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止上師

丙六(依止上師)分二:一、依師之必要;二、依師之次第。

丁一、依師之必要:

一切佛經、續部、論典中從來沒有提過不依止上師而成佛的歷史。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看出,通過自我造就以及有膽有識而生起五道、十地 功德的人一個也沒有。包括自己在內的一切眾生,對於邪道倒是很有造詣,而對於解脫與遍知的聖道,卻猶如無依無靠的盲人迷失在空曠荒野中一般知之甚少。而且 從來沒有不依靠商主而從如意寶洲中取寶的例子。因此說,善知識和好道友是解脫與遍知聖道的真實嚮導,我們務必要畢恭畢敬地依止。

丁二(依師之次第)分三:一、觀察上師;二、依止上師;三、修學上師之意行。

戊一、觀察上師:

凡夫人本來就很容易隨著友伴等暫時的外緣所改變,所以我們在何時何地都需要依止良師益友。打個比方來說,普通的一節樹木落到瑪拉雅山的 檀香林中,經過數年之後,就會熏染上栴檀木的妙香,結果這節普通的木材也自然散發出芬芳的檀香味。同樣,如果依止一位具相的高僧大德,久而久之,也會熏染 上他的功德妙香,所作所為也都變成他們那樣。如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說:“如瑪拉雅樹林中,漂落普通一節木,枝葉滋潤出妙香,依止上師隨行彼。”

如今正處在五濁惡世,當然,眾多續部寶典中講的所有法相樣樣俱全的上師實在是難以尋覓,但一般來說,可以依止的上師必須具備以下這些功 德:一、相續清淨:從來沒有違犯過外別解脫戒、內菩薩戒與密乘三昧耶戒;二、廣聞博學:通曉經續論典;三、具大悲心:對無邊眾生就像母親對獨子般慈愛; 四、通達顯密:精通外三藏、內密四續部的儀軌;五、現前斷證依靠修持實義於自相續中現前殊勝的斷證功德;六、圓滿四攝:以佈施、愛語、同行、共事四攝法攝 受具善緣的弟子。如《功德藏》中說:“圓滿諸勝法相者,濁世力致故難得,三戒清淨之大地,多聞大悲潤心續,精通如海顯密儀,斷證淨慧碩果豐,四攝鮮花齊爭 艷,善緣弟子如蜂聚。”

尤其是宣說密宗金剛乘甚深竅訣要點的上師,必須具備一切續部寶典中所講的下列條件:一、獲得不間斷能成熟的灌頂——成熟相續;二、沒有 違犯灌頂時所受的誓言和其他戒律——淨持律儀;三、煩惱和分別念微弱——相續調柔;四、精通密宗金剛乘基、道、果的一切續部意義——精通密宗;五、面見本 尊等依修之相都已盡善盡美——依修圓滿;六、現量證悟實相之義——解脫相續;七、心相續周遍大悲心——唯求利他;八、斷除了今生世間的貪執——瑣事鮮少; 九、為了來世精進憶念正法——精進修持;十、現見輪迴的痛苦,生起強烈厭離心,並且勸勉他人生起厭離——厭世勸他;十一、以各種各樣善巧方便攝受調伏弟子 ——攝伏弟子;十二、依照上師的言教行持,具有傳承加持——具有加持。我們應當依止這樣一位上師。如《功德藏》中說:“尤其宣講竅訣師,得灌淨戒極寂靜, 通達基道果續義,念修圓滿證自解,悲心無量唯利他,精進念法瑣事少,極具厭離亦勸他,善巧傳承具加持,依如是師速成就。”

再講講與上述相反應當捨棄的上師相:本來自相續中沒有聞思修的少許功德,卻自以為我是某某上師的兒子或者貴族子弟(舊時西藏貴族的幼弟 和侄子總名)等,種姓方面已經勝過其他人,並且現在我的傳承也是如何如何,這簡直就像婆羅門世襲相傳的門第觀念一樣。或者,雖然具有少分聞思修行的功德, 但並不是以希求來世的清淨心來修持,而是擔心自己在某處失去上師的地位等。所作所為只是為了今生目標的上師,就稱為如木磨(形相是磨子,但不能磨糧食)之 上師。

還有些上師沒有能力調伏弟子的相續,自己的相續也與凡夫人沒有差別,根本不具備絲毫的特殊功德。可是其他一些愚笨之人盲目輕信不經觀察 而將他捧到高高的位置上,這時候的他自相續被名聞利養改變得面目全非,驕傲自滿,目空一切,對正士的功德視而不見,這種上師就叫做如井蛙之上師。

據說,從前有一隻年邁的青蛙長期居住在井底。一天,大海裡的一隻青蛙來到它的面前。

井蛙問:“你是從哪裡來的?”

海蛙回答:“我從大海來。”

井蛙問:“你的海有多大呢?”

海蛙說:“大海非常非常大。”

井蛙問:“那麼,有我這個井的四分之一大嗎?”

海蛙連連搖頭:“遠遠不止。”

井蛙又問:“那麼,有沒有它的一半大?”

海蛙還是邊搖頭邊說:“不止不止。”

井蛙繼續問:“難道有這個井這麼大嗎?”

海蛙依舊重複著前面的話:“不止不止。”

井蛙不相信地說:“不可能有那麼大吧?那麼,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於是,兩隻青蛙一同前去,當見到大海時,那只井蛙頓時昏厥、頭顱崩裂而死。

再有,上師他自己從未依止過智者上師,也沒有精進修學經續,孤陋寡聞;內心煩惱粗重,不具足正知正念,致使違犯戒律、破壞誓言;相續比凡夫人還低劣,而行為卻像大成就者一樣,言談舉止高如虛空;嗔恨和嫉妒心十分強烈,斷掉了慈悲心的吊索,這就是所謂的如瘋狂嚮導之上師。

將弟子引入邪道、不具備勝過自己的點滴功德、遠離慈悲心菩提心的上師,稱為如盲人嚮導之上師,他們不懂得打開取捨的雙眼。

如《功德藏》中說:“猶如梵志護門閥,顧慮失毀自地位,聞思非為來世果,猶如木磨之導師。雖與凡夫性不違,愚者起信置高位,獲得利養心 傲慢,猶如井蛙之上師。孤陋寡聞破律誓,心劣行為高如天,折斷慈悲之吊索,若依狂師增罪惡。尤依無勝己功德,無有悲心名聲師,如依盲主大錯誤,欺詐相伴漂 暗處。”鄔金蓮花生大士也說:“不察上師如飲毒,不察弟子如跳崖。”

上師是我們生生世世的皈依處,也是開示取捨道理的導師。如果沒有經過慎重觀察,不幸遇到邪知識,信士一生的善資都將葬送在他的手中,使 已得的暇滿人身白白地虛度。比如,一隻毒蛇盤繞在樹下,某人誤認為是樹影而前去乘涼,結果被毒蛇害死。如《功德藏》中說:“若未詳細觀察師,毀壞信士善資 糧,亦毀閒暇如毒蛇,誤認樹影將受欺。”

因此,我們一定要詳詳細細加以觀察,正確無誤地進行辨別之後,才能全心全意地依止一位具足前面所講這些功德的上師,從此之後恆常對上師 作真佛想。這樣一切功德無不圓滿的上師就是十方諸佛大悲與智慧的本體,他們只是為了利益所化眾生而顯現人的形象。如《功德藏》中說:“圓滿德相之上師,諸 佛智慧大悲體,所化前現士夫相,悉地根本即無上。”

如此殊勝的上師,為了引導所化眾生,暫時的一舉手、一投足等行為好像與所有的普通人一模一樣。但是從了義上來講,他們的密意始終安住在 佛陀的境界中,從這一角度而言又與一切世人截然不同。實際上,上師的任何所為都是順應所化眾生相續具有密意的行為,超凡脫俗,不同尋常;他既能善巧解除弟 子的重重懷疑,也能忍耐弟子的一切邪行和憂心勞身,宛如獨子的慈母一般。如《功德藏》中說:“不了義隨一切眾,了義相違諸眾生,具密意故勝有情,善遣疑忍 憂邪行。”

可見,具有一切德相的上師,就像大船,能救度眾生脫離輪迴大海;他如商主,能無誤指示解脫與遍知佛果的聖道;他如甘露雨,能熄滅業與煩 惱熊熊的烈火;他如日月,能遣除重重的無明黑暗,現出朗朗的正法光明;他如大地,能容忍弟子憂心勞身及一切邪行,見行廣博,無所不包;他如劫波樹(如意 樹),是今生與來世一切功德利樂的來源;他如妙瓶,成為不可思議諸乘宗派一切意願的寶庫;他如摩尼珠,住在隨心所欲(息、增、懷、誅)四種事業大海的源泉 中;他的慈心猶如父母,對於無邊無際的一切眾生無有親疏、愛憎,一視同仁;他的悲心好似河流,對於普天之下的芸芸蒼生廣泛憐憫,尤其是對無依無怙的苦難有 情更是迫切悲憫;他的喜心宛若山王,不為嫉妒之心所轉,不為實執之風所動;他的捨心恰似雨雲,自相續不被貪嗔所擾亂。如《功德藏》中說:“解脫有海如大 舟,無迷勝道真商主,滅業惑火甘露雨,遣無明暗等日月,囊括諸乘如大地,利樂源如劫波樹,圓具法庫如妙瓶,上師勝過如意寶,平等愛眾即父母,悲心廣切等河 流,無變喜心如山王,無亂捨心如雨雲。”從大悲心與加持方面來說,上師與諸佛相同,與上師結上善緣者即生便可成佛,結上惡緣者也有斷絕輪迴之日,如頌云: “如是上師等諸佛,害彼亦入安樂道,何人正信依止師,降下一切功德雨。”

戊二、依止上師:

觀察完上師之後,接下來就是依止上師。那麼,該以怎樣的方式依止上師呢?正如《華嚴經》中所說:“善男子,汝應對自己起病人想。”按照 這其中類似的喻義說法,我們要像重疾纏身的病人依止善巧的名醫、行在恐怖路途的旅客依止勇敢的護送者、遭到怨敵強盜野獸等恐怖危害時依止解救危難的友伴、 去海中寶洲取寶的商人依止商主、想到達河對岸的船客依靠舵手一樣,要擺脫生死煩惱的怖畏,必須要依止具有救護力的上師善知識。如《功德藏》中說:“如病依 醫客依護,怖畏依友商依主,諸乘舟者依舵手,畏生死惑當依師。”

作為弟子所要具備的條件:一、精進大鎧:縱遇生命危險也不違背上師善知識的意願;二、智慧極堅:心情不會因為暫時出現的違緣而改變; 三、承侍上師:要有赴湯蹈火承侍上師的精神,也就是不惜生身性命為上師辦事;四、依教奉行:上師所說的任何教授,言聽計從,將自己置之度外。這樣的人單單 依靠對上師的虔誠敬信必將獲得解脫,如《功德藏》中說:“精進大鎧慧極堅,不惜身命作承侍,謹遵師命不護己,唯以敬信得解脫。”

身為合格的弟子還要具備:將上師視為真佛——具大信心;了知上師善巧方便行為的密意——具大智慧;能夠受持上師所宣講的一切正法——廣 聞博學;慈愛那些無依無怙、受苦受難的眾生——具有悲心;恭敬上師所傳授的律儀和三昧耶戒——敬護淨戒;身語意寂靜調柔——三門調柔;內心能容納上師及道 友的一切行為——寬宏大量;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毫不吝惜地全部供養上師——慷慨大方;內心很少出現不清淨的分別惡念——具清淨觀;如果造了惡業立即想到: 我的這種惡行必定會受到正士大德的羞辱——具慚愧心。我們務必要具備這些優點來依止上師。《功德藏》中說:“具信慧聞大悲心,恭敬戒律三門調,寬宏慷慨淨 相愧。”

再者,作為一名弟子,時時刻刻中,所作所為要隨順上師的心意,萬萬不要做出違背上師意願的事情,必須嚴加防犯。無論上師如何嚴厲呵責制 裁,既不怒氣沖沖也不懷恨在心,猶如馴服的良馬;因為上師的指派等而來來往往也不厭其煩,猶如船筏;能夠承受上師所吩咐的一切好事壞事,猶如橋樑;能夠忍 耐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猶如鐵匠的鐵砧;對於上師的一切言教,唯命是從,猶如奴僕;斷除我慢,常處卑位,猶如掃帚;捨棄驕慢,恭敬眾生,猶如斷角的犛 牛。這些都是《華嚴經》等佛經中所講的依止上師的方法。如《功德藏》中說:“極護上師具善巧,厲斥不嗔如良駒,來去無厭如船筏,猶如橋樑承賢劣,猶如鐵砧 忍寒熱,依教奉行如忠僕,斷除我慢如笤帚,捨驕慢如斷角牛,契經所說依師法。”

而且,我們要以三種承侍令上師歡喜,其中上等承侍為修行供養,也就是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歷經苦行孜孜不倦地實地修持上師所傳的一切正法; 中等者以身語意承侍,也就是自己的身語意侍奉上師,為上師服務;下等者以財物供養,也就是慷慨供養飲食受用等等。我們要通過以上三種方式令上師歡喜。如 《功德藏》中說:“若有財物供上師,身語恭敬承侍事,何時一切亦不毀,三喜之中修最勝。”

上師的行為變化莫測,沒有固定性,無論上師的舉動怎樣,我們都要認識到那是善巧方便的行為,唯一觀清淨心。

從前,大智者那若巴已經獲得了大成就,後來有一次本尊告訴他:“你生生世世的上師是聖者帝洛巴,你應當前往印度東方。”

那若巴尊者聽到此話立即起程奔赴東方。由於對帝洛巴上師到底住在何處沒有搞得水落石出,他便向當地的人們打聽,結果他們都說不認識,他又問:“那麼在此地還有沒有誰叫帝洛巴呢?”

人們回答說:“有個以行乞為生的帝洛巴,大家都叫他乞丐帝洛巴。”

那若巴尊者心想:大成就者的行為是不定的,很可能就是他。於是繼續刨根問底:“乞丐帝洛巴住在哪裡?”

人們告訴他:“就在那邊正冒煙的破圍牆內。”

他大步流星地來到那裡,帝洛巴尊者果真正坐在此處,只見他面前放著一個木盆,裡面裝滿了混在一起的死魚活魚,他從中取出一條魚放在火上燒烤完畢就吃了起來,接著彈一聲響指。那若巴上前頂禮膜拜請求攝受。

帝洛巴尊者問道:你說什麼?我可是個乞丐呀!

經過那若巴再三誠心誠意懇切請求,帝洛巴尊者才攝受了他。

事實上,帝洛巴尊者並不是由於飢餓難耐實在得不到食物才殺魚的,而是因為那些魚是不知取捨道理的惡業眾生,他具有超度它們的能力,為了使之與自己結上緣才吃魚肉的,然後將它們的神識接引到清淨剎土。

同樣,大成就者薩繞哈巴曾經顯現為弓箭手的形象、夏瓦熱則現為獵人的身份等等,在印度聖地多數成就自在者都是以下賤種姓等極其低劣的姿 態出現。所以,我們對於上師的任何行為都不能視為顛倒,需要唯一觀清淨心。如《功德藏》中說:“諸行不應生邪見,聖地數多自在者,顯現劣種惡形象,惡劣之 中極惡劣。”

相反,如果將那些形象看作是顛三倒四的邪行而觀為過失的話,就像所謂的“久伴於佛亦見過”一樣。意思是說,就算是佛陀,也會有人去見他的過失。

往昔,世尊的兄弟善星比丘在二十四年(關於這一時間,不同經中說法不一)中當佛的侍者,對於十二部瞭如指掌,完全可以倒背如流地傳講。 可是他將世尊的一切行為都看成是欺誑之舉,心想:除了有沒有一尋光的差別外,我們二人完全相同。生起這種邪分別念後,他說:“二十四年為汝僕,除身具有一 尋光,芝麻許德吾未見,知法我勝不為僕。”說完就揚長而去。

當時世尊的侍者阿難請問佛陀:“善星比丘將來會轉生到何處?”

世尊告訴他說:“善星比丘現在只有七天的壽命,死後將於花園中投生為餓鬼。”

阿難來到善星比丘跟前,將世尊所說的那番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善星比丘暗想:有時候他的謊話也可能是真的,不管怎麼,這七天中我還是要謹慎行事,等七天過後我再好好羞辱他。於是他在七天當中水米未進。到了第七天的早晨,他感到口乾舌燥,於是喝了一口水,沒想到水未消化而氣絕身亡,死後在花園中投生為一個具有九種丑相的餓鬼。

當我們將殊勝上師的行為看作過失的時候,就要在心裡自我譴責:這絕對是我自己的心識、眼識不清淨所導致的,上師的行為根本不會有一絲一 毫的過失或缺點。從而對上師更加生起信心和清淨心。如《功德藏》中說:“自己未調自心前,迷亂觀察無量罪,善星精通十二部,見師行為狡詐相,善加思維改自 過。”

此外,假如殊勝上師表面似乎對自己特別憎恨,大發雷霆,我們也切切不可氣急敗壞,心裡應當這樣想:上師一定是看到了我的某種過失,才如 此這般責罵於我,上師觀察到以嚴厲呵責方式調伏自己的時機已到,才這樣進行調化的。等待上師心平氣和時,再到上師面前作懺悔等。如《功德藏》中說:“倘若 上師現忿怒,見己過失呵責調,時機成熟應懺悔,如是智者不著魔。”

平日裡,自己在上師身邊的過程中也必須恭恭敬敬如理如法:當上師從座上起身的時候,自己絕不能依然如故地坐在座位上,而要毫不遲疑地站起來;上師安坐之時,要向上師請安問候,再觀察時機供養相合上師心意的用品等。

上師行走的時候,自身隨行也是一樣,如果走在上師的前面,後背就會對著上師,所以絕不能走在上師的前面;倘若走在上師的後面,也會有踩 上師腳印的可能性,因此也不能走在上師的後面;假設走在上師的右側,又會處在首席之位,為此更不該走在上師的右側。而應當在上師左側稍後的位置恭敬隨行。 假如在路途中遇到一些危險地帶或者擔心有恐怖事件發生,請求上師開許後走在前面也無妨。

對於上師的坐墊和乘騎也是如此,絕不能任意踩踏上師的坐墊、乘坐上師的車輛等,也不應粗魯猛烈開關上師住捨的門或者用力敲門等等,開門關門時動作一定要輕緩。

在上師面前時,必須斷除身體上的弄姿作態、表情上的嬉皮笑臉或者愁眉苦臉等,而且口中的一些欺人之談、未經觀察的胡 言亂語、戲耍玩笑等 滑稽之語,以及沒有意義、沒有關聯的無稽之談也要一併禁止。應該懷著敬畏之心,杜絕滿不在乎的心態等,言談舉止必須做到溫 文爾雅、寂靜調柔。

《功德藏》中說:“上師起時莫安坐,坐時問安供受用,若行莫隨前後右,踏墊坐乘等折福,切莫猛厲敲師門,捨棄弄姿笑怒容,妄亂玩笑無關語,三門寂靜而依師。”

假設有其他人心懷嗔恨、惡口謾罵上師,自己絕不能與他為友,當然如果自己有能力制止他們的邪見和誹謗等,還是盡可能地加以制止,倘若實在無能為力,也不應和他們暢所欲言。如《功德藏》中說:“詈罵嗔恨上師者,不應為友盡力止,暢所欲言增大罪,失毀一切諸誓言。”

再者,對於上師的眷屬和金剛兄弟姐妹們也要同樣恭敬,無論相處的時間有多長,都毫無厭煩之心,始終如一和睦友好,就像腰帶一樣;在日常 生活當中,不管遇到任何事情,自己都要放下架子,與他人來往和諧融洽,就像食鹽一樣;即便對方對自己惡語中傷、無理取鬧或施加難以承受的壓力,也應當盡力 忍耐,就像柱子一樣。所以,對於道友,要和睦相處,恭敬依止。如《功德藏》中說:“和睦相處如腰帶,融洽交往如食鹽,極具忍耐如柱子,親近師眷與道友。”

戊三、修學上師之意行:

這樣依止上師的一切方法已經明確之後,就要像天鵝與蜜蜂一樣受持上師的密意。比如,棲身於勝妙水池的天鵝不會攪混池水,而是在其中輕盈 嬉戲,盡情享受;蜜蜂飛旋在花叢之中時,不會損壞花的色香,而是吸取精華後便悄悄離去。同樣,我們一定要不辭辛苦、不厭其煩、不折不扣地依教奉行來受持上 師的意趣,也就是說,依靠自己信心與毅力的近取因,將殊勝上師心相續中一切聞思修行的功德如同從一個標準瓶傾入另一個標準瓶中一樣融入自己的相續。如《功 德藏》中說:“如依勝池之天鵝,蜜蜂品嚐花汁味,恆時相處稀奇行,無有疲厭持師意,信心近取得功德。”

當殊勝上師奉持菩薩行而積累廣大的福慧資糧時,如果自己也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中,哪怕只是發心供養微薄的財物受用或身語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包括心中隨喜在內而同行,那麼依靠大德的無上發心力所得的善業資糧有多少,自己也將同樣獲得。

比如,從前,有兩個人一起前往拉薩。一個人除了少量的豆粉外沒有其他口糧,他將少量的豆粉放入另一個人許多精白糌粑中混合一起。過了幾 天,有許多糌粑的人說:“你的豆粉差不多該用完了吧,我們去看看有沒有用完。”然後兩個人去看結果發現豆粉仍然沒有用完。這樣看了好幾次豆粉一直沒有用 盡,最後只好與所有糌粑一起吃完。同樣的,無論別人做任何善事,自己僅僅通過少許財物或者身語勞作等結上善緣,也將獲得同等的善根。特別是對於上師、善知 識暫時的指派或信使,乃至包括清掃上師的居室在內,都是積累資糧的正道,應當盡力而為。如《功德藏》中說:“決定行持善法者,勝師廣積二資時,彼中皆能結 上緣,役使信使清掃等,極勞具果勝資道。”

皈依處以及積累一切資糧的無上福田沒有比上師更殊勝的。尤其是上師授予灌頂、講經說法期間,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的大慈大悲和殊勝加持一同融入他的相續,從而安住於與諸佛無二無別的境界中,所以其餘時間成百上千次供養不如此時供養一口食物的福德大。

觀修一切生起次第的本尊也是同樣,如果能認識到形象雖然顯現為某某本尊,其實本體除了自己的根本上師以外別無其他,那麼上師的加持很快就能入於心中。

在相續中生起圓滿次第的智慧,也完全依賴於對上師的誠信恭敬與上師的加持力,只要自己有虔誠的信心,再加上上師的加持,自相續中一定會生起上師心相續中所證悟的智慧。所以,生圓次第等一切實修所修的本體都可包括在上師中,所有經典、續部中都說上師就是真佛。

《功德藏》中說:“何為皈處資糧田,修師瑜伽內外二,所修生圓體攝師,經續說師為真佛。”

因此說,上師的密意始終安住於與諸佛無二無別之中,然而正是為了引導我們這些不清淨的所化眾生才化現為人的身相。

我們一定要在上師住世期間,全力以赴依教奉行,通過上面所講的三種承侍使自己的心與上師的智慧成為無二無別。相反,如果上師住世時沒有 恭敬承侍、依教奉行等,而當上師不在世時卻口口聲聲地說繪製上師的身像、觀修上師瑜伽、修習 實相之類的話,然後另闢蹊徑去苦苦尋找別的高深莫測大法,既不 具備使上師心相續中的斷證功德融入自相續的誠信恭敬,也不進行祈禱等,這就是所謂的“能修所修相違”。

要想在中陰界面見上師、蒙受上師指引道路等,這也需要自己無限的誠信恭敬與上師的悲心願力聚合才會顯現這樣的境界。當然,上師並不是真正親身去到中陰界,如果自己不具備虔誠的信心,不恭敬上師,那麼無論上師再有多麼好,也不可能出現在中陰界為你指引道路。

《功德藏》中說:“多數愚者繪像修,上師在世不承侍,不知師意修實相,能所修違誠可悲,無信中陰難見師。”

我們首先用智慧來觀察上師,這也是指在還沒有結上求灌頂求傳法的緣分之前詳加觀察,如果真是具足法相的上師,我們就依止;假設不具足法 相就不要去依止。一旦已經依止了上師以後,不管他的行為怎樣都必須看作是善妙的,全部視為功德,生起信心並觀清淨心。如果生起惡分別念,那麼後果不堪設 想,換句話說,後患無窮。

在觀察上師時,我們還要清楚,一般來說,需要是經典續部中所說的所有功德齊全的一位上師,尤其心相續中具有菩提心是必要條件。概括而 言,觀察上師歸根到底可以包含在觀察他是否具備菩提心這一條件當中。如果他的心相續中具有菩提心,那麼從今以後不可能不成辦弟子們今生和來世的一切利益, 這位上師所傳的正法也是與大乘道息息相關,無論如何也會令所有的弟子踏入正道。只要是一位不具有菩提心的上師,就必然有著自私自利的牽扯,這樣一來,也就 不可能很好地調伏弟子的相續,不管他所傳的法多麼深、多麼妙,講得再怎麼天花亂墜,但到頭來也只是落在了為現世利益的圈子裡。

因此說,觀察上師的一切要點可以攝於觀察具不具有菩提心這一條件中。如果他的心相續中遍滿菩提心,那麼無論他的裝束等如何,也該依止; 假設他的自相續中不具備菩提心,即使表面上暫時的出離心、厭離心、專心修法以及威儀等再怎麼善妙,也不可依止。但是,對於那些自相續含而不露安住的高僧大 德,我們這些凡夫人無論怎樣觀察也不能了知他們與眾不同的功德所在。而且大多數騙子對於裝模作樣的欺誘方法也很高明,冒充聖者騙人的現象也到處都有。(實 在難以分清真假、辨別是非。)因此,依止自己生生世世有緣的上師非常重要。

那麼,怎樣判斷具有緣分的上師呢?如果你面見某某上師或聽到他的語言,甚至只是聽到他的尊名也會週身汗毛豎立,萬分激動,生起無比信心,心情驟然改變,這說明他是自己生生世世的上師,不需要進行觀察。

據說,從前絨頓拉嘎上師告訴米拉日巴尊者說:“你生生世世的上師是住在南方卓窩隆寺廟的聖者大譯師瑪爾巴羅扎,你應當前往南方去依止 他。”米拉日巴尊者僅僅聽到瑪爾巴尊者的名字,不共信心便油然而生。他暗自下定決心:縱然遇到生命危險我也一定要去拜見上師,並且受持上師的意趣。後來當 他親自去拜見上師的時候,瑪爾巴尊者以耕田農夫的形象來迎接他。師徒二人在途中相見時,儘管米拉日巴尊者並不認識上師,但是在當時,自己今世的所有敏銳分 別念當下全部消失得無蹤無影,他怔怔地立在那裡。

總的來說,遇到怎樣的上師,也與自己內心清淨與否以及業力有著密切關係。所以,對於為自己傳授正法竅訣的恩師,不管他行為怎樣,我們都 要力求做到心心唸唸不離“他就是真佛”的想法。如果自己沒有宿世的緣分,就不會有遇到賢善上師的福氣;倘若自己內心不清淨,那麼即使值遇真佛也不可能將他 看作是有功德者,因此值遇自己宿世受過法恩的上師這一點相當重要。

中間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務必做到不顧寒熱飢渴等一切困難,遵照上師的言教去執行,滿懷信心恭敬祈禱。自己臨時的一切所作所為都要請示上師,上師如何吩咐,就如何去做,總之必須以“我意唯您知”的誠摯信心來依止上師。

所謂最後修學上師的意行,也就是說,對殊勝上師的一切行為經過一番認真觀察之後,自己在實際行動中也原原本本地按照那樣去修持。世間上 也有“一切事情即模仿,模仿之中能生巧”這樣的俗話。作為修行人,要效仿往昔諸佛菩薩的行為,弟子依止上師也同樣是隨學上師。上師的意趣行為怎樣,弟子相 續中也需要得到,就像神塔小像從印模中取出來一樣,印模中有什麼樣的圖案,全部會顯現在神塔小像上。同樣,上師心相續中有怎樣的功德,弟子也要與上師一模 一樣,即便不能完全相同,也一定要具有基本相同的功德。

因此,首先應當善巧觀察上師,中間善巧依止上師,最後善巧修學上師的意行,這樣的弟子無論如何必定會趨入正道。如《功德藏》中說:“首先善巧觀察師,中間善巧依止師,最後善巧學意行,此人必將趨正道。”

所以說,尋覓到一位具有一切功德的殊勝善知識,依止期間要不顧惜生身性命,就像常啼菩薩依止法勝菩薩、大智者那若巴依止聖者帝洛巴、米拉日巴尊者依止瑪爾巴羅扎尊者那樣。

那麼,常啼菩薩是如何依止法勝菩薩的呢?

從前,常啼菩薩到處尋覓智慧波羅蜜多法門。一次來到一片曠野上,從空中傳來這樣的聲音:“善男子,前往東方,將會聽聞到智慧波羅蜜多, 不要在意身體勞累、昏沉睡眠、寒冷炎熱、白晝黑夜,也不要左顧右盼,而當勇往直前,不久你就會獲得智慧波羅蜜多的經典、見到具有智慧波羅蜜多法門的說法比 丘。爾時,善男子,你當在這位聖者面前聽聞智慧波羅蜜多,對他生起本師想,並且恭敬正法,隨後依止而行。即使見他享受五種欲妙,也要了知那是菩薩的善巧方 便,千萬不能失去信心……”

聽到這番話,常啼菩薩舉步便前往東方。沒走多遠,他意識到:我怎麼沒有問問那聲音到底需要走多遠啊?現在,我根本不知道宣講智慧波羅蜜 多法的地方,到底該往哪裡走呀!想著想著,不禁傷心地失聲痛哭起來,他一邊啼哭一邊暗下決心:在沒有聞受智慧波羅蜜多法門之前,我決不在意辛勞疲憊、飢渴 交 迫、昏沉睡眠、白天黑夜等,要像死去獨子的母親一樣排除一切其他雜念。哎!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聽聞到智慧波羅蜜多法?想到這裡,心裡異常憂傷。

這時一位如來的身相出現在他面前,首先連聲讚歎求法的功德,接著又告訴他說:“距離此地五百由旬的地方有一座名叫‘香積’的城市,周圍 有五百個七寶性質的林苑環繞,一切功德吉祥圓滿。位於十字中央的就是法勝菩薩的七寶宮殿,周圍達一由旬,林苑等受用齊全。法勝大菩薩及其眷屬六萬八千女眾 聚集一堂,五種欲妙應有盡有,他們盡情享受嬉樂。法勝菩薩三時為身居於此的眾眷屬宣講智慧波羅蜜多,你前去他座下,就會聞受到智慧波羅蜜多。”

常啼菩薩聽到這話以後處在無所作意的境界中,當下便清晰地聽到了法勝菩薩在那裡宣講智慧波羅蜜多的法語,也現前了許多禪定法門,並且目睹了十方世界無量佛陀在宣說智慧波羅蜜多,他們說法之後又同聲讚歎法勝菩薩,隨即就從視野中消失不見了。

常啼菩薩對法勝菩薩生起了無限的歡喜心、信心和恭敬心。他想:我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前去拜見法勝菩薩呢?我非常貧窮,可以用來供養善知識 法勝菩薩的衣裳、珍寶、妙香、珍珠等資具一無所有,我應當出賣自己的身體,將由此得來的資財獻給法勝菩薩。自從無始以來在流轉生死輪迴的過程中,我曾經出 賣過無數無量的身體,而且以貪慾之因,無數次身墮地獄,遭受砍割,那樣白白地虛度,既不是為了求得這樣的正法,也不是為了供養這樣的聖賢。於是他便到集市 中心高聲叫賣:“誰想買人?有誰想買人嗎?”魔王波旬對常啼菩薩為正法這般苦行,心生嫉妒而從中作梗,以致於沒有任何人聽見他的叫賣聲。常啼菩薩沒有找到 買自己身體的人,便到一旁悲傷哭泣,淚水奪眶而出。

此時此刻,帝釋天王想觀察常啼菩薩的意樂,於是化為婆羅門的身相,來到他的面前說:“雖然我不需要人,可是我要作一次供施,急需人肉、人油以及人的骨髓,如果你肯賣,我可以給適當的價錢。”

常啼菩薩喜出望外,毫不猶豫地用利刃刺穿右手,鮮血頓時噴出,他又割下右腿上的精肉,然後到牆角下準備砍斷骨骼取出骨髓。正在這時,一位商主的女兒從樓上見到此情此景,吃驚非小,她來到近前不解地問:“善男子,您為何這般折磨自己呢?”

常啼菩薩向她講述了為供養法勝菩薩而賣身的經過。

她又繼續問:“那麼對他做如此承侍會得到什麼功德呢?”

常啼菩薩告訴她:“他宣講一切菩薩的善巧方便以及智慧波羅蜜多,如果依此修學,就能獲得具足圓滿功德一切遍知的佛果,還能夠將妙法如意寶分享給一切眾生。”

那位小姐聽到此話深為感動地說:“就是為了那些功德中的每一份功德,捨棄恆河沙數身體也值得。但是,請您不要令自己遭受如此的疼痛,供養法勝菩薩所需的一切資具我來給您,並且我也與您結伴前去法勝菩薩處,我也希望得到那些功德,增長善根。”

此時,帝釋天王也現出了自己的身相,對常啼菩薩說:“我是帝釋天,是為了觀察你的意樂而來,你需求什麼我可以拱手奉送。”

常啼菩薩說:“請賜給我佛陀的無上功德。”

帝釋天說:“這不是我的境界,實在無能為力。”

常啼菩薩說:“那麼,我的身體要完好無損不需要您費力,我可以依靠真實諦的加持。”

是什麼真實諦呢?他隨即說道:“但願以諸佛不退轉授記之諦實與我自己堅定不移之殊勝意樂的真實諦以及此等真實語,使我的身體恢復如 初。”話音剛落,他的身體便與從前一模一樣了。這時,帝釋天也不見了。於是,常啼菩薩與商主之女一同來到她的父母家中,將事情前前後後的經過講述一番之 後,取了許多供養的資具,就這樣商主的女兒及五百名侍女一起坐上馬車,連同商主、夫人及諸多隨從一起奔赴東方。

當他們一行人來到香積城時,法勝菩薩正在為成百上千的眷屬宣講正法。見此情景後,常啼菩薩獲得了比丘入定般的安樂。眾人立即下馬車,直往法勝菩薩面前行去。

那裡有一所七寶組成的智慧波羅蜜多宮殿,由紅色栴檀嚴飾,各種珍珠瓔珞覆蓋,四方安置四盞如意寶燈,在四個白銀香爐中燃著的全是黑沉熏 香(沉香。梵義譯為“無重”或“去心”。分白、黑及赤色三種),中央的四寶篋內放置有用琉璃溶液撰寫在金箔上的智慧波羅蜜多,有眾多天人前來供養經函。常 啼菩薩、商主之女及五百女僕作了善妙供養,之後來到法勝菩薩為眾人傳法的座前。常啼菩薩及五百隨從將所帶來的供品敬獻給法勝菩薩,商主之女及其侍女發了殊 勝菩提心。因為常啼菩薩問了“前面見到的諸佛是從何而來,去於何處”,法勝菩薩宣講了《諸佛無來無去品》,隨後從法座上站起回到精舍,七年間安住於一等持 的禪定中。

在此期間,常啼菩薩與五百女眾眷屬始終未曾合過眼,也沒有安坐一刻,僅僅以站立行走兩種威儀度日,一心期盼著法勝菩薩出定演說妙法。

七年即將過去之時,諸天人告訴常啼菩薩:“現在離法勝菩薩出定宣講正法還有七天。”於是他與五百女眾眷屬一起去對法勝菩薩將要傳法處一 由旬以內的地方進行清掃,為了不起灰塵首先需要灑水時,魔王波旬使所有的水都不見了。常啼菩薩便刺破自己身體的脈管,用鮮血灑地壓塵,商主之女與五百眷屬 也刺破各自身體的脈管,灑血壓塵。這時帝釋天王將所有的鮮血用天境的紅栴檀加持(使那塊地就變成了紅色)。

常啼菩薩及其眷屬設置獅子座,一切陳設圓滿就緒之後,法勝菩薩入座,宣講了智慧波羅蜜多。聽到智慧波羅蜜多法語後,常啼菩薩獲得了六百萬禪定法門,親睹無數佛陀,從此以後在夢中也常常面見如來。據說現今常啼菩薩在妙音無盡如來座下……

大智者那若巴依止帝洛巴尊者期間,也經歷了千辛萬苦。承前所說,帝洛巴尊者以乞丐的形象安坐時,那若巴上前拜見後請求攝受,帝洛巴尊者最後答應了。此後上師無論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可是一直沒有給他傳法。

一日,帝洛巴尊者帶著那若巴來到一座九層樓的樓頂上,說:“依照上師言教行持卻不知有沒有能從此樓頂跳下去的?”

那若巴想:這裡沒有其他人,這話肯定是對我自己說的。於是他從樓頂縱身跳下,幾乎粉身碎骨,受了無量的疼痛和痛苦。

上師來到近前問他:“痛嗎?”

他回答:“何止是痛啊,簡直就成了屍體一樣。”

經過帝洛巴尊者的加持,他的身體恢復如初。上師又將他帶到了一處,吩咐說:“那若巴,生火。”

等到火生好之後,上師將許多長長的竹竿塗滿油放在火上烤,然後做成非常堅硬銳利無比的竹刺。“依照上師的言教奉行也需要經歷這樣的苦難”,說罷便將這些竹刺插入那若巴的手指和腳趾間,他身體的所有關節都已僵直,感受了無法忍受的痛苦。

事後上師就到別的地方去了,幾天過後才回來取出那些竹刺。那若巴的傷口流出許多鮮血和膿水。帝洛巴尊者做了加持以後帶著他走。

一天,上師說:“那若巴,現在我肚子餓了,你去討一些吃的吧。”那若巴來到許多農夫正在吃飯的地方,討回滿滿一托巴(人頭蓋骨所做的碗)熱氣騰騰的稀粥,供養上師。帝洛巴尊者面帶笑容有滋有味地吃著,顯得格外歡喜。

那若巴心想:我以前跟隨上師做過那麼多事,可從來沒有見過上師像這次這麼高興,如果現在再去討要會不會還得到少許。於是他又帶著托巴去 了。結果發現那些農夫已經下地幹活去了,剩下的稀粥放在原地。他想現在我偷一點也沒事吧,於是拿起便逃。沒想到被那些農夫看到了,他們追趕上來逮住他,不 由分說一頓痛打,差點兒要了他的命。那若巴疼得叫苦連天,實在爬不起來,就只好在原地躺了幾天,上師前來為他加持,之後又帶著他雲遊。

還有一次,帝洛巴尊者說:“那若巴,我現在需要許多財物,你去偷吧!”他二話不說便到一位富翁家去行竊,結果被人發覺後抓住,又被打得 死去活來。幾天後,上師來到他面前問:“痛嗎?”他如前回答(何止是痛簡直成了屍體一樣)。上師做了加持後,又將他帶走。這樣的大苦行飽嘗了十二次,另外 還有十二次小苦行,前前後後加起來共經歷了二十四種苦行。

所有的苦行圓滿,終於有一天,帝洛巴尊者說:“那若巴,你去打水來,我在這裡生火。”那若巴提水回來時,上師生完火後,便站起,來到 (他面前),左手抓住那若巴的喉竅說:“那若巴,把頭伸過來。”說罷,右手脫掉鞋子,拿起鞋便猛擊他的額頭,那若巴一下子昏了過去,完全失去知覺,等到蘇 醒過來的時候,他的相續中生起了上師心相續中所有的功德,師徒二人的意趣成了無二無別。

就這樣,大智者那若巴所經歷的這二十四次苦行,實際上都是上師的吩咐,結果全部成了清淨業障的方便,雖然表面上看來似乎只是無義的徒 勞,感覺沒有一個是正法,而且上師也從來沒有宣說一句正法,弟子也未曾實地修行過一次諸如頂禮之類的善法,但是因為遇到了成就者的上師後,全然不顧艱難困 苦,百分之百依教奉行,從而使障礙得以清淨,在相續中生起了證悟。所有的修法當中再也沒有超過遵照上師言教行持的修法了,可見依教奉行的功德利益有多麼廣 大!

相反,對上師的教言置之不理的過失也特別嚴重。有一次,帝洛巴尊者說:“那若巴,你不要擔任布札馬希拉寺護門班智達的職務。”後來,那 若巴去印度中部地區時,正巧遇到布札馬希拉寺護門班智達圓寂了,沒有其他人能夠與外道辯論。該寺住持便請求他說:“無論如何請您做北門的護門班智達。”經 過再三懇求之後,他擔任了北門的護門職務。

一次,他與外道辯論,接連幾天也不能取勝,於是祈禱上師。一日他定睛一看:帝洛巴尊者出現在自己的面前。他說:“上師,您的悲心實在微弱,不早些降臨。”

上師說:“我不是說過不讓你做護門班智達嘛,現在你將我觀想在頭頂上,以契克印指著外道進行辯論。”那若巴依照上師所說而行,結果大獲全勝,一舉擊敗外道的所有唇槍舌劍。

米拉日巴尊者依止瑪爾巴羅扎尊者的情節:從前在阿里貢塘地方有一個名叫米拉希日暮途窮嘉村的富翁,他膝下有子女兩個,長子叫做米拉聞 喜,也就是至尊米拉日巴。在他們兄妹童年時,父親不幸去世,家中所有的財產全部被伯父勇仲嘉村霸為己有。他們母子三人飲食財產一無所有,倍受種種艱辛。

後來,米拉日巴從勇敦措嘉和拉吉俄窮那裡學了咒術與降冰雹術,壓死了伯父的兒子、兒媳等三十五人。因為當地的人們欺人太甚,所以他又降了三牆板高(大約有三尺厚)的冰雹。

米拉日巴對以往所造的惡業追悔莫及,於是生起修法之心。遵從上師勇敦的言教,來到一位大圓滿上師絨敦拉嘎面前求法。

絨敦拉嘎上師說:“我這個殊勝大圓滿法門,根為生起殊勝,頂為獲得殊勝,果為證悟殊勝,白天修白天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具有宿緣者不需要修,僅僅聽聞就能解脫,這是極為利根者才有緣分修行的法門,現在我將這個法賜給你。”於是上師為他灌頂並傳授竅訣。

米拉日巴心裡想:我最初學咒術的時候,僅僅用了十四天就已大見成效,學降冰雹術也只用七天就成功了,看來這一法門與咒術、降冰雹術相比 更為容易,‘白天修白天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具宿緣者無需修’,我既然已經遇到此法,也算是具有宿緣的人。所以他沒有修行,整天沉湎於睡眠之中,結果正 法與人的相續已背道而馳。

就這樣過了幾天。

一日,上師對他說:“聽說你是個大罪人,這話確實是真的。我對此法也有點過於誇張,看來現在我無法調伏你。在南巖卓窩隆寺有印度大成就者那若巴的親傳弟子——聖者大譯師瑪爾巴羅扎,他是新密宗的成就者,三地無與倫比,你與他具有前世的緣分,你前去那裡好了。”

當時,米拉日巴僅僅聽到瑪爾巴譯師的尊名,內心說不出的歡喜,全身汗毛豎立、無比安樂,熱淚盈眶,生起無比的誠信與恭敬,不禁暗想:不知何時才能遇到上師,得以見面。於是他立即起程前往南巖。

與此同時,上師佛父佛母也出現了許多殊勝夢境,知道至尊米拉日巴將要到來。於是瑪爾巴尊者便裝扮成耕地的農夫到龍達路邊迎接他。

米拉日巴尊者首先遇到上師之子達瑪多德威在放牧,然後繼續向前走,在路口遇到瑪爾巴上師在耕地。剛剛見面,就產生了不可思議、不可言表的喜悅之情,滅盡了今世所有的分別念,稍怔片刻。當時他並不認識上師,所以講述了前來拜見瑪爾巴上師的原因。

上師說:“我可以把你介紹給瑪爾巴,你來幫我耕這塊地。”說完給了他滿滿一瓶酒就走了。

米拉日巴尊者把留下的酒一飲而盡。剛好耕完土地的時候,上師叫他的兒子來喚米拉日巴一起回去拜見上師。

米拉日巴來到瑪爾巴譯師面前,頂禮後說道:“上師啊,我是來自拉多地方的一個大罪人,願將身語意三門供養上師,請求上師恩賜衣食與正法,願我即生成佛。”

上師說:“罪孽深重,怪不得我,也不是我讓你造罪的。不過,你究竟造了什麼罪?”

於是米拉日巴詳詳細細地敘述了造罪的經過。

上師說:“不管怎樣,供養身語意很好,但是衣、食和正法三者不能全部給你,要麼給你衣食,你去別處求法,或者傳授正法,你到別處尋找衣食。二者只能選擇其一。如果選擇我賜給正法,即生是否能成佛主要還是依靠你自己的精進與毅力。”

米拉日巴尊者說:“我前來依止上師的目的就是求法,衣食可以去別處尋找”。

於是他在上師那裡住了幾天後,就到南巖一帶化緣去了,結果得到了二十一藏斗青稞,他用其中的十四藏斗青稞兌換了一口四角銅鍋,剩餘的七藏斗青稞裝入口袋裡,然後帶上銅鍋等回到上師面前供養。米拉日巴將青稞堆進上師房裡並放在地上,幾乎佔滿了整個房間。

上師站起來罵道:“你這個小伙子好大的力氣,你想用手力壓死我們這些人呀,趕快把青稞給我拿出去!”邊說邊用腳踢他,“必須將這些青稞弄到外面去。”最後米拉日巴尊者只供養了那口空空的銅鍋。

一次,上師說:“許多來自衛藏對我有信心的弟子,經常遭到雅卓打隆巴及浪巴地區人們的毆打,以致不能順利前來供養飲食。你到那兩處降一次冰雹,這也是修法,如果有效,我會傳你竅訣。”

於是,米拉日巴到那兩個地方降了冰雹,回來後請求上師賜與竅訣。

上師說:“你降了三粒冰雹,就想得到我辛辛苦苦從印度求來的法啊?如果真想要得法,南巖拉卡瓦地區的人們經常毆打我那些來自涅洛若的弟子們,並且對我也是非常輕蔑,你去那裡詛咒他們,如果咒術靈驗,卓見成效,那麼我就把大智者那若巴一生一世成佛的竅訣傳授給你。”

在那一處,咒力同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回來後他又向上師求法。

上師冷笑道:“嘿嘿!你想要我不惜身命求得的那些還帶有空行溫 熱氣息的竅訣(是指經空行加持,由空行護持且未曾染污的清淨法門),作為 你造罪業的賞賜品嗎?是開玩笑還勉強可以,這實在太可笑了!如果不是我而換了另一個人的話,也可能殺了你。現在你自己去賠償雅卓地區人們的莊稼,使拉卡瓦 所有人們起死回生。假設能做到這一點我就傳給你竅訣,否則,不要來我這裡。”

受到上師這樣的呵責,他傷心到極點,幾乎萬念俱灰,哭了很長時間。

第二天早晨,上師來安慰他說:“昨晚我對你訓斥得太重了,你別不高興,慢慢來,不要著急,我會傳給你竅訣。你是一個勤於做事的人,你幫我兒子達瑪多德建造一座房子,竣工之後,我不但傳你竅訣,還將為你準備衣食。”

米拉日巴說:“在這期間如果我沒有得到法而死去了怎麼辦呢?”

上師說:“我可以保證這期間你不會死。對法也不能太誇張,據說你是一個十分精進的人,如果能夠下苦功夫修我的竅訣,或許即生也能成佛。”

這樣諄諄教誨一番以後,讓米拉日巴在東山建一座圓形房屋,在西山建一座半圓形房屋,於北山建一座三角形房屋。

當所有的房屋僅建到一半的時候,上師又來呵責,命令他全部拆毀並將土石放回原處。

在背運這些土石的過程中,米拉日巴後背生了一個瘡。他想:如果請上師過目只有挨罵;假設請師母看,又會說在誇功。所以沒有給他們看,只好獨自哭泣。

隨後,他招呼道友去祈求傳法,師母也請求上師賜法與他。

上師對師母說:“你去準備一些豐盛的飲食,然後帶他到我這裡來。”

米拉日巴來了以後,上師念完皈依的傳承、傳完皈依戒以後對他說:“這些都是共同之法,如果想要不共密宗竅訣也需要按照這樣去做。”隨即又簡略地講述了那若巴傳記中苦行的情況,接著問道:“你能夠這樣苦行嗎?看來很困難吧!”

聽到這些,米拉日巴生起了強烈的信心,淚流滿面,並且立下了“謹遵師命”的堅定誓言。

幾天過後,上師出去又將他帶到西南方向一處險要位置說:“你在這裡建造一幢灰白色、四方形的九層樓,加上寶頂共十層,建好後不會再讓你拆毀,並且傳給你竅訣,你一心修持時,我將為你準備修行的口糧。”

當他在打地基的時候,上師的三大意子遊戲過程中滾來了一塊大石頭,他也就順勢用來砌地基。二層樓剛剛修好,上師來看,指著那塊基石問道:“這塊石頭是從哪裡取來的?”

他講述了緣由。

上師說:“我的那幾位弟子是修生圓次第的瑜伽士,他們豈能作你的奴僕。快取出那塊石頭送回原處。”

他又從房頂開始拆掉,取出那塊石頭送回到原處。

上師又說:“你自己再搬回來放上吧。”

他又搬來如前一樣放好,繼續建造。當第七層樓建起時,他的腰部又生了一個瘡。

上師又來對他說:“你暫時把這個工程放下來,在下面修一座帶有十二根柱子的內殿。”

他又開始修建,當這一建築竣工時,脊背上又生了一個瘡。

當時,藏絨地方的梅敦村波來求勝樂金剛的灌頂,多勒地方的策敦旺額求密集金剛的灌頂。他們二人來時,因為建房這一事情馬上就要完成了, 所以米拉日巴就跑去,希望能得到灌頂。他坐在灌頂行列中,結果又遭到上師的責罵和痛打,並被從灌頂行列中趕了出來。當時,米拉日巴整個背上已是傷痕纍纍, 三個瘡口流出膿血,疼痛難忍,可是他仍然背上土器繼續修建房子。

又有一次,絨地的鄂敦秋多來求喜金剛的灌頂。當時,師母將私房財產——一顆大松耳石給了他,讓他作為灌頂供品。他又坐在灌頂行列中,結果也像上次一樣挨了一頓痛打和責罵,依舊沒有得到灌頂。他想:現在肯定不會得到法了。

於是他漂泊異鄉,到了南巖地區。一戶人家請他念誦《般若八千頌》,在那裡,他看到了常啼菩薩的傳記。以此為緣,他想:為求正法,要堅持苦行,恭敬上師,依教奉行,令師歡喜。

於是他便返回來。回到上師那裡後還是依然如故地一味挨打受罵,正當他極度傷心、感到絕望的時候,師母派他到鄂敦上師面前去求法。鄂敦上師傳給他竅訣後,他進行修持,但是因為沒有得到上師的允許,所以未能生起少許功德。

後來遵照上師的吩咐,隨鄂敦上師一起到瑪爾巴上師面前。一日,在一次會供的行列中,上師嚴厲呵責了他和鄂敦上師及師母,又狠狠地打了他 們,並將米拉日巴趕了出去。他心想:我所造惡業的罪障如此深重,不但自己受苦,還連累鄂敦上師及師母受這樣的罪,看來現在實在得不到正法反而只有造罪,還 不如自殺死了好。想到這裡,他準備自盡,幸好被鄂敦上師勸住。

這時瑪爾巴上師怒氣已消,將他們師徒二人喚到面前,從此真正開始攝受了他,並傳授了許多善妙的教誨,給他取名為米拉金剛幢。勝樂金剛灌 頂時,上師現量顯示了六十二本尊壇城,賜他密名為笑金剛,所有的灌頂與竅訣以滿瓶傾瀉的方式毫無保留地全盤傳授給他。米拉日巴也是歷盡千萬苦行,修持正 法,終於獲得了共同和殊勝的成就。

印度藏地曾經出世的大智者、持明成就者也都是依止真正的善知識,隨即完完全全依教奉行,最後與上師意趣成為無二無別的。所以,我們對上 師的一切行為舉止絕不能視為顛倒,也萬萬不可懷有狡猾心態,必須以正直的秉性老老實實地依止上師,否則僅僅說一句小小妄語的罪業也是極其嚴重的。

從前,一位大成就者的弟子攝受了眾多眷屬。一次,他正在傳法時,他的上師以乞丐的形象來到他面前。他不好意思在大庭廣眾之中頂禮自己的上師,便裝作沒看到。下午傳法結束後,他立即去拜見上師,恭敬頂禮。

上師問:“剛才為什麼不頂禮?”

他妄言回答說:“我沒有看見上師。”話剛出口,他的兩顆眼珠頓時落地。後來他請求上師寬恕,並說了實話。蒙受上師加持後,他的眼睛才得以恢復。

此外,印度大成就者黑行大師有一次和眾多眷屬一起航船渡海時,他想:我的上師雖然是真正的成就者,但從世間的眷屬受用等方面來說還是我更勝一籌。剛剛生起這個念頭,航船即刻沉入海中,在水中遇到極大的艱難時,他馬上祈禱上師,上師親自降臨解除了他的怖畏。

上師說:“因你生起了很大的傲慢心,所以得到這樣的報應。實際上,我也是沒有致力於尋求眷屬受用,否則,如果我也將精力放在這上面的話,成為與你同樣的人肯定不成問題。”

往昔出世了說不盡、數不清的佛陀,他們的大慈大悲也無法救度的我們這些眾生直到現在仍然遺留在輪迴的大苦海中。昔日湧現了不可思議的成 就者高僧大德,可是我們也沒有能成為他們慈悲觀照的對境,甚至連面見他們的緣分也沒有。如今佛法已到了末期,在五濁橫流的這一時代,許多人雖然獲得了人 身,但只是隨著不善業而轉,不明取捨的道理,猶如無依無靠的盲人漂泊在空曠的荒野中一樣。此時此刻,諸位上師、善知識、大德以無量悲心垂念我們,他們相應 所化眾生各自不同的緣分而以不同補特伽羅的身相現於世間。本來他們安住於佛的密意中,但是行為卻隨順我等凡夫人,通過善巧方便攝受,使我們趨入殊勝正法之 門,打開我們取捨的雙眼,無有錯謬、無有迷亂地指示解脫遍知的勝道。實際上,上師的功德與諸佛無有差別,而且對我們來說,上師則以勝過諸佛的恩德予以救 護。

因此,我們應當隨時隨地以三種信心全力以赴謹慎依止上師。

雖遇聖士仍為劣行誘,雖獲勝道仍漂非道中,

我與如我惡性諸有情,正法調伏自續祈加持。

依止上師之引導終

共同前行圓滿矣!

《前行引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