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為戰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釋義】將戰士們置之死地,人人都主動拚死作戰。也指人人能獨立作戰。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楚漢相爭時,漢大將韓信有一次率領數十萬人馬,前去攻打依附於項羽的趙國。趙王和主將成安君陳余得知漢軍來攻,在井陘集中二十萬大軍抵禦,兵力大大超過漢軍。

部將李左車向陳余獻計說,井陘這條路很狹窄,兩輛戰車不能並行,騎兵不能排成行列,行進的隊伍必定拉得很長。請撥給他三萬人馬,攔截敵軍的糧草,再截斷他們的後路,不用十天,定可將韓信等人的頭獻上,但陳余沒有同意。

就這樣,韓信在井陘狹窄道路上沒有遭到襲擊。在出井陘口前,他先派兩千輕騎兵從隱蔽小道上山,在那裡觀察趙軍,準備行動。

韓信又派出一萬人為先頭部隊,命他們出了井陘口就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遠遠望見,大笑不止,認為這是犯了兵家的大忌。

天剛亮,韓信設置起大將的旌旗和儀仗,大模大樣地開出井陘口,趙軍立即打開營門,向漢軍發起猛烈的攻擊。激戰了一會兒,韓信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營。河邊陣地的部隊馬上打開營門放他們進去。

趙軍又向河邊漢軍軍營發動攻擊,但這次漢軍因為沒了退路,奮力拚搏,人各自為戰,以一當十,結果把趙軍打敗了。

《成語典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