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蚩尤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部落首領,以在涿鹿之戰中與黃帝交戰而聞名。蚩尤在戰爭中顯示的威力,使其成為戰爭的同義詞,尊之者以為戰神,斥之者以為禍首。蚩尤也是苗族相傳的遠祖之一。其活動年代大致與華夏族首領炎帝和黃帝同時。
蚩尤:上古時代九黎族部落酋長,關於他的身份,有各種不同的解釋。約在4600多年以前,黃帝戰勝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縣境內,展開了與蚩尤部落的戰爭——涿鹿之戰,蚩尤戰死,東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黃部族,形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的最早主體。河北省涿鹿縣境內現存有軒轅丘、蚩尤墳、黃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車台、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橋山等遺址遺存。具體可詳閱《涿鹿縣志》、《史記》、《水經注》等文獻史料。現代建築有「中華三祖堂」等。
上古時代
蚩尤與炎帝
蚩尤與炎帝的關係相當複雜,說法各異。一種觀點認為,蚩尤可能一度臣屬於炎帝或曾經加入以炎帝為首的部落聯盟。但後來蚩尤與炎帝發生激烈衝突,並大敗炎帝。
以夏曾祐、丁山、呂思勉為代表的一些史學家,認為蚩尤即炎帝。他們以《水經注》對涿水的記載為主要根據,考證出蚩尤、黃帝對戰的「涿鹿」和炎黃對戰的「阪泉」實為一地。兩次大戰實為同一次,而蚩尤與炎帝之所指也便相同了。另外,蚩尤和炎帝都以牛為圖騰,這與蚩尤在後世的圖騰形象一致。
而另一種觀點提出,蚩尤為炎帝之後。二者屬於同一部族,均為部族或其首領的稱號。則黃帝先在阪泉之野擊敗炎帝部族,蚩尤部族作為炎帝后代,為報仇而與黃帝大戰於涿鹿,戰敗之後,首領被擒殺,部分族人則歸順黃帝為臣。
蚩尤與黃帝
在長期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國社會中,一向強調「正統」觀念,史家又多有「成王敗寇」的傳統。黃帝戰蚩尤逐漸被描述為正義與邪惡的戰爭,以《史記·五帝本紀》為代表,流傳甚廣。
在非儒家文獻如《逸周書》、《山海經》中對蚩尤與黃帝交戰的描述則相對客觀。在道家經典《莊子》中,更借盜跖之口,對蚩尤多有同情,而譴責黃帝。
另外,蚩尤與黃帝的除敵對關係外,還可能有過臣屬關係。黃帝曾使蚩尤主管金屬冶煉,輔佐少昊。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則把蚩尤說成黃帝「六相」之首,地位甚高。戰國時代的韓非也有類似的記載,但更具神話色彩。
蚩尤與九黎和三苗
蚩尤乃九黎首領,記載頗多,偶有爭議。蚩尤代表的九黎與另一部落集團三苗的關係,根據《尚書》與《國語》等多種古籍及其傳、注記載,三苗出自九黎,而為九黎之後。九黎戰敗,族人流散,演變為三苗。
但是多有學者提出異議,認為九黎和三苗並無淵源。
另一種解釋是,蚩尤是部落聯盟軍事首領的共同稱號,因而既是炎帝后裔,又是兩皞集團首領,也是九黎之君,後來三苗集團也加以襲用。
蚩尤與東夷
今人常稱蚩尤是東夷的首領。其實「東夷」是商、周時代「華夷五方」格局形成後的稱呼,時代較蚩尤晚近得多,或曰東夷乃蚩尤之後,更為恰當。
後世民族
蚩尤敗於黃帝,族人四散。後世可能與之相關的民族有苗族、漢族、羌族等。
與苗族的關係
根據一些苗族史詩、歌謠、傳說,蚩尤是苗族的大祖神,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一些學者特別是苗族學者提出,苗族先民在上古時代本來居住在黃河流域,由於被華夏族所敗,被迫遷徙至今天的貴州和湘西、鄂西南等地區。
與漢族的關係
蚩尤敗後,部分族人融於炎、黃集團,從而成為部分華夏族,以至當今漢族的先民。一些漢族姓氏可能和蚩尤有關,如鄒、屠、黎、蚩等。
與羌族的關係
根據《後漢書·西羌傳》,三苗部分族人向西遷徙,若承認蚩尤與三苗的關係,蚩尤也可能是羌族的先祖。
與高句麗族的關係
東夷的分支東北夷,可能和後來的夫余乃至高句驪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