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借光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西漢時期,有個貧苦農夫的孩子,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實在是太窮了,沒錢去學堂學習。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閱讀書本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裡幹活,只有中午休息的時候,才有短暫的時間看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然而,匡衡家裡太窮了,根本買不起點燈的油,到底該如何是好呢?

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噌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還官至宰相了呢。

——《西京雜記》卷二

【求解驛站】在牆上鑿個小孔,偷借鄰家的燈光讀書。形容在艱苦的條件下仍堅持刻苦學習。

【活學活用】如今,我們的學習環境已經大大改善了,再也不用~讀書了。

【妙語點撥】建昭三年,原來的丞相因病去世後,匡衡憑其聲望當上了丞相。在看重私德的封建社會裡,一個人如果保持貧苦勤學的良好道德形象,對個人是大有益處的。鑿壁偷光的故事得以家喻戶曉,流傳至今,說不定就是匡衡當了大官後,借助國家媒體大肆宣揚的結果呢。即使果真如此,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匡衡宣揚的苦讀精神仍值得學習。

【近義】囊螢映雪、穿壁引光、焚膏繼晷

【反義】一暴十寒

《成語典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