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說猴 孫悟空形象的演變你真正瞭解多少呢?

今年是猴年,猴年最熱的當然是是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這個形象由六小齡童老師演繹得惟妙惟肖,成為不可超越的經典。而《西遊記》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就算不是猴年,翻拍《西遊記》的,拍電影的,每年都很火爆,那麼你可知道孫悟空這個形象的前世今生?如果不知道的話,隨360常識網一起來,如果知道的話,360常識網有什麼說的不對的地方,請指點一二。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形象就是正義的化身,敢於跟統治階級叫板,基本上也做到了鋤強扶弱,在取經路上做了很多好事。但是在《西遊記》成書以前,孫悟空的形象可不太好,甚至連孫悟空這個名字都沒有,《西遊記》是吳承恩在前人的作品基礎上加工創作的,吸取了前人作品的精華,但是對情節進行了完善,讓孫悟空這個形象更加有血有肉。

《西遊記》之前的取經故事當然屬於《大唐西域記》是玄奘自述,是一本地理書籍,但是後來的故事慢慢講玄奘神話,例如宋朝《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就已經有了神怪取經的原型,在這本書裡並沒有孫悟空、八戒、沙僧,但是其中有一個猴行者,是一名自稱「獼猴王」的白衣秀士。這個猴行者是主動來護送玄奘去取經的,一見面,這個白衣秀才曰:「我不是別人,我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我今來助和尚取經。此去百萬程途,經過三十六國,多有禍難之處。」猴行者見多識廣,對一路上風土人情十分熟悉。猴行者的職責比起護衛倒是更像嚮導,猴行者還見過玄奘的前兩世,都沒有取經成功,可以說《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就是取經故事的雛形。

而在元朝的楊景賢所做的雜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和猴行者相比叛逆性格更強。孫悟空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妹巫枝祗聖母,大兄齊天大聖,小聖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孫悟空更加像一個妖怪,還娶了妻子,盜取蟠桃仙酒也是為了跟妻子一起享用,而在《出孫演咒》中,唐僧救出孫悟空之後,孫悟空甚至想要把唐僧吃掉,正是此時觀音出現給孫悟空戴上「鐵戒箍」,傳授唐僧「緊箍兒咒」,這才將孫悟空給降服住。

雜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已經有了很多本領,比如觔斗雲,金箍棒能大能小,孫悟空也會變化了,慢慢變得更加豐滿了。

唐傳奇《補江總白猿傳》中就已經出現了一個四處擄掠女子的白猿精,而在話本中《陳巡檢梅嶺失妻記》中的白猿精有兄弟三人,居住的洞府當中有仙酒、仙桃等各類可以長生不死的食物。這些資料也為《西遊記》的成書貢獻了不少力量。

當然這是《西遊記》之前的書籍關於孫悟空的描述,那麼孫悟空的原型到底是來自哪裡呢?

魯迅先生認為孫悟空源自淮渦水神無支祁,胡適卻認為其原型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神猴哈奴曼。胡適曾專門寫過《西遊記考證》來論證孫悟空的原型,這一個觀點是外來說。

還有一種是本地說,不過這個本地也是當時的胡人,玄奘在偷渡出關時所依靠的第一個弟子石槃陀。石槃陀為胡人,出家成為玄奘弟子後即為「胡僧」,可能因此口耳相傳訛誤為「猢猻」。且胡人體毛相較於中原漢人而言較多,也可能給予時人毛茸茸的印象。石槃陀在玄奘西域的時候幫了不少忙,但是卻在後來起了異心,要殺玄奘,這個情節也給了吳承恩不少靈感,比如孫悟空和唐僧之間的師徒之情並不是那麼和諧。

美猴王的形象給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美好的回憶,相信會傳達給更多人以正能量和回憶,360常識網再次祝福各位猴年大吉,闔家團圓,萬事如意!

《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