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名玄燁,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1654年出生。1661年,8歲的玄燁即位。1722年,69歲的康熙帝病死。在位近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因其年號為康熙,故人們習慣地叫他康熙帝。
康熙帝是一位偉大的皇帝。他奠定了中國的版圖。
當父親順治帝福臨病死時,8歲的玄燁即位成了新皇帝。根據順治帝和其母后孝莊皇太后的旨意,設四大臣輔政。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之間的矛盾逐漸加劇。後來索尼病死,蘇克薩哈被處死,遏必隆又完全聽鰲拜的,鰲拜實際上已經掌握了輔政的全權。他專橫跋扈,獨斷橫行。嚴重地威脅到皇權。引起了康熙帝,尤其是其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的不滿與警覺。清制,皇帝未親政是沒有頒布上諭的權力的。一般皇帝是16歲大婚,大婚後方可親政。為了使康熙帝盡早親政,孝莊太皇太后讓12歲的康熙帝提早大婚,14歲便親政了。
但是,鰲拜的囂張氣焰毫無收斂。被逼無奈,在孝莊太皇太后的導演下,16歲的康熙帝一舉智擒了鰲拜。在對鰲拜集團的處理上,康熙帝採取了寬大政策。鰲拜本人沒有被處死。只處死了鰲拜集團的9名首要分子,其餘的都加以寬免。但是,要害崗位都安排了皇帝自己的人。在清除了鰲拜集團的同時,也為受鰲拜迫害的官員平了反。只半年的時間,便解決了鰲拜輔政8年所積累的問題。由此可見,年輕的康熙帝解決複雜問題的才能是很不一般的。當然,他的背後是睿智的孝莊太皇太后。從此,康熙帝真正地親政了。
康熙帝親政後遇到的第一個最大難題,是三藩的撤留問題。三藩是指三個有功的漢王所領的藩地。平西王吳三桂駐昆明,轄雲南、貴州兩省,鎮守西南邊陲。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駐廣州,轄廣東,鎮守南國大門。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孫)駐福州,轄福建,防備在台灣的鄭成功的抗清勢力。還有已死的定南王的女婿孫延齡駐南寧,轄廣西。這些藩王原來都是降清的明朝將領。他們在其藩地擁有很大的特權,即兵權、人權、財權,漸成尾大不掉之勢,對中央皇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經慎重考慮和多次謀劃,康熙帝於1673年下令裁撤三藩。當年,吳三桂反叛。一時,叛聲四起,江南震動。20歲的康熙帝,鎮定自若,他採取軍事征討和政策安撫等軟硬兼施的策略,經8年的奮戰,於1679年,終於平定了三藩之亂,實現了國家的安定團結。
統一台灣是康熙帝的另一大壯舉。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回台灣。鄭成功和他的兒子鄭經,憑借台灣,長期抗清。康熙帝多次招撫不成,便下決心武力解決台灣問題。1681年,鄭經突然病筆。台灣內部發生內訌。康熙帝決定起用施琅。施琅原為鄭成功的得意愛將,後來背鄭降清。1663年,康熙帝命其出任福建水師提督(即福建海軍司令),征討台灣。他兩次出海,均遇颱風,無功而返。朝內一些大臣對他產生懷疑。但康熙帝力排眾議,仍然對施琅委以軍政全權。施琅不負聖恩,取得海戰大捷,台灣收歸清朝所有。設置台灣府,隸於福建省。派兵戍守。康熙帝統一台灣,意義重大。
康熙帝運籌帷幄,還制止了沙俄的侵擾。17世紀中葉以來,沙俄不斷侵擾我國邊境。1681年間,沙俄的侵擾愈演愈烈,移民東進,建立據點,其中以雅克薩城最為重要。康熙帝在摸清情況的基礎上,於1683年設黑龍江將軍,在黑龍江城(今璦琿)置將軍衙門,任命薩布素為首任將軍,並派兵駐守。又建立了水師營,有100餘艘船。同時,又派人深入沙俄後方打探敵情。經過充分準備,於1685年,康熙帝發兵3000人,水陸直逼雅克薩城。打敗俄軍,拆毀城堡,勝利班師。但是,第二年,俄軍又捲土重來。清軍沒有給他們以喘息之機,又打敗了他們。在此情形下,清方主動讓步,與沙俄簽定了平等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從此,中俄黑龍江邊境保持了一個半世紀的安定局面。
清朝中央同西藏一直保持著君臣關係。早在1653年,****五世就接受了順治帝的封號。又冊封了和碩部的最高領袖為顧實汗,並通過他間接地統治西藏。然而,顧實汗死後,西藏政局不穩。準噶爾軍隊攻入西藏拉薩,和碩部在西藏75年的統治被推翻,康熙帝對此不能坐視不管。於1718年,他調兵入藏,攻打准軍。但由於輕敵,大敗而歸。當年,他又任皇十四子為撫遠大將軍,並下詔確認格桑嘉措為真喇嘛,決定護送他進藏。這一次,康熙帝非常謹慎,經過充分的準備,於第三年才採取軍事行動。行動順利,取得全勝,西藏光復。這說明康熙帝進軍西藏的決定是正確的。
康熙帝對官吏的選拔,極為慎重。在清廷當官的法國傳教士白晉,給法國國王的信中說:「皇帝為了選拔重要官員,尤其是各省巡撫所費的苦心,以及為了監督他們的行為而費的心機,達到令人難以想像的程度。」這是一個外國人說的真心話。
康熙帝非常注意嚴懲貪官。他對貪官深惡痛絕,一旦發現,必加嚴懲。他說,犯別的錯尚可寬恕,貪官之罪絕不可寬。因為不加嚴懲,不能起到警誡作用。一次秋審,他就親自勾決了一批貪污要犯,以儆傚尤。對一些封疆大吏,他要求更嚴。如陝西巡撫穆爾賽貪贓枉法,他說,對這樣穢跡顯著的要犯,不用重典,何以示懲,應立即處死。從1681年起的25年裡,他懲處的總督、巡撫一級的貪污分子,就達26人。康熙帝嚴懲貪污分子,對貪污行為起到了很好的遏製作用。
與此同時,康熙帝也特別重視對廉吏的獎勵。他說,治理天下應以懲貪獎廉最為重要。貪婪者懲,以一儆百;廉潔者獎,以一勸眾。什麼是清官呢?他認為,選拔官吏,一定要德勝於才,這是最可貴的。這種德勝於才的清廉之士,就是清官。為了使官吏廉潔成為一種風氣,他一再下詔讓在朝各官推舉清官。他自己也親自表彰了一批清官。著名的有山西的於成龍,說他是「今時清官第一」。康熙帝慎選辟吏,懲貪獎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康熙一朝,政治比較清明。
康熙帝對自己的要求也很嚴。他崇尚節儉。說到自己的衣著他說:「我自從即位以來,辦一切事,都提倡節儉。我身上穿的是普通的衣服,腳上著的是一般的布襪。」其實真是如此。還是那個法國人白晉,在給法國國王的信裡寫道:「他喜愛簡樸,甚至在他的衣著和他的一切生活用品上都能看到。」他在位60 餘年,始終愛惜物力,提倡節儉,並身體力行。由於他的提倡,官場有節儉的風氣。這對於追求奢侈的腐敗官風,有一定的警戒作用。