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

隋朝末年,群雄並起,經過多年的征戰角逐。李淵父子取得了最後勝利,建立了唐王朝。李淵當了皇帝,史稱唐高祖。

李淵有四個兒子,這時三兒子李玄霸已經死了,只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按照封建社會的傳統,大兒子李建成被確立為皇太子,也就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二兒子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四兒子李元吉被封為齊王。

但是,在建立唐王朝的過程中,功績最大的卻是秦王李世民。最初提出起義反抗隋王朝的,就是李世民。當時,李淵對李世民說:「大事如果成功,天下如果到手,全都靠你,我一定讓你當太子!」李世民一面感謝,一面表示謙讓。到李淵坐上皇帝的寶座,他手下的文武功臣都表示應該立李世民為太子,可是李世民再三推辭不肯接受,一定要把太子的位置留給大哥李建成。

李建成是個性情寬厚爽直的人,可是喜歡喝酒、玩樂、打獵,沒什麼本領;李元吉卻是個機警狡猾的人,可他沒有什麼功勞,而且不斷犯些小錯誤。所以,李淵對這兩個兒子都不大寵愛。隨著李世民在南征北戰中的功勞越來越大,威望越來越高,李淵常常想讓李世民代替李建成繼承皇位。李建成也覺察到自己的太子地位不穩固,於是就同李元吉聯合起來,一心打擊李世民,培養自己的勢力。

李淵當了皇帝之後,漸漸地腐敗起來,整天只顧享樂,縱容皇親國戚在首都長安城中胡作非為,強奪人民田產房屋,真是無惡不作。長安的地方官員根本不敢過問他們。

李世民卻不肯附和這批皇親國戚。他攻下洛陽後,李淵派幾名貴妃帶人到洛陽去,清查隋朝皇宮中的宮女和金銀財寶。這些貴妃私下裡向李世民要賄賂,並替自己的親屬要官職。李世民回答說:「金銀財寶已經登記造冊,上報皇上,我沒有什麼可以送你們的;至於官職,應該任命有德有才、能為國家辦事的人,我怎能隨便給人官職?」結果,李世民就得罪了這一批人,她們回到長安後,紛紛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而李建成、李元吉投其所好,不斷送禮給她們,她們就常在李淵面前說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好話。

每次宮中舉行宴會,看到那一些歡娛的場面,李世民總會想起自己的生身母親,因為她死得早,沒有能趕上過這樣的好日子,不免有些傷感,有時甚至暗暗落淚。李淵看在眼裡,很不高興,貴妃們乘機攻擊李世民,向李淵說:「現在天下太平,皇上年紀又大了,正應該快快活活地過日子,才能延年益壽。可是秦王卻看到皇上快活就流淚,真不知他安的是什麼心!」李淵更不痛快,也就打消了讓李世民代替李建成當太子的念頭,漸漸疏遠了李世民。而對善於討好賣乖的李建成、李元吉,卻越來越親近了。

這樣到了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年),雙方矛盾怨恨越來越深,李元吉決定殺掉李世民。他對李建成說:「我為了大哥,要親自動手,除了他!」

在李世民陪李淵到李元吉家中的時候,李元吉便在臥室中埋伏下刺客,打算伺機刺殺李世民。可是李建成臨時變卦,出來制止了李元吉。李元吉很不高興,埋怨道:「我是為你打算呀!殺了他,對我有什麼好處?」

實際上,不但李世民個人的安危面臨著危險,唐王朝的興衰也面臨著危機。因為,李世民無疑是弟兄之間最有治理國家才幹的一位。殺了他,必定會引起內亂。

武德七年(624 年)六月,李淵打算去西安郊外的仁智宮去避暑,命令李建成留守京城,李世民、李元吉隨他一起去。這時,李建成招降納叛,已頗有勢力。他以組織太子宮衛隊的名義,招募了二千多名勇士;又讓過去當過太子宮衛士的楊文干到處招兵買馬。李建成暗中囑咐李元吉找機會除掉李世民,並說:「是安是危,就看今年!」

但是,李建成派楊文干招兵買馬的事情,被人報告李淵。李淵大怒,找了一個借口,召李建成到仁智宮來。李建成知道大事不好,不敢前去。有人勸李建成乾脆佔據長安,自己當皇帝;也有人為李建成出主意,叫他單人匹馬去見父親請求寬恕。李建成採納了後一種意見。他見到李淵後,拚命叩頭,請求寬恕,由於用力過猛,幾乎氣絕身死。李淵仍然怒不可遏,當晚把李建成軟禁在帳篷裡,只給他吃粗麥飯。隨後李淵又派司農卿宇文穎到慶州去召喚楊文干回長安。哪知宇文穎卻把真實情況都告訴了楊文干,於是楊文幹幹脆起兵造反。

李淵得到消息,急忙召見秦王李世民,要他親自去鎮壓楊文干,並又一次許諾:回來後就讓李世民當太子,而把李建成派到四川去當蜀王。

然而,李世民率軍出征剛剛離去,李元吉以及李建成的親信,就輪流不斷地在李淵面前為李建成辯解。李淵的態度很快來了個急轉彎,他讓李建成重新回到京城去留守,不再追究他謀反的問題,而只責備他們兄弟不能和睦相處。到李世民平定了楊文干的叛亂回來,李淵已完全忘掉了改立太子的諾言。

此後,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夥,不斷在李淵面前造謠中傷李世民。李淵對李世民十分惱火,僅僅因為突厥人不斷入侵,他還需要李世民帶兵抵禦,才沒有對李世民下毒手;然而,每當李世民建立了新的功績回來,李建成,李元吉對他的忌恨就更加深了一層,而李淵對李世民的戒備心也更重了。

父子兄弟之間,漸漸釀成了水火不相容的局面。

面對著這樣的局勢,李世民一直採取容忍退讓的態度。因為對方畢竟是他的父親和兄弟啊!

這樣到了唐高祖武德九年(626 年),李建成真的下毒手了。一天晚上,李建成請李世民到他家裡去參加宴會,卻在酒中暗暗下了毒藥。李世民飲了酒後,突然心痛如絞,吐了幾大碗鮮血。幸虧部下趕緊把李世民送回了自己家中。李淵得到消息後,親自去看望李世民,又對李建成說:「秦王一向不能喝酒,今後更不可以在晚上讓他喝酒。」

後來,李淵同李世民單獨談話,說:「當初,是你第一個主張起義,平定天下時,你又立了大功。我本打算封你為太子,是你堅決辭讓;我想想建成是大哥,我也不忍心剝奪他的繼承權。現在你們兄弟不能相容,大家擠在京城裡,難免發生衝突。我想讓你住到洛陽去,東邊半個國家的事情由你作主,我特許你使用天子專用的旗幟禮儀。」李世民聽了,痛哭流涕,表示不願離開父親。李淵說:「天下本是一家,洛陽與長安又相距很近,我想念你的時候,就會去看你的。你不用傷心。」

李世民聽從李淵安排,準備出發去洛陽。李建成、李元吉在一起商量說:「如果讓秦王前往洛陽,掌握了那一大片土地和大批軍隊,以後誰都沒法控制他!還是把他留在長安好對付。」他們派了幾個人去向李淵告密,說李世民的部下聽說要去洛陽,都高興得手舞足蹈,看樣子,他們這一去,是再也不會回來了!」李淵對李世民的猜忌之心,又超過了愛子之心,結果又改變了主意,不許李世民去洛陽了。

李元吉還不罷休,請求李淵乾脆殺掉李世民,以絕後患。李淵說:「他有平定天下的大功勞,又沒有明顯的罪狀,有什麼借口殺他呢?」

李元吉說:「李世民勢力越來越大,他總有一天會謀反的。父王要殺他,還怕找不到借口嗎!」可是李淵不願下手。

這時,李世民的秦王府的官員們,都已預感到內亂迫在眉睫,每天都在擔心自己的命運。終於,李世民的心腹謀士、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齡去找比部郎中長孫無忌,對他說:「現在雙方的怨恨已經根深重,無法化解。一旦大難爆發,恐怕不只是秦王府要血流滿地,而且會百姓遭殃,國家遭難。為國為民,不如勸秦王搶先動手。生死存亡,在此一舉,不能再耽擱了,必須今天就干!」長孫無忌說:「很久以來,我就有這種想法了,只是不敢說出來。

你的話很合我的心意,我這就去找秦王。」說罷,就去見李世民。

李世民聽了長孫無忌的話,便召房玄齡去商量。房玄齡說:「大王功蓋天地,當然應該繼承帝位。今日卻危機四伏,大王不得安寧,大王只有奮起反擊,才能救國家,救百姓,請大王不要遲疑。」於是又召來了謀士杜如晦。

謀士共同建議李世民殺掉李建成、李元吉。

李世民還是猶豫不決。他徵求靈州大都督李靖的意見,李靖不肯回答;又問行軍總管徐世. 的意見, 徐世. 也不肯回答。李世民後來對這兩個人一直很尊重,因為他們明知李世民遲早會同李建成、李元吉發生衝突,卻不隨意迎合李世民的心意。

這時,李建成、李元吉也在加緊活動。他們認為秦王府能出謀劃策的是房玄齡、杜如晦,於是在李淵面前加以誣陷,終於把這兩個人調出了秦王府。

李世民的親信大將尉遲敬德,因為不受李建成的拉攏,遭到誣陷,被捕入獄。

李世民竭力營救,才救下他一條命。另一位大將程知節也被從秦王府調出,派到甘肅去了。程知節臨走時警告李世民說:「大王的四肢和翅膀,都被剪除了,身軀還能活多久呢?我願冒死罪的危險,留在京城裡,請你早定大計!」 正在這時,東突厥人又一次侵犯唐朝邊境。李建成推薦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率兵北上迎敵。李淵同意後,李元吉便請求調用李世民的親信將領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等,並挑選秦王府精銳部隊,編入李元吉軍中。

李建成對李元吉說:「現在,你已經控制了秦王的精兵猛將。我準備拉了秦王在昆明池設筵為你運行,就在筵席上派勇士把他殺掉,告訴父親就說他是得急病死的,父親也不會不相信。我再讓人去勸父親把大權移交給我。

至於尉遲敬德那班人,最好也全部殺掉!」

李建成、李元吉經過一番密謀,準備動手了,但他們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差錯,有人把這機密透露出來,傳到了李世民那裡。李世民忙告訴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再一次勸李世民搶先下手。李世民歎息說:「兄弟手足之間,互相殘殺,無論古今都是最大的罪惡。我當然知道,早晚之間,災難要落到我頭上,但我總希望對方先行下手,然後我以正義之軍,加以討伐。這樣不是更好嗎!」

尉遲敬德說:「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大王就是不愛惜自己的生命,也應該為國家的安危考慮呀!如果大王不接受我的建議,我只好逃走,不能坐在這裡等人來殺我!」長孫無忌也說:「一旦失去時機,大局就將無可挽救。尉遲敬德要逃走,我也只好跟他一起逃。」

李世民堅持說:「我的話也不能全推翻,你們再商量一下!」

尉遲敬德說:「大王今天一直猶猶豫豫,沒有了過去的智謀;面對危難,不能迅速決斷,也失去了往日的勇氣。我已經把大王平時訓練的八百名勇士,全部調進來了,他們全身披甲,手拿武器,正在待命。事態已到了這一步,大王怎麼能夠中止呢!」

李世民又詢問秦王府其它謀士們的意見。大家一致認為:李元吉凶狠暴戾,決不甘心臣服李建成,遲早也會殺害他。那樣國家必定大亂,只有秦王出來,才能收拾局面。現在不如搶先一步,除掉李元吉。而李世民還是不能下決心,又命令用卜卦來決定。正巧謀士張公謹從外面進來,抓起卜卦用的龜殼扔到地上,說:「事情無法決斷時,才需要請示神明,現在已經只剩下一條路可走了,還卜什麼卦?卜卦的結果如果不吉利,難道就束手待斃嗎?」

經張公謹這一說,李世民才下定了決心。他叫長孫無忌去請房玄齡、杜如晦一塊來商量如何行動。房玄齡對長孫無忌說:「皇上有規定,我不能再聽秦王的命令,否則要被處死,所以我不能去見他。」長孫無忌回來一說,李世民大怒,對尉遲敬德說:「房玄齡、杜如晦,難道也要背叛我?你拿我的佩刀去,他們如果真不肯來,就砍下他們的頭來見我!」尉遲敬德同長孫無忌找到房玄齡,對他說:「大王已經下決心動手了,你最好快點回去,共同策劃。」為了不引起懷疑,房玄齡和杜如晦改換了道士服裝,幾個人分頭進入了秦王府。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三日,李世民開始行動,他先去見李淵,控告李建成、李元吉種種罪行,並且說:「我對兄弟,沒有一點對不起的地方。可是他們卻在謀劃殺害我!這簡直是為我們的敵人報仇。如果我被冤枉害死,鬼魂到了地下,簡直沒有臉去見被我殺掉的那些盜匪啊!」

李淵聽了大吃一驚,但他還沒意識到即將發生流血政變,安慰李世民說:「明天我會把事情弄清楚的,你最好早點上朝來。」

六月四日,一大早,李世民就率領長孫無忌等人入朝,在皇宮的北門玄武門埋下伏兵。這時皇宮內已經有人把李世民控告李建成、李元吉的消息,透露給了李建成。李建成忙找李元吉商量。李元吉說:「趕快下令我們所控制的軍隊集合待命,你就借口生病,不要入朝,先看看形勢的變化再做決定。」

李建成說:「我已經命令護衛軍出動,現在沿途戒備森嚴,我們還是一塊上朝去看看事情會弄到什麼程度吧,」於是兩人一塊入朝。

這時,李淵已召集了幾個大臣。在研究怎麼處理李世民對李建成的控告。

李建成、李元吉向玄武門進發,走到臨湖殿時,就發現情況不妙,兩人立即拉轉馬頭,向太子宮奔逃。李世民在後邊拍馬追上,高呼:「大哥!」

李元吉轉身搭箭拉弓朝李世民射去,他因過度緊張,三次都沒把弓拉滿,結果箭只射到半途就落地了。李世民卻瞄準了李建成,一箭就把他射死了。尉遲敬德也領著70名騎兵趕來,從左右射擊李元吉。李元吉從馬上栽了下來,卻把李世民的馬嚇得狂奔,結果被樹枝掛住,李世民摔倒在地,一時爬不起來。這時李元吉卻衝了上來,奪過李世民手中的弓,打算勒死李世民。幸虧尉遲敬德飛馬趕到,李元吉掉頭逃命,但還是被尉遲敬德射死。

這時,太子李建成府中的部將,已經率領二千精銳部隊,攻到了玄武門,同守衛玄武門的禁衛軍發生戰鬥,雙方死傷慘重。太子軍見一時攻不下玄武門,便揚言要去攻佔秦王府。正巧,尉遲敬德提著李建成、李元吉的人頭趕到了。太子軍見李建成已死,便一哄而散,逃到終南山當土匪去了。

這時,李淵正在皇宮中的人工湖海池裡乘船遊玩。李世民派尉遲敬德進宮「保護」,實際上是監視李淵,看他對今天事變的態度如何。尉遲敬德頭戴鐵盔,身穿鎧甲,手拿長矛,威風凜凜地一直走到李淵面前。李淵大吃一驚,忙問:「今天發生了什麼事?你到這裡來幹什麼?」

尉遲敬德說:「太子和齊王叛變,秦王出動軍隊,已經把他們殺掉了。

因為怕有人驚動皇上,所以派我來保駕!」

李淵知道大勢已去,對身邊的大臣說:「想不到會發生這種事,現在該怎麼辦呢?」

大臣們都是見風使舵的好手,誰不害怕尉遲敬德的長矛?於是紛紛勸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把國家交給他治理。李淵也連忙表態說:「你們說得對,我也正是這個意思!」

實際上,李淵在李世民的武力威脅下,不得不交出政權。

李世民得到尉遲敬德的匯報,才進宮來見李淵。李淵撫摸著李世民的頭髮,說:「這些日子,我幾乎犯了大錯!」李世民不好回答,他既不能說父親犯了錯誤,又不能說父親庇護李建成一夥是正確的,便跪在那裡大哭了一場。

六月四日當天,李淵便下了一道聖旨,說:「朝廷事務,向秦王請示,由他裁決。」

六月七日,李淵正式封李世民為皇太子,並下詔說:「從今以後,不管事情大小,均由太子裁決之後,再行奏報。」

國家政權實際上已落到李世民手中。又過了幾天,李淵便乾脆自稱「太上皇」,去頤養天年了。

唐王朝的一場危機,能有這樣的結果,實在是一件幸事,因為李世民很會治理國家。他繼位後的一個時期,是中國封建時代最為興盛的時期之一。

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貞觀就是李世民當皇帝時的年號。

(薛之文)

《災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