。一日沈自外歸,目擊其妻與人苟合,正欲取器擊之,手臂忽不能舉。浩歎而卒,時年三十一。丁卯冬,王偶患疾,設醮【道教用於祈福禳災的一種儀式】。道士拜疏,伏地良久,起云:“查公壽算,止得五旬。以兩次不婬人女,延壽三紀。”後果至八十有六。
〔按〕野草閒花,固宜永斷,即夫婦之際,亦當相敬如賓。唐薛昌緒,與妻會,必有禮容,先命女僕,通語再四,然後秉燭造室,高談雅論,茶果而退。或欲就宿,必請曰:“昌緒以繼嗣事重,欲卜一嘉會。”此雖近迂,然欲矯枉,必先過正,故錄之,以備韋弦【韋弦,原為隨身佩帶以誡勉自己的飾物,後常用指有益的規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