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本有的智慧德能,這一定要靠修功,修行的功夫。先要講什麼叫修行?行就是行為,行為也就是造作。造作、行為可以說無量無邊,太多了,說不盡!釋迦牟尼佛很聰明,他把許多的行為把它歸納,歸納成三大類,這就好說了。第一大類,我們今天講是心理的行為,就是你的思想、你的見解,這是屬於心理的行為,我們起心動念,這是心的行為。第二大類是言語,口的行為。口會說話,會說話跟不會說話差別很大,會說話的人,別人聽了很歡喜;不會說話的人,人家聽了很討厭,所以言語也是非常重要的行為。孔老夫子教學,言語就列在第二個科目之內,第一個科目是德行,第二個科目就是言語,可見得孔老夫子對於學生的言語很重視。第三種行為就是身體的動作,身的行為。所以,用身、口、意這三個範圍,就把我們所有的行為都包括了,這是首先要知道的
修行就是修正行為,我們的想法、我們的看法錯誤了,這就是我們心理行為不當,要把它修正過來;我們言語不如法、不合理,這個也是錯誤的,把它修正過來;我們身體造作不合法度,也要把它修正過來,這叫做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身、語、意三業的行為。諸位同修要記住,修行絕對不是說在佛菩薩面前唸經、禱告、磕頭,這個叫修行,那是很狹義的,實在講那不重要。你真正能夠注意到,我身口意三業行為都是清淨的,都是正確沒有過失的,我天天不拜佛,我天天也不唸經,對不對?對,完全對,沒有錯誤。所以,拜佛、誦經是形式上的修行,是樣子。為什麼有這個樣子?這個樣子是做給別人看的,不是自己要用的。因為很多人不學佛,他那個人在修行,他就會來問,怎麼個修行法?為什麼要修行?你就把這個道理講給他聽,是引誘他來問,問了我跟他講,他明白了他就會修行,是引誘他來問的,是這麼個意思。可見得外表所要做的都是為了接引眾生,誘導他。因為佛法是師道。
修正行為當然要有個標準,如果沒有標準,我怎麼知道我的想法、看法是錯誤的?要怎樣的看法、想法才是正確的?這裡頭一定要有個標準。佛法的標準有很多層次,為什麼有這麼多層次?就好像我們唸書上學校一樣,有小學,有中學,有大學,有研究所,每個階段都有一個標準,可見得修學是有階段的。佛法修學也是有階段的,所以它有各個不同階段的標準。雖然各階段的標準不同,但是它有一個共同不變的原則,那就是絕對的標準,一定要與絕對的標準相符合這樣才行。絕對的標準是什麼?就是大家一入佛門來,第一樁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受三皈依,「三皈依」是絕對標準。可是,我相信有不少同修雖然在佛門受過三皈依,但是不知道三皈依是什麼,那你等於沒有受。你們能不能說得出來三皈依是皈什麼?你怎麼皈法?怎麼依法?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這個皈依叫白皈依。三皈依就是交 給諸位修行的標準,就是把這個標準告訴你。
這樁事情太重要了!修行的標準要搞不清楚,那憑什麼修?依什麼修?這個很重要。「皈依佛」,皈是回頭,佛門常講回頭是岸,中國古人講回首如意。中國過去做大官的富貴人家,手上常常拿個如意,你看如意的頭是彎過來的,叫回頭。如意拿在手上,就是常常看到「我要回頭了,不能再往上去,再往上去有危險了,要回頭了」,回頭你就如意。咱們佛門講回頭是岸,你要知道回頭。三皈依的皈就是回頭,從哪裡回頭?從迷惑顛倒回頭,皈依佛,佛是覺的意思。依什麼?依自性覺,不是依外面覺,我自心,心裡頭要覺悟,依外面的靠不祝你說依佛,每天去禱告、拜佛,「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你靠他靠不祝要依自性佛,自性佛就是自性覺。我從早到晚處事待人接物,我要覺,我不迷,這叫做皈依佛。這是三皈第一條,第一個標準,「覺而不迷」。
第二條就是「皈依法」。法就是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也就是經上講的佛知佛見,佛知佛見就是覺悟的見解、覺悟的思想,就是佛知佛見。回頭是從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回過頭來,依正確的想法、正確的看法,這叫皈依法。所以,這個皈依還是皈依自性正,不是皈依外面,皈依自性正。
第三個標準叫「皈依僧」。僧是清淨的意思,是和合的意思,僧有兩個意思,所謂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換句話說,我們要從一切染污回過頭來,依自性清淨,就是要依清淨心,決定不染污,這個叫皈依僧。
總而言之,三皈依第一是「覺而不迷」,皈依自性覺;第二是「正而不邪」,皈依自性正,我們中國人常講心地正大光明,就是這個意思;第三是「淨而不染」,皈依自性淨。所以三皈依,我們天天念的是「自皈依」,不是皈依「他」,是皈依「自」,這個諸位要知道。你皈依自,宗教裡頭講你才能得救,你皈依他就不得救,他救不了你,什麼樣的神仙,什麼樣神通廣大也救不了你。他說能救人,那是騙人的話,那個不是真的。只有自己救自己,這是正確的,一點都不錯,佛是這樣教給我們的。
覺、正、淨是修行絕對的標準,一定要與這個標準相應。覺正淨要做到圓滿就是成佛,做到不圓滿,那就是下面的目標。譬如說佛法修行有三個階段,就有三個不同的目標,第一個階段等於說是佛教的小學,我們常講「小乘」。這個階段修成了,你的覺正淨都能達到這個水平,這個水平叫「正覺」。它也有個名稱,就好像我們現在唸書有個學位的名稱,現在的學位有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學位。我們修行到了這個標準,就是這個水平我們達到了,佛門裡頭也有個學位叫阿羅漢。你證到阿羅漢果,證阿羅漢果就是說你在佛教裡頭小學畢業了,小學畢業就叫做阿羅漢果。
再往上面去,就是中級,中級的水平高了,叫「正等正覺」。你要證到正等正覺,也有個學位名稱叫菩薩,你就是菩薩。我們今天很多人去受菩薩戒,受了菩薩戒,自己以為就是菩薩了,那是假菩薩,不是真菩薩。為什麼?你的修行功夫沒有達到這個水平,沒有達到正等正覺,沒有達到正等正覺稱菩薩,這是很勉強的。不過佛在《金剛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你看佛不承認你是菩薩。你要達到這個標準,四相四見沒有了,佛就承認你,你是菩薩學位,沒錯了。所以這是第二個學位。
最高的學位叫「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就是覺正淨修到究竟圓滿,這個學位就稱作佛。所以,佛是佛教教育裡面最高學位的名稱,就好像我們世間稱博士一樣。你要是證到這個地位,你也稱佛。佛法是平等的,絕對不是說只有釋迦牟尼一個人成佛,別人不能成佛,沒有這個道理。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應當成佛,人人本來是佛,這是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的。所以諸位要曉得,佛教的佛、菩薩、阿羅漢是學位的名稱,這是我們修行的一個標準。但是佛法的標準確實是高,就是佛法小乘阿羅漢的果位,我們一生要想能夠證得都是相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