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淨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這一本《淨修捷要報恩談》

摘自老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98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五百零三頁倒數第二行。

【科】辛九、(三六)教化隨意願

【經】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 。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章,十七章後面是三十六願。

【解】下第卅六「教化隨意願」。

這一句看起來好像很容易,實際上很難。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解】如上願所明,生彼國者,安居樂國,悉登補位,成等正覺。

這個是極樂世界很正常的現象,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人不會心浮氣躁,都很有耐心,都很能沉得住氣,不成佛不度眾生,一定要成佛之後才度眾生。為什麼?真正得大自在了。沒有成佛度化眾生有障礙,障難很多。所以這是有一類,他們跟前面說的不一樣。

【解】但菩薩成佛各有願力。

他願意先度眾生再成佛,像地藏菩薩一樣,「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個願很少人發,也非常非常了不起,他等不及了,先度眾生,後成就自己,但是自己一定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徹悟不行,做不到,你有許許多多障緣,你不能突破,必須要大徹大悟才行,往生到極樂世界,暫時不那麼早成佛。

【解】如願被弘誓鎧甲。

這個「鎧甲」是比喻,古時候上戰場,將士都披著鎧甲,這是防範刀劍的,佛用這個來做比喻。

「鎧甲」是什麼?是宏願,就是度眾生的大願。有這個大願,沒成佛,到了極樂世界,見了阿彌陀佛,又回到這六道來了。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知道,他是不是回到六道投胎來了?不是的,他是應化而來的,見了阿彌陀佛,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就這四十八願,願願都不可思議,願願都了不得。

佛力怎麼加持?看四十八願你全明白了,你還會不會退轉?絕不會,為什麼?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照顧你。你跟阿彌陀佛時時刻刻通信息,只要你念到功夫成片,阿彌陀佛的信息就送來了,給你做證明,告訴你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會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少年,等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你,你在極樂世界已經註冊了,那個地方有你的一席位。所以,不僅是分身到我們這個地球,你有能力分無量無邊身,進入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你有這種能力了。

一切諸佛剎土,都有我們宿世怨親大眾,到極樂世界之後統統看到、統統聽到,我們跟他過去什麼關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關係不好度,他不相信你;有關係,不論關係是好是壞,他都樂意跟著你學習 。所以佛法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一定度的是有緣人,宿世跟自己都有關係。沒有關係,對面不相逢。所以他回來了。

【解】返入穢土,普利群生,教化有情。

最明顯的例子,出家這些法師、在家這些居士,

出家的,像諦閒老和尚、圓瑛法師、談虛法師,這在我們香港,他們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圓瑛法師講《楞嚴經》,超過一百遍,《楞嚴》專家。談老到香港辦華南學佛院,那個時候培養不少學生,學生的年齡跟我差不多大,他學生當中,我認識有十幾二十個。我到香港來了,他往生了兩年,沒有緣,沒有遇到。

在家居士,像夏蓮居、黃念老、李炳南、梅光羲,這些大居士,也是一生常常不離講席,都在這裡教學,這就是普利群生,教化有情,用的方法是教化。

佛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是人類重要的教學,是人類尊崇的教化。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佛講的一切經、說的一切法,從哪來的?誰教他的?沒人教。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沒有一部經是有人教他的,他怎麼講出來的?我們就相信了,無師自通,古人所謂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沒有人教他,豁然開悟,豁然明白了。

明白之後,找一個老師給你做證明,是不是真的開悟了,你所開悟之後,你所講的東西,跟古人講的一樣,沒有差別。雖然古人東西你沒有學過,現在展開經本的時候,你契入的深度,你講解得明瞭,跟古大德沒有兩樣,這就是什麼?真開悟了。現在這樣的人少了,不能說沒有,有,我們不認識,他也不表揚,多半隱居在山林,沒人知道。

像過去海賢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沒人知道,往生的時候才曉得,我們才聽說。細心觀察他生活的這些盤片,由他的弟子,給他寫了一份《永思集》,裡面斷斷片片的老和尚的嘉言,我們細心去讀、細心去觀察,發現老和尚不是凡夫,菩薩再來的,為我們示現的,世間人做不到。一百一十二歲頭腦清楚,一點不迷糊,體力不衰,還上樹去摘柿子供養大家。他廟門口一棵大的柿子樹,有居士來,到廟裡面來向他請教,你看,他上樹去摘柿子,那麼大年歲沒有老苦,他不老;沒有病苦,沒有死苦,走的時候說走就走了,沒人知道。半夜走的,人都睡覺了,他念佛走了,第二天早晨起來一看,老和尚已經走了,你看多自在!一個多月以前,他就知道哪一天走,所以那些老朋友、老同參,都去拜訪一下,最後的告別,以前住餅的這些小道場,都去看看,那麼自在,再來人!他從哪裡來的?我相信從極樂世界來的,在這一期表法做圓滿了,回去了。會不會再來?肯定會再來,慈悲心重,眾生這麼苦,怎麼能不來?到這個世間來。

【解】則承彌陀願力加持,教化隨意,無不圓滿。是為本願之意也。

我們看海賢老和尚,學佛九十二年,為佛門弟子做出最好的榜樣,為念佛的同修,做出最好的榜樣。末法這個時代學佛,真正要能成就得向他學習 。他的長處是什麼?萬緣放下,一生就一句佛號,晝夜不斷,這就是他的功夫。有時候出聲念,出聲念的時候比較少,默念時間多。老和尚一生沒有發過脾氣,說明什麼?這老人沒有嗔恚心,你就是得罪他,他都不怪你,你欺負他、侮辱他,他都對你笑咪咪的,沒有嗔恚心,沒有貪心,沒有慾望 ,每天吃飽穿暖,有個小草茅蓬可以遮蔽風雨,足了,很滿足了,做出榜樣來給別人看。所以他得彌陀本願加持,教化隨意,無不圓滿。

【解】又鎧者鎧甲,古時戰士對敵作戰時所被服之物,用以遮衛身體,防衛矢石等。(近代之避彈衣亦是此類。)菩薩入生死,降魔軍,則以自之弘深誓願為鎧甲。

這個誓願就是「眾生無量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菩薩再到這個世間來,就是做這個榜樣給我們看。

這裡講「降魔軍」,這是比喻。現在的魔到處都是,凡是障礙佛法的全都是魔,人數之多、勢力之大,像軍隊大軍一樣。菩薩怎麼辦?以弘深誓願為鎧甲。

【解】因弘誓之心堅逾鐵石。

無論遭遇什麼樣的困難、什麼樣障礙,絕不回頭,絕不退卻,勇猛向前。

【解】可以此心出入生死之陣。至於所教化者,首云「皆發信心」。

第一個目的是幫助他有信心,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不容易,幾個人肯信?!在過去,一個世紀之前、一百年之前,那個時候的人好教,我們是小孩,三四歲、五六歲,我們住在鄉下,鄉下人老實聽話,古人遺風還在,對父母孝順,對尊長敬重,有禮貌,有規矩。可是城市裡面就沒有了,我們這鄉下得力於桐城派,明、清兩代文學特別興旺的算是桐城派。桐城距我們的家鄉很近,所以鄉下有小孩有機會讀書,重視讀書,有私塾。我們年歲太小了,我們大概是六七歲進私塾。我記得,我在私塾只念了一年,學校就改制了,私塾沒有了,改成短期學校,短期學校是兩年結業。那個時候,我記得還有「公民」這個科目,有這麼一份教材,「公民」,裡面的內容是倫理道德。我在福建讀書是十歲,十歲有,十一歲的時候沒有了,「公民」又改作「社會」,逐漸逐漸把中國傳統文化丟掉了。

我們自己沒有學過,看到過,有這個印象,這種扎根的教育,我們沒有攤上,以後學的都靠自修。

抗戰期間我們是流亡學生,沒有地方唸書。一家四個人住四個地方,很苦,日子很難過。抗戰末期找到一個學校,在貴州,安定下來了,好好能夠唸唸書了,一年抗戰勝利,勝利學校就解散了,回到老家。國共戰爭又爆發了,又得要逃難,那一年我二十歲。所以一生在災難當中生活,知道中國傳統文化好,沒有機會學習 。

到台灣這些年算是安定了,有幸認識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方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跟他學哲學,「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從這個地方才認識佛法,原來以為它是迷信,以為它是宗教。

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第一天就告訴我,你想學佛,先要認識老師,你對老師不認識,你學習 會走岔路,現在講你會走彎路,叫我去讀《釋迦譜》、《釋迦方志》,唐朝人寫的,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是從經典裡面摘錄出來編輯的,編得很好。我們讀了之後,才真正了解釋迦牟尼佛,不是世俗人所想像的,不是的。他的身份,要用現在話來說,是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是這麼一個身份。他本人,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教學不收學費,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不分國籍,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信仰,你想跟他學他真教你。

他教你的,教什麼?佛陀教育的目標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個教育我們要不要?不但離苦得樂,還告訴你,「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究竟」是圓滿、是徹底,真得到。

那「究竟苦」是什麼?六道輪迴。你離六道輪迴就完全離苦了,以後再沒有苦受了,「離究竟苦,得究竟樂」。

「究竟樂」是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一生幹什麼?把西方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無論從理論、從事實真相、從方法、從果德,講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他要不是真去過,不是真看到過,講不出來;他不欺騙我們,這是佛教到世間來幹什麼?離究竟苦,得究竟樂。

所以你學佛學到什麼?法喜充滿,你得受用了。

你要沒有得到快樂,你對佛還有隔礙,你沒有把他搞透,為什麼?效果沒出來。效果就是快樂,法喜充滿。

苦從哪裡來的?從迷來的。你對於事實真相不瞭解,迷惑顛倒,於是你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招來的苦果。樂從哪?樂從覺悟來,就是統搞明白了,明白之後怎麼樣?超越了,明白事實真相,這個事實真相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正搞清楚是假的,你就不放在心上了,你就不去追求這些東西了。

這些物質享受,有,很好,也不必拒絕;沒有,不必求,自在。得到了,沒有歡喜心;丟掉了,沒有可惜的聲音,沒有。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他才真得樂。

又想到要往生到極樂世界,頭一個得長壽,無量壽,不像這個世間壽命很短,幹什麼事情都幹不成,時間不夠用。極樂世界無量壽,無論幹什麼都有成就,絕對有滿意的成就。阿彌陀佛無量智慧無量德能,加持給大家了,幫助大家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圓滿了

在中國唐朝六祖惠能大師回歸自性了。「回歸自性」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自己永遠是清淨的,沒染污。

我們這個地方染污,分分秒秒都在染污,不但身體接受一切染污,精神也接受;極樂世界沒有,精神、物質都沒有染污,清淨的、平等的,人人都是覺而不迷、都是正覺。世尊千經萬論那是恆順眾生,最後都指歸淨土,那是佛的本懷,他到世間就為這麼一樁事情,為這個來的,誰有緣,誰搞清楚、搞明白了,相信、不懷疑,發願求生淨土,他就成就,度一個是一個。一個人有信願,一個人就成就,就度一個。

我們這個世間各行各業,無論什麼身份,其中都有佛菩薩在內,他們以種種不同的身份來幫助我們,所以要感恩,真得好處。好處,第一個就是皆發信心,他相信了;再進一步勸他,勸他發願,相信我們得去,「信為道元功德母」,「道」像流水,「元」是源頭,這是功德之母,母能生,取這個意思。信能生無量無邊功德。你看,你要是信了西方極樂世界,發願求生,這個功德多大,說不盡,這是究竟圓滿的功德。

【解】本經小本曰,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這個法門真的難信,我給大家作證。我學佛從哲學入門,所以淨宗我雖然沒有排斥,實際上我沒接受。早年懺雲法師教我,我沒接受;在台中十年李炳南老居士應該有五、六次勸我學淨土,我也沒接受。年輕,好高騖遠,對於大經大論著迷。

我講《華嚴經》講了一半,看到經文上文殊、普賢發願求生淨土,看到善財五十三參,我把它看明白了,我對淨土有信心了,不排斥了,真正完全徹底放下。

死心塌地一門深入求生淨土,是最近幾年。八十五歲回頭,還是長壽,八十五歲回頭,要不是長壽之話,八十五歲以前走的,我對這沒信心,換句話說往生沒把握。

這個佛法幫助我們不失人天果位,出不了六道輪迴,來生在哪裡?來生可以做人,運氣好的話可以生欲界天,不是好事。不出輪迴就不是好事,這一生沒造什麼業,不會墮三途,來生保不住,外面負面的誘惑 太大了,一落在那裡就是三途。一進三途麻煩可大了,你哪一生哪一劫才能出來?這很可怕,這必須要知道。

給我們做榜樣,我們看到來佛寺三位還加上一個老德和尚,四個人,好榜樣,這四個人能成就,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就?

【解】蓋此淨土法門,極圓極頓,超情離見,故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這真的,圓滿到極處,「頓」是快速、頓超,沒有階級的,頓極了。你看凡夫修到法身菩薩,要修無量劫;修這個法門一生就成就,多快!我

看賢公老和尚的光盤,我的判斷,我的看法,老和尚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告訴他一直念下去,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他一生聽話、老實,師父教導他的他做到了,叫他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這個好懂。說「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這個話不好懂。「明白」什麼?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明白」是講這樁事情。他老人家有沒有做到?有。我估計應該在四十歲,二十歲開始念佛,一般念到功夫成片,大概三年、五年,也就是說二十五歲以前,他功夫到成片;再加五年到十年的功夫,三十歲,三十歲他得事一心不亂;四十歲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就是大徹大悟。

老和尚六通具足,老和尚真的什麼都知道,就是不說。這是遵守師父的教誨,明哲保身。他要說出來別人不相信,沒人相信,說他妖言惑眾,那他麻煩就來了。為什麼?他沒念過書,不認識字,可是怎麼樣?什麼都知道,這個要說出去會引起很大的風波、引起很大的麻煩,不能說。往生之後我們細細觀察,這些報導會發現,你會相信他自己說的「我什麼都知道」,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麼都知道」就是明心見性。所以淨宗圓頓到極處。

「超情離見」,「情」是忘想,超越了。我們世間人都有忘想,超情就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離見」,「見」就是見惑。身見、邊見、見娶戒娶邪見。《金剛經》後半部講的意思更深,前半部是離相,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離相,阿羅漢;後半部是離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就是這種念頭,分別的念頭都沒有了,這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不是小法,「故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也」。

【解】又小本曰,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唸經。

《無量壽經》在淨宗是大本,小本是《阿彌陀經》,跟《華嚴經》合起來,《華嚴》為大經,《無量壽》是中本,《阿彌陀經》是小本。這就是把淨土宗提升跟《華嚴》平等了,《華嚴》是圓頓大法,說明這個經也是圓頓大法。

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經題,就是《阿彌陀經》。羅什大師有智慧,他翻譯不用原來的題目,就用「阿彌陀佛」名號做題目,叫《阿彌陀經》,這個用得好,用得非常好!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經、這個佛號、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的。所以我們念這一聲佛號就得一切諸佛護念,你得真正相信,你真懂,一點懷疑沒有,為什麼?一切諸佛的名號總的就是「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的名號,一個也沒有漏掉,你把這意思懂得你就曉得了。

「阿彌陀佛」完全是梵文音譯的,翻成中文,「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中文版的意思是「無量覺」。「無量覺」是誰?是佛。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統統是無量覺。所以這一句名號「阿彌陀佛」,就把所有一切名號統統念到了,一個也沒漏,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經法也在這一句名號當中,「無量覺」。

所以,三藏十二部,在中國所結集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所說的一切經典都在這一句佛號裡頭,念這一句佛號所有的經都念到了,一部沒有漏掉,所有佛都念到了,這叫不可思議。世尊給這個經起了個名字叫「稱讚不可思議功德」。誰稱讚?一切諸佛稱讚,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解】又曰,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這釋迦牟尼佛懇切的告訴我們,勸我們應當相信,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誨,細說極樂世界就是《無量壽經》,略說就是《阿彌陀經》。不但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他告訴我們,諸佛所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講經教學沒有不講《彌陀經》的,沒有不講《無量壽經》的,沒有不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

【解】是以極樂大士宏化十方,鹹以勸信為首也。

首先,勸人就是要勸他相信。為什麼要相信?要把這個道理講清楚、講明白,真難相信。我學佛的學了三十年,講到《華嚴經》才完全接受。接受,沒幹。

到八十五歲我把《華嚴》放下了,《華嚴》沒講完,不講了,專講這一部經、這個註解,為什麼?這個經跟注是《華嚴經》的精華,讀這個經,學這個經,就不用再去找《華嚴》了,《華嚴》太大了,我過去講的詳細,講了四千多個小時,講到「十住品」,初住,二住還沒講到。講到初住,是全經的五分之一。諸位就能想到,像我那樣的進度把一部經講完需要多少時間?兩萬個小時。現在大學有哪一個課程有兩萬小時的,《華嚴經》需要兩萬小時,不容易。我是怕回頭的時候將來這一生不能往生,還搞六道,那就真錯了。趕快回頭,還來得及。

我記得我轉來的那一天是清明節,八十五歲清明節那一天我做了這個決定,把《華嚴》停了,專講《無量壽經》,專講這個《科注》。這個《科注》能度一切眾生,讓我們對淨宗生起信心、生起願心。

現在還有一本書,對於「信願」兩個字,讓你不能不信,你對於佛法所有的疑惑統統給你詳細解釋了,無論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一大藏教,八萬四千法門,面面都顧到了,不得了,太難得了!這本書就是黃念祖老居士的《淨修捷要報恩談》。前兩天胡 小林到這邊來,他聽了幾段,佩服的五體投地,把這個錄音帶、書帶到北京去了。這個人難得,聽幾段他就認識,他識貨。我們這人很多,天天都在放,真識貨的我還沒有發現一個。

修淨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這一本《淨修捷要報恩談》,就能保送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其他都可以不必學。為什麼?《華嚴》、《法華》、《楞嚴》跟《無量壽經》的經義都在裡頭,他用最簡單的話、最短的言辭,把這個介紹出來,這還得了嗎?!讓你聽了之後什麼疑惑都沒有了。

這個是念老無盡的慈悲,利益後世眾生,這本書是我們最近才把它整理出來的。他是晚年用聊天的方法,大概聽眾也不過就五、六個人,在他自己小房間裡頭。他的房間我去過,不大,坐在一個沙發上,像聊天一樣說出來了。當時有錄像,錄像品質不好,還有很多話很難聽得懂,這種情形很多,不少數,總共十個小時。所以我找了很多人,把老人家這些斷斷續續的聯繫起來,再找人來校對,懂得北京話的,他在北京住很久,帶著北京的這個腔調。整理的人告訴我,有的一句、一小段聽幾十遍才聽明白,把它寫出來;有一些聽一百多遍,整理真不容易,功德無量無邊。這部書能流通世間,幫助無量無邊有緣眾生,念老在極樂世界看到開心。我們要介紹給大家,淨宗第一珍寶——可以從《報恩談》學起,多聽幾遍,然後再讀《無量壽經》,再學《科注》一點都不難,那個基礎就扎的很穩固。

要多聽幾遍,一遍不夠,幾遍聽了之後法喜就出來了,捨不得離開。

所以佛在此地說,「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只要你相信,慢慢你自己會發願,為什麼?看到這個世界這麼好,你會動心,你就想去,想去就一句佛號。蕅益大師告訴我們,「能不能往生關鍵在信願」,你能信能願,你就決定往生。念佛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你念佛功夫愈好,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真正是顯示出大道至簡,就這麼簡單、這麼容易。因為太簡單、太容易了,所以一般人不能相信。

如果有「方等」,《楞嚴》《法華》《華嚴》,這些大經大論的基礎,比較容易;沒有這些大經大論的基礎,勸人很難。尤其現在人,滿腦袋是科學技術,都認為這是宗教、是迷信,這一生把機會當面錯過,真可惜!

下面有了信心,接著要修行,修菩提行。

「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要修什麼樣的行?菩提。「菩提」是梵語,意思是覺悟。起心動念要覺而不迷,言語覺而不迷,身體造作覺而不迷,這叫菩提行。

《淨空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