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內加行
以外皈依頂戴三寶尊,以內皈依成就三根本,
以密皈依現前三身者,無等上師足下我敬禮。
乙二(不共內加行)分五:一、諸聖道之基石——皈依;二、趣入最勝大乘——發殊勝菩提心;三、清淨違緣罪障——念修金剛薩埵;四、積累順緣資糧之供曼茶羅與頓然斷除四魔之古薩裡——積累資糧;五、自相續生起證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師瑜伽。 一、皈依 丙一(諸聖道之基石——皈依)分五:一、皈依之基礎;二、皈依之分類;三、皈依之方法;四、皈依之學處;五、皈依之功德。 丁一、皈依之基礎:
總的來說,能開啟一切正法之門的就是皈依,而要開啟皈依的門必須依賴信心。因此,在皈依之初,自相續生起穩固的信心這一點非常重要。
信心可以分為清淨信、欲樂信、勝解信三種。
清淨信:當步入陳設許多佛像、經書、佛塔的佛殿或經堂裡,或者見到上師、善知識、高僧大德的尊顏,聽到他們的豐功偉績以及感人事跡,依靠此類因緣,能夠立即想到他們的悲心廣大等等,這種由清淨心引發而生起的信心,就叫做清淨信。
欲樂信:當聽到惡趣輪迴的痛苦之後,自然生起渴望擺脫的心態;當聽到善趣與解脫的安樂時,油然生起渴求獲得的心理;而一旦聽到善法的功德,會生起想要修行的心念;當現見罪業的過患之後,也會立即生起想要斷除的決心。這些都屬於欲樂信。
勝解信:了知三寶的不共功德與加持之後,從內心深處生起信解,知道一切時分無欺的皈依處就是三寶,想到無論是苦是樂,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任何事情,無欺的皈依處——三寶都會知曉,除了三寶之外,自己沒有其他可依賴的、可指望的靠山,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心,就稱為勝解信。
正如鄔金蓮師說:“具有堅信得加持,若離疑心成所願。”
信心猶如種子,它能生長一切善法功德,如果不具備信心,那就如同種子被火燒得一乾二淨一樣。如經中說:“無信心之人,不生諸善法,如種被火焚,青芽豈能生?”
此外,信心也是居於七聖財(信財,戒財,捨施財,聞財,慚財,愧財,智慧財)的首位,如云:“信心如寶輪,晝夜修善道。”
所以說,信心是一切財寶當中首屈一指的。信心就像寶藏,是無窮無盡功德的源泉;信心就像雙足,能夠踏上解脫勝道;信心又像雙手,能將一切善法攬入自相續。如頌云:“信財寶藏雙足勝,猶如雙手攝善根。”
雖然三寶具有不可思議的悲心與加持,但要想使之融入自相續,唯一還要依賴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心。如果自己具有上等的信心與恭敬心,那麼所 得到上師三寶的悲憫與加持也是上等的;倘若具有中等的信心與恭敬心,所得到的悲憫與加持也是中等的;假如僅僅具備下等的信心與恭敬心,就只能獲得少許的加 持與悲憫;如果根本沒有信心和恭敬心,那麼絕對不可能得到上師三寶的悲憫與加持。如若自己沒有信心,即使遇到真佛攝受也不會有什麼收益,就像前面提到的善 星比丘和世尊的弟弟提婆達多等一樣。無論是誰,如果具有一顆真誠的信心與恭敬心,那麼現在祈禱,佛陀就會降臨安住在他的面前賜予加持,佛陀對眾生的悲心無 有親疏,一視同仁。如頌云:“何人誠作意,能仁現彼前,賜灌頂加持。”
鄔金蓮師也說:“具有信心善男女,蓮生不去何處住,吾壽無有歿盡時,信士前我各現一。”
只要自己具有勝解信,任何人都會得到佛的悲憫,就像人們通常所說的“自己有勝解信,老婦依靠狗牙得成佛”。
從前有一位老婦人與兒子相依為命。兒子經常去印度經商。母親對他說:“印度金剛座是圓滿正等覺釋迦牟尼佛出世的聖地,你一定要從印度給我帶回一個作為頂禮對境的殊勝加持品。”
儘管母親三番五次地囑咐,但兒子都忘在腦後了,一直沒有帶回加持品。
一次,兒子又準備去印度時,母親鄭重其事地對他說:“如果這次你還不給我帶回來一個作為頂禮對境的加持品,我就自殺死在你的面前。”
兒子去印度經商到返回的期間又忘記了母親囑咐的那件事,快要到家門的時候才突然想起了母親的話。他心裡嘀咕:現在該怎麼辦呢?我沒有給 老母親帶回任何頂禮所依的加持品,如果這樣空手而歸,老母一定會自盡身亡的。他不禁左右環顧,結果發現路邊有個狗頭,於是拔出狗牙,用綢緞裹好帶回來交 給 母親說:“這是佛陀的牙齒,希望你將它作為祈禱的對境。”
老母親將這顆狗牙當作真正的佛牙,生起了強烈信心,經常頂禮供養,後來狗牙降下了許多舍利。當老婦人去世的時候,彩虹光環等瑞相紛紛呈 現。其實,這並非是狗牙具有加持力,而是老婦人以強烈的信心力認為它是真正的佛牙,這樣一來,佛的加持力融入狗牙當中,所以也就與佛牙沒有差別了。
此外,在工布地方有一個叫覺沃奔的愚人,一次他去拉薩朝拜覺沃佛像(存放於拉薩大昭寺內釋迦佛十二歲的身像)。當時覺沃佛像前,沒有香 燈師等其他任何人。於是“工布奔”便來到近前,他看到那些供桌上的食品和酥油燈,心想:覺沃像是將這些糌粑團 蘸上燈器裡的酥油汁以後才吃的,為了使酥油汁 液不凝固才燃火的,覺沃他怎麼享用我也應該同樣食用。於是乎,他將糌粑食子蘸上酥油汁就開始吃了起來。吃完了以後,看著覺沃的尊顏說道:“神饈(供佛的食 品)被狗叼走了您也是笑瞇瞇的,酥油燈被風吹動您還是笑瞇瞇的,您真是一位好上師。我的這雙鞋托您保管,我轉繞您一圈就回來。”說完便將鞋子脫下來放在覺 沃佛像前面,他自己去轉繞了。
香燈師來了以後,看到了佛像前的鞋準備扔出去。這時,覺沃佛像開口說話了:“這是工布奔委託我保管的,不要扔掉。”
那個工布奔回來取鞋時,又說:“您真是一位好上師,明年請到我的家鄉來吧。我宰一頭老豬燉上豬肉,煮熟陳舊的青稞釀成青稞酒等著您。”
覺沃佛像說:“可以。”
這位工布奔回到家中對妻子說:“我已經邀請了覺沃仁波切來做客,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才來,所以你經常不要忘了瞧著點,看他是否來了。”
第二年的一天,他的妻子去河邊提水,在水中清楚地顯出“覺沃”的影像。妻子立刻跑回家告訴丈夫:“那邊水裡有一個人,是不是你請的客人 呀?”他馬上跑去看,果然看到水裡現出“覺沃”仁波切。他認為“覺沃”落到水裡了,於是奮不顧身地跳進河裡去撈“覺沃”的身體,真的抓住將他拽了上來,然 後帶著他往家中走。
途中到了一塊大石頭前,這時,“覺沃”說:“我不去俗人家裡。”不肯再繼續前行而融入了那塊岩石中。後來石頭上自然顯出了覺沃佛像,所 以被人們稱為“覺沃石”,顯現覺沃身像的河則被叫做“覺沃河”。據說至今它們仍然與拉薩覺沃具有相同的加持力,而且絡繹不絕的信眾們也經常對它們頂禮供 養。
這個“覺沃奔”完全是依靠自己具有的堅定信心,得到了佛陀的悲憫。否則,他喝了燈油、吃了神饈,又將鞋子放在覺沃佛像前面,怎麼會沒有罪過呢?但是他憑著信心力反而得到了那樣的功德。
不僅如此,而且現量證悟勝義諦實相也唯一依賴於信心。如佛在經中說:“舍利子,勝義諦唯以信心才能證悟。”依靠所生起的不共信心,上師 三寶的加持融入自相續以後自然而然會生起真實的證悟,而只有見到實相真實義的時候,才能真正對上師三寶誠信不疑,生起與眾不同的不退信心。由此可見,證悟 實相與勝解信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從前,塔波仁波切臨行時問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我什麼時候才可以攝受眷屬呢?”
尊者告訴他說:“一旦你與現在截然不同,相續中生起了現見心性的證悟,並且將老父我看作真佛,當萌生了這樣的堅定信心時,你便可以攝受眷屬。”
因此,上師三寶的大悲心與加持融入自相續,唯一依靠恭敬和信心。
從前,阿底峽尊者的一個弟子直呼尊者的名字:“覺沃,給我加持加持。”尊者說:“壞弟子,恭敬一點吧!”
可見,只有以堅定不移的不共信心與恭敬心才可能開啟皈依之門,所以信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丁二、皈依之分類:
具有如此信心的皈依根據動機的不同也分為三種:其一、如果是因為畏懼地獄、餓鬼、旁生三惡趣的痛苦,希求善趣人天安樂而皈依,稱為小士 道皈依;其二、如果是因為認識到無論生在輪迴的善趣惡趣都離不開痛苦的本性,為了擺脫輪迴的一切痛苦,獲得寂靜涅槃的果位而皈依三寶,稱為中士道的皈依; 其三、如果是因為現見沉溺在茫茫無邊的輪迴大苦海中的所有眾生遭受無法想像的各種深重苦難逼迫,為了將他們安置於遍知無上真實圓滿正等覺的果位而皈依,就 叫做大士道的皈依。
在這三種發心當中,我們必須具有希望將無邊眾生安置於圓滿正等覺果位的大士道發心而皈依。善趣的人天安樂暫時好像是快樂的,但實際上也 超不出痛苦的範疇,有朝一日善趣樂果耗盡以後又會再度墮入惡趣之中。我們絕不能追求瞬間的善趣安樂。如果只是為了獨自一人得到寂靜、安樂涅槃的聲聞緣覺果 位,而不去饒益無始以來曾經當過自己父母、現今沉淪 在輪迴苦海中的無邊眾生,實在不合情理。希望一切眾生能獲得佛的果位而皈依三寶是大士道無量福德的津 梁,所以我們理所應當修行大士道的皈依。《寶鬘論》中說:“眾生界無量,利彼亦如此。”
丁三、皈依之方法:
(皈依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共同乘皈依法:也就是以誠信佛為本師、法為道、僧眾為修道助伴的方式來皈依。
不共同密乘皈依法:通過三門供養上師、依止本尊、空行為助伴的方式而皈依。
殊勝方便之金剛藏皈依法:依靠脈清淨顯現化身、風清淨顯現報身、明點清淨顯現法身的捷徑來皈依。
究竟無欺實相金剛乘皈依法:皈依境聖眾心相續中的本體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三相無二無別大智慧,我們為了使自相續生起這種智慧而反覆修持、決定,依靠這樣的方式而皈依。
所有的皈依方法已經明確之後,接下來就是明觀皈依境修持真實皈依。具體來說,將自己的住處觀想成由各種珍寶組成的清淨剎土,美妙悅意、 平坦光滑猶如鏡面,無有凹凸不平的山崗、窪地。在自己正前方觀想一棵具有五枝的如意樹,枝繁葉茂、百花齊放、碩果纍纍,極其圓滿,蔓及各方,遍佈東南西北 整個虛空界,所有的枝葉全部是由各種珍寶鈴、瓔珞裝點。
然後觀想中央的樹枝上:本體為三世諸佛的總體、無等大悲寶藏具德的根本上師,形象是鄔金大金剛持(蓮花生大士),他的身色白裡透紅,一 面二臂,雙足以國王游舞式安坐在八大獅子寶座上面的各種蓮花、日月坐墊上,右手以契克印執持純金五股金剛杵,左手平托天靈蓋,裡面有充滿無死智慧甘露的寶 瓶,瓶口由如意樹嚴飾,蓮師身著錦緞大氅、法衣、咒士衣,頭戴蓮花帽,與身色潔白、手持彎刀、托巴的佛母益西措嘉空行雙運。蓮師的面部朝向自己,安坐在前 方的虛空中。接下來要觀想蓮師頭頂上諸位傳承上師以重樓式安坐。本來,共同續部有無數傳承上師,但在這裡只是略觀大圓滿心滴派最根本的傳承上師,也就是: 法身普賢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極喜金剛、阿闍黎文殊友、上師西日桑哈、智者加納思扎、大班智達無垢友、鄔金蓮花生大士、法王赤松德贊、譯師貝若扎納、 空行益西措嘉、遍知龍欽繞降、持明無畏洲,他們各自的裝飾、裝束樣樣齊全,上面一位上師的坐墊沒有接觸到下面一位上師的頭部,這些傳承上師就這樣以重樓式 而安坐,周圍由本尊及四續部不可思議的尊眾、空行勇士團 團 圍繞。
隨後再觀想前方的樹枝上,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周圍由賢劫一千零二尊佛等十方三世諸佛所圍繞,他們全部是殊勝化身梵淨行的裝束,頭有頂髻、足有輪寶等具足三十二相與八十隨好,雙足金剛跏趺坐,身色有白黃紅綠藍色,身體放射出不可思議的光芒。
之後觀想右方的樹枝上,以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觀音菩薩這三位怙主為首的八大隨行佛子由大乘聖者僧眾圍繞,他們的身色也有白、黃、 紅、綠、藍,以十三種圓滿報身裝飾莊嚴,雙足以平等式站立。再觀想左方的樹枝上:舍利子、目犍連聲聞二聖由聲聞緣覺聖者僧眾圍繞,身色潔白,身著三法衣, 手持錫杖與缽盂,雙足站立。
接著觀想後方樹枝上:法寶經函層層疊疊,金光閃閃的格架中央最上方陳列著六百四十萬頌大圓滿續部,所有函頭標籤(藏式書函左端的書名浮 簽,一般多用綢子製成)都對向自己,經函光芒四射,自然發出“啊勒、嘎勒(梵文元音字母組和輔音字母組)”的自聲。這些樹枝的所有空隙中間有智慧護法神和 業成護法神,其中男相護法神面部一律朝外,成辦和保護修持菩提正法、遣除違緣與障礙以及禁止外部障礙進入內部的事業;女相護法神面部向內,成辦內在成就不 散失於外的事業。這些事業護法神都具有智、悲、力的無量功德,對我十分慈愛。把他們全部觀想成引導眾生的大導師。
下一步,把今生的父親觀想在自己的右側,母親觀想在左側,前面是以對自己憎恨的敵人和進行加害的魔障為首的三界六道一切眾生,就像大地 上規模盛大聚會的人們一樣聚集在一起,大家面向皈依境雙手合掌、三門畢恭畢敬,身恭敬就是頂禮膜拜,語恭敬念誦皈依偈,意恭敬心裡默念:從現在起,自己無 論是上升還是下墮、是苦是樂、是好是壞、是病是痛,除了上師三寶您以外我沒有其他的依靠、救護、怙主、友軍、希求處與皈依處。因此,從即日起一直到獲得菩 提果之前,我全心全意、誠心誠意將自己托付於您,成辦任何事情,既不向父親詢問,也不與母親商量,又不自作主張,完全依賴於上師三寶您,一切奉獻給您,精 勤修持您,除您之外我無有其他的皈依處、指望處。以這般至真至誠的猛烈之心念誦下面的皈依偈:
每一座期間盡心盡力念誦皈依偈,總數合計起來至少要圓滿十萬遍,在沒有達到數量之前,一定要以閉關的形式來觀修,在平日裡也應該念修皈依。
如果有人想:皈依時將自己的父母觀在左右,而將怨敵、魔障二者觀在自己前面,為什麼觀想怨敵魔障比父母還重要呢?
這是因為,作為已經進入大乘的修行人,我們理所應當對無邊無際的一切眾生平等地修慈悲心與菩提心,尤其是為了圓滿廣大的福德資糧、避免 失毀所積累的一切善根,完全有必要將修安忍放在主導地位。正如所謂的“若無生嗔境,於誰修安忍?”也就是說,我們只有依靠怨敵、魔障對自己進行損害,才能 修成難行的忍辱。如果好好加以觀察,就不難發現,從修行方面而言,仇人與魔障比自己父母的恩德更大,為什麼這樣說呢?父母教給我們的是成辦現世利益的一切 欺誑手段,使我們後世無法從惡趣的深淵中解脫。從這一點來說,父母的恩德並不很大。而怨敵魔障呢?其中的怨敵以對我們製造違緣、妨礙修行而成了我們修安忍 的對境,並且使我們斬斷長久以來無法擺脫的輪迴縛索,遠離財產受用、沒有自由 等等一切痛苦的來源,所以對我們恩德極大。魔障也同樣是我們修忍辱的對境,它 使我們遭受病痛及苦痛的折磨,我們依靠這種折磨可以清淨自己往昔所造的許多罪業。例如,至尊米拉日巴依靠伯父與姑母霸佔他們家所有的財產受用這種外緣才遇 到了正法。又如吉祥比丘尼也是因為遭受龍魔的侵害而修持觀音法,最後獲得了殊勝成就,通過諸如此類的實例可以看出,怨敵和魔障作為我們值遇正法之因,可以 說是恩德深厚。如全知法王無垢光尊者說:“遭受危害令己遇正法,得解脫道害者恩德大;厭離痛苦令己遇正法,獲得永樂痛苦恩德大;非人作害令己遇正法,獲得 無畏鬼魔恩德大;人等嗔恨令己遇正法,獲得利樂嗔者恩德大;猛烈惡緣令己遇正法,獲無變道惡緣恩德大;他人勸告令己遇正法,獲精華義勸者恩德大。平等報恩 善根回向彼。”因此,怨敵、魔障不僅今生今世對自己的恩德頗大,而且他們也是自己往昔生生世世的父母,這樣來觀想非常重要。
最後收座時,自己要以滿懷恭敬作為緣,觀想皈依境的所有聖尊,身體放射出無量光芒,普照自他一切眾生,自他一切眾生猶如鳥雀被石簧驚動 “撲稜稜”地飛起一樣融入皈依境的諸位聖尊當中,皈依境的所有尊眾也從邊緣逐漸融入光中,之後,融入中間集三寶於一體的上師中,頭頂重樓式的一切尊眾也融 入下面的上師,上師又融於光中,光也消失於法界,最後自心盡可能地安住在遠離分別散收的離戲法身本體中。起座時,將一切善根回向無邊眾生並念誦:
我們隨時隨地也要不離正知正念而觀想皈依境的尊眾,在行走的時候,將皈依境觀想在自己右肩的虛空中,作為轉繞的對境;安坐的時候, 把他們觀想在自己的頭頂,作為祈禱的對境;享用飲食的時候,觀想在自己的喉間,作為飲食獻新的供養處;睡覺的時候,觀想在自己的心間,作為迷亂(夢境)隱 沒於光明境界的要訣。總之,一切威儀中要處在明觀皈依境尊眾的境界中,以堅定不移的信解誠心誠意依止三寶,堅持不懈地修行皈依。
丁四(皈依之學處)分三:一、三種所斷;二、三種所修;三、三種同分。 戊一、三種所斷:
一、皈依佛之後,就不能再頂禮所謂輪迴中的世間天神,也就是說,不能把那些自己還沒有擺脫輪迴痛苦的自在天、遍入天等外道天尊,以 及地方神、土地神等世間大力鬼神作為後世的皈依處,而對他們頂禮供養等。二、皈依法以後,必須斷除惱害眾生之事,盡己所能防微杜漸,努力做到連夢中也不損 害眾生。三、皈依僧之後,不可以與外道為友,也就是不能與不信仰佛教及導師佛陀的外道種姓共同交往。在藏地雖然沒有真正的外道,但侮辱詈罵上師、詆毀褻瀆 正法,以及誹謗密宗甚深法門的人也與外道相同,絕不能和他們親密接觸,友好往來。
戊二、三種所修:
皈依佛以後,對佛寶的身像,乃至零碎片段以上也要恭敬供養,以頭頂戴,放在清淨的地方,對它生起真實佛寶想,生起信心並觀清淨心; 皈依法後,對隻言片語乃至一字一句的佛經也要生起恭敬心,頂戴供養,生起真實法寶想;皈依僧以後,對僧寶所依乃至(僧衣上的)紅黃補丁以上也應生起真實僧 寶想,恭恭敬敬頂戴供養,將它放在乾淨的地方,生起信心並觀清淨心。
戊三、三種同分:
對現在為自己開示取捨道理的上師、善知識,我們一定要看作真正佛寶,甚至連上師的身影也不能隨意踐踏,而要精勤承侍、供養;對於殊 勝上師所賜的任何教言都應當作為真正法寶想,依教奉行,哪怕僅僅是一言一句也不能置之不理;對於上師的眷屬、弟子及與自己共同持梵淨行的道友們,要作真正 僧寶想,身語意恭敬依止,一剎那也不做令他們不歡喜的事。
尤其是密宗金剛乘中皈依境的主尊就是上師,所以我們務必清楚地認識到,上師的身為僧眾,語為妙法,意為佛陀,是三寶總集的本體。之 後,上師的所作所為都要看作是正確的、善妙的,誠信不疑地精進依止,時時刻刻虔誠祈禱。假若自己三門的行為令上師生起厭煩心,就完全捨棄了一切皈依境,因 此應當隨時隨地以堅定不移的毅力和決心,想方設法讓上師歡喜。
總而言之,不論苦也好樂也好、吉祥也好不幸也好、疼痛也好哀傷也好,無論如何,唯有一心一意依賴上師三寶。如果幸福快樂,也知道這 是三寶的悲憫所致,如佛在經中所說:此世間的安樂與善事,乃至於烈日炎炎時的習 習 微風吹到臉上,都是佛陀的悲憫與加持。同樣自心生起一剎那的善分別念也是 佛陀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帶來的,如《入行論》中說:“猶於烏雲暗夜中,剎那閃電極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暫萌修福意。”
因此我們要明確一點,那就是不管擁有什麼利樂之事都來源於佛陀的大悲,無論出現病痛、苦痛、魔障等任何挫折磨難,除了祈禱三寶之 外,不依靠其他解除病痛魔障的措施,假如需要採取醫療術、禳解術(禳解災難的法術)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要明白這些都是三寶的事業,然後再接受治療等,對 一切顯現都是三寶的游舞這一點,我們要深信不疑,並且觀清淨心。當自己為了辦事等某些目的需要前往異地他鄉時,也應該先頂禮所去方向的如來或頂禮三寶後, 再開始動身。
一切時處應當念修寧提派儀軌的皈依偈“真實善逝三寶三根本,風脈明點自性菩提心,體性自性大悲壇城中,乃至菩提果間永皈依”,或者 共同乘的皈依偈“皈依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經常發誓念修共稱的四皈依頌。在他人面前也不時讚歎皈依的功德,讓他們皈依,(並使他們明白)自他所 有的眾生今生來世的依賴處就是三寶,並精勤念修皈依。
(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過程中也要觀想憶念:)晚上就寢的時候,要像前面所說那樣將皈依境的尊眾觀想在自己的心間,自心專注於皈依 境而入睡;即使做不到這樣,也要在心裡意念:上師三寶此時就安住在我的枕頭上正慈悲、憐憫地關照垂念於我。自己生起誠信並觀清淨心,在不離隨念三寶的狀態 中入睡。在享用飲食的時候,也是同樣,將三寶觀想於自己的喉間,以飲食的美味作供養;如果實在不能這樣觀想,就誠心意念一切所飲所食的獻新(在新鮮飲食等 未用之前,首先取以供神的部分用指拈少許向空彈撒三次敬神)部分首先供養三寶。當自己準備換上一件嶄新的衣服時,在還沒有穿之前先觀想供養三寶,向空中甩 動一下後,然後意念三寶賜給了自己,再穿上。同樣,遇到悅意的外境也應供養三寶,如美麗的花園、清澈的河流、美妙的宮殿、悅意的樹林、廣大的財產、富饒的 受用、佩帶裝飾品的俊男美女 等等。無論看見任何自己喜愛或貪執的事物,都要誠心意念供養三寶。打水時也應當將獻新供養三寶之後,再將水裝入自己的水器。自 己獲得現世的幸福美滿、安居樂業、名聲遠揚等等任何稱心如意的事情,都要想到這完全來自於三寶的大悲,首先供養三寶,生起恭敬心,並觀清淨心。自己頂禮供 養、觀修本尊、念誦咒語等一切善根也應當供養三寶,回向眾生。
在藏歷每月的十五、三十日的六時中一定要盡可能供養三寶,平時也不間斷供養三寶。隨時隨地都切切不要忘記:無論是苦是樂,唯一皈依 三寶。如果能夠做到這樣的話,那麼在夢中心裡害怕、恐懼萬分的時候也能夠皈依,這樣一來在中陰界也能做到,在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之前,一定要努力念修皈 依。
歸根到底一句話,一心一意依托三寶之後,縱遇命難也絕不能捨棄三寶。
從前,印度的一位居士被外道徒抓住,他們說:“如果你捨棄皈依三寶,就不殺你,如果不捨棄就殺掉你。”他回答:“我僅僅在口頭上可以捨棄皈依三寶,但內心絕不可能捨棄。”最後,這位居士被外道徒殺害了。我們務必竭盡全力使自己擁有這樣的境界。
一旦放棄了皈依三寶,那麼即使修持何等高深莫測的大法也不能列入佛教徒的行列中,如阿底峽尊者說:“內外道以皈依別。”儘管在外道 中也有依靠禁忌惡業、觀修本尊、修持風脈等而獲得共同成就的,但是因為他們不知道皈依三寶,結果與解脫道也就有千里之遙,致使永遠不能從輪迴中解脫出來。
阿底峽尊者對於浩瀚如海的顯密正法無所不知、無所不見,可是他老人家考慮到對於初學者來說首先必須將重點放在皈依上,於是在所有的法會當中,唯一宣講皈依,由此而被人們稱為“皈依班智達”。
因此,作為已經邁入解脫道的佛教徒,從今往後即使遇到生命危險也絕不可捨棄皈依及皈依戒,這一點必須要付諸於實際行動中。正如經中說:“何人皈依佛,彼為真居士,何時亦不能,皈依其他尊;皈依於正法,遠離惱害心;皈依聖僧眾,不應交 外道……”
如今我們這些人自以為是三寶的隨行者,可是竟然對佛經、佛塔、佛像等沒有一絲一毫的恭敬心,居然把這些看成是普通的財物而進行買賣或作為抵押品……這就是所謂的享用三寶身財,罪過極其嚴重。
此外,除非是在繪畫、雕刻佛像等情況下需要測量尺度方可進行製作,在其他時間裡對佛像指手畫腳、妄加評論這裡不莊嚴那裡不美觀,過失也相當嚴重,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對這些佛像吹毛求疵。
也不允許將佛經文字的書函等直接放在地上、從經書上跨越或者翻頁時手指蘸唾液等等,所有這些不恭敬的行為,罪過特別嚴重。世尊說: “末世五百年,我現文字相,作意彼為我,爾時當恭敬。”就是在世間中也有這樣的俗話:“佛經上面不能放佛像。”在所有佛像、經典、佛塔當中,佛經具有開示 取捨道理、延續佛法慧命等作用,與真佛沒有一點一滴的差別,甚至與佛陀相比,也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多數人將金剛鈴杵當作平平常常的用品而不認為是三寶的所依。但實際上,金剛杵表示佛陀的五種意智慧。金剛鈴 也同樣具有本尊面相,下續部中說這一面相代表毗盧遮那佛,上續部中說它表示金剛界自在母,因此它具有身相;再者,金剛鈴上有八大佛母真實種子字的經文相; 此外,它的清脆響聲代表佛陀說法的妙音,可見,金剛鈴已完全具備了身語意三所依的象徵。尤其是密宗金剛乘的全部壇城輪在它上面樣樣齊全、完整無缺,並且也 是不共誓言的標誌,如果對此輕視,當然會有嚴重的罪過,因此我們必須常常恭敬供養。
丁五、皈依之功德:
皈依三寶是一切正法的基礎,任何人僅僅皈依就能播下解脫種子、遠離不善業、增上善業,它是一切戒律的根本、一切功德的源泉。皈依三 寶的人,暫時也受到善法方面護法神的保護,一切所願稱心如意,經常不離三寶的光明,也能回憶宿世,今生來世安樂,究竟獲得佛果等等,功德利益不可估量。如 《皈依七十頌》云:“雖眾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在比丘戒、沙彌戒、居士戒等所有別解脫戒當中,皈依都是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而且,在大乘中,發 殊勝菩提心與密宗金剛乘的灌頂等這一切也必須以具足真實皈依為前提,甚至僅僅受持一天的八關齋戒,首先也不可缺少皈依。因此說,皈依是一切戒律與功德的根 本。
不用說了知三寶功德後生起信心而皈依,哪怕僅僅耳聞佛號或者對佛陀的身語意所依中任何一種結上少許善緣,也將在相續中播下解脫的種子,最終得到涅槃。律藏中記載:曾經一頭豬被狗追趕而轉繞了一座佛塔,由此相續中播下了解脫的種子。
此外也有“依靠一泥像,三人得成佛”的公案:從前,有一個人在路邊看到一尊小泥像,他想:這尊小泥像如果這樣放著,很快就會被雨水 淋壞,不能讓它就這樣毀壞。他發現前面有一個被扔掉的鞋墊,於是將鞋墊蓋在小泥像的上面。另有一人看到這種情景,他認為這麼骯髒不堪的鞋墊蓋在小泥像上面 很不好,於是將鞋墊甩掉。蓋鞋墊和扔鞋墊的二人以賢善意樂的果報,後世獲得了王位。如頌云:“善意置鞋墊,於能仁佛頂,他人復棄彼,二者得王位。”所以 說,最初造小泥像、中間蓋鞋墊、最後扔鞋墊的三個人暫時得到王位等善趣的樂果,究竟播下解脫的種子,逐漸也得以成佛了。
遠離不善的功德也是同樣,如果發自內心以最大的虔誠和恭敬皈依三寶,那麼以往所造的惡業也會有所減輕或消盡無餘。從此以後,自相續 也會承蒙三寶大悲加持,一切所做都會成為善法,也不會再造惡業。比如,佛經中記載:未生怨國王殺害了自己的親生父親,後來誠心皈依了三寶,結果僅僅感受了 七天的地獄痛苦便得以解脫(此公案於不同的經典中有不同的說法);提婆達多造了三種無間罪,當他活活地感受地獄烈火燒身時,才對佛語誠信不疑,並說:“我 現在從心坎深處皈依佛陀。”由此他將來成就正等覺果位,佛號具骨。
如今,我們這些人依靠上師善知識的大恩大德得以聽聞到殊勝正法,進而心裡生起了行善斷惡的一點點念頭,這時如果能夠盡力從內心深處 皈依三寶,那麼三寶定會加持自相續,使自己的信心、清淨心、厭離心、出離心、堅信因果等等一切聖道功德逐步增長,直線上升。相反,如若將皈依祈禱上師三寶 棄之一旁或者束之高閣,那麼不管你現在的厭離心、出離心等有多麼善妙,但是因為形形色色的外界善於蠱惑人心,加之自身智慧淺薄、無有主見,分別念很容易被 誘惑 ,儘管現在奉行善法,可是輕而易舉就會走向罪惡。因此,我們務必要清楚地認識到,要想今後徹底斬斷不善業的相續也沒有比皈依更為殊勝的。
再者,正如人們所說的“精進行者魔眾尤憎恨”以及“法深之時黑魔亦猖獗”。我們都很清楚,如今正值五濁惡世,修持甚深法義、行持廣 大善舉,經常會面臨著現世塵間的種種誘惑 、親朋好友的屢屢阻撓、病痛魔障的層層違緣,再加上自己的心裡也是疑惑重重、妄念紛紛等等,正法的障礙變化多端來 摧毀善業資糧。如果下定決心精進修持皈依三寶等一系列的對治法,修行的所有障礙就會變成順緣並使善法越來越增上。
不僅如此,而且當今時代有些在家人說是為了一年當中全家平平安安、除病免災,而採取一些保護措施,於是乎將一些既沒有得過任何灌頂 和傳承也未曾圓滿持誦基數密咒(密宗中修任何本尊、做降伏等事業,先須念滿儀軌中規定的基本的心咒數量)等的上師僧人們請到家中。這些上師僧人則擺設一個 猛修儀軌的壇城,本來沒有任何生圓次第境界,只是睜著一雙碗大的眼睛,對著一個食團 生起忍無可忍的嗔恨心,口中喊著“召召(修誅法時行者召喚的“勾召”之 聲,使邪魔等召集融入食團 對它們進行懲治)、殺殺、呀呀、打打”,一聽就給人一種面目猙獰的感覺。隨後他們唯一做的就是血肉供養。如果好好觀察諸如此類的 現象,誠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說的:迎請智慧天尊維護世間的利益,猶如將國王從寶座上拉下來,吩咐他做掃地的事情一樣。又如單巴桑吉尊者也親口說過:“將密宗 的壇城設在村子的羊圈裡,怎麼能對治呢?簡直可笑!”像這樣的持誦密咒必將沾染上苯波教吟誦的過患。
降伏事業,也只是對於那些沒有私心雜念、為了成辦廣大弘法利生事業的人來說才有開許,也就是可以降伏十大應誅(又名十逆怨賊。佛教 密乘所說應殺不赦的十惡怨敵:毀滅佛教、摧殘三寶、劫奪僧財、謾罵大乘、坑害上師、挑撥金剛弟兄、障難修行、絕無慈悲、背棄誓戒和顛倒業果)的怨敵魔障。 如果偏執自他而以自相的嗔恨心進行降伏,那麼不但不可能降伏對方反而將成為自己墮入地獄之因。根本沒有生圓次第的境界、三昧耶不清淨的人一味地進行血肉供 養,非但不可能修成智慧天尊和護持正法的護法神,反而使黑法方面的所有妖魔鬼神紛紛雲集來享用那些供品及食子。雖說這些鬼神眼前似乎給他們做些利益的事, 可是從長遠來看,只會給他們帶來多種不幸。所以我們務必要一心一意皈依三寶。
實際上,迎請那些相續寂靜調柔的上師、僧人,念誦十萬遍皈依偈是最保險不過的。這樣一來,自己已經入於三寶的庇護之下,今生不會出 現任何不愉快之事,一切所欲如願以償,還會得到善法方面天眾的竭力保護,而且黑法方面的諸魔障也無法靠近。舉個例子來說,從前一個盜賊被主人逮住,主人一 邊念皈依偈一邊用棍棒打他,比如,念一句皈依佛,打他一下,(這樣四句皈依全部念完後)就將他放了。(盜賊想:釋迦牟尼佛恩德實在很大,幸好皈依偈只有四 句,如果皈依偈有五句的話,我可能已被打死了。)在他心中好像皈依偈的聲音與疼痛成了無二無別,腦海裡一直迴響著朗朗的皈依偈聲。他到一個橋下躺了下來。 這時,橋上來了許多鬼魔,它們說“這裡有一個皈依三寶的人”而不敢過橋害他,便吵吵嚷嚷地逃走了。
所以,如果從內心誠摯皈依三寶,那麼今生可遣除一切損害,後世將獲得解脫和遍知的果位等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如《無垢經》中說:“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滿虛空界,彼將勝虛空。”
《般若攝頌》中也說:“皈依福德若具相,此三界亦成小器,大海乃為水寶藏,藏合(稱量單位,舊時一藏升的六分之一)豈能衡量耶?”
此外,又如《日藏經》中云:“有情誰人皈依佛,俱胝魔眾不能害,縱破戒律心散亂,彼亦定能趨涅槃。”
由此可見,皈依具有無量功德。所以,我們理當勤奮念修一切正法之根本——皈依。
雖已皈依然而誠信弱,雖受三學然仍捨持戒,
我與如我無心諸有情,不退堅固信心祈加持。
一切聖道之基石——皈依之引導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