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講、囑咐(04)真假動靜

師於太極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門人,往新州國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眾曰:「吾至八月,欲離世間。汝等有疑,早須相問,為汝破疑,令汝迷盡。吾若去後,無人教汝。」法海等聞,悉皆涕泣。惟有神會,神情不動,亦無涕泣。

(太極、延和:因太平公主扶持李隆基奪權,一年之內改了三次年號:太極、延和、光天。)

慧能於太極元年壬子年,也是延和元年的七月份,命令弟子們到新州國恩寺寺建造墓塔,並派人催促盡快施工。第二年夏季末落成。七月初一這天,聚集弟子們說:「我到八月,就離開塵世。你們如果有疑問,盡早提出來,我將為大家回復,以破除心中的疑團,讓迷惑消除。我去世以後,就不能再教你們了。」法海等人聽了這段臨終遺言,全部都哭泣起來,只有神會神情不動,也沒有哭泣。

師云:「神會小師,卻得善不善等,毀譽不動,哀樂不生,餘者不得。數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為憂阿誰?若憂吾不知去處,吾自知去處。吾若不知去處,終不預報於汝。汝等悲泣,蓋為不知吾去處。若知吾去處,即不合悲泣。法性本無生滅去來。
汝等盡坐,吾與汝說一偈,名曰《真假動靜偈》。汝等誦取此偈,與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眾僧作禮,請師作偈。偈曰:

慧能說:「神會小禪師,沒想到你竟然做到善與不善一個樣,詆毀與讚譽不動搖,悲哀與喜樂俱不生,其他人都沒有做到。這麼多年在山中修行,修行的是什麼呀?你們今天悲泣,是在為誰擔憂啊?如果是擔心我不知道去哪兒嗎?我自己當然知道要去哪兒,否則就不會事先預告你們。你們如此悲泣,大概不知道我的去處吧。如果知道我的去處,就產會這樣悲傷。法性本來就是無生無滅無來無去,我的形體之身雖然遷化了,但法身卻永遠存在著,並沒有死。」

「你們都坐好了,我給大家說一首《真假動靜偈》。你們育讀這首詩並背下來,如果你們的認識與我的詩相同,並依此修行,就不會失去我的宗旨。」

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
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
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若修不動行,同無情不動。
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
能善分別相,第一義不動,但作如是見,即是真如用。
報諸學道人,努力須用意,莫於大乘門,卻執生死智。
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
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執逆諍法門,自性入生死。

詩的大義:「一切事物都沒有絕對的真,不要以為見到的就是真,如果認為見到的就是真,你的見解不是真。如果自己認識心為真,離開假相就是心為真,自己的心不離開假相,哪兒還能找到真?有情生命都欲動,無情事物都被動,如果修習禪定為不動,等同無情瓦石不會動。如果要找真不動,動中有靜有不動,不動是不隨假相動,而無情之物無佛種。能夠善於辨別事物相,這才是找到世上第一不動,如果認識到這一點,才是真如佛性的活用。告訴諸位學佛人,努力必須要用意,不要身在大乘門內,心裡卻執著於生死智。如果大家能與我說的佛法相應,就可以共同討論佛本義。如果實在不能相呼應,合常致禮不爭各歡喜。我此禪宗本不爭,爭論就已失道意,執著於爭論的法門,自性就已經進入了生死門。」

《壇經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