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事品第三

菩薩有四事法。疾逮得三昧。何等為四。一者所信無有能壞者,二者精進無有能逮者,三者所入智慧無有能及者,四者常與善師從事。是為四。菩薩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不得有世間思想。如指相彈頃三月。二者不得臥出三月。如指相彈頃。三者經行不得休息。不得坐三月。除其飯食左右。四者為人說經。不得望人衣服飲食。是為四。菩薩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合會人至佛所。二者合會人使聽經。三者不嫉妒。四者教人學佛道。是為四。菩薩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作佛形像若作畫。用是三昧故。二者用是三昧故。持好疋素令人寫是三昧。三者教自貢高人內佛道中。四者常護佛法。是為四。時佛說偈而歎曰:常當樂信於佛法。誦經念空莫中止。精進除睡臥。三月莫得懈。坐說經時安諦受學。極當廣遠。若有供養饋遺者,莫得喜。無所貪慕。得經疾。佛者色如金光。身有三十二相。一相有百福功德。端政如天金成作。過去佛當來佛。悉豫自歸。今現在佛。皆於人中最尊。常念供養。當供養於佛。花香搗香飯食具足。當持善意。用是故。三昧離不遠。持常鼓樂倡伎。樂於佛心。常當娛樂。為求是三昧者,當作佛像。種種具足種種姝好。面目如金光。求是三昧者,所施常當自樂。與持戒當清潔高行。棄捐懈怠。疾得是三昧不久。瞋恚不生。常行於慈心。常行悲哀。等心無所憎惡。今得是三昧不久。極慈於善師視當如佛。瞋恚嫉貪不得有。於經中施不得貪。如是教。當堅持諸經法。悉當隨是入。是為諸佛之道徑。如是行者,今得三昧不久。

佛告颰陀和。如是等菩薩。當慈心常樂於善師。所視師當如佛。悉具足承事。欲書是三昧經時。若欲學時。菩薩敬師如是,颰陀和。菩薩於善師有瞋恚。有持善師。短視善師不如佛者,得三昧難。譬如颰陀和。菩薩明眼人夜半視星宿見星其眾多。如是颰陀和。菩薩持佛威神。於三昧中立。東向視見若干百佛。若干千佛。若干萬佛。若干億佛。如是十方等悉見諸佛。佛告颰陀和。是菩薩如佛眼悉知悉見。如是颰陀和。是菩薩欲得今現在諸佛悉在前立三昧。佈施當具足。持戒如是,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度脫智慧身悉具足。時佛歎曰:如淨眼人夜半上向視星宿不可計。晝日思念悉見。菩薩如是逮得三昧者,見不可復計百千佛。從三昧中覺以悉念見。自恣為諸弟子說。佛言:如我眼清淨常見於世間。菩薩如是得三昧。以見不可復計佛。見佛不視身相。但視十種力。不如世間人有貪。消滅諸毒以清淨不復想。菩薩逮功德如是,聞是經。遵是經如泥洹。聞是法空空。無有恐怖。我當作是說經。用眾人民故。皆令得佛道。佛言:如我比丘阿難黠慧聞經即受持。菩薩如是逮得是三昧。以聞不可計經卷悉受持。佛言:如阿彌陀佛剎諸菩薩。常見不可計佛。如是菩薩得三昧。以常見不可計佛。所信常有哀心。譬如渴者欲得飲。常有極大慈。棄捐世俗事。常樂持經施。用是故清淨得三昧不久。

《般舟三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