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孫悟空的原型到底是不是印度神猴哈奴曼

《西遊記》是我國四部著名的古典小說之一,神猴孫悟空已是婦孺皆知的典型形象。他熱愛自由,勇於反抗的品格和見惡必除、除惡務盡的精神,一直在激勵著人們的鬥志。在印度,古代著名的史詩《羅摩衍那》也是一部家喻戶曉的聖書,人們把書中的人物當作聖人,禮讚不止,對多謀善變的神猴哈奴曼更是崇拜之極。雖然兩個神猴相隔將近兩千年,出生地也不同,但看過這兩部作品的人不難發現,印度神猴哈奴曼與中國神猴孫悟空,他們在好些地方是那麼相似,以致人們不能不提出這樣的疑問,孫悟空是否與哈奴曼有關,兩個神猴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

【相似之處】

《羅摩衍那》是印度著名史詩,對印度文化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羅摩衍那》的主人公之一就是印度神猴哈奴曼,擁有四張臉和八隻手,面如紅寶石,毛色金黃,身軀高大,尾奇長,吼聲如雷,力大無比。哈奴曼和孫悟空都與風有著密切關係,哈奴曼是風神之子,繼承了父親的智慧和力量,他縱身一躍,就能飛上遼闊蒼穹,像風一樣伴隨著洶湧的波濤疾馳。而孫悟空的出生也與風有著不解之緣,《西遊記》在第一回裡就詳細描寫了孫悟空出生的過程,說是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吸取日月之精華,天長日久,孕育出一仙胞,一日迸裂,產出一個石卵,遇風之後化作石猴。哈奴曼得道於始祖大梵天的真傳,專為天地冥三界除惡揚善,他的武器虎頭如意金棍在鋤妖鏟魔、扶正祛邪中立下了赫赫功勞;孫悟空則是拜菩提祖師為師,學會七十二變、觔斗雲和高超的武藝,他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與哈奴曼虎頭如意金棍很相似。

史詩《羅摩衍那》有一段說的是,哈奴曼偷吃了無憂樹園的甘果,被女羅剎發現,結果哈奴曼搗毀甘果林,打死看守,這一情節與孫悟空偷吃蟠桃,盜取仙丹,打鬧天宮十分相似。除此之外,西遊記的部分篇章與整個羅摩衍那的整個故事情節十分想像,西遊記第六十九回「朱紫國唐僧論前世,孫行者施為三折肱」寫唐僧師徒在前往西天取經的途中路過朱紫國,看到其國王張貼黃榜,招攬天下賢士,為其治病,悟空揭了黃榜,並診斷出國王的病情,說國王得的是「雙鳥失群之症」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相思病。原來,數年之前,國王與金聖娘娘於端陽節之日在御花園遊玩,突然一陣狂風吹過,金聖娘娘被麒麟山妖魔賽太歲攝走。從此之後,朱紫國王由於日夜思念金聖娘娘,一病不起。悟空瞭解情況之後,先是為國王開了一機藥方,然後前往麒麟山,通過與妖魔鬥志鬥勇,打敗賽太歲,救回了金聖娘娘,國王的病也因此而痊癒。而《羅摩衍那》主要篇章描述的就是阿逾陀國王子羅摩由於宮廷鬥爭被迫流放森林,其愛妻悉多被妖魔楞枷城國王羅波那俘獲,哈奴曼勇敢機敏,火燒楞伽宮,盜仙草,殺死魔王羅波那,救出悉多。兩者的故事情節如出一轍。

【文化差異】

史詩《羅摩衍那》描繪了一個神奇的猴子王國,猴子王國裡的眾多猴將都是天神之子,如風神之子哈奴曼、將作大神之子那羅,他們都是按照大梵天的旨意下凡幫助羅摩的天神,大梵天無所不能,孕育造化天地萬物,體現了古代印度教「梵」是宇宙萬物本體的思想。隨著《羅摩衍那》在印度民間廣為流傳,哈奴曼的形象深入人心,印度人已將哈奴曼奉為神靈,常年燒香祭祀,供奉哈奴曼的廟宇遍佈印度各地。並且在印度,森林廣袤,猴子特別多,尤其是恆河猴更加著名,猴子十分受人喜愛,這更加重了印度人對哈奴曼這個自然神靈的崇拜。

吳承恩生活在中國明代,儒家思想佔據統治地位,同時,佛家和道家思想也佔有重要地位。從宋代開始,儒、釋、道三教逐漸合流,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遊記》正是三教合流現象的集中體現,孫悟空早年受業於兼通佛、道的菩提祖師,學習神仙法術和七十二般變化,後來又跟隨唐僧赴西天取經,因此,孫悟空也是一個佛道兼修的神猴。此外,孫悟空因大鬧天宮被壓五行山下,「晝夜提心」等待取經人前來搭救,後來保護唐僧前往西天拜佛求經,一路上降龍縛虎,斬妖除摩,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求取真經,被如來佛祖封為鬥戰勝佛,這體現了眾生皆苦和因果報應等佛教教義。同時,在取經途中,孫悟空幫助途徑地方的百姓剷除妖魔則體現了儒教的濟世思想。

【結論難下】

史詩《羅摩衍那》形成於公元前300年,自從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以後,《羅摩衍那》的故事就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傳播,吐蕃地區的藏族學者最先將《羅摩衍那》翻譯成藏文,後來中原地區又通過藏文翻譯成了中文。此外,根據相關學者的考證,傣族史詩《拉戛賀》也是改變自《羅摩員那》,同時羅摩衍那的故事還散見於佛教典籍之中。因此,人們有理由相信,對於博覽群書,善於搜集野史秘聞的吳承恩來說,在撰寫《西遊記》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借鑒了《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的形象。

但孫悟空的原型到底是不是哈奴曼,至今難以定論。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同樣很早就存在關於神猴的故事,《山海經》記載了關於無支祁的神話傳說,無支祁相傳為淮渦水怪,面貌類似猿猴,火眼金睛,經常在淮水一帶興風作浪,危害當地百姓,大禹治水時無支祁作怪,惹惱大禹,於是大禹命令神獸夔龍將它擒住,並用鐵索將其鎖住,鎮壓在了龜山之下。與《西遊記》一書中孫悟空大鬧天宮後被如來佛祖鎮壓在五行山下的故事情節頗為相似。

如此看來,孫悟空很可能是中印文化結合的產物,吳承恩將印度神話與中國上古神話糅合到一起,塑造了孫悟空這一嶄新的形象。

《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