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令智昏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戰國時期,秦國派大將白起帶領人馬攻伐韓國。不幾天,秦國便攻佔了韓國的野王(今河南泌陽縣),斷絕了上黨(今山西長治市北)的交通。這樣一來,上黨城孤立無援,眼看就要失守。上黨守將馮亭看到野王已經失守,認為上黨也會保不住的,與其讓秦國佔了上黨,還不如親手把它轉交給趙國,韓國就可以和趙國聯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的侵略。

當馮亭派人把上黨的地圖帶給趙孝成王時,趙王左右為難,他不知該怎麼辦,於是召集大臣們商議,其中有一個叫趙豹的大臣勸趙王不要接受,因為無端地接受別人送來的東西,就會引起禍患,韓國之所以把上黨獻給趙國,目的是想讓秦國把矛頭指向趙國。可是趙王並不同意他的意見,於是又和平原君趙勝商議,平原君認為即使發兵百萬,一年半載也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池,現在卻不費一兵一卒,就可得到上黨的土地,決不能坐失良機。

趙王聽了平原君的話,非常高興,於是派平原君到上黨去接受土地,並封馮亭為華陽君。

然而,沒過多久,趙國就大禍降臨了。這是因為秦國看到即將到手的土地卻被趙國佔領了,便又派白起去攻打趙國,趙國派出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詳見“紙上談兵”小節)去應戰,結果吃了敗仗,秦國在長平之戰中消滅趙國士卒40多萬。後來,差一點兒還打進趙國的都城邯鄲呢。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求解驛站】形容因貪圖私利,使人頭腦發昏,甚至失去理智,不辨是非。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亂,神志不清楚。

【活學活用】他見錢眼開,~,如今被繩之於法,實在是大快人心。

【妙語點撥】司馬遷在評價這件事時,認為平原君是一個行為高出一般世俗弟子的公子,但卻不明白“利令智昏”的道理,利這個東西,能夠使聰明人沖昏頭腦,喪失理智。平原君貪圖馮亭的利誘,以致趙國在長平損失了40多萬人,幾乎連趙國的都城邯鄲也快失去了。後來,人們用“利令智昏”來形容因貪利而失去了理智。

【近義】見利忘義、利慾熏心

《成語典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