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立業明成祖

明成祖,名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子。1360年出生,11歲封為燕王。43歲即皇帝位,1424年病死,時年65歲。在位22年。他是一個注意建功立業的皇帝。

明成祖的帝位是奪來的。明太祖有26個兒子,長子朱標封為太子,第四子朱棣封為燕王。朱棣受封之地為北平,是金、元兩朝的都城。當時是全國的政治中心之一。北方有蒙古貴族的重兵,不可掉以輕心。明太祖把這樣的北方重鎮,交給了只有11歲的朱棣,說明對他未來的期待。他20歲時,被派往藩地北平就職。他39歲時,明太祖病筆,皇太孫即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面對叔叔輩的諸多藩王,心存恐懼。他採取了削藩的措施。此時,朱棣的三個哥哥已相繼去世,他成了長子。對這個侄子皇帝,他本有不臣之心,現在又要削藩,刀就要砍到脖子上,他便起兵造反了。經3年苦戰,終於奪得了帝位。年號永樂。明成祖,又稱永樂皇帝。

明成祖的歷史功績之一,是倡導修纂了《永樂大典》。即位之初的永樂元年,他便下令編纂一部大書。他說:「你們要根據我的意思,編纂一部自有圖書以來,包括經史子集、百家之書的,包羅萬象的大規模的叢書。收書越多越好,不怕規模大。」他心中的藍圖是,編纂一部有史以來數量最多、種類最全、質量最好的大型圖書。

參加修纂的有全國的各種一流人才。由學術大師姚廣孝為總裁,包括名儒、名士、名醫、名僧等,共計2169人,參與修纂。後勤安排得很周到。禮部負責在全國選拔抽調人員,從各地收集所需圖書。光祿寺則負責修纂人員的食宿。在修纂過程中,明成祖經常檢查、督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有一次,他發現宮中所藏圖書不夠用。他說:「世人家稍有資產的,都想多買書,朝廷怎麼可以缺少圖書呢?」於是,他命禮部派通曉圖書典籍的有才之士,到全國各地去搜購圖書。不問書價,再貴也買。這一次大規模地購書,對高質量地完成《永樂大典》的修纂,起了關鍵作用。

經4年奮戰,到1407年,編修工程終於竣工。全書共22877卷,計11095冊。收錄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種圖書8000餘種。種類包羅萬象,計有經、史、子、集、百家、天文、地誌、陰陽、醫、卜、戲劇、小說、技藝等項。明成祖命名其為《永樂大典》。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百科全書。

明成祖的一個重要舉措是遷都北京。即位之初,定鼎金陵(南京)。隨著元朝殘餘勢力退至漠北,長江岸邊的金陵,就顯得離重要的北部邊陲,過於遙遠。為此,1403年,禮部尚書建議,把北平改為北京,遷都北京。明成祖認為,天子居北,正是居重御輕,可以加強北部邊防,就採納了這個建議。但他深知,遷都是一件關乎國家興亡的頭等大事,必須審慎行事。

他首先為北平正名,有意提高北京的政治地位。下令改北平為北京,升為陪都,稱作行在。同時,改北平府為順天府。

他千方百計地提升北京的經濟地位。他知道,北京雖然地理位置極端重要,而且是元朝的大都,但是它在經濟上卻遠不及江南,不及金陵。因此,他首先想方設法使北京繁榮起來。於是,他下令向北京附近大規模地移民屯田,5年之內減免賦稅。一些軍士,也被放歸北京鄉里種田。戰亂之後,形成大量流民。他下令把流民組織起來,到北京一帶去種田。甚至,他又下令釋放囚徒,安置在北京周邊地區種田。他還實行了一些優待政策,如向他們免費提供牛具、種子。同時又遷往北京大批工匠,給這些民戶以更多的優惠政策。如詔免稅糧,賑濟優厚等。這樣就在北京市內形成了工商業。由於這樣多年的苦心經營,北京也就逐漸發達繁榮起來。因而,北京初步具備了大都市的規模,可以和金陵相媲美了。

1406年,明成祖下令明年6月,正式營建北京宮殿。特派大臣到各有關行省採集巨木。又命大臣陳珪,主持北京宮殿及北京城市的整個設計營建工程。此後,正式啟動的營建工程,就一直進行,從未中斷過。1420年,北京的宮殿終於建成了。明成祖下令遷都北京。經過18年的曲曲折折,明成祖終於了卻了自己多年的宿願,完成了遷都盛舉。從此,北京就成為明清兩朝的都城,一直延續至今。北京定為中國的首都,這是明成祖的歷史貢獻。

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壯舉。鄭和,原是燕王府的一名太監。後隨燕王朱棣南征北戰,立下戰功,很受燕王賞識。朱棣即位,賜他鄭姓。因他又名三寶,人稱「三寶太監」。他是一生都受到明成祖重用的地位特殊的內臣。

明成祖具有雄才大略,他想向海外宣示明朝的強大,讓海外西洋各國前來中國朝貢。同時,又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他選中了鄭和擔任這個要職。經過充分的準備,鄭和於1405年率龐大的船隊,第一次出使西洋。船隊規模宏大,船種齊全,船員齊備。據載,船隊共有船隻208艘,其中大船62艘,小船146艘。有戰艦,有供應船。船員來自各行各業,有官兵、水手、翻譯、商人、醫生、教師、工匠等各行各業的人,計有27800人。他們所帶的物品,包括糧食、藥品、淡水、鹽醬、茶油、燭柴等,應有盡有。所帶的貨物,包括絲綢、絹緞、瓷器、水銀、麝香、米谷、雨傘、草蓆、鐵器、銅器等幾十種,一應俱全。同時,還帶了許多稀奇的珍寶。這次航行充滿了艱難險阻,但是他們勝利地完成了任務。船隊最遠抵達印度半島。每到一國,鄭和便宣示明成祖詔書,賞賜金幣。1407年,經兩年多的航行,鄭和一行順利地回到了祖國。

自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七次出使西洋。其中,有六次是奉明成祖諭旨前行的。鄭和七次出使西洋,同30多個國家加強了往來,進行了各個方面的交流,密切了同這些國家的雙邊關係。這種大規模的海外貿易,是中國航海史上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其歷史意義非常深遠。

《中國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