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府的槍聲

1984 年10 月31 日上午,一輛電視採訪專車,從繁華熱鬧的新德里市區駛向印度總理府。車上乘坐的是愛爾蘭著名影星烏斯蒂諾夫率領的電視小組。他們將在英迪拉·甘地總理官邸的花園裡架設攝像機、攝影機和各種音響設備,準備在10 點鐘採訪這裡的主人。這個電視小組不遠萬里而來,是專程為甘地夫人拍一部20 分鐘的紀錄片的。

英迪拉·甘地原來準備取消這次會見、因為她的孫子拉胡爾和孫女普裡揚卡在頭一天的交通事故中受驚,而他們的父親拉吉夫·甘地在西孟加拉邦參加竟選活動未歸。自幼飽嘗孤獨之苦的甘地夫人,對兒孫倍加愛撫,她本想留下陪伴孫兒孫女,但是這位在1964 年就擔任內閣宣傳部長的政治家,深知宣傳機器的份量,於是忍痛改變初衷,準備接見客人。

這一天,她像往常一樣很早起床,和孫兒們用過早餐後,這位剛毅自信的67 歲的女總理,身著橙黃色的莎麗服,在貼身保鏢、錫克族警官本特·辛格陪同下,前往總理府辦公室,商議訪問內容。

印度的總理府,佔地70 畝,這裡環境優雅,芳香襲人,住宅部分與辦公室部分的面積大致相等。住宅坐落在總理府的東半部,辦公室在西半部,總理官邸和總理住宅兩座建築相距幾十米,中間是綠茵茵的草坪和雅致的花園,兩部分之間由一長條矮灌木叢分隔,灌木叢中央有一座佈滿九重葛的拱門,有活動木柵充當閘門。

9 時18 分,甘地夫人在本特·辛格陪同下,輕輕推開住宅通往花園的大門,走下台階,踏上花園中的一條砂石小道,來到拱門前,她永遠也不會想到,此時的她,正在跨入地獄的門檻。

離拱門只有三步了。本特·辛格本能地低低喝了一聲口令,拱門邊的錫克族衛兵薩特萬特·辛格倏地托起衝鋒鎗向總理致禮。

這是例行禮儀。每天,當甘地夫人走過這個拱門的時候,衛兵總要向她舉槍行禮。今天,她不可能意識到她是最後一次接受別人向自己致敬了。

四週一片靜謐,空氣中瀰漫著各種鮮花的芳香與溫馨,只有莎麗服在甘地夫人走動時發出的沙沙聲,和跟在後面的本特·辛格的腳步聲。

她和薩特萬特·辛格並行了。

她輕步越過了衛兵。

這時候,一直跟在甘地夫人身後的本特·辛格突然加快了步伐,三步並作兩步超越了甘地夫人。趁甘地夫人還沒有從詫異中醒悟過來,他猛然轉過身來,探手到頭巾內抓出一枝左輪手槍;薩特萬特·辛格也慌忙將剛豎起的衝鋒鎗平放,衝鋒鎗隨即吐出長長火舌,橫掃甘地夫人。

「噠噠噠噠..」驟然而起的一陣槍聲劃破了周圍的寂靜。甘地夫人只覺得猛然一震,腳下好像踩上了一大堆棉花,她努力使自己側過身;她看到兩隻黑黝黝的槍口陰森森地對著她槍聲又是一陣脆響,子彈像是一股冷風,涼冰冰地鑽進她的胸腔,穿過她的肌體。

英·甘地總理一聲不響地倒下了,仰面躺在鋪滿礫石的小道上,鮮血泉湧般地噴射出來,灑在橙黃色的莎麗服上。從此她生命之光在這條留下她無數足跡的花園小道上消失了。

聽到槍聲之後,英·甘地的大兒媳索尼亞光著腳從屋裡衝出來。她剛送走婆婆去上班,這密集的槍聲使她的第六感官意識到事情不妙,她急忙推開家門,沿著小道向總理官邸跑去,到拱門時,發現婆婆倒在血泊中。

與此同時,在總理辦公室外等候甘地夫人的烏斯蒂諾夫攝影小組正在忙碌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陣密集的槍聲,他們駐足側耳細聽。烏斯蒂諾夫認為,總理府的花園哪來的槍聲?大概是爆竹聲吧?接著又是幾聲槍響和一陣喧鬧,烏斯蒂諾夫這才斷定是槍聲!這位影星立即衝著槍聲傳來的方向,向出事地點跑去,沿途沒有受到阻攔。因為現場混亂,警衛人員驚慌失措,東奔西跑,烏斯蒂諾夫趕到時,映入眼簾的情景使他驚呆了:10點鐘準備接受他採訪的英迪拉·甘地總理,此時已倒在血泊之中;她的大兒媳索尼亞和幾個衛兵正圍著她的身旁搶救。

甘地夫人的親信助理達溫早已趕到、在達溫的指揮下,大家很快鎮靜下來。他們一方面客氣地阻止烏斯蒂諾夫和攝影小組進入現場,直到5小時後,搞清他們沒有拍攝足以作為證據的行刺過程才獲准他們離去。另一方面,警衛執行操練得純熟的應變計劃。

4個警衛扛起血流如注的甘地夫人,由另6名警衛團團圍繞,與達溫和索尼亞一起跑向一輛白色的大型房車。這輛由印度出產的汽車,特為甘地夫人而制,除了防彈裝甲之外,還有防彈輪胎。在車上,索尼亞讓甘地夫人枕在膝上,摟著她的頭。房車以警笛開路,飛馳到附近的全印醫學研究院,這是印度最現代化、設備最完善的醫院。一個由12人組成的醫療小組,早已接到了總理府保安主任通知,甘地夫人一抵達,立即送到8樓的外科手術室。

雖然甘地夫人送抵全印醫學研究院時,表面上毫無生機,但醫療小組仍然竭力搶救,希望製造奇跡。醫療人員首先給她接上俗稱鐵肺的人口呼吸器,為她取出胸、腹、腿內16個彈頭。在這個過程中,醫生不斷為甘地夫人輸血,由於傷口太多,血如泉湧,全印醫學研究院血庫的血很快便用完,要由其他醫院趕快送過來。共用了88瓶○型血液。等到醫院血庫的同型血液都用盡時,醫生向聚集在醫院外面的群眾呼籲捐血。有大約200個人擁向前來願意捐血。

上午10時,甘地夫人的肺和腎終於停止功能。到了下午2時30分,醫療小組正式宣佈她死亡。事實上,甘地夫人送抵全印醫學研究院前已死亡,但醫生正式宣佈死訊時,在醫院會議室等候消息的內閣部長,初步反應是不相信,繼而痛哭流涕,如喪考妣。

設在內政部的應變小組,直到黃昏時分才公佈甘地夫人的死訊,頓時,印度首都新德里一片愁雲慘霧。

根據事後調查,這次「九重葛門之變」,是錫克教徒因為甘地夫人下令血洗金廟而採取的報復行動。

參與這次行刺陰謀的全是錫克教徒,大約6至12人,其中並無軍人在內,除了一二個平民之外,全是信奉錫克教的北部旁遮普邦警務人員。

錫克族是印度的少數民族,他們信奉的錫克教是僅次於印度教的另一個主要宗教,教徒有400萬人。這個教派出現干16世紀,創始人是那納克。他試圖把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融為一體,反對印度的種姓制度,教徒終生不理髮,不刮鬍子,甩長巾裹頭,他們性格剛毅,驃悍尚武,在印度軍隊的總人數中佔十分之一。

錫克人名字後面都有「辛格」二字,意即「 獅子」,象徵勇敢兇猛;這個民族曾為印度獨立作出巨大貢獻。在獨立戰爭中犧牲的2000多人中,他們佔四分之三。在阿姆利則市,有一座通體鎦金的寺廟,教徒們譽為「錫克教聖冠上的寶石」,它是錫克教徒最神聖的禮拜中心。從1982 年起,為爭取旁遮普邦更大的自治權,錫克人同政府發生矛盾。同年10 月,錫克教領袖賓德蘭瓦勒,在錫克教徒的活動中心阿姆利則金廟設立了總部,公開向印度政府挑戰。金廟成了錫克人搞反政府暴力活動的據點。政府指責好鬥的錫克人在金廟內儲藏大批軍火和窩藏犯罪分子。英·甘地總理曾多次同他們進行談判,但均告失敗。

1984 年4 月4 日,英迪拉·甘地宣佈旁遮普邦為「危險的騷亂地區」,並調派了大批保安部隊進駐旁遮普邦,維持這一地區的社會安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第二天,賓德蘭瓦勒就在金廟的集會上,號召錫克人「迎接這一挑戰」,要求各村集資集物,準備抗擊政府軍的「侵略」。他對政府軍的威脅不但不後退,反而採取以牙還牙行動。因此,印度的一家報紙評論,印度政府對旁遮普邦實行軍事管制並武裝包圍金廟,「實際上是為了對付一個人——賓德蘭瓦勒」。

1984 年6 月2 日,印度政府宣佈出動陸軍部隊,控制旁遮普邦的局勢。

幾萬名全副武裝的政府軍在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向阿姆利則金廟發動了猛烈攻擊。一時間,槍聲震天,血肉橫飛,幾千名錫克教徒頓時飲彈身亡。

金廟被血洗了,武裝分子在賓德蘭瓦勒的指揮下,利用塔樓頂部的有利地形拚死抵抗。每一座建築都要經過激烈爭奪才能易手。直到7 日黎明,政府軍才攻克了這座三層樓的建築;賓德蘭瓦勒在進行殊死抵抗後,被迫自殺了。

在進攻金廟的同一天,印度軍隊還對旁遮普邦的30 處錫克教寺廟同時採取了行動。佔領金廟後,又對武裝分子進行搜捕。被捕人數多達700 人。

自從血洗金廟以來,一些錫克教徒發誓要進行血的報復。他們揚言,要用印度教徒的血,來祭祀他們的聖賓德蘭瓦勒和死去的兄弟姐妹們。他們首先選中的是英迪拉·甘地夫人,其次是她的長子拉吉夫和總統宰爾·辛格。

宰爾·辛格也是個錫克教徒,他之所以被列入暗殺名單之中,是因為憤怒的錫克教徒指責他事前並沒有制止血洗金廟的行動,事後不僅沒有支持賜克教,反而站在甘地夫人的立場上。

金廟事件後,暗殺總理的謠言不脛而走,這位態度強硬的總理聽到傳言後,似乎不太在意。只是負責甘地夫人安全的保安首長,已把原來的錫克教徒為主的特別警衛隊撤換大部分,只留下少數錫克教徒。這些獲得留在總理府的特別警衛隊中的錫克教徒,都被認為是忠心耿耿的人。

本特·辛格和薩特萬特·辛格,是留用的少數幾個錫克教徒中的兩個。

這兩個人不僅獲得警衛隊指揮官信任,也獲得甘地夫人信任。但是在他倆眼裡,英迪拉已不再是個受人尊敬的總理。因為她下令殺死了幾千名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殺害了他們最崇拜的聖賓德蘭瓦勒,燒燬了錫克教徒的聖地金廟,對錫克人犯下了血腥罪行。他們暗自下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殺死甘地夫人,為金廟事件雪恥。

宗教,給予了他們足夠的力量;宗教掀起的狂熱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住的。

在此之前,本特·辛格和薩特萬特·辛格一直在尋找機會。第一次行動安排在10 月14 日。他們計劃是本特·辛格上崗前將一顆手榴彈藏在大包頭布裡,當甘地夫人中午從辦公室出來回家吃飯時,向她扔過去。但那天甘地夫人正好有事,一直到本特·辛格下崗她也沒走出辦公室。第二次行動安排在10 月27 日,但又未成功,正當本特·辛格想動手時,附近走來了幾個人。

本特·辛格不願濫殺無辜,因此只得作罷。

昨天下午,本特·辛格作好第三次安排。他已經打聽到,第二天早上9 點半左右,甘地夫人要在辦公室接待客人。他決定在甘地夫人去辦公室的路上行刺。

本特·辛格原定於10 月31 日星期三下午,在總理府執行警衛任務。薩特萬特·辛格原定也在同一天上午在總理府擔任站崗警衛任務。兩人在同一天值勤,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惜只是未能在同一時間值勤。結果還是經驗豐富的本特·辛格想出計謀。

本特·辛格先以私人事務為理由,與一個原定上午值勤的警衛調班。這樣,本特·辛格便可與他的同謀薩特萬特·辛格同在上午值班。

接著,本特·辛格利用他的年資和官階,取得他可以隨意在總理府內走動的差事。對於他的同胞來說,本特·辛格星期三值班和調差,並無不尋常之處。

幾個月前,金廟事件之後,一個外國記者目睹甘地夫人的警衛之中有錫克教徒時,曾詢問她是否覺得安全。甘地夫人的答覆是,誇讚隨侍在她身旁的本特·辛格忠心耿耿。直至在遇刺前不久,情報首長接獲關於錫克教徒的情報後,建議甘地夫人更換警衛隊中的錫克教徒時,仍遭甘地夫人的拒絕。

甘地夫人與本特·辛格相識將近8 年,對他完全信任,信任程度達到經常差遣本特·辛格駕車接送她的孫兒孫女上學的程度。

本特·辛格的同謀薩特萬特·辛格,在實行暗殺之前兩天才銷假恢復執勤。薩特萬特·辛格原籍旁遮普邦古達期普市,該市是死硬派錫克教領袖班達倫華爾支持者的根據地。班達倫華爾在印度軍隊強攻金廟時喪生後,他的徒眾都跑到古達期普。薩特萬特·辛格度假期間耳聞目睹印度軍隊的暴行之後,義憤填膺,與本特·辛格一拍即合,準備了這次暗殺行動。他在這天早晨值班時,向上司表示自己拉肚子,要求在總理府其中一幢建築物附近站崗,以便他需要時可以使用衛生間。結果薩特萬特·辛格如願以償,被分派在辦公室與住宅之間的九重葛門下站崗。

就這樣,當10 月31 日上午,本特·辛格同甘地夫人走過住宅草坪,來到拱門時,震驚世界的暗殺事件發生了。

甘地夫人倒下來,她生命之火被自己的貼身警衛無情地熄滅了。

值得一提的是,暗殺事件一發生,保安部門立即行動。在現場,除了遇刺倒下的甘地夫人之外,還有當場被擊斃的本特·辛格的屍體。在拱門值班的薩特萬特·辛格也受到重傷躺在那裡。事件的唯一外圍見證人彼得·馬斯蒂諾夫首先受到盤查。他回憶說,一陣急促的槍聲後,又聽到一陣槍聲。他分析,兇手可能是抓起來後被打死打傷的,顯然是為殺人滅口。本特·辛格這個33 歲的錫克侍衛官,是甘地夫人最信任的保鏢之一,為什麼他率先下手行刺,而又是誰當場將他擊斃?是否有大人物參與策劃,是否有外國背景?

這一系列疑團都是由於主犯當場被擊斃,給歷史留下了一個不解之謎。

另外,錫克人仇恨英迪拉·甘地政府已有數年之久,令人不解的是,她為什麼對身邊那麼多錫克衛士沒有提防?如果她有先見之明,將錫克衛士撤換,也許就可以避免這次殺身之禍。公眾輿論對此說法不一。總統宰爾·辛格是個老國大黨人,與尼赫魯祖孫三代關係密切。當年甘地夫人極力把他推上總統寶座,不僅僅由於這一點。她知道,他是個錫克人,而錫克之鄉的旁遮普邦局勢動盪。有人認為甘地夫人失策之處,是她過於自信,把宰爾·辛格的橋樑作用看得過重。另外,金廟流血事件後,錫克人同政府的矛盾日益加劇,但為了國家的安定,甘地夫人不想在一些小事情上再傷害錫克人的感情。但這樣反而縱容了錫克人。因此,有人說,甘地夫人是被自己的姑息態度和政治手腕葬送掉的。

就在甘地夫人遇難當天下午,正在西孟加拉邦參加競選活動的長子拉吉夫·甘地,匆匆趕回新德里。母親飲彈身亡使拉·甘地極度悲憤,他驚魂未定便參加了國大黨政府召開的緊急內閣會議。會上,拉吉夫·甘地被推舉出任新總理,成了尼赫魯家族的第三代印度領導人。

新總理拉吉夫·甘地青年時就讀於英國劍橋大學,學的是機械工程,從政前是飛機駕駛員。他喜歡干實業,從來和政治沒有緣份。他的弟弟桑賈伊·甘地則不同,他有和母親同樣的氣質,在他身上,遺傳著母親同樣的政治才幹。

知子莫如母,甘地夫人早就選中次子進行培養,希望他將來接班掌權,以維持尼赫魯家族對印度的統治。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正當甘地夫人精心培植這株政治幼苗時,桑賈伊卻不幸於1980年駕駛滑翔機時墜機身亡。

小兒子桑賈伊的過早夭折,使甘地夫人悲傷之至,她只好另選他人接班掌權。甘地夫人終於說服老實忠厚的長子拉吉夫棄業從政。拉吉夫做了母親的助手。

母親遇刺後,年僅40歲的拉吉夫·甘地在全國一片騷亂中,毫無精神地走馬上任,成為這個有7億人口的文明古國獨立後的第4任總理。

不出當局所料,總理遇刺,在全國尤其是新德里引起一片騷亂,燒、殺、搶事件屢屢發生。人們一見錫克人就打,甚至把錫克人從汽車裡拖出來,活活打死。新德里到處充滿了仇恨的情緒,錫克人汽車被燒燬,商店被洗劫一空。當時的印度報道稱之為「黑色的星期三」。

面對這種局面,新總理當晚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緊急呼籲全國各階層人民,在這「極度悲痛的時刻」,保持鎮定和最大限度的克制,懇求各政黨、各教派協助政府渡過難關,維護印度的完整和榮譽。

英迪拉·甘地的靈堂設在她先父、已故印度總理尼赫魯紀念館。

11月1日,即遇刺的第二天,她的遺體在她兒子的護送下,用裝飾著鮮花的炮車從官邸運到紀念館。遺體上覆蓋著印度三色國旗。印度總統宰爾·辛格和副總統首先前來弔唁,並獻上花圈;接著而來的是政府內閣成員和各界社會名流。

在整個瞻仰遺體期間,前來弔唁的各界人士川流不息,人們為印度失去一位傑出的總理而悲痛萬分同時又為這令人髮指的暴力行為深惡痛絕。

輪流守靈的還有甘地夫人的兒孫們。她生前在他們身上傾注了無限的感情,就在遇刺的早上還與兒孫同桌進餐。

11月3日是英迪拉·甘地總理舉行國葬的日子。國葬儀式是典型的印度教徒的宗教儀式,在新德里附近的米木拿河邊,離她父親尼赫魯火葬不遠的和平森林裡舉行。

這一天上午,靈車從尼赫魯紀念館開出來,在擁擠不堪的大街上緩緩移動。前來送葬的60多萬人使靈車幾乎無法通行。人群中有的憤怒。有的哭泣,更多的是悲哀。靈車在12公里的路程上竟然走了三個多小時。到達目的地時,米木拿河畔10英尺高的靈台上,已經架好下包括檀香木在內的200多公斤柴火。甘地夫人的家庭牧師主持了她的葬禮。這位牧師,20年前為她的父親尼赫魯,4年前為她的兒子桑賈伊主持了同樣的葬禮。

下午3時50分,火葬儀式正式開始。甘地夫人的遺體被送上柴堆,在吠陀經的朗讀聲和低回、悲壯的哀樂聲中,長了拉吉夫·甘地手持火種,圍繞母親的遺體走了七圈,然後將柴堆點燃。屍體隨著柴堆緩緩燃燒,化作縷縷青煙,悠悠然向太空飄去。

親屬們放聲痛哭。印度總統宰爾·辛格和副總統以及政府高級官員都默哀致敬,祝願甘地夫人不朽的靈魂得到自由。參加葬禮的50多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特使,也模仿著親友和印度官員的做法,每人手中拿著一片草葉,依次向燃燒著的柴堆投放,繞靈台轉一圈,向死者表示最後的敬意。

柴堆和遺體繼續燃燒,人們神情專注地肅立在周圍,望著裊裊升空的青煙,不由追憶這位政治英才傑出的一生:英迪拉1917年11月19日生於印度北方邦的聖城阿拉哈巴德市,是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領導人和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理尼赫魯的獨生女。她家是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族,她祖父是著名的大律師。英迪拉的童年正處在爭取民族獨立的動盪歲月之中,祖父母和父母經常被捕入獄,不滿5歲的英迪拉經常到監獄去探視親人,政治過早地來到了她稚嫩的心田。

由於家庭環境的熏陶,英迪拉從小立志從政,對於家庭瑣事,甚至婚姻大事都毫無興趣。後來,青年律師費羅茲·甘地闖入她的家庭,並經常出入尼赫魯家,受到了她父母的賞識和好感。1942年英迪拉與費羅茲舉行了婚禮,二人剛度完蜜月,又因參加獨立運動而雙雙被捕。1960年,費羅茲因心臟病發作而去世。

1947年,尼赫魯出任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理。英迪拉作為父親的助手和總理官邸女主人的雙重身份,開始參政。在國內,她主持總理官邸事務,起著「第一夫人」(她母親在她19歲時不幸早逝)的作用;在國際上,她隨父親出訪許多國家,積累了豐富的外交經驗。她見過蔣介石、西哈努克和杜魯門總統,後來隨父訪華,會見了毛澤東和周恩來,又隨父參加了在雅加達舉行的萬隆會議。

1964年,尼赫魯總理病逝。英迪拉·甘地擔任了夏斯特裡政府的宣傳廣播部長。 1966年,夏斯特裡總理病逝,英迪拉·甘地競選獲勝,當上了印度歷史上第三任總理。這位「第一千金」成了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她當權12年後於1977年大選失利後下台。

1980年,她東山再起,在人民院大選中以絕對多數的優勢擊敗對手,再度出任總理,直到1984年10月31日遇刺身亡。

英迪拉·甘地從政40年,先後擔任總理近17年,如果說,她的家族在打下江山之前,為印度擺脫殖民統治立下汗馬功勞的話,那麼,仙本人則為鞏固印度的獨立,為印度的發展和建設獻出了全部心血。

靈台上的青煙持續了一天多。火化完畢後,牧師將聖水灑在骨灰上,冷卻的骨灰分別裝入31只骨灰甕中,然後撒在印度各地,以了卻這位政治家的報國心願。

人們還沒有忘記,在總理遇刺的前一天晚上,在一次群眾大會上,她曾這樣宣稱:「我的每一滴血將會貢獻給國家的成長、壯大與強盛。」這番好像和國人訣別的豪言壯語,確實反映了這位政治家的胸懷與氣魄。

英迪拉·甘地的性格以「強硬」而著稱,她的名言是:「我是怎麼樣的人便是怎麼樣的人,沒有人可以改變我,我無懼也無悔。」她曾這樣為自己辯護說:「有人認為女人體力上的耐力比男人差,然而我肯定比我周圍的男人更強。」但遺憾的是,這位鐵腕女總理馳騁政壇40 年,最後倒在自己認為「最安全」的總理府。

甘地夫人一家的悲劇,並沒因她的遇刺身亡而結束。她的長子拉吉夫·甘地在接任總理的幾年之後,也於1992 年遇刺身亡。拉·甘地比他母親死得更慘:他是在競選餅程中,一名據說是受斯里蘭卡泰米爾「猛虎」游擊隊指使的年輕女子,在向拉·甘地總理獻茉莉花環時,彎腰吻他的腳時引爆了綁在身上的烈性炸藥..政治鬥爭太殘酷無情了,因此拉·甘地的遺孀發誓說,甘地家的人從今以後再不從政了。

(賀蘭)

《災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